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生产性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国国防技术情报中心主编;张纯正,张国梁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462528
  • 页数:595 页
图书介绍:

1.1 引言 1

1.2 生产性定义 1

目录 1

第一章 生产性的基本概念 1

1.2.1.4 容差要求 2

1.2.1.3 生产方法替换的灵活性 2

1.2.1 设计的要素或特征 2

1.2.1.1 规定的材料 2

1.2.1.2 设计的简化 2

1.2.2.5 材料的可获得性 3

1.2.2.4 设备 3

1.2.1.5 成套技术资料的准确明了 3

1.2.2 生产规划的要素或特征 3

1.2.2.1 生产率和产量 3

1.2.2.2 专用工艺装备的需要 3

1.2.2.3 人力 3

1.2.4.2 最短时间 4

1.2.4.1 最低成本 4

1.2.3 按需要产量的生产和检查 4

1.2.3.1 高生产率的生产和检查 4

1.2.3.2 低生产率的生产和检查 4

1.2.4 经权衡后的最佳成本和时间 4

1.3.2 飞机散热器壳体 5

1.3.1 炮弹壳 5

1.2.5 必须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5

1.3 好的和差的生产性举例 5

1.3.5 三角形臂和螺母的装配件 6

1.3.4 连接接头 6

1.3.3 弹头体 6

1.3.8 开关盒 7

1.3.7 螺纹插入件 7

1.3.6 自对中垫片 7

1.4 生产性和设计过程 8

1.3.9 制造方法中的生产性 8

1.4.1.1 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性 12

1.4.1 与其他功能领域的联系 12

1.4.1.4 设计/成本技术 14

1.4.1.3 标准化 14

1.4.1.2 安全性工程 14

1.4.1 5 制造工艺技术 15

1.4.1.6 寿命周期费用 16

1.4.1.8 质量保证与试验 17

1.4.1.7 系统工程 17

1.4.1.1 价值工程 18

1.4.1.9 技术资料管理 18

1.4.2.4 器材管理 19

1.4.2.3 生产管理 19

1.4.1.1 1 产品工程 19

1.4.2 生产专业之间的联系 19

1.4.2.1 生产/制造工程 19

1.4.2.2 企业管理 19

1.4.2.7 工装工程 20

1.4.2.6 包装 20

1.4.2.5 质量管理 20

1.5.2 第二章生产性工程 21

1.5.1 第一章生产性的基本概念 21

1.4.2.8 工艺方法的设计 21

1.4.2.9 工厂工程规划 21

1.5 生产性手册的综述 21

参考文献 22

1.5.4 第四章至第九章 具体的生产性考虑 22

1.5.3 第三章通用的生产性考虑 22

2.2.1 规定的性能特性 31

2.2 生产性工程活动 31

第二章 生产性工程 31

2.1 引言 31

2.2.2 物理特性 32

2.2.3.5 试验和评价 33

2.2.3.4 设计的适应性 33

2.2.3 生产性工程的活动 33

2.2.3.1 设计的简化 33

2.2.3.2 材料和构件的标准化 33

2.2.3.3 生产的可能 33

2.3 生产性工作的组织 34

2.2.3.6 一般活动 34

2.3.4 建立新的职能机构 35

2.3.3 生产工程承担的责任 35

2.3.1 什么也不干的“哲学” 35

2.3.2 产品工程承担的责任 35

2.3.4.2 生产性委员会 36

2.3.4.1 生产性评审小组 36

2.4.2 设计过程 37

2.4.1 引言 37

2.4 生产性设计 37

2.4.2.1 评定(第一、二、三步) 38

2.4.2.4 制定设计文件(第六步) 40

2.4.2.3 设计细化(第五步) 40

24.2.2 选择设计方案(第四步) 40

2.4.3.1.1 生产性工程和规划(PEP)措施的目的 41

2.4.3.1 生产性工程和规划(PEP)措施 41

2.4.3 设计过程的生产性 41

2.4.3.1.4 职责 44

2.4.3 1.3 采办过程中的生产性工程和规划(PEP)措施 44

2.4.3.1.2 生产性工程和规划措施的限制与约束 44

2.4.3.2.1.4 编写细则 45

2.4.3.2.1.3 参考文件 45

2.4.3.2 生产性大纲规划 45

2.4.3.2.1 生产性大纲规划资料项目的说明 45

2.4.3.2.1.1 说明/目的 45

2.4.3.2.1.2 应用范围 45

2.4.3.2.1.5 生产性的目标 46

2.4.3.2.2.4 编写细则 47

2.4.3.2.2.3 参考文件 47

2.4.3.2.1.6 技术要求的前提 47

2.4.3.2.1.7 资料的应用 47

2.4.3.2.2 生产性分析资料项目的说明 47

2.4.3.2.2.1 说明目的 47

2.4.3.2.2.2 应用范围 47

2.5.1 方案探索阶段 52

2.5 采办过程的生产性工程 52

2.5.1.3 技术评审 53

2.5.1.2 执行 53

2.5.1.1 生产性考虑 53

