序[丁俊先 李祝安] 1
概述 1
凡例 2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32
第一章 历史沿革 32
第一节 位置 32
第二节 沿革 32
附 建置沿革表 33
第二章 境域区划 40
第一节 境域变迁 4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0
一、明清时期 40
二、民国时期 4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42
一、尧渡镇 50
第一节 县城 50
第三章 县城集镇 50
第二节 县属镇 51
二、东流镇 51
三、大渡口镇 52
第三节 乡村集镇 53
第四章 区乡简况 54
第一节 尧渡区 54
第二节 官港区 56
第三节 昭潭区 58
第四节 葛公区 61
第五节 张溪区 62
第六节 香隅区 64
第七节 东流区 66
第八节 胜利区 68
第九节 大渡口区 69
一、中元古界 71
第一节 地层 71
第一章 地质 7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1
二、震旦系 72
三、寒武系 72
四、奥陶系 72
五、志留系 72
六、泥盆系 72
七、石炭岩 72
八、二叠系 72
九、三叠系 73
十、白垩系 73
十一、第四系 73
第二节 岩浆岩 73
第三节 地质构造 73
一、褶皱 73
二、断裂(层) 74
二、金属矿产 75
一、煤矿 75
第四节 矿产 75
三、非金属矿 76
附 东至县地质矿产图 77
第二章 地貌 78
第一节 沿江湖泊、岗地、平原区 78
第二节 中部中低山、丘陵、盆地区 78
第三节 南部低山、丘陵、盆地区 79
第三章 气侯 物侯 84
第一节 四季气侯 84
一、春季 84
二、夏季 84
三、秋季 84
四、冬季 85
第二节 气象要素 85
一、气温、地温 85
四、降水 89
二、气压 89
三、湿度 89
五、云--晴阴日数 93
六、日照、蒸发量 93
七、风--风向、风速 93
八、霜、雪 94
九、冰雹、寒潮 95
十、台风、大风 95
第三节 物侯 96
第四章 水文 98
第一节 水资源 98
一、地表水 98
二、地下水 99
三、水质 99
第二节 水系 99
一、 过境江水 99
二、 主要河流 100
三、 湖泊 103
第三节 江汛 105
一、发生时间 105
二、水位 107
三、涨落幅度 110
第四节 水文测报 112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13
第一节 土壤 113
一、红壤土类 113
二、黄棕壤土类 113
三、潮土土类 113
四、紫色土土类 113
五、石灰(岩)土类 114
六、水稻土类 114
七、草甸土类 114
三、皖南南部山区丘陵植被片 120
二、黄山、九华山植被片 120
一、安庆沿江湖泊圩区植被片 120
第二节 植被 120
第六章 野生物 121
第一节 野生植物 121
一、树木 121
二、果类 121
三、观赏花木 121
四、竹类 121
五、药用植物 121
六、湿生、水生植物 122
第二节 野生动物 122
一、兽类 122
二、鸟类 122
三、两栖动物 122
四、节肢、爬行类 122
五、昆虫 122
一、水灾 123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23
第一节 水、旱灾 123
二、旱灾 127
第二节 风、雪、雹灾 129
第三节 病虫害 131
第四节 地震 131
第三编 人口 132
第一章 人口变动与分布 132
第一节 人口变动 132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3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34
第一节 民族 134
第二节 性别、年龄 134
一、性别 134
二、年龄 134
二、不婚率 135
三、大龄人口未婚比重 135
第三节 婚姻状况 135
一、分性别婚姻状况 135
四、结婚年龄 136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36
第五节 职业结构 136
一、在业人口行业构成 136
二、各行业人口职业分布 136
三、在业人口平均年龄 136
五、城镇待业人口状况 137
四、在业人口文化程度 137
第六节 姓氏 140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43
第一节 节育、绝育 143
一、避孕 143
一、免费节育、绝育 144
第四节 政策措施 144
第三节 优生、优育 144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44
三、技术队伍 144
二、绝育 144
二、奖励晚婚、晚育 145
三、优待独生子女 145
四、照顾节育手术者 145
五、处罚超生 145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4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47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51
第四编 经济综合管理 154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54
第一节 梗概 154
第二节 结构 156
第三节 投资 157
三、流动资金周转率 158
二、社会劳动生产率 158
一、国民收入 158
第四节 效益 158
四、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159
五、百元产值利税率 159
