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1
总论 1
序章 5
第1节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5
第1节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5
1. 日本经济的发展 5
第0-1-1表 战时战后的生产指数(1953年=100) 6
第0-1-3表 OECD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7
第0-1-2表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7
第0-1-4表 主要产品的产量国际比较 9
2. 战后日本产业的前进道路 10
第0-1-5表 生产指数(附加价值) 10
3. 贸易和国内市场 12
第0-1-6表 按商品类别分类的出口比率 13
第0-1-7表 进出口的比重 13
1. 战前、战时体制的解体和民主化 16
第2节 占领下的经济体制变革 16
第2节 占领下的经济体制变革 16
第0-2-1表 三井、三菱、住友财阀对其下属企业的资本投入 18
2. 经济重建的道路 20
第0-2-2表 1946年度煤炭配额计划和1947年度实绩 23
3. 通货膨胀和自由化的道路 26
第0-2-1图 战后通货膨胀的推移 27
第0-2-3表 战后物价的推移 28
第0-2-4表 统制项目及公团数的推移 30
第0-2-5表 机械工业的发展 30
4. 国际经济关系和贸易政策 32
第3节 战后产业体制的建立 38
1. 自立体制和经济自由化 38
第3节 战后产业体制的建立 38
2. 产业合理化的道路 40
第0-3-1表 5年计划生产指标 40
第0-3-2表 新规定对产业设备资金的供给状况 41
第0-3-3表 产业别设备投资(净增) 42
3. 垄断寡头之间竞争体制的确立和企业集团寡头间竞争体制的确立 44
第0-3-4表 主要产业的生产集中程度 46
4. 双重结构及其质变 47
第0-3-1图 制造业中男劳动者(中小学毕业生) 49
5. 经济增长及其向官民协调体制的倾斜 50
第4节 经济增长和产业体制 53
1. 经济增长和经济计划 53
第4节 经济增长和产业体制 53
第0-4-1表 日本政府的经济计划 54
第0-4-2表 国际收支的变化 57
2. 劳动者和经济增长 57
第0-4-3表 劳动力状况 58
第0-4-1图 民间补贴的平均化 60
第0-4-4表 个人储蓄率的国际比较 60
3. 从贸易自由化到资本自由化 61
第0-4-5表 资本自由化产业种类的变化 63
第0-4-6表 批发业、零售业的商店数、从业人数 64
4. 国内及国际流通体制的展开 64
第0-4-7表 零售店铺规模等的国际比较 65
第0-4-8表 营业额较高位次的商社 67
5. 日本式产业体制的确立 68
第5节 世界经济的变化和经济大国化 72
1. 美国对世界经济支配作用的崩溃 72
第5节 世界经济的变化和经济大国化 72
2. 阿拉伯产油国与石油危机 74
第0-5-1表 主要国家的物价上涨率 76
3. 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构想 77
4. 经济大国化和国际责任 80
第0-5-2表 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80
第0-5-3表 主要国家高技术出口份额(1970-1985) 81
5. 克服产业发展的消极面 83
第0-5-4表 对各地区直接投资的实际数额 83
第0-5-5表 人均GNP的国际比较 84
第6节 通商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 86
1. 战后通商产业政策的推行 86
第6节 通商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 86
第0-6-1表 通商产业政策重点的演变 87
第0-6-2表 各省厅所管一般会计岁出决算额(1950-1980年度) 91
第0-6-3表 通产省一般会计预算项目变化(1955-1980年度) 93
第0-6-4表 各领域财政投融资的用途分类 95
2. 通商产业省的作用 97
第0-6-5表 纤维工业企业规模分布 101
3. 日本株式会社论与官民协调 102
4. 日本的通商产业政策的国际考察 108
第0-6-6表 持有股份分布比率 109
结束语 113
第1章 日本经济的重建 121
1. 军事产业体制的解体 123
第1节 占领政策的形成与转变 123
2. 财阀解体与禁止垄断 126