2.5.2.1 生产性考虑 54

2.5.2 确认阶段 54

2.5.3.1 生产性考虑 55

2.5.3 全面研制阶段 55

2.5.2.2 执行 55

2.5.2.3 技术评审 55

2.5.3.3 技术评审 57

2.5.3.2 执行 57

2.5.5 结束语 58

2.5.4.2 执行 58

2.5.4 生产和配备阶段 58

2.5.4.1 生产初期的生产性考虑 58

2.6.1.3 预定工时标准 59

2.6.1.2 历史资料 59

2.6 生产性工程师的有用技术 59

2.6.1 成本估算 59

2.6.1.1 技术估算 59

2.6.1.4 元素标准资料 60

2.6.2 网络技术 61

2.6.2.1 计划评审技术(PERT) 62

2.6.2.3 箭头图 63

2.6.2.2 关键路线法(CPM) 63

2.6.2.4 条线图 64

2.6.2.6 决策盒技术 66

2.6.2.5 日自动重排进度技术 66

2.6.3.2 随机模型 68

2.6.3.1 确定的模型 68

2.6.3 模拟 68

2.6.3.3.2 风险分析程序 69

2.6.3.3.1 引言 69

2.6.3.3 模拟程序 69

2.6.4 盈亏分析 70

2.6.5 敏感性分析 72

2.6.6 价值工程 74

2.6.6.3 信息收集 76

2.6.6.2 功能的确定 76

2.6.6.1 产品选择 76

2.6.7 相关树 77

2.6.6.7 建议的提交和贯彻 77

2.6.6.4 可供选择方案的制定 77

2.6.6.5 可供选择方案的成本分析 77

2.6.6.6 试验和验证 77

2.6.7.2 制造中的成本降低 78

2.6.7.1 一种审核工具 78

2.6.8 容差分析 79

2.6.7.3 其他应用 79

2.6.8.2 数据分析 80

2.6.8.1 资料收集 80

2.6.8.3 建议 81

参考文献 82

2.7 结束语 82

3.2.1 设计过程的限制 83

3.2 图纸与技术规范的作用 83

第三章 通用的生产性考虑 83

3.1 引言 83

3.2.3 制图过程的限制 84

3.2.2 制定文件过程的限制 84

3.2.4 规范和标准 89

3.2.4.1 军用规范 90

3.2.4.3 民用规范和标准 91

3.2.4.2 军用标准 91

3.2.5.1 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的关系 92

3.2.5 公差和表面光洁 92

3.2.4.4 标准和规范的应用 92

3.2.4.5 民用规范的采用 92

3.2.5.2 表面光洁加工的应用 93

3.2.6.1 通用生产性考虑的总检查清单 98

3.2.6 图纸与规范的生产性评审指导 98

3.3 元件选用 99

3.2.6.2 公制换算 99

3.3.1 标准化的需求 100

3.3.1.1 标准元件的优点 102

3.3.2.2 可靠性的经济影响 103

3.3.2.1 可靠性和寿命特性 103

3.3.1.2 通过标准化节省成本 103

3.3.2 元件的可靠性 103

3.3.3 备件的考虑 106

3.4.1 材料费用的因素 107

3.4 选用材料对生产性的影响 107

3.4.2 材料的可获得性因素 108

3.5 制造方法的选择 109

3.5.1 设计、材料和制造方法的相互关系 120

3.5.2.1.2 禁止制造的设计限制条件 121

3.5.2.1.1 单一制造方法的限制条件 121

3.5.2 制造方法的可获得性 121

3.5.2.1 不适当的设备 121

3.5.2.2.4 成组技术 122

3.5.2.2.3 设备规划 122

3.5.2.1.3 不利于经济制造的设计 122

3.5.2.1.4 设计规定用的专利制造方法 122

3.5.2.2 设备使用不适当 122

3.5.2.2.1 生产线平衡 122

3.5.2.2.2 进度安排 122

3.5.3.2 制造方法的尺寸和产量重叠 124

3.5.3.1 制造方法的质量重叠 124

3.5.2.2.5 关键资源的确认 124

3.5.3 制造方法的替代 124

3.6.1.1 内圆角半径 126

3.6.1 高生产率的设计 126

3.6 产量对设计决策的影响 126

3.6.1.4 高生产率的设计 127

3.6.1.3 高生产率的装配 127

3.6.1.2 材料消耗 127

3.6.2.1 薄壁成形件的深拉深 128

3.6.2 低生产率的设计 128

3.6.2.2 用于数控的设计 129

3.7.1.2 生产方法 130

3.7.1.1 材料考虑 130

3.7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产品的影响 130

3.7.1 消耗性的高密度的产出 130

3.7.2.2 生产规划 131

3.7.2.1 生产方法 131

3.7.2 消耗性的低密度的产出 131

3.7.4.1 较长的使用寿命 132

3.7.4 非消耗性的低密度的产出 132

3.7.3 非消耗性的高密度的产出 132

3.7.3.1 材料的选择方法 132

3.7.3.2 制造方法的选择 132

3.7.3.3 简化设计 132

3.7.3.4 人的因素 132

3.8.2 抽样检查 133

3.8.1 百分之百检验 133

