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主题 1
第二节 研究主题的理论可行性 6
第三节 相关文献的评述与本文所做的工作 13
一、有关专业化思想的文献评述与本文所做的工作 13
二、有关协调的文献评述与本文所做的工作 18
三、有关专业化分工选择的文献评述与本文所做的工作 23
第四节 本文所要证明的命题及其结构安排 26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31
第二章 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及其演进 36
第一节 产业内互补任务的均衡完成 38
一、模型基本假设 38
二、互补任务的均衡完成 39
第二节 产业内专业化分工 41
一、 产业内专业分工受资源市场容量、协调与激励成本的影响 41
二、产业内专业分工受产业知识和任务知识的影响 47
第三节 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演进机制 48
附录2-1 交易租金与人的异质化 53
附录2-2 子格与超模函数 61
第三章 产业内协调方式的选择 64
第一节 引论 64
第二节 一般模型 68
一、理论假设 68
二、一般模型 70
第三节 企业资源最优配置及其价值最优创造 75
一、结构1:分立的自给自足管理协调 75
二、结构2:准一体化协调 77
三、结构3:半自给自足的契约/市场协调 80
四、结构4:产专业化的契约/市场协调 85
五、结构5:完全专业化的契约/市场协调 89
六、结构6:合并的管理协调 92
第四节 结构间比较及其结论 93
附录3-1 企业A和B对称条件下的各结构比较实例 98
第四章 企业生产式的安排及其演进 104
第一节 引论 104
第二节 一般模型:顾客满意水平与顾客价值创造函数 109
一、顾客满意水平 109
二、企业的顾客价值创造函数 113
三、企业决策的一般模型 118
第三节 产品品种最优数量的确定 119
一、顾客满意指数-产品品种数弹性(E )的性质 119
二、顾客价值-产品品种数弹性(Ev,k)的性质 121
三、企业产品品种最优数量确定定理 122
第四节 企业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及其演进机制 126
一、企业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 126
二、企业生产方式的演进机制 133
附录4-1 命题4.1与命题4.2的证明 137
附录4-2 w关于n的递增性质证明 141
附录4-3 EΩ*,k的性质 143
附录4-4 企业资源最优配置定理 146
第五章 企业专业化分工的选择 148
第一节 引论 148
第二节 一般模型:2X2模型 153
一、静态模型 153
二、动态模型 154
第三节 静态均衡 155
一、分立的自给自足管理协调 156
二、完全专业化的契约/市场协调 157
三、准一体化协调 158
第四节 动态均衡:初步分析 160
一、分立的自给自足管理协调 161
二、完全专业化的契约/市场协调 163
三、准一体化协调 168
第五节 动态均衡:进一步分析 174
一、基于任务重要性(值)的动态分析 175
二、基于资源相对量(n=RB/RA值)的动态分析 179
三、基于学习能力(u值)的动态分析 182
第六节 结论 188
附录5-1 动态比较I:基于任务重要性 191
附录5-2 动态比较II:基于资源的比较 204
附录5-3 动态比较III:基于学习能力的比较 211
附录5-4 两种准一体化结构间的动态比较:基于任务重要性 216
第六章 结论:基于专业化及其协调的企业战略 220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