第二章 综合管理 166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66
一、计划编制 166
二、生产计划 166
三、流通计划 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169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170
一、市场管理 170
二、工商登记管理 171
三、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171
第三节 劳动管理 172
一、劳动就业 172
二、在业职工 173
四、劳保福利 174
三、工资资金 174
五、职业培训 175
第四节 统计管理 175
第五节 物价管理 175
一、统计调查与监督 176
二、统计信息与技术 176
一、机构与管理 177
二、物价演变 177
三、交换比价 179
第六节 标准计量管理 180
一、计量单位制度 180
二、计量机构与管理 180
三、计量器具发展 181
四、标准化管理 181
第七节 审计监督 182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18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83
第五编 农业 183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84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86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87
第二章 种植业 192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分布与面积产量 192
一、作物分布 192
二、面积产量 192
第二节 农艺农技 195
一、耕作制度 195
二、土壤改良 196
三、肥料 196
四、培育和推广良种 197
五、植物保护 198
二、东至县棉花原种场 199
三、东至县上高棉花原种场 199
第三节 国营农场、棉种场 199
一、东至县示范繁殖农场 199
第三章 农业机具 200
第一节 耕作、排灌机具 200
第二节 脱粒、植保机具 200
第三节 农用运输机具 200
一、猪 201
二、牛 201
第一节 家畜饲养 201
第四章 畜牧业 201
三、羊、兔 202
第二节 家禽饲养 202
一、饲养量 202
二、家禽品类 202
三、家禽孵化 203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03
一、畜禽疫病 203
二、防疫措施 204
第四节 国营牧场与专业户 204
第二节 养殖 205
二、水生动植物 205
一、成鱼养殖 205
第五章 渔业 205
第一节 水产资源 205
一、水域分布 205
二、鱼苗繁殖 206
三、鱼病防治 206
四、珍珠生产 206
五、水生植物生产 206
第三节 捕捞 206
第四节 养殖场 207
一、国营渔场 207
二、区、乡、个体渔场、鱼种塘 208
第六章 茶叶 209
第一节 生产 209
第二节 制作 210
第三节 购销 210
第四节 茶场 211
第一节 林地分布 212
第六编 林业 212
第一章 资源 212
第二节 森林蓄积 214
第三节 树种 214
第四节 古树名木选录 215
第二章 营林 218
第一节 种子 218
一、采种 218
二、引种 218
三、良种基地 218
第二节 育苗 218
第三节 造林 219
一、人工造林 219
二、飞机播种造林 219
三、四旁植树 220
二、油桐林基地 221
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221
第四节 林业基地建设 221
一、杉木林基地 221
第五节 封山育林 222
第六节 果树 222
一、猕猴桃 222
四、桃 223
六、枣 223
五、梨 223
三、板栗 223
二、柑桔 223
七、柿 224
第七节 林业投资 224
第三章 森林管理与保护 225
第一节 林权 225
第二节 林政 225
第三节 森林火灾及防范 226
二、病虫危害 227
一、病虫种类 227
第四节 病虫防治 227
三、防治方法 228
第四章 木材采伐经营 229
第一节 木材采伐 229
第二节 木材经营 230
第三节 木竹加工 230
第四节 林化产品 231
一、金寺山林场 233
二、香口林场 233
第一节 国营林场、苗圃、园艺场 233
第五章 林场 233
三、梅城林场 234
四、东流苗圃 234
五、东至园艺场 234
第二节 乡、村林场 234
第三节 专业户、重点户、联户林场 235
第一节 防洪 236
第七编 水利 236
第一章 水利建设 236
一、堤防修筑 237
二、河流治理 246
第二节 蓄水 248
一、塘、堰 248
二、水库 249
第三节 排灌 253
一、提排机具 253
二、机、电泵站 253
三、喷灌 255
四、涵闸 256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60
第二章 水能利用 262
第一节 水力机具 262
第二节 水力发电 262
五、枫林口水电站 263
四、跌水电站 263
七、愚公水电站 263
二、白茆水电站 263
三、东风水电站 263
一、大板水电站 263
六、永丰水电站 264
八、红旗水电站 264
九、侯店水电站 264
十、擅坡堰水电站 264
第三章 围垦 265
第一节 洲涂湖滩 265
一、江心诸洲 265
二、雁落诸洲 265
三、七里湖诸滩洲 266
第二节 圈圩 266
一、雁落诸洲围垦 266
二、尧渡河中下游防洪灭螺围垦 267
一、汛前准备 269
第四章 防汛抗旱 269
第一节 防汛 269
二、建立防汛专业队伍 270
第二节 抗旱 270