3.7.4.2 备件的补充 133

3.8 生产性的质量保证考虑 133

3.8.3 属性检验方法 134

3.8.2.3 多次抽样方案 134

3.8.2.1 一次抽样方案 134

3.8.2.2 两次抽样方案 134

3.8.5.2 平均检出质量(AOQ) 135

3.8.5.1 极限质量(LQ) 135

3.8.4 变量检验方法 135

3.8.5 质量水平的选择 135

3.8.5.6 检验费用 136

3.8.5.5 返工费用 136

3.8.5.3 可接受质量水平(AQL) 136

3.8.5.4 加工的能力 136

3.8.6.2 操作特性曲线 137

3.8.6.1 统计考虑 137

3.8.6 抽样的风险 137

3.9 为生产性的设计简化 138

3.9.1.1 接近最后形状的锻件 139

3.9.1 接近最后形状 139

3.9.2.2 紧固件 140

3.9.2.1 扳手间隙 140

3.9.1.2 接近最后形状的铸件 140

3.9.2 减少的总装费用 140

3.9.2.2.3 钉孔制备 141

3.9.2.2.2 材料 141

3.9.2.2.1 问题面 141

3.9.2.2.5 紧固件的型式和工装 142

3.9.2.2.4 紧固件和钉孔的界面 142

3.9.3.1 金属成形 143

3.9.3 併合的构件 143

3.9.2.2.6 疲劳 143

3.9.2.2.7 腐蚀 143

3.9.2.2.8 成本 143

参考文献 145

3.9.3.4 结束语 145

3.9.3.2 铸造 145

3.3.9.3.3 挤压 145

4.1.1.2 材料的选择因素 147

4.1.1.1 适用性和生产性 147

第四章 金属零件的生产性考虑 147

4.1 一般生产性考虑 147

4.1.1 主要材料的考虑 147

4.1.1.2.11 强度重量比(STWR) 156

4.1.1.2.10 阻尼能力 156

4.1.1.2.1 极限拉深强度 157

4.1.1.2.2 弹性极限 157

4.1.1.2.3 屈服点 157

4.1.1.2.4 屈服强度 157

4.1.1.2.5 弹性模量 157

4.1.1.2.6 延伸率 157

4.1.1.2.7 延性(Ductility) 157

4.1.1.2.8 展性(Malleabileaity) 157

4.1.1.2.9 硬度 157

4.1.1.2.21 比热 158

4.1.1.2.20 密度 158

4.1.1.2.12 缺口韧性 158

4.1.1.2.13 疲劳性能 158

4.1.1.2.14 高温性能 158

4.1.1.2.15 低温性能 158

4.1.1.2.16 耐腐蚀性 158

4.1.1.2.17 电动势 158

4.1.1.2.18 电性能(电阻) 158

4.1.1.2.19 可焊性 158

4.1.1.3 成本考虑 159

4.1.1.2.22 热膨胀系数 159

4.1.2.1.1 成形 160

4.1.2.1 基本制造方法 160

4.1.1.4 材料的可获得性 160

4.1.1.4.1 商业上的可获得性 160

4.1.1.4.2 军方要求 160

4.1.1.5 与制造方法有关的材料 160

4.1.2 制造方法的考虑 160

4.1.2.2.2 第二级的特种制造方法 170

4.1.2.2.1 第二级的常规制造方法 170

4.1.2.1.2 切除 170

4.1.2.1.3 装配或连接 170

4.1.2.1.4 最终加工 170

4.1.2.2 第二级制造方法 170

4.1.2.2.2.2 液体动能加工 175

4.1.2.2.2.1 放电加工(EDM) 175

4.1.2.2.2.4 电化学放电磨削 176

4.1.2.2.2.3 电化学去毛刺 176

4.1.2.2.2.6 放电锯切 177

4.1.2.2.2.5 电化学磨削 177

4.1.2.2.2.8 激光束加工 178

4.1.2.2.2.7 移动金属丝的放电加工(电火花线切割) 178

4.1.2.2.2.10 化学铣切 179

4.1.2.2.2.9 激光束切割 179

4.1.2.2.2.12 数控加工(NCM) 180

4.1.2.2.2.11 电化学加工(ECM) 180

4.1.2.2.2.13 计算机数控(CNC)和直接数控(DNC)加工 181

4.1.2.2.2.14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182

4.1.2.2.3 热调理方法 183

4.1.2.2.2.15 结束语 183

4.1.2.2.3.2 退火 184

4.1.2.2.3.1 热处理 184

4.1.2.2.4.1 机械光饰 185

4.1.2.2.4 最终加工方法 185

4.1.2.2.3.3 正火 185

4.1.2.2.3.4 表面淬火方法 185

4.1.2.2.4.3 清理方法 197

4.1.2.2.4.2 特种光饰 197

4.1.2.2.4.4 防护涂层 200

4.1.3.1.3 超声波检测 207

4.1.3.1.2 射线照相 207

4.1.3 试验和检查 207

4.1.3.1 材料的试验和检查 207

4.1.3.1.1 磁粉检测 207

4.1.3.2.1 车间的一般测量仪器 208

4.1.3.2 零件的试验与检查 208

4.1.3.1.4 渗透检查 208

