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三编财政理论研究 1
第一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30年来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979年12月) 3
改革10年来财政理论的发展(1989年2月) 28
关于财政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争论问题 67
(1980年8月) 67
关于财政属性、财政与国家等有关问题的探讨 87
(1984年4月) 87
“国家分配论”的产生与发展(1995年6月) 106
关于观念更新问题(1985年8月) 119
建立广义财政学的倡议(1992年11月) 140
广义财政学体系初探(1996年3月) 164
第二部分 财政学的对象与学科体系建设 196
论财政科学的研究对象(1984年4月) 199
论社会主义财政本质(1983年11月) 205
论财政分配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1981年1月) 230
国家职能和财政职能(1996年1月) 242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 242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53
(1984年4月) 253
国家职能与税收作用(1979年5月) 296
财政、税收和价格的关系(1980年8月) 317
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税收体系 331
(1984年12月) 331
(1979年11月) 353
建设银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53
建立中国式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 371
(1985年7月) 371
劳动力再生产与财政分配的关系(1993年7月) 394
劳动力再生产与国家教育投资(1993年9月) 416
卫生经济与财政分配(1984年11月) 432
开拓军事经济与国际财政研究的新领域 439
(1994年11月) 439
第三部分 结构优化与财政分配 443
论财政分配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的关系 445
(1980年10月) 445
论财政分配同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 465
(1984年4月) 465
《国民经济有序结构的优化设计》序 474
(1986年5月) 474
正确认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合理规划国民经济结构的基础(1990年9月) 478
第四部分 财力平衡与财政政策 48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后备问题(1963年9月) 483
坚持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综合平衡 494
(1981年4月) 494
综合财政计划是正确组织财力分配的重要形式 502
(1985年2月) 502
社会分配与物资运动的协调平衡(1993年3月) 534
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兼评“赤字无害论”(1990年12月) 552
(1992年4月) 562
研究国债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562
“结构论”、“主体论”、“制导论”是振兴财政的根本途径(1991年10月) 579
制定我国中长期财政政策应吸取国际经验 584
(1992年6月) 584
第五部分 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战略 589
城市财政初探(1980年10月) 591
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目标 602
(1984年11月) 602
几点意见(1985年6月) 613
关于西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 613
广西及大西南的发展战略(1992年4月) 628
内地的发展战略——襄樊市财政经济发展战略的论证意见(1993年9月) 640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 649
(1992年11月) 649
正确贯彻执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缩小民族 660
地区差距的关键(1995年11月) 660
对辽宁财政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 673
(1996年7月)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