第五章 水利管理 272
第一节 工程管理体制 272
第二节 规章与措施 273
第八编 工业 274
第一章 工业生产关系 275
第一节 工业、手工业历史状况 275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75
第三节 工业体制改革 276
一、企业自主权 276
二、利改税 276
三、厂长负责制 276
四、承包经营 276
二、针织棉纺 279
一、棉花加工 279
第二章 县属工业 279
第一节 轻纺工业 279
三、服装鞋帽 280
四、木竹加工 281
五、印刷 281
第二节 食品工业 282
一、粮油加工 282
七、麻织 282
六、造纸 282
二、酿酒 283
三、副食品制作 283
第三节 建材工业 284
一、砖瓦 284
二、水泥 284
三、石灰 285
第四节 机械工业 285
一、机械修造业 285
二、小三线化工 286
一、化肥 286
二、船舶业 286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86
三、塑料制品 287
第六节 电业 287
一、火电 287
二、水电 288
三、供电 288
第七节 煤炭工业 290
第三章 乡镇工业 295
第一节 体制 296
一、镇办 296
二、乡办 296
二、村办 296
一、农机 297
二、建材 297
四、家庭联户 297
第二节 行业 297
三、加工业 298
四、轻纺、化工 298
五、其他行业 299
一、东至棉纺厂 300
二、东至齿轮厂 300
第一节 工厂选介 300
第四章 工厂、名产选介 300
三、东至茶厂 301
四、东至化肥厂 301
五、东至水泥厂 301
六、大渡口粮油厂 301
七、大渡口轧花厂 302
八、江南针织厂 302
第二节 产品选介 302
一、本色棉纱 302
六、水泥 303
五、红砖红瓦 303
七、中华猕猴桃酒 303
二、双峰牌齿轮、花键轴 303
三、功夫红茶 303
四、汗衫背心 303
八、菊江大曲酒 304
九、桂花芝麻大糖 304
十、笔卷、墨夹 304
十一、东至大理石 304
第九编 交通邮电 305
第一章 道路桥梁 305
第一节 古道 305
第二节 公路 306
一、公路建设 306
二、公路养护 307
第三节 桥梁 309
一、长江航道 322
二、内河航道 322
第一节 航道 322
第二章 航道港渡 322
第二节 港口码头 323
一、东流港(站) 323
二、大渡口港(站) 323
三、香口港(站) 323
第三节 渡口 323
一、车舆、机动车 327
第一节 陆路运输 327
第三章 运输 327
二、营运 328
三、客货运输 329
第二节 水路运输 330
一、木筏、竹排、帆船、机动船 330
二、客运 330
三、货运 331
第三节 搬运装卸 332
第一节 路政 333
第二节 监理 333
第四章 管理 333
第三节 交通管理 334
第五章 邮电机构 335
第一节 驿站与铺递 335
第二节 邮电局 335
一、函件 336
三、汇兑 336
二、包件 336
第一节 经营业务 336
第六章 邮政 336
四、邮政储蓄 337
五、集邮 337
第二节 报刊发行 337
第三节 邮运 337
第四节 城乡投递 338
第五节 机要通信 339
第二节 电话 341
二、无线、传真电报 341
一、市内电话 341
第一节 电报 341
一、有线电报 341
第七章 电信 341
二、长途电话 342
三、农村电话 342
第三节 通信线路维护 342
一、长途线路维护 342
二、电话维护 343
三、通信线路保护 343
第十编 城乡建设 345
第一章 城镇建设 345
第一节 尧渡镇 345
一、街道 345
二、给水、排水、路灯 346
三、防洪设施 346
第二节 东流镇 347
六、城市维护费使用 347
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 347
五、房屋建筑 347
一、道路、路灯、绿化 348
二、给水、排水、防洪 349
三、房屋建筑 349
第三节 大渡口镇 349
一、道路、路灯、绿化、环境卫生 349
二、给水、排水、防洪 350
三、房屋建筑 350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52
第一节 集镇 352
第二节 村庄 352
第三章 建筑 35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54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 354
一、建筑设计 354
三、楼房建筑简介 355
二、建筑施工 355
第三节 建筑业管理 356
一、建筑业资质审查 356
二、工程委托及造价 357
三、工程质量监督 357
一、自管公房 361
第二节 自管公房与私房 361
二、房屋开发 361
一、直管公房 361
第一节 直管公房与房屋开发 361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61
二、私房 362
第三节 房产政策 362
一、私房政策落实 362
二、城镇房屋普查和产权登记发证 362
四、非农业用地清查 363
三、土地安置政策 363
一、征用审批程序 363
第四节 建设用地 363
二、用地管理制度 363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6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64
一、工业污染源 364
二、生活污染源 364
三、农业污染源 364
四、污染现象 364
第二节 环境治理 365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管理 365
第四节 生态保护 366
第十一编 商业 367
第一章 体制变革 367
