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1
第一部分 文艺教学问题 5
学习苏联经验,改进文艺教学 7
文艺教学的中心任务 7
目前文艺教学中的缺点 9
形象的体会和分析 12
怎样介绍文章的作者 20
苏联作家论文艺教学问题 23
苏联作家重视学校中的文艺教学 23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不能与现代问题和现代文学脱节 25
不能以陈腐的资产阶级的文学观点毒害青年们的头脑 27
学习过去是为了更大胆地走向未来 32
教学上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之思想和生活的根源 36
文艺教师应当是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教育家 39
文艺教师应当懂得文艺、爱好文艺、善于教学文艺 43
更负责的任务 50
关于文学教学 50
政治和业务的结合 52
分析形象,感受形象 53
生动清晰地阐述的必要 56
文学教师的准备 57
为提高文学教学质量而努力(附录) 60
怎样培养学生们的审美力 60
不应该把文学课变成历史课 68
怎样介绍作家 71
关于文学作品语言的研究 72
苏联普希金专家对改进我国语文教学的意见(附录) 79
应当很好地阅读文艺作品 86
“通晓文艺几乎是你们必具的职责” 86
高尔基怎样阅读文艺作品 88
关于作品的故事性和对故事的爱好 91
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 92
识照之浅 95
谈欣赏的难关 95
偏见与困难 96
扩大欣赏的基础 99
第二部分 文艺修养问题 103
论文学的才能 105
开端就是顶点——所谓“江郎才尽” 105
必须深入生活 105
和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联系 108
马列主义的思想武装 110
不断的学习,努力 115
论文学的技巧 116
什么是技巧 116
几等深恶技巧的人 117
“情欲信,辞欲巧” 119
技巧是劳动经验的结晶 120
单单提高意识水准是不够的 121
技巧不是唯一的最高的“法宝” 122
巨大的写作劳动 123
生活认识的深浅决定技巧的高下 124
几个例子 126
积极参加生活,认识生活 127
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先进者 128
艰巨的思想工作之一部分 129
不断劳动的必要 131
熟能生巧 133
从日常生活的短篇习作开始 134
向文学遗产学习 135
技巧发展的无限广境 137
高尔基论文学工作者的学习和修养 139
唯一应走的道路:前进和提高 139
知识正是我们大家所缺乏的武器 141
从历史读起 144
学习观察新的事物 146
事业技术的必要 148
注意日常生活,从短篇写起 150
第三部分 文学语言和改作问题 153
列宁和语文问题 155
辑录小记 155
一、向列宁学习使用语言武器 156
二、语言的力量来自真实,来自正确清明的思想 157
三、学习语言,必须善于?察研究实际生活 163
四、语言要简单明暸,思想要充实丰富 167
五、反对夸张空谈,反对术语堆砌,反对陈腐隐晦 172
六、通俗和庸俗之不同 179
七、向群众学习,确信群众的创造能力,是通俗化的前提 188
八、说写前的充足准备 195
九、精心的推敲,再三的思索 199
十、热爱祖国语言,反对不必要地使用外来语 206
十一、不断地、重视地熟读文艺作品 209
十二、怎样帮助别人写作、批评和修改 215
语文学习的重大政治意义 219
认真学好语文,把工作做得更好 219
学语文一定要下苦功 224
多想多读多说多写 229
论修改文章 235
为什么要修改 235
所谓“稳当”的字就是唯一能够表现事物本质的字 239
修改什么 246
为什么会愈改愈糟 248
文章能否经旁人改正 253
怎样修改旁人的文章 257
怎样对待旁人的修改 260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哪里来 262
手稿的作用 266
修改的方法和过程 271
语言要接近民众也要活泼生动 278
贫乏刻板的新闻语言 278
哪些思想在阻碍着它的改进 281
要用自己的话语来讲 284
必然熟悉生活,熟悉人 286
应当把心灵灌输到工作中去 287
从多方面学习 289
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 290
语言的陈俗和清新 292
陈言是什么?应当如何去? 292
反用典,反剽窃,反文言,反洋八股 295
陈熟与生新,清新与创造 299
“检书换易”不是“务去陈言” 300
自得的创新 304
同与异,文辞与志识 306
勇敢的表现 309
陈言从哪里来 309
必须有真切的体验和认识 311
还要表现上的勇敢大胆 313
第四部分 文艺批评问题 317
批评之难 319
文艺批评的修养 319
不能捕风捉影人云亦云 321
独自评价的能力 323
熟悉历史,理解社会,融通理论 327
批评家必须是战士 330
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 332
文学创作与自我批评 335
我们都有许多毛病 335
在自我批评中成长 336
严厉的自我批评是力强的象徵 338
生活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目 340
反省与成功 341
高尔基论文学批评 345
严格地清洗一切市侩主义的影响 346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 351
批评文章必须写得单纯明朗生动 357
批评家应当比作家具有更多方面的知识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