4.1.3.2.3 数控测量机 210

4.1.3.2.2 表面测量 210

4.2.1.1 材料 211

4.2.1 主要材料的考虑 211

4.2 钣金件 211

4.2.1.3 成本考虑 215

4.2.1.2 材料的性质和生产性 215

4.2.1.4 材料的可获得性 216

4.2.2.1.1 冲压 217

4.2.2.1 第二级的常规制造方法 217

4.2.1.5 与制造方法有关的材料 217

4.2.2 制造方法的考虑 217

4.2.2.1.2 冲裁 218

4.2.2.1.4 旋压 219

4.2.2.1.3 成形 219

4.2.2.1.5 深拉深 220

4.2.2.1.4.2 变薄旋压 220

4.2.2.1.4.1 普通旋压 220

4.2.2.2.1 数控加工(NCM) 223

4.2.2.2 第二级的特种制造方法 223

4.3.1.1 材料 224

4.3.1 主要材料的考虑 224

4.3 成型零件或机加金属零件(NS/MMC) 224

4.3.1.3 成本考虑 226

4.3.1.2 材料的性能和生产性 226

4.3.2 制造方法的考虑 228

4.3.1.5.1 批量大小和生产性 228

4.3.1.4 材料的可获得性 228

4.3.1.5 与制造方法有关的材料 228

4.3.2.1.1.1 砂型铸造 229

4.3.2.1.1 铸造 229

4.3.2.1 第二级的常规制造方法 229

4.3.2.1.1.2 金属型铸造 230

4.3.2.1.2 锻造 231

4.3.2.1.1.4 压力铸造 231

4.3.2.1.1.3 熔模铸造 231

4.3.2.1.2.5 锻造与棒材机械加工的比较 238

4.3.2.1.2.4 机械锻造 238

4.3.2.1.2.1 重力锤或动力锤锻造 238

4.3.2.1.2.2 旋转锻造 238

4.3.2.1.2.3 压力锻造 238

4.3.2.1.3 粉末冶金 241

4.3.2.1.4.3 冷挤 242

4.3.2.1.4.2 双金属挤压 242

4.3.2.1.4 挤压 242

4.3.2.1.4.1 正挤 242

4.3.2.1.5 机械加工 244

4.3.2.1.5.2 铣削 245

4.3.2.1.5.1 车削 245

4.3.2.1.5.4 铰孔 246

4.3.2.1.5.3 钻削 246

4.3.2.1.5.7 滚铣 252

4.3.2.1.5.6 镗削 252

4.3.2.1.5.5 拉削 252

4.3.2.1.5.1 0磨削 253

4.3.2.1.5.9 套孔 253

4.3.2.1.5.8 锯切 253

4.3.2.1.5.1 2牛头刨削 254

4.3.2.1.5.1 1刨削 254

4.3.2.2.2 数控加工方法 255

4.3.2.2.1 数控加工(NCM) 255

4.3.2.1.6 结束语 255

4.3.2.2 第二级的特种制造方法 255

4.4.1 主要材料的考虑 256

4.4.1.1 材料 256

4.4 重型结构件 256

4.4.1.5 与制造方法有关的材料 259

4.4.1.4 材料的可获得性 259

4.4.1.2 材料选择的因素 259

4.4.1.3 成本考虑 259

4.4.2.1.1.1 刨削 260

4.4.2.1.1 机械加工方法 260

4.4.2 制造方法的考虑 260

4.4.2.1 第二级的常规制造方法 260

4.4.2.1.2 切割方法 261

4.4.2.1.1.3 车削 261

4.4.2.1.1.2 插削 261

4.4.2.2.1.3 等离子切割 262

4.4.2.2.1.2 数控火焰切割 262

4.4.2.2 第二级的特种制造方法 262

4.4.2.2.1 机械加工和切割方法 262

4.4.2.2.1.1 数控机械加工(NCM) 262

4.5 主要的生产性问题 263

4.4.2.2.2 框架的数控弯曲 263

4.5.4.1 原因和影响 264

4.5.4 拉深件上的外尖角 264

4.5.1 热处理扭翘 264

4.5.1.1 原因和影响 264

4.5.1.2 解决办法 264

4.5.2 机械加工内形上的尖角 264

4.5.2.1 原因和影响 264

4.5.2.2 解决办法 264

4.5.3 平底的肓孔 264

4.5.3.1 原因和影响 264

4.5.3.2 解决办法 264

4.5.7.2 解决办法 265

4.5.7.1 原因和影响 265

4.5.4.2 解决办法 265

4.5.5 钻孔容差 265

4.5.5.1 原因和影响 265

5.5.5.2 解决办法 265

4.5.6 未能使用可用材料 265

4.5.6.1 原因和影响 265

4.5.6.2 解决办法 265

4.5.7 不能实现的容差 265

4.5.1 0.2 解决办法 266

4.5.1 0.1 原因和影响 266

4.5.8 不能实现的检查要求 266

4.5.8.1 原因和影响 266

4.5.8.2 解决办法 266

4.5.9 产品重量 266

4.5.9.1 原因和影响 266

4.5.9.2 解决办法 266

4.5.1 0铸件的表面应力 266

参考文献 267

5.1 引言 268

第五章 塑料件的生产性考虑 268

5.2.1 强度和刚度 269

5.2 主要的材料考虑 269

5.2.2 蠕变性能 271

5.2.3 材料常数的选择 272

