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血型的当代概念 1
第二节 血型研究的进展 1
一、血型的微观研究 1
二、血型的宏观研究 8
第二章 血型抗原 10
第一节 血型抗原及其型类 10
一、同种抗原与异种抗原 10
二、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11
三、罕见或变异的血型抗原 12
四、血型系统与血型抗原的亚型 13
第二节 血型抗原的位点 14
二、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 17
一、免疫原性(抗原力) 17
第三节 血型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特异性与抗原性决定簇的物质基础 17
第四节 血型抗原的分泌型与非分泌型 18
第五节 血型系统与血型抗原的命名 18
第六节 血型抗原的分子结构 24
一、ABO与Lewis血型系统 24
二、人类HLA型系统 25
三、其它血型系统 28
第七节 血型抗原的遗传控制与生物合成 28
一、血型抗原的遗传与免疫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 28
(一)染色体 29
(二)基因 29
(三)基因图与基因位点定位 30
(四)DNA与遗传密码 31
(五)涉及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的血型抗原 38
二、血型抗原的生物合成 39
第八节 血型抗原与个体发生和发育 40
第九节 血型抗原的种族差异性 41
第十节 血型抗原与群体遗传学 42
一、Hardy-Weinberg定律 42
二、基因频率及其计算方法及Hardy-Weinberg吻合度x2测验 42
第十一节 动物和植物中的血型物质 44
第十二节 血型系统的进化和比较免疫学 44
第三章 血型抗体 48
第一节 抗体与血型抗体 48
第二节 抗体分子结构及其组分与功能的关系 52
一、抗体及其种类 52
(一)重链与轻链 55
二、抗体分子结构及其功能的联系 55
(二)抗体的区段与片段及其功能 56
三、抗体Ig的分子结构 57
第三节 抗体的发生、动力学与形成反应法则 59
第四节 抗体的产生与合成和体液免疫系统 62
一、免疫系统与抗体 62
二、B细胞克隆的形成 64
三、抗体的产生合成与B?细胞的表达 65
第五节 抗体的遗传控制 66
一、同种异型、同种特异型与个体独特基因型抗体的基因控制 66
(一)抗体的抗原特异型 66
(二)抗体对不同性质的抗原的免疫应答方式 67
(三)抗体的同种型、同种异型与个体基因型的遗传基因控制 67
二、轻链与重链内基因段的重整与遗传控制 71
第七节 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及冷抗体与温抗体 72
第六节 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 72
第八节 异种抗体、同种抗体、自身抗体与嗜异性抗体 74
第九节 中国人的血清抗体常值 76
第十节 抗体实验技术与应用 77
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77
二、免疫血清的纯化与保存 79
三、单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80
四、抗体的免疫荧光技术 84
第十一节 抗体的进化 85
第四章 血型抗原抗体反应 89
第一节 抗原抗体结合的性质 89
一、抗原抗体结合的过程 89
二、抗原抗体结合的方式和力与特征 89
(一)静电力与范德华力 90
(四)立体排斥力 91
(五)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91
(二)氢键 91
(三)疏水力或非极性相互作用力 91
(六)抗原抗体反应动力学的一些测定 92
(七)抗原抗体反应的一些基本特征 94
第二节 沉淀、凝集、溶血反应的基理和检测 96
一、沉淀反应 96
(一)沉淀反应的基理和影响因素 97
(二)凝胶沉淀反应和试验 99
(三)免疫电泳 101
(四)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 101
二、凝集反应 102
(二)凝集的形象 103
(一)凝集的机制与效价 103
(三)红细胞凝集的类型与方法 104
三、溶血反应 105
(一)红细胞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反应 106
(二)白细胞与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 107
(三)红细胞血型与输血反应溶血及新生儿溶血症 107
第三节 补体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 109
一、补体组成与理化及生理特征 109
二、补体在血型反应中的作用 112
三、应用补体介导细胞溶解的试验技术 113
(一)补体结合试验 113
(二)抗体产生细胞对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测定的Jerne班试验 117
(一)免疫反应 118
(二)抗原所启动的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反应连发事变系列进程 118
第四节 免疫反应的机制 118
一、对异体抗原免疫反应而致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瀑布式连发事变 118
四、应用补体进行的免疫粘连血凝试验 118
二、副细胞摄入抗原是免疫连发反应的开始 119
三、成熟TH与TA细胞和装备抗原的副细胞相互作用变为效应细胞 120
