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和文学概况 1
第四编 近代文学(1840--1918年) 1
第一章 哈斯宝的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 11
第一节 生平 11
第二节 文学翻译活动 17
一、《今古奇观》 17
二、《唐宫逸史》与《唐宫逸史补》 20
三、《新译红楼梦》 23
第三节 《红楼梦》评论 26
一、对宝黛爱情的评论 26
二、人物评论例析 29
三、关于《红楼梦》艺术风格与历史地位的认识 32
四、汉族评点派的影响 37
一、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积极借鉴汉族文学 39
第四节 文学思想的民族特色 39
二、“忠”与“奸”对立的审美框架 42
第五节 历史地位及影响 45
第二章 诗歌 48
第一节 古拉兰萨的诗歌 48
一、作品的出版研究 49
二、诗歌内容 50
三、诗歌的艺术特征 59
四、创作地位和影响 61
第二节 贡纳楚克和嵩威丹忠的诗歌 64
一、贡纳楚克的诗歌 64
二、嵩威丹忠的诗歌 70
一、丹津拉布杰的生平 77
第三节 丹津拉布杰的诗歌 77
二、作品搜集和研究 78
三、诗歌内容 79
四、艺术特征 94
第四节 伊希·丹金旺吉拉的训谕诗 95
第五节 贺希格巴图的诗歌 103
一、诗歌搜集出版及研究 104
二、诗歌的主要内容 105
三、诗歌的艺术风格 118
第三章 尹湛纳希 120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 120
第二节 从《月鹃》到《红云泪》 129
一、中篇小说《月鹃》 129
二、《红云泪》的创作素材与小说题名的缘由 133
三、《红云泪》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35
第三节 《一层楼》与《泣红亭》 142
一、《一层楼》、《泣红亭》的创作素材与作品间的相互关系 142
二、《一层楼》、《泣红亭》的反封建反传统思想 145
三、《一层楼》与《泣红亭》的人物形象 151
四、《一层楼》与《泣红亭》的艺术成就 156
第四节 开鲁本《青史演义》 160
一、开鲁本《青史演义》与异文本《青史演义》 160
二、开鲁本《青史演义》的资料来源 163
三、开鲁本《青史演义》的思想内容 165
四、开鲁本《青史演义》的人物形象 169
五、开鲁本《青史演义》的艺术成就 176
一、《青史演义·纲要》 178
第五节 《青史演义·纲要》与尹湛纳希的杂文 178
二、《青史演义》的回后批语 181
三、后期的杂文创作 182
第六节 历史地位 183
第四章 “五传”与故事本子新作 186
第一节 本子故事与故事本子 186
一、本子故事与故事本子释义 186
二、本子故事的起源与繁荣 190
三、本子故事说唱中的特点 192
四、旦森尼玛与近代著名本子故事艺人 195
第二节 “五传”的作者与题名 200
一、“五传”的作者 200
二、“五传”题名的由来 204
第三节 “五传”的保卫社稷和反抗侵略思想 207
第四节 “五传”人物形象例析 213
一、程四海 213
二、张玉保 217
三、李天皇帝 220
第五节 “五传”的文化底蕴 223
一、蒙古化的“唐代”人物 223
二、清代蒙古社会生活的折光 227
第六节 《平北传》等其他故事本子新作 232
一、《平北传》 232
二、《寒风传》 238
三、《大唐万层楼全传》 243
四、《紫金镯》 247
第一节 汉文小说蒙译活动概观 254
第五章 汉文小说的蒙古文译本 254
第二节《水浒传》 258
一、“内蒙古译本” 258
二、“喀尔喀译本” 261
三、两种译本之比较 262
第三节 《唐朝薛礼平东辽传》 266
第四节 乌兰巴托藏本《今古奇观》 274
一、译本概况 274
二、与原著之比较 278
第五节《金瓶梅》 286
第六章 安代的传说和唱词 291
第一节 安代的起源和发展 291
一、安代的起源 291
一、成吉思汗传说 293
二、安代的发展 295
一、“阿达安代”、“乌茹嘎安代”传说的思想内容 297
第二节 安代的传说 297
二、“阿达安代”、“乌茹嘎安代”传说的艺术特色 300
第三节 安代的唱词 302
一、“阿达安代”、“乌茹嘎安代”的仪式和唱词 302
二、“阿达安代”、“乌茹嘎安代”唱词的思想倾向 308
三、“阿达安代”、“乌茹嘎安代”唱词的形式特征 313
第七章 祝词、赞词 317
第一节 农业文化的形成及其祝赞 317
第二节 农业生产祝赞词 319
一、上梁仪俗与祝赞 319
二、祭场院礼俗与祝赞 323
第三节 长途贩运祝赞词 331
一、长途贩运路线和群体 331
二、民间贩运的组织和动作 332
三、对长途贩运的祝福颂赞 335
第四节 生活习俗祝赞词 342
一、大年祝词 343
二、婴儿诞育礼祝 348
三、旅人登程祝颂 353
第五节 祝赞词的创作特征 356
一、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 356
二、文明和知识的言宣 358
三、审美和娱乐的结合 360
第八章 民歌 363
