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改革 1
二、经济改革的思考 4
三、公有制经济与非社会主义经济 22
第二部分 大中型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29
一、大中型企业如何增强活力 29
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思路 35
三、企业活力的价值标准和制度基础 45
四、政企分开是企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的前提 55
五、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 62
六、坚持按劳分配与增强企业活力 74
七、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82
八、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 93
九、搞好大中型企业中的价格问题 105
十、价格改革与经济改革 110
十一、为什么经济效益持续下降 120
十二、抓住提高经济效益的牛鼻子 131
十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 140
第三部分 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 161
一、全民所有制商品经济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161
二、企业经营机制及其构造 162
三、大中型企业的积累和创新机制 172
四、公有制财产的产权关系 182
五、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 191
六、公有制商品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 199
七、公有制商品经济的资产重组 208
八、完善企业承包制的思考 217
九、股份制改革是创造“深圳效益”的重要途径 222
第四部分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228
一、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228
二、经济运行机制的有序结构:计划和市场 243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问题 255
四、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机制相结合的特点 264
五、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各自的长处和局限 267
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点及其实现 269
七、利用承包制的特点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75
八、指导性计划运行模式重构 288
九、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秩序 299
十、市场结构重组与国家计划管理 311
十一、西方学者论市场与市场经济 318
第五部分 宏观调控与协调发展 332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二重性 332
二、两种体制下经济调整的比较 337
三、我国需求总量变动的供给效应 344
四、我国市场波动原因剖析 358
五、推进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 363
六、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374
七、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79
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 387
九、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394
附录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六次会议纪要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