(一)母细胞转化 120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限制 120
四、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的产生是成熟B细胞和效应TH细胞及抗原相互作用的结果 120
五、抗体特异性中的遗传异质性与不同型类的产生与由来 121
(一)亲和力的遗传异质性的产生 121
(二)抗体型类遗传异质性的产生 122
(二)受体特异性的多样性 123
七、抗体的抗体受体克隆选择与免疫记忆 123
(一)抗体的受体分子本质 123
(一)TA与TC细胞的分化 123
六、细胞免疫产生和成熟T细胞及副细胞的合作 123
(二)TD细胞的分化 123
(三)克隆性选择、增殖与分化 124
(四)免疫学记忆 124
(五)免疫耐受 124
第五节 免疫反应耐受与调节的网络学说 124
一、细胞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 124
二、抗体能作为抗原以创造有关反应的网络 126
第六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遗传基因控制 127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基因产物与免疫反应 127
二、MHC基因控制免疫反应性—高度与低度免疫反应性的本质 127
三、免疫反应的可能控制机制 128
一、四个起始性血型 131
第五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 131
第一节 ABO—Lewis血型系统 131
二、ABO血型的表现型、遗传型、分布与基因频率 132
(一)表现型与抗原发生率(分布)及生化指数 132
(二)ABO血型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33
(三)遗传型 136
三、ABO血型系统抗原种类和亚型与弱型 137
(一)A抗原型 137
(二)弱A表现型 138
(三)B抗原 139
(四)AB表现型 140
(五)H抗原物质与孟买型 140
四、组织和分泌物中的A和B抗原 141
(一)天然抗体 142
五、ABO血型系统的抗体 142
(二)免疫抗体 144
(三)ABO血型免疫抗体的特异性和天然抗体的鉴别 146
六、Lewis血型系统 146
(一)Lewis血型抗原和表现型 146
(二)Lewis血型系统的现代概念 148
(三)Lewis抗原的遗传控制 148
(四)抗-Lewis抗体 149
七、ABO-Lewis血型的遗传控制与抗原特异物质合成的关系 150
(一)细胞膜正常结构与ABO-Lewis血型抗原 150
(二)ABO-Lewis血型系统的遗传关系与基因控制 152
第二节 Rh血型系统 157
一、Rh血型系统的表现型与遗传型 157
(二)C与E抗原 160
(一)D抗原 160
二、Rh血型抗原及其遗传控制 160
(三)抗-c与c抗原 164
(四)常见与罕见Rh抗原及罕见等位基因组合 164
(五)Rh亚型或各种相当于等位基因异型的抗原 165
(六)“插入的”或复合的抗原 167
(七)Rh抗原的镶嵌结构 168
(八)具有“弱”或“复杂”表现型的基因组合 168
(九)缺失型基因与Lw抗原 169
(十)Rh抗原的发育与定位及化学本质 171
(十一)Rh抗原的表现性 172
(十二)抗原性 172
三、Rh血型系统的抗体 172
(一)Rh抗体的性质与产生条件 172
(五)Rh血型系统抗体的特异性 173
(四)Rh抗体的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173
(三)跨胎盘性胎儿—母体免疫 173
(二)输血免疫 173
四、Rh血型鉴定技术 174
(一)Rh表现型鉴定技术 174
(二)其它Rh系统抗原的鉴定 175
(三)Du抗原试验 175
(四)Rh遗传型的测定 176
(五)Rh不完全抗体的测定技术 176
(六)Rh血型基因组合体频率计算法 177
第三节 MNS?Uu P Ii Lutheran血型系统 177
一、MNS?血型系统 177
(一)MNS?抗原与基因控制 177
(二)MN等位异型 179
二、Uu血型系统 181
(一)抗原 181
(四)MNS?血型的基因频率计算方法 181
(三)MNS?系统的抗体 181
(二)抗体 182
三、P血型系统 182
(一)启动性p系统 182
(二)Tja抗原 183
(三)Pk抗原及P血型系统的遗传控制 184
四、I或Ii血型系统 185
(一)Ii抗原及与ABO Lewis P系统抗原的合成关系 185
(二)抗体 187
五、Lutheran血型系统 188
第四节 Kell Duffy Kidd Xg血型系统 190
一、Kell血型系统 190
二、Duffy血型系统 193
三、Kidd血型系统 197
四、Xg血型系统 199
第五节 Diego Yt Dombrock Colton Auberger等血型系统 201
一、Diego血型系统 201
二、Yt血型系统 202
三、Dombrock血型系统 202
四、Colton血型系统 203
五、Auberger抗原 203
六、Vel抗原 203
七、Bg抗原 203
八、“公共”抗原 203
第六节 红细胞血型实验室常用技术 204
(一)试验血清 204
一、红细胞试验与反应物须知 204
十、高频抗原与低频抗原 204
九、“私有”抗原 204
(二)试验用红细胞 205
二、ABO血型技术 206
(一)直接试验 206
(二)对照试验 207
(三)A亚型的检测 207
(四)双重红细胞群落的研究 208
三、吸收技术 209
四、洗提技术 209
五、天然抗-A或抗-B抗体的滴定 209
六、免疫型抗-A与抗-B抗体的检测与滴定 210
七、唾液中的血型物质的测定 211
八、抗-A或抗-B溶血素的滴定 212
九、毛发与骨的ABO血型鉴定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