第一节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67
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 368
二、油料(脂)市场 372
一、粮食市场 372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72
第一节 市场 372
第二节 购销 373
一、农村购销 373
二、城镇供应 375
第三节 储运 376
一、粮仓 376
二、保管 376
三、储备 377
四、调运 377
第四节 饲料 378
一、饲料生产 378
二、饲料品类 378
三、饲料供应 378
一、社会需求 379
第二节 建筑材料类 379
第三章 生产资料供应 379
第一节 金属机电类 379
二、供销渠道 380
第三节 化学类 381
一、化肥 381
二、农药 381
第四节 燃料类 382
一、石油 382
二、煤炭 384
一、棉花收购 385
二、蚕茧收购 385
第四章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385
第一节 农产品 385
三、留兰香油收购 386
四、麻类收购 386
五、芒杆收购 386
第二节 副产品、土特产品 386
一、生猪、菜牛 386
四、黄花菜 387
五、蕨菜 387
三、香菇收购 387
二、蔬菜产销 387
六、麦鱼、青虾 388
第三节 中药材 388
一、山枝 388
二、杜仲 389
三、明党参 389
四、胶股蓝 389
第四节 蜂蜜 蕲蛇 389
一、蜂 389
二、蛇 389
第五节 废品回收 390
第五章 日用工业品供应 392
第一节 百货商品 392
第二节 五金交电 392
第三节 日杂商品 393
一、木、竹器 393
二、铁器 393
三、陶瓷器 393
四、酱醋糕糖 394
五、其他 394
第四节 盐烟酒类 394
一、盐 394
三、酒 395
二、烟 395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98
第一节 出口商品 398
一、土产品类 398
二、粮油食品类 399
三、工艺品类 399
四、纺织品类 399
第二节 外汇分配使用 399
一、创汇物资分配 399
一、检查监督 400
二、经营方式 400
三、外汇管理使用 400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00
二、技术设备引进 400
第七章 集市贸易 401
第一节 集市演变 401
第二节 主要集市简介 402
第八章 饮食服务 406
第一节 饮食业 406
第二节 旅馆业 406
一、理发 407
二、照相 407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407
三、浴室、洗染、修理 408
第十二编 财税金融 409
第一章 财政 409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09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10
一、民国时期财政收支 410
二、新中国财政收支 410
三、收支平衡情况 41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412
二、企业财务 413
一、行政事业财务 413
三、农牧渔业财务 414
第二章 赋税 421
第一节 赋税体制 421
一、民国税制 421
二、新中国税制 422
第二节 赋税、农业税 423
一、赋税 423
二、农业税 424
第三节 工商税 426
一、合并税种 426
二、改进征收办法 426
三、简化和调整税目税率 427
第一节 金融体制 430
一、典当、钱庄 430
二、信用社 430
三、银行 430
第三章 金融 430
第二节 货币 432
一、“见钱关子”与永丰监 432
二、银两与银元 432
三、法币 433
四、北海币与华中币 433
五、人民币 433
一、金库 434
第三节 储存 434
二、存款总额 435
三、个人存款 435
第四节 信贷 439
一、工商信贷 439
二、农业信贷 440
三、基建拨款与贷款 440
第五节 民间融通 441
一、高利贷 441
二、邀会 441
第六节 保险 442
三、民间集资 442
第七节 债券 443
第十三编 党派群团 44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45
第一节 中共东至地方组织 445
第二节 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449
一、东流县党代会 450
二、至德县党代会 450
三、东至县党代会 450
附 县委历任领导人名单 451
一、三会一课教育 455
第四节 党员教育 455
第三节 县委会工作机构 455
二、集中培训党员 456
三、多种形式宣传 456
第五节 纪律检查 457
一、查处违纪案件 457
二、复查纠正历史老案 458
三、党风党纪教育 458
四、历任纪(监)委正、副书记 458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59
三、落实宗教、民族政策 460
一、团结教育改造工商业 460
二、平反冤假错案 460
四、对台工作 461
第七节 信访工作 46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6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6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64
附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465