3. 农地改革与劳动改革 129
4. 冷战体制的展开 132
5. 对日政策的转换 133
1. 战争损失的实际情况 136
第2节 战前与战后的连续与断层 136
第1章 日本经济的重建 136
第2节 战前与战后的连续断层 136
第1-2-1表 战前、战中、战后实际国民所得比较 138
第1-2-2表 战时工矿业生产的变迁(指数) 138
第1-2-3表 国有资产因太平洋战争受损状况 140
2. 连续与断层 141
第1-2-4表 重要物资的生产设备能力 141
第1-2-5表 财阀的产业控制(1945年) 146
第3节 经济复兴与产业政策 149
1. 与通货膨胀作斗争 149
第3节 经济复兴与产业政策 149
第1-3-1表 通货膨胀状况(黑市、自由物价的变化) 150
2. 结束战争赔偿和重建企业的准备 152
3. 倾斜生产方式与国家管理煤矿 155
4. 经济统制和经济计划 157
5. 生产恢复的预兆 160
第1-3-3表 主要工矿业品的产量 163
第1-3-2表 经济复兴指标 163
第4节 贸易的恢复与通商产业省的设置 164
第4节 贸易的恢复与通商产业省的设置 164
1. 重开民间贸易 164
第1-4-1图 占领初期的贸易机构 165
第1-4-1表 贸易的推移 167
第1-4-2表 贸易地区构成 168
2. 出口产业的恢复 168
3. 对日援助和稳定经济九原则 171
4. 经济方针(道奇路线) 174
5. 通商产业省的设置 178
6. 统制经济的完善 180
第5节 朝鲜战争与特需 182
1. 特需的发生 182
第5节 朝鲜战争与特需 182
2. 日美经济协作构想 184
第1-5-1表 特需的推移 187
第6节 自立基础的形成和通商产业政策 188
1. 缔结媾和条约 188
第6节 自立基础的形成和通商产业政策 188
2.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开始 191
3. 外资的引进 194
4. 建立新经济结构 195
第1-6-1表 制造业的构成(1951年) 197
第1-6-2表 贸易结构(1951年) 198
第2章 经济自立的完成 201
1. 制度框架的变化 203
第1节 重建政治经济体制 203
2. 占领政策的变化 204
3. 保守联合与重建经济团体 209
第2节 特需的消失与脆弱的经济基础 213
1. 经济的增长与循环 213
第2节 特需的消失与脆弱的经济基础 213
第2章 经济自立的完成 213
第2-1-1图 恢复水平的国际比较(1951年) 214
第2-2-1表 主要经济指标的推移 216
2. 经济结构的改变 217
第2-2-2表 工业构成的国际比较(1958年) 219
第2-2-3表 主要工矿业产品的产量 219
第2-2-2图 产业别类的生产推移 220
第2-2-4表 贸易的推移 222
第2-2-3图 贸易的地区分类构成 223
第2-2-5表 产业类别上位集中程度指数的推移 225
第2-2-6表 企业规模的差别 229
第2-2-4图 按从业人员规模来看生产率和薪金差别 229
1. 禁止垄断法的修改和产业秩序 231
第3节 重要产业的合理化与扶植新产业 231
第3节 重要产业的合理化与扶植新产业 231
2. 产业合理化审议会的活动 236
第2-3-1表 平炉钢锭成本的国际比较(1954年) 240
3. 钢铁业的合理化与公开销售制度 240
第2-3-2表 钢材品种类别生产集中度和价格变动(1957年实际成绩) 243
4. 能源、资源产业的合理化 245
第2-3-3表 主要设备的能力与基数 245
第2-3-4表 煤炭与石油 249
5. 成熟产业的合理化 252
第2-3-5表 日本的硫铵企业 253
6. 扶植石油化学工业 255
7. 扶植机械工业 258
8. 中小企业的稳定化与组织化 261
9. 产业技术的振兴和产业基础的整备 267
1. 重返国际经济社会 271
第4节 振兴出口与放宽贸易外汇的管理 271
第4节 振兴出口与放宽贸易外汇的管理 271
2. 出口秩序的确定 273
3. 出口市场的开拓 275
第2-4-1表 日本成套设备交易状况表 277
4. 振兴出口的各项措施 279
第2-4-2表 认购出口保险的数量 279
5. 贸易管理制度的缓和 282
第5节 政策基调与政策手段的变化 286
1. 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 286
2. 景气调整和萧条对策 290
3. 政策手段及其变化 293
4. 新政策课题的出现 299
第3章 高速经济增长和开放经济体制的进展 309
第1节 高速经济增长的展开过程 311
1. 从“岩户景气”到“伊奘诺景气” 311