5.2.4 抗冲击性能 273

5.2.6 性能比较 275

5.2.5 耐化学性能 275

5.2.8 成本考虑 278

5.2.7 市场上可获得的材料形式 278

5.2.8.2 制造费用 279

5.2.8.1 原材料费用 279

5.3.1 注射成型法 281

5.3 制造方法及其考虑 281

5.3.1.1 热塑性塑料件的注射成型 283

5.3.1.2 热固性塑料件的注射成型 284

5.3.2 挤出方法 286

5.3.3 模压成型法 287

5.3.4 传递成型法 288

5.3.6 吹塑成型法 289

5.3.5 热成形法 289

5.3.8 机械成形法 290

5.3.7 旋转成型法 290

5.3.9 浇注法 291

5.3.8.3 锻造 291

5.3.8.1 冲切 291

5.3.8.2 冲压 291

5.3.10机械加工 292

5.3.9.3 环氧浇注 292

5.3.9.1 丙烯酸浇注 292

5.3.9.2 尼龙浇注 292

5.3.11.1 成型零件 293

5.3.11设计和生产性 293

5.3.11.2 模具设计 294

5.3.12 装配和连接技术 295

5.3.12.2.1 螺钉 296

5.3.12.2 机械连接 296

5.3.12.1 胶接 296

5.3.12.4 超声焊接 297

5.3.12.3 加热封严 297

5.3.12.2.2 带螺纹的金属镶嵌件 297

5.3.12.2.3 冲压的金属螺钉安装件 297

5.3.12.2.4 高锁销紧固件 297

5.3.12.5 超声桩接 298

5.3.12.7 振动焊接 299

5.3.12.6 摩擦焊接 299

5.3.13.2 真空金属喷镀 300

5.3.13.1 电镀 300

5.3.12.8 热气体焊接 300

5.3.12.9 电磁焊接 300

5.3.13 光饰加工方法 300

5.4.1.1 力学性能试验 301

5.4.1 标准试验方法 301

5.3.13.3 涂漆 301

5.4 试验和评定 301

5.5 特种塑料及特种工艺方法 303

5.4.2 构件的真实试验 303

5.4.1.2 热性能试验 303

5.4.1.3 电性能试验 303

5.4.1.4 稳定性能试验 303

5.5.2 反应注射成型(RIM) 304

5.5.1 热塑性弹性材料 304

5.6.3 浇口位置 305

5.6.2 合适的材料品种 305

5.6 生产性举例 305

5.6.1 容差 305

5.6.7 应用塑料提高生产性 306

5.6.6 分模线 306

5.6.4 生产过程的计划安排 306

5.6.5 过应力螺纹 306

参考文献 307

5.6.9 纤维取向 307

5.6.8 应力集中 307

6.1 引言 309

第六章 复合材料件的生产性考虑 309

6.2 主要材料的考虑 310

6.2.1.1 玻璃纤维 311

6.2.1 增强体 311

6.2.1.3 聚芳酰胺纤维 313

6.2.1.2 碳纤维 313

6.2.1.4 硼纤维 314

6.2.2 树脂体系 315

6.2.1.6 其它增强体 315

6.2.1.5 混杂纤维 315

6.2.2.1 聚酯树脂 316

6.2.2.4 聚酰亚胺树脂 317

6.2.2.3 环氧树脂 317

6.2.2.2 乙烯酯 317

6.2.5 复合材料的性能 318

6.2.4 金属基复合材料 318

6.2.3 预浸料 318

6.2.5.1 长纤维复合材料 319

6.2.5.2 短纤维复合材料 332

6.2.5.3 性能比较 334

6.2.6 成本考虑和生产性 335

6.2.6.1 原材料成本 338

6.2.6.2 制造成本 340

6.3.1.1 手糊(手工铺叠) 342

6.3.1 敞开模成型法(接触成型法) 342

6.3 制造方法 342

6.3.2.1.1 纤维直接预成形 343

6.3.2.1 预成形件的成型 343

6.3.1.2 喷敷 343

6.3.2 对模(偶合模)成型法 343

6.3.2.4 冷成型 344

6.3.2.3 织物的成型 344

6.3.2.1.2 强制通风室预成形 344

6.3.2.2 毡的成型 344

6.3.2.6 对模(偶合模) 345

6.3.2.5 片状、块状和厚板模塑料(SMC、BMC和TMC) 345

6.3.2.7 对压床的要求 346

6.3.4 离心浇注法 348

6.3.3 树脂传递成型法(RTM) 348

6.3.6 长丝缠绕法 349

6.3.5 拉挤方法 349

6.3.7 袋压成型法 350

6.3.8 夹层壁板结构 352

6.3.10 机械加工 353

6.3.9 热塑性塑料薄板冲压 353

6.3.11.1 机械紧固件 355

6.3.11 连接方法 355

6.4.1 试验 356

6.4 试验、检查和质量控制 356

6.3.11.2 胶接 356

6.4.3 质量控制 357

6.4.2 检查 357

6.5 复合材料的生产性设计 358

6.5.1 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 359

6.5.2 工艺方法设计指导 361

参考文献 362

7.1.3 便于装配的设计 366

7.1.2 用机器装配的考虑 366

第七章 机械装配生产性考虑 366

