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1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三、经济学研究的困难和研究方法 5
2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源流 7
一、斯密的经济学说 8
二、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0
三、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11
四、穆勒的经济学说 12
3 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4
一、微观经济学 14
二、宏观经济学 17
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18
第二章 供给、需求和均衡价格 20
1 需求与供给 20
一、需求定理 20
二、供给定理 24
2 供求的均衡分析 27
一、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价格决定 27
二、均衡的类型 29
三、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31
3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分析 35
一、需求弹性 36
二、供给弹性 43
三、需求、供给曲线的斜率和其弹性的区别 44
四、决定弹性系数的因素 46
第三章 需求和效用论 49
1 基数效用论和需求曲线 49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49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50
三、消费者均衡 53
四、从基数论到需求曲线 55
2 序数效用论和需求曲线 57
一、消费者偏好 57
二、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58
三、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64
四、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66
五、从序数论到需求曲线 70
3 市场需求曲线 72
一、对基数论和序数论需求曲线的总结 72
二、市场需求曲线 72
第四章 供给和成本 75
1 生产规律 75
一、生产和生产函数 75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77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81
四、规模经济 84
2 成本与收益 85
一、成本分析 85
二、短期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87
三、长期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90
四、收益分析 94
3 生产要素的组合 99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 99
二、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101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106
第五章 市场和厂商均衡 110
1 完全竞争市场 110
一、完全竞争的特点 110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收益 111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决定 112
四、完全竞争条件上厂商长期均衡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决定 115
五、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完全竞争的评价 116
2 完全垄断市场 117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 117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的收益 119
三、完全垄断下的短期均衡 121
四、完全垄断下的长期均衡 122
3 寡头垄断市场 124
一、寡头垄断的条件 124
二、寡头垄断下的价格决定 125
三、寡头垄断下的产量决定--“双头理论” 127
4 垄断竞争市场 129
一、垄断竞争的定义 129
二、垄断竞争下的收益 131
三、垄断竞争下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决定 132
四、垄断竞争下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和产品价格的决定 134
五、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及完全垄断的比较 136
六、对垄断竞争模型的批评 137
第六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和分配 139
1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和收入分配的衡量 139
一、边际生产力理论 139
二、生产要素服务价格的确定 142
三、收入分配的衡量 143
2 劳动--工资理论 145
一、劳动和劳动报酬的形式 145
二、劳动的供给 148
三、工会和工资 151
3 其他生产要素的分配 154
一、资本--利息理论 154
二、土地--地租理论 157
三、企业家才能--利润理论 161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 164
1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64
一、产品流动法 164
二、收入流动法 167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168
2 国民收入的应用 169
一、实际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 169
二、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 170
三、国民收入的应用 173
3 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和矫正 175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175
二、国民收入的矫正 178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181
1 储蓄、消费和投资 181
一、储蓄动机和投资动机的差异 181
二、消费和储蓄 183
三、家庭预算开支 188
2 国民收入的决定方法 191
一、S--I法 191
二、C+I法(45°线法) 192
三、国民收入决定的实证分析 194
3 通货膨胀、节俭和乘数论 198
一、乘数--“双刃的剑 198
二、通货收缩的缺口和通货膨胀的缺口 204
三、通货膨胀 206
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波动和预测 210
1 就业论 210
一、萨伊定律 210
二、失业的形式和原因 212
2 经济周期的成因 217
一、经济周期的测量 217
二、经济周期的原因分析 218
3 经济周期的预测 222
一、加速原理 222
二、投资乘数--第二次叙述 224
三、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的相互作用 228
第十章 货币和金融机构 231
1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231
一、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本位 231
二、货币的需求 233
三、货币的供给 235
2 金融机构 237
一、商业银行 237
二、中央银行 239
3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240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240
二、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原理 242
三、货币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244
4 宏观货币政策 247
一、公开市场业务 247
二、贴现率政策 248
三、改变法定准备率政策 249
四、宏观货币政策的比较 251
五、辅助性的货币政策 252
六、对货币政策的反对意见 253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 257
1 西方国家的财政 257
一、政府支出 257
二、税收 258
三、公债制度 259
2 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 261
一、内在稳定器 261
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62
3 各项财政政策手段的效果和预算 265
一、各项财政政策手段的效果 265
二、预算赤字和预算结余 268
三、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和预算结余 269
四、公债 271
4 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272
一、宏观财政政策的收益与成本 272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应用 274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279
1 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 279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79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83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287
2 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结构分析 289
一、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89
二、肯德里克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90
三、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291
3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294
一、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294
二、主导部门与经济成长阶段 296
三、罗斯托的政策主张 296
4 经济增长极限理论 297
一、经济增长极限论 297
二、对经济增长极限理论的批评 299
第十三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303
1 凯恩斯主义 303
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303
二、新古典综合派 305
三、新剑桥学派 311
2 新自由主义 316
一、货币主义 316
二、哈耶克新自由主义 322
三、弗莱堡学派 326
3 异端经济学 329
一、新制度主义 329
二、激进经济学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