第一节 发展概貌及搜集、出版、研究 363
一、搜集出版 363
二、研究概况 365
三、发展概貌 367
第二节 近代民歌的分类 368
一、过去分类研究的总结 369
二、近代民歌的分类 371
三、分类研究的意义 377
第三节 时政歌、历史歌、好汉歌、社会讽刺歌 378
一、时政歌 378
二、历史歌和好汉歌 383
三、社会讽刺歌 398
第四节 情歌、姑娘出嫁歌、媳妇苦歌 402
一、情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402
二、姑娘出嫁歌--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直接抨击 411
三、媳妇苦歌--对奴虐妇女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415
一、以现实主义为标志的时代风格 424
第五节 近代民歌的艺术特色 424
二、以短调歌、对唱歌为主流的体式变化 426
三、以比兴为主的多种表现方法的运用 431
第九章 民间叙事诗 437
第一节 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产生、发展和搜集、出版、研究 437
一、概念、产生时间和创作过程 437
二、明、清之际的缓慢发展和近代兴盛的历史背景 439
三、搜集、出版和研究 443
第二节 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民间叙事诗 446
一、故事梗概和产生形成年代 446
二、人物位置和情节逻辑的发展变化 451
三、纵式叙事和横式抒情相结合的结构模式 455
第三节 批判封建礼教对媳妇双虐迫害的民间叙事诗 458
一、故事梗概和产生形成年代 458
二、艺术形象的塑造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461
三、大团圆的结局和历史、认识的局限性 464
第四节 揭露五公贵族和宗教上层腐化堕落的民间叙事诗 466
一、故事梗概和产生形成年代 466
二、讽刺、夸张、巧合等手法的运用和喜剧意识的形成 470
三、对唱、独唱、叙唱和戏剧性 474
第五节 歌颂反帝反封建起义英雄的民间叙事诗 478
一、故事梗概和产生形成年代 478
二、悲剧意识的形成和悲剧形象的塑造 482
三、从真人真事出发和变异中的虚构 487
第十章 民间传说 489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特征 489
一、历史化特征 489
二、传奇化特征 490
三、地方化特征 491
第二节 人物传说 492
二、摔跤手的传说 497
三、锡林好汉传说 500
第三节 史事传说 504
一、《怒杀巴林王》 504
二、《华立顺、华立彦为首的起义》 505
第四节 地方风物传说 508
一、山川传说 508
二、古迹传说 514
三、风俗传说 523
四、文化娱乐传说 525
第一节 幻想故事 528
第十一章 民间故事 528
一、宝物故事《黄骠马的故事》和《金马驹》 529
二、奇法异术故事《乌兰巴托尔的故事》 530
三、灵怪故事《耳朵一样大的孩子》和《一指长的老头》 531
四、传奇故事《断臂姑娘》和《虎姑娘》 533
第二节 生活故事 535
一、游方僧故事 537
二、巧息妇故事 538
第三节 讽刺笑话故事 542
一、对普通众生相的讥刺讽喻 543
二、对上层剥削者的嘲弄鞭笞 545
第四节《巴拉根仓的故事》 549
一、巴拉根仓故事的产生、形成及其出版研究 549
二、故事的思想内容 555
三、喜剧因素的构成方式 562
四、巴拉根仓故事的外来影响 568
第十二章 汉文创作 573
第一节 概述 573
一、发展概况 573
二、时代特征 574
第二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文 575
一、燮清 575
二、清瑞(1788--1858年) 578
三、贵成 580
四、柏春 583
五、花沙纳(1806--1859年) 585
一、锡缜(1822--1884年?) 587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至十九世纪末的诗文 587
二、恭钊(1825--1894年) 591
三、倭仁(1804--1871年) 594
四、恩泽(?--1899年) 597
第四节 清末民初的诗文 599
一、凤凌 599
二、三多 602
三、贡桑诺尔布(1871--1930年) 605
第五节 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延清 609
一、生平、思想的创作历程 609
二、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611
三、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617
第三卷编写说明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