7.1 一般考虑 366

7.1.1 自动化机械装配 366

7.2.1.1 通过制造方法的简化 367

7.2.1 设计简化 367

7.1.4 装配设计中的主要因素 367

7.2 装配件总体生产性考虑 367

7.2.1.2 装配过程中的简化 369

7.2.2.2.3 装配运动 370

7.2.2.2.2 装配力 370

7.2.1.3 简化的准则 370

7.2.2 人的因素和机械的制约 370

7.2.2.1 人的因素 370

7.2.2.2 机械化装配的制约因素 370

7.2.2.2.1 机械判断 370

7.2.3.1.2 装配过程 371

7.2.3.1.1 装配方法 371

7.2.2.2.4 装配工装 371

7.2.2.2.5 作为装配手段的产品设计 371

7.2.3 装配顺序 371

7.2.3.1 有效的装配顺序 371

7.2.3.2 在过程中检查和修理的装配顺序 372

7.2.4.2 装配线的平衡 373

7.2.4.1 工作的分解 373

7.2.4 大装配量的设计考虑 373

7.2.5.5 重要零件的可达性 374

7.2.5.4 单一的装配方向 374

7.2.5 总体装配件的设计指导 374

7.2.5.1 基准表面 374

7.2.5.2 定位点 374

7.2.5.3 立式结构装配 374

7.3.1.1 消除尖角 375

7.3.1 方便的装配 375

7.2.5.6 标准化 375

7.3 装配件中单个零件的生产性考虑 375

7.3.1.2 自引导装配 376

7.3.2.1.2 预包装零件 377

7.3.2.1.1 在装配工作地制造 377

7.3.1.3 便于装配的零件设计 377

7.3.2 馈送、定向和装载 377

7.3.2.1 便干馈送的零件设计 377

7.3.2.1.4 馈送方法 378

7.3.2.1.3 零件的成批输送 378

7.3.2.2 定向方法 379

7.3.2.2.1 统计技术 380

7.3.2.2.3 其他技术 381

7.3.2.2.2 极化技术 381

7.3.2.2.5 零件缠绕 382

7.3.2.2.4 使定向问题最少的设计 382

7.3.2.2.7 容差和装配方法 384

7.3.2.2.6 关键装配尺寸 384

7.3.2.3 装载方法 387

7.4.2 加压紧固 388

7.4.1 螺纹紧固 388

7.4 紧固和连接 388

7.4.2.4 卷嵌 389

7.4.2.3 桩接 389

7.4.2.1 铆接 389

7.4.2.2 收口 389

7.4.3.1 软钎焊 390

7.4.3 加热紧固 390

7.4.2.5 强迫配合 390

7.4.3.2 硬钎焊 391

7.4.3.2.1 火焰硬钎焊 392

7.4.3.2.3 感应硬钎焊 393

7.4.3.2.2 炉中硬钎焊 393

7.4.3.3 焊接 394

7.4.3.2.5 电阻硬钎焊 394

7.4.3.2.4 浸渍硬钎焊 394

7.4.3.3.1 电弧焊 396

7.4.3.3.7 结束语 398

7.4.3.3.6 超声波焊 398

7.4.3.3.2 电阻焊 398

7.4.3.3.3 气焊 398

7.4.3.3.4 热剂焊 398

7.4.3.3.5 电子束焊 398

7.4.4.1 整体方法 399

7.4.4 某些紧固方法的建议 399

7.4.3.3.8 设计考虑 399

7.4.3.4 加热封合 399

7.4.4.3 自攻丝螺钉 400

7.4.4.2 单个的紧固元件 400

7.5.1 产品设计规则 401

7.5 装配生产性的基本规则 401

7.4.4.4 两元件紧固方法 401

7.4.4.5 螺钉 401

7.4.4.6 灌封 401

7.4.4.7 选择紧固件 401

7.6.1 技术发展水平 402

7.6 非传统性装配技术 402

7.5.2 零件设计规则 402

7.7.3 渗漏试验 403

7.7.2 装配的平衡 403

7.6.2 应用 403

7.7 检查和试验 403

7.7.1 选择装配的测量 403

参考文献 404

7.7.4 结束语 404

8.1 引言 405

第八章 电子系统的生产性考虑 405

8.2 元件的选择和管理 406

8.2.1.1 元件选择 407

8.2.1 电子元件管理 407

8.2.2 元件选择指南 408

8.2.1.2 技术规范的规定条件 408

8.2.2.1 微电路 409

8.2.2.2 半导体器件 418

8.2.2.3 电阻器 419

8.2.2.3.1 可变电阻器 426

8.2.2.3.2 电阻网络 427

8.2.2.4 电容器 428

8.2.2.5 继电器 436

8.2.2.6 其它元器件 438

8.2.2.7 电缆布置 445

8.2.3 元件的筛选 448

8.2.4 寿命周期费用(LCC) 458

8.3.1.1 分频硅栅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HMOS) 461

8.3.1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芯片的新工艺 461

8.3 制造方法 461

8.3.1.2 垂直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VMOS) 463

