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李京文郑友敬序言……………………………………………………D.乔根森序言……………………………………………………黑田昌裕第一篇通论第一章生产率理论与方法 1
第一节生产率概念与发展沿革 1
第二节生产率的理论基础 5
第三节价格函数方法 10
第四节统计方法 21
第五节成本函数方法 32
第六节生产率研究趋势 40
第二篇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47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总量分析 47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 48
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52
第三节方法论 57
第四节数据处理 61
第五节结论 62
第三章 中国部门产出增长 67
第一节概述 67
第二节部门产出增长的因素分析 68
第三节方法论 71
第四节数据来源和方法 76
第五节结论 79
第四章部门资本投入的度量与分析 81
第一节概述 81
第二节投入产出表的转换 (1 83
第二节资本投入度量方法论 84
第三节资本存量的确定 88
第四节 资本存量分类 90
第五节资本折旧 94
第六节资本存量数据处理方法 112
第七节资本投入价格指数 115
第八节资本服务租赁价格的估计 118
第九节资本投入指数计算 124
第十节资本投入分析(1981~1987年) 130
第五章部门劳动投入的度量与分析 138
第一节概述 138
第二节度量劳动投入指数的数学模型 139
第三节 劳动投入的度量和分析 144
第四节几点说明和政策建议 163
附录:34个部门的劳动投入指数 168
第六章系列投入产出模型的生成方法 180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在中国的发展 180
第三节商品部门价格指数 188
第四节部门核算口径调整方法 190
第五节 中间年份MAKE表的生成 193
第六节 中间年份商品×产业表的内插 195
第七节几个问题说明 196
第七章资本投入与经济效益 198
第一节关于资本存量 198
第二节关于资本生产率 201
第三节关于经济效益度量 202
第四节关于经济增长的两种途径 207
第五节关于提高资本投入经济效益的基本思路 212
第八章关于提高生产率与增长质量的思考 216
第一节关于增长环境与改革开放 217
第二节关于速度选择与增长质量 218
第三节关于技术进步与投入效益 220
第四节关于重视人才与智力开发 223
第五节关于结构效益与要素流动 225
第六节关于宏观管理与系统效率 229
第三篇生产率与美国经济增长 232
第九章美国经济增长分析 232
第一节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源 232
第二节部门增长的根源 240
第三节综述 244
第十章要素投入及生产率度量 247
第一节劳动投入度量 247
第二节资本投入度量 257
第三节 产出、中间投入和生产率度量 273
第十一章总量产出和生产率度量 290
第一节各部门的合计 291
第二节总量产出和生产率的数据来源和方法 293
第三节其他来源与方法 297
第十二章生产的经济计量模型 308
第一节部门生产模型的建立 309
第二节总量生产模型的建立 311
第三节其他的生产模型 317
本篇结束语 323
第四篇生产率与日本经济增长 329
第十三章增长路径的概要 329
第一节概述 329
第二节历史的透视 331
第三节增长因素的度量 354
第四节综述 363
第一节 概述 372
第十四章 日本经济增长 372
第二节总量产出 373
第三节总量劳动和资本投入 378
第四节总量生产率指数 380
第五节经济增长的根源:总量 386
第十五章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 396
第一节概述 396
第二节理论框架 399
第三节购买力 403
第四节相对的生产率水平 410
附录A 1981~1987中国劳动投入数据库 426
第一节劳动投入数据库的建立 426
第二节劳动投入数据库系统配置 436
第三节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及发展前景 440
第一节 概述 444
附录B数据交叉分类中的数值方法 444
——多比例拟合迭代法 444
第二节多比例拟合迭代法的有关概念 445
第三节多比例拟合迭代法的理论证明 448
附录C投入产出表转移矩阵的数学调整法 456
——拉格朗日未定系数法 45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模型 456
第二节求解方法 459
第三节案例 463
第四节几个技术问题说明 467
中外人名对照 470
参考文献 476
作者简介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