第三章 其他党派 466
第一节 民主社会党 466
第二节 青年党 466
一、工人运动和工会 467
二、主要活动 467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6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67
三、历次工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 469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469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469
二、少年先锋队 47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72
一、组织沿革 472
二、主要活动 473
一、商会 474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74
第五节 工商组织 474
二、县工商业联合会 475
第十四编 人大 政府 政协 476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76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76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477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77
二、人民代表大会 478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480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及领导人 480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81
第四节 代表活动 482
一、代表联系制度 482
二、提案受理 483
三、调查视察 483
附 参议会 483
第二章 县署、县政府 485
第一节 县署 485
第二节 国民政府 486
附 中华民国时期东流、至德两县历任县长(知事)名单 486
第一节 政府机构设置 488
附 历任县长、副县长一览表 490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493
一、干部状况 494
二、干部管理 494
第三节 人事 494
三、干部制度 496
四、人员编制 497
一、外事 500
二、侨务 500
第四节 外事与侨务 500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501
一、第一届政协会议 501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501
二、第二届政协会议 502
三、第三届政协会议 502
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503
二、组织学习,发挥专长 50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03
四、征集整理文史资料 504
附 县政协历届主席、副主席名单 504
三、广交朋友、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504
第一章 兵役 506
第一节 募兵制与征兵制 506
第十五编 军事 506
二、义务兵役制 507
一、志愿兵役制 507
三、预备役登记制 507
第二节 志愿、义务兵役制 507
第一节 近代驻军 509
附 侵华日军在东流、至德的法西斯罪行 509
第二章 驻军 509
第二节 现代驻军 510
二、警备大队 511
一、自卫团 511
三、壮丁训练总队 511
四、国民兵团 51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511
第一节 清末地方武装 511
第三章 县地方武装 511
第三节 共和国地方人民武装 512
附 人武部(兵役局)历任领导人更迭一览表 512
第一节 组织 513
第二节 训练 513
第四章 民兵 513
第三节 活动 514
第二节 红十军攻克秋浦县城 515
第一节 北伐军进军秋浦 515
第三节 贵秋东地区三次农民暴动 515
第五章 战事 515
二、智除日军中队长 517
一、青山袭击日军战 517
三、徐村伏击战 517
第六节 香山渡江战斗 517
第五节 抗击日军 517
第四节 昭潭保卫战 517
第七节 围歼残匪 518
第十六编 公安 司法 519
第一章 公安 519
第一节 惩治罪犯 520
第二节 清查登记反动党团 520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521
第五节 看守、预审、劳改 521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21
二、特种行业管理 523
一、户口管理 523
第七节 基层治保组织 523
第六节 治安管理 523
第八节 消防 52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25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25
第二章 检察 525
第三节 法纪监所检察 526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526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2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27