8.3.1.3 兰宝石硅片(SOS) 465

8.3.1.4 集成注入逻辑电路(I2L) 468

8.3.2 半导体光刻照相技术 470

8.3.3 塑料灌封和聚合物密封器件 471

8.3.4 混合微电路 474

8.4 环境防护封装 475

8.4.1 环境因素 476

8.4.2.1 热防护 479

8.4.2 环境防护指施 479

8.4.2.4 潮湿、盐雾、沙尘的防护 481

8.4.2.3 冲击和振动防护 481

8.4.2.2 机械防护 481

8.4.3 封装的一般考虑 482

8.4.2.5 辐射防护 482

8.5.1 印刷电路板(PCB)的趋势 483

8.5 装配和封装考虑 483

8.5.2 扁平电缆 486

8.5.3 锡焊 487

8.5.3.2 波焊 488

8.5.3.1 手工焊 488

8.5.4 不用锡焊的缠绕电路接点 489

8.5.3.4 焊剂和焊剂用法 489

8.5.3.3 串联焊(迴流搭接焊) 489

8.5.5 针脚式布线 490

8.5.6 挠性蚀刻电路 491

8.5.7 插件设备 492

8.5.7.1 手工插件和半自动插件系统 494

8.5.7.2 全自动插件系统 495

8.6.1 影响可靠性损失的因素 496

8.6 生产和使用期间可靠性损失最小的设计 496

8.6.2 易于检查和维修的设计 499

8.6.2.1 硬件的分块设计 500

8.6.2.2 故障判断和隔离 501

8.7.1.1 生产过程中半导体器件的测试 504

8.7.1 分立元件测试 504

8.7 用在生产线上的测试和器件装备 504

8.7.2.1 微处理器和印刷电路板组合件的测试 506

8.7.2 电路板内测试器 506

8.7.1.2 集成电路高温试验 506

8.7.2.5 分析器的基本形式 507

8.7.2.4 印刷电路板测试的电路分析 507

8.7.2.2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施穆(Schmoo)测试 507

8.7.2.3 红外线热成像 507

8.7.3 部分自动化 508

8.7.2.6 数字测试用示波器 508

参考文献 509

9.1.1.1 材料选择方法 512

9.1.1.1.1 机械性能 512

第九章 其它产品的生产性考虑 512

9.1 推进剂和炸药 512

9.1.1 推进剂 512

9.1.1.1.2 推进剂的分类和特点 513

9.1.1.1.3 推进剂的成分说明 514

9.1.1.2 制造方法 515

9.1.1.1.4 塑料推进剂的应用 515

9.1.1.2.3 硝化甘油 516

9.1.1.2.2 硝酸胍 516

9.1.1.2.1 硝化纤维素 516

9.1.1.2.5 轧制板 517

9.1.1.2.4 溶剂挤压 517

9.1.1.2.7 双基体浇注 518

9.1.1.2.6 无溶剂挤压 518

9.1.2.1.1 物理性能 519

9.1.2.1 材料选择因素 519

9.1.1.2.8 粉浆浇注 519

9.1.1.3 再现物理性能的惰性模拟物 519

9.1.1.4 再现制造性能的惰性模拟物 519

9.1.2 炸药 519

9.1.2.2 应用 520

9.1.2.1.2 材料的可获得性 520

9.1.2.3.4 PB-RDX 521

9.1.2.3.3 合成物C-4 521

9.1.2.3 制造方法 521

9.1.2.3.1 黑色火药 521

9.1.2.3.2 合成物B 521

9.1.2.3.9 复合炸药 522

9.1.2.3.8 奥克托(Octol)70/30 522

9.1.2.3.5 黄色炸药(TNT) 522

9.1.2.3.6 甘油炸药 522

9.1.2.3.7 三硝基甲苯炸药 522

9.2.1 光学材料 523

9.2 光学元件 523

9.1.2.4 材料的兼容性 523

9.2.1.1.2 平板拉制法 524

9.2.1.1.1 浮法 524

9.2.1.1 玻璃 524

9.2.1.1.5 物理性能 526

9.2.1.1.4 坩锅法 526

9.2.1.1.3 浇注轧制法 526

9.2.1.2.2 人造水晶 527

9.2.1.2.1 天然水晶 527

9.2.1.2 水晶 527

9.2.2.1 获得毛坯 530

9.2.2 光学元件制造方法 530

9.2.1.3 塑料 530

9.2.2.3 曲线磨床 531

9.2.2.2 粗磨 531

9.2.2.5 抛光 532

9.2.2.4 精磨或精加工 532

9.2.3 规定光学要求 533

9.2.2.6 修边和倒角 533

9.2.5 光学纤维 535

9.2.4.3 牛顿环 535

9.2.4 检查和试验程序 535

9.2.4.1 折射率 535

9.2.4.2 应变 535

9.3 陶瓷件 537

9.3.1.1 陶瓷材料性能 538

9.3.1 选用陶瓷材料的考虑 538

9.3.1.1.4 弹性模量 540

9.3.1.1.3 吸附性 540

9.3.1.1.1 密度 540

9.3.1.1.2 热膨胀 540

9.3.1.1.6 最高工作温度 542

9.3.1.1.5 压缩、拉伸和剪切强度 542

9.3.1.3 材料成本 543

9.3.1.2 材料可获得性 543

9.3.1.1.7 介电常数 543

9.3.1.1.8 硬度 543

