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1
第一章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的工具和方法 9
第一节显微术的基本原理 9
第二节 玻片标本的制备 15
第三节微生物的培养 19
第四节 茵种的保藏 26
第二章病毒 28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29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 34
第三节动物病毒 37
第四节植物病毒 38
第五节 昆虫病毒 39
第六节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40
第七节 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42
第八节 病毒感染的不同方式 45
第九节 病毒的定量测定 47
第十节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49
第一节 细菌的外部形态 52
第三章细菌 52
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 55
第三节 细菌的繁殖与菌落特征 69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细菌 71
第五节 放线茵 74
第六节 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 79
第七节 细菌的鉴定 82
第四章真菌 86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形态结构 87
第二节真菌的繁殖方式 91
第三节真菌的分类及其代表种 98
第四节 微生物基本类群小结 111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 114
第一节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 114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特性 117
第三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21
第四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24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 131
第一节微生物代谢中的酶 131
第二节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37
第三节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52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 156
第一节微生物群体的生长 156
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67
第三节 消毒、灭菌和防腐 178
第四节 抑菌剂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186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189
第一节遗传物质及其复制 189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193
第三节微生物的变异 199
第四节 诱变育种 210
第五节 定向遗传变化 215
第六节 细菌的有性繁殖和基因重组 220
第七节 基因工程 225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229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29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系 230
第三节 水中的微生物及其分布 236
第四节 空气微生物 238
第五节 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中的微生物区系 239
第六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43
第七节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249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252
第一节 病原体 252
第二节 病原体的致病力 256
第三节 传染病的传播 260
第四节 感染的类型 262
第五节 流行病与地方病 266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268
第七节 变态反应 281
第八节 免疫学防治 285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应用 289
第一节食品酿造 289
第二节食用真菌的栽培 295
第三节 青贮饲料和微生物性饲料 303
第四节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微生物防治 307
第五节 沼气发酵 311
第十二章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