第三章 审判 527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28
第四节 申诉复查 52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2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29
第二节 公证、律师 530
第三节 人民调解 530
第一章 优抚 531
第一节 拥军优属 531
第十七编 民政 531
一、烈士抚恤和牺牲、病故抚恤 532
二、残废抚恤 532
第二节 抚恤、褒扬 532
三、烈士褒扬 533
第三节 国家定期定量补助 534
一、优待代耕 535
二、优待劳动日 535
第四节 群众优待 535
三、优待现金 536
一、城镇安置 538
第一节 安置 538
二、农村安置 538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和扶持 538
第二节 扶持 539
第三章 救灾救济 540
第一节 生产救灾 540
第二节 农村扶贫 541
第三节 城镇生产自救 542
第四节 社会救济 542
一、贫病救济 542
二、火灾救济 543
三、冬令救济 543
四、严困户定期定量救济 543
五、其他救济 543
第五节 收容遣送 543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46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546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546
附 东至县社会福利院 547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4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48
第五章 婚姻登记与殡葬改革 548
第一章 机构设施团体 552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 552
第十八编 文化 552
三、区、乡(镇)文化站 553
二、工人文化宫 553
四、基层俱乐部、文化室 553
一、县文化馆 553
第三节 档案馆、室 554
一、档案馆 554
第二节 图书馆、室 554
二、机关档案馆 555
第四节 书店 555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556
一、曙光电影院 557
第七节 影剧场院 557
二、兰溪影剧院 557
第六节 剧团 557
五、胜利乡影剧院 558
四、官港村影剧院 558
第八节 民间文化团体 558
三、尧城电影院 558
第二节 戏剧、曲艺 559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59
一、戏剧 559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59
第三节 音乐、舞蹈 560
一、音乐 560
二、曲艺 560
二、摄影 561
一、美术和书法 561
第五节 民间文艺 561
一、文学 561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 561
二、舞蹈 561
二、艺术 568
第一节 名胜古迹 570
一、名胜 570
第三章 文物胜迹 570
二、古遗址 571
三、古建筑 571
一、玉峰山寿字岩摩崖石刻 572
第二节 摩崖石刻 572
二、铜鱼山石刻 572
四、古墓葬 572
三、秋浦红军局第一次会议旧址 573
二、中共皖赣特委、秋浦县委会旧址 573
第四节 馆藏文物 573
一、中共贵东县委会旧址 573
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573
三、至德新报 574
二、东流白话报 574
四、东华报 574
五、东流新报 574
一、至德白话报 574
第一节 报刊 574
第四章 新闻 574
九、至德报、东流报合刊 575
八、至德报 575
十、东至报 575
七、东流报 575
六、正义报 575
一、通讯组织 576
第二节 通讯报道 576
二、通讯队伍 576
三、投稿用稿 576
十二、《新秋浦》刊 576
十一、东至科技 576
第三节 广播 577
一、县广播站 577
一、电视机 578
第四节 电视 578
二、县转播台 578
三、网络、喇叭 578
二、基层广播站 578
三、农村转播台 579
第五章 县人著作 580
附 部分县人出版著作目录 580
第一章 学校教育 585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85
第十九编 教育 585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86
一、清末小学与私塾 586
二、民国时期小学教育 587
三、新中国小学教育 588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88
一、普通中学 589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89
二、中等专业学校与职业学校 590
第四节 重点中、小学简介 591
一、东至二中 591
二、东流中学 592
三、东至县实验小学 594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597
一、职工文化补习 597
第一节 扫除文盲教育 597
第二章 成人教育 597
三、电视教育 598
三、函授 598
四、自学考试 598