9.3.2 陶瓷制造方法 544

9.3.2.1 潜在的制造方法 545

9.3.2.2.4 注射成型 546

9.3.2.2.3 压制 546

9.3.2.2 制造方法说明 546

9.3.2.2.1 机械加工 546

9.3.2.2.2 挤压 546

9.3.2.2.6 金属喷镀 547

9.3.2.2.5 烧结 547

9.3.3 容差 548

9.3.2.2.8 火焰喷涂 548

9.3.2.2.7 粉浆浇注 548

9.4.1.1 天然纤维 550

9.4.1 材料考虑 550

9.4 纺织品 550

9.4.1.2.2 合成纤维规格和物理性能 551

9.4.1.2.1 合成纤维的生产 551

9.4.1.2 合成纤维 551

9.4.2.2 裁剪间 555

9.4.2.1 设计图样和尺寸分级 555

9.4.2 制造方法考虑 555

9.4.2.2.2 裁剪方法 556

9.4.2.2.1 裁剪设备 556

9.4.2.3.1 线迹 557

9.4.2.3 缝纫和装配 557

9.4.2.3.2 接缝 562

9.4.2.3.3 缝合 564

参考文献 573

9.4.2.4.5 外观 573

9.4.2.4 接缝和缝合的特性 573

9.4.2.4.1 强度 573

9.4.2.4.2 弹性 573

9.4.2.4.3 耐用性 573

9.4.2.4.4 安全性 573

A.1.3 文献与情报分析中心 575

A.1.2 杂志或期刊 575

附录A 情报来源 575

A.1 引言 575

A.1.1 技术书籍 575

A.2.2.1 概述 576

A.2.2 国家技术情报服务部(NTIS) 576

A.1.4 专业与行业协会 576

A.2 情报来源 576

A.2.1 国防技术情报中心(DTIC) 576

A.2.1.1 概述 576

A.2.1.2 资料的获得 576

A.2.5 陆军材料与力学研究中心(AMMRC) 577

A.2.4 2资料的获得 577

A.2.2.2 资料的获得 577

A.2.3 科学技术情报研究室(STIF) 577

A.2.3.1 概述 577

A.2.3.2 资料的获得 577

A.2.4 美国能源部技术情报中心(DOE-TIC) 577

A.2.4.1 概述 577

A.4.1 技术书籍 578

A.4 金属零件生产性的情报来源 578

A.3 一般生产性考虑的资料来源 578

A.3.1 美国军用材料发展与备用司令部(DARCOM)工程设计手册 578

A.3.2 军用标准与规范 578

A.3.3 ManTech杂志 578

A.4.3.2 金属与陶瓷情报中心(MCIC) 580

A.4.3.1 加工性数据中心(MDC) 580

A.4.2 杂志与期刊 580

A.4.3 文献与情报分析中心 580

A.4.3.5 资料的获得 581

A.4.3.4 热物理与电性能情报分析中心(TEPIAC) 581

A.4.3.3 无损检测情报分析中心(NTIAC) 581

A.4.4 专业与行业协会 582

A.5.1 技术书籍 583

A.5 塑料件生产性的情报来源 583

A.5.3.1.1 概述 585

A.5.3.1 塑料技术评定中心(PLASTEC) 585

A.5.2 杂志与期刊 585

A.5.3 文献与情报分析中心 585

A.6.1 技术书籍 586

A.6 复合材料件生产性的情报来源 586

A.5.3.1.2 资料的获得 586

A.5.4 专业与行业协会 586

A.6.2 杂志与期刊 587

A.6.4 专业与行业协会 588

A.6.3.2.2 资料的获得 588

A.6.3 文献与情报分析中心 588

A.6.3.1 塑料技术评定中心(PLASTEC) 588

A.6.3.1.1 概述 588

A.6.3.1.2 资料的获得 588

A.6.3.2 金属与陶瓷情报中心(MCIC) 588

A.6.3.2.1 概述 588

A.7.3 专业与行业协会 589

A.7.2 杂志与期刊 589

A.7 机械装配生产性的情报来源 589

A.7.1 技术书籍 589

A.8.1 技术书籍 590

A.8 电子组件生产性的情报来源 590

A.8.2 杂志与期刊 591

A.8.3.2.2 资料的获得 592

A.8.3.2.1 概述 592

A.8.3 文献与情报分析中心 592

A.8.3.1 热物理与电性能情报分析中心(TEPIAC) 592

A.8.3.1.1 概述 592

A.8.3.1.2 资料的获得 592

A.8.3.2 可靠性分析中心(RAC) 592

A.9.1.1 推进剂与炸药 593

A.9.1 技术书籍 593

A.9 推进剂与炸药、光学件、陶瓷件及纺织品生产性的情报来源 593

A.9.2.4 纺织品 594

A.9.2.3 陶瓷件 594

A.9.1.2 光学元件 594

A.9.1.3 陶瓷件 594

A.9.1.4 纺织品 594

A.9.2 杂志与期刊 594

A.9.2.1 推进剂与炸药 594

A.9.2.2 光学元件 594

A.9.4 金属与陶瓷情报中心(MCIC) 595

A.9.3.4 纺织品 595

A.9.3 专业与行业协会 595

A.9.3.1 推进剂与炸药 595

A.9.3.2 光学元件 595

A.9.3.3 陶瓷件 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