第三章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599
第一节 政治课设置 599
第二节 团队活动 600
第四节 贯彻《学生守则》 601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601
第四章 教师 602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02
第二节 教学 602
三、集中备课 603
四、民师培训 603
五、函授、自学 603
二、培训班 603
一、脱产进修 603
第三节 培训 603
第四节 待遇 604
一、落实政策 604
二、表彰优秀 604
三、发展党员 604
四、参政议政 604
五、颁发证书 605
六、评定职称 605
第五章 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607
第一节 解放前小学经费 609
第六章 教育经费 609
第二节 新中国教育经费管理 610
第二十编 科学技术 613
第一章 科技组织 613
第一节 县级科研单位 613
一、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613
二、食用菌研究所 613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614
第三节 民办科研组织 614
第四节 群众学术团体 614
一、县级学会 615
二、专业协会 615
三、研究会 615
第五节 科技队伍 615
五、科技报刊 616
四、科技情报资料 616
三、科技电影 616
二、科技广播 616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16
第二章 科技普及 616
一、科普展览 616
六、科技墙报 617
第二节 科技咨询与培训 617
一、科技咨询 617
二、科技培训 617
二、良种推广 618
三、植物保护 618
第一节 农业科研 618
一、栽培技术 618
第三章 科学实验与推广 618
第二节 工业科研 619
第三节 医药科研 619
一、血吸虫病防治科研 619
二、低血钾软麻病研究 619
二、人工防治蝗虫、稻苞虫 620
一、改一季稻为双季稻 620
三、灯光诱蛾 620
四、药品科研 620
第四节 群众性科研 620
三、腹膜外剖腹产术运用 620
四、柳枝诱蛾 621
五、沼汽池、省柴灶 621
第五节 获奖成果 621
一、获奖项目 621
二、成果选介 623
第二十一编 卫生体育 625
第一章 医疗网点 625
第一节 县属医院 625
一、东至县人民医院 625
二、东至县第二人民医院 626
三、东至县中医院 626
附 仁寿诊所简况 626
一、血防站 627
第四节 血防站、组 627
第二节 区、乡卫生院(所) 627
第三节 村卫生室 627
二、血防组 628
第二章 防疫保健 629
第一节 防疫 629
一、传染病防治 629
二、地方病防治 629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630
二、食品卫生 632
三、环境卫生 632
第三节 公共卫生 632
一、饮用水卫生 632
第四节 妇幼保健 633
一、新接生法 633
二、妇女病防治 633
三、儿童保健 634
第二节 西医与中西医结合 635
第三章 中西医疗 635
第一节 中医 635
第四章 医药 637
第一节 药品生产 637
第二节 药品经营 637
一、中药材采购供应 637
二、西药采购供应 637
第三节 药政管理 638
一、职工体育 639
二、老年职工体育 639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39
第五章 体育事业 639
三、农民体育 640
四、民间传统体育 64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41
第三节 培养体育人才 641
一、培养运动员 641
第五节 体育比赛 642
第四节 场地设施 642
二、输送体育人才 642
三、培养裁判员 642
第二十二编 风俗 宗教 方言 649
第一章 风俗 649
第一节 传统节日 649
第二节 日常风俗 651
第三节 婚育寿丧 653
第二章 宗教 655
第一节 佛教 655
第二节 道教 656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56
第四节 基督教 657
第五节 天主教 657
第三章 方言 659
第一节 方言分区 659
二、韵母43个(含浊声化韵) 660
第二节 城关音系 660
一、声母21个(含零声母) 660
三、声调5个(不含轻声) 661
四、音度 661
五、声韵调拼合关系 661
六、音系特点 662
第三节 同韵字汇 662
一、天地 674
二、时间 674
第四节 词汇(城关语音) 674
三、生物 675
四、物品 675
五、人称 676
六、身体 678
七、动态与性状 678
八、其他 679
第五节 语法例句 680
一、人物传 683
人物 683
二、人物简介 710
三、烈士英名录 713
附录 729
一、历代修志略记 729
二、旧志序文 730
三、旧志诗选 731
四、文告、碑文 733
五、异常现象 740
六、199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 741
编后记 747
东至县志主修 749
东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749
东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 749
东至县志编审组成员 749
东至县志编纂专志浓缩稿人员名单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