第3章 高速增长和开放经济体制的进展 311
第1节 高速经济增长的展开过程 311
2. “岩户景气”的结构性原因 313
第3-1-1表 城市和农村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的推移 315
3. “转型期”论和“1965年萧条” 316
4. “伊奘诺景气”的展开 317
第2节 技术革新的进展 319
1. 产业的革新 319
第2节 技术革新的进展 319
第3-2-1表 发电用燃料价格推移 326
第3-2-2表 技术援助合同批准件数的推移 328
2. 经济、企业的“革新” 329
3. 出口的增长和开放经济体制的进展 336
第3-2-4表 1960~1970年商品类别进口额 338
第3-2-3表 1960~1970年商品类别出口额 338
第3-2-5表 1960~1965年国际收支的推移 340
第3节 经济计划和通商产业政策 347
1.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社会的稳定 347
2. 从中期经济计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到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350
3. 计划制定过程中的政府和企业 353
4. 诱导的具体方案 355
1. 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的决定 363
第4节 贸易资本的自由化和通商政策 363
2. 贸易自由化的阶段性实施 365
3. 资本自由化的推进 366
4. 振兴出口和经济合作 370
5. 日美纤维谈判 374
1. 从产业合理化政策到产业结构政策 377
第5节 产业结构政策的展开 377
2. 重化学工业化的深层推进 378
3. 特振法构想和产业体制整备 382
4. 综合能源政策 384
5. 技术振兴对策 386
6. 产业选址政策 388
7. 中小企业政策 390
第6节 高速增长的成果和政策课题多样化的对应 393
1. 政策课题的多样化 393
第6节 高速增长的成果和政策课题多样化的对应 393
2. 高速增长的成果和“增长活用型”的经济运营 398
第3-6-1表 主要经济指标(1960年及1970年) 398
第3-6-2表 主要物资生产实绩(1960年和1970年) 400
第3-6-3表 经济水平的国际比较 401
第4章 国际经济的变动和产业的知识密集化 409
第4章 国际经济的变动和产业的知识密集化 411
第1节 向浮动汇率制的过渡和石油危机 411
1. 尼克松冲击与国际货币制度的改变 411
第1节 向浮动汇率制的过渡和石油危机 411
2. 日元向浮动汇率制的过渡及其背景 413
第3节 物价对策和消费者保护政策的展开 414
3. 浮动汇率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415
4. 国际石油情况的变化与石油危机 419
5. 石油危机和我国的石油紧急对策 423
6. 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产业的影响 426
第4-1-1表 1970~1984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426
第4-1-2表 我国各种产业产品上市额构成的变化 428
1. 促进向非石油能源的转换 429
第2节 能源对策和结构性萧条行业 429
2. 核能发电的立项和安全保障 432
3. 煤炭、天然气及其他非石油能源 434
4. 新能源技术及石油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 438
5. 结构性萧条的发生 439
6. 特安法的制定和结构性萧条行业对策 441
第3节 物价对策和消费者保护政策的展开 444
1. 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 444
2. 稳定物价、生活对策的展开 445
3. 消费者保护政策的进展 447
第4-3-1图 分期付款销售在零售额中所占的比例 449
第4-3-1表 按从业人员规模区分的零售商店构成比的变迁 451
4. 70年代流通预测和大规模零售店铺法 451
第4-3-2表 按平常从业人员规模区别的年销售额构成比的变迁 452
5. 推进流通的系统化和现代化 455
第4-4-1表 60年代的规模差距的变动(全产业) 458
第4节 后高速增长的诸问题 458
第4节 后高速增长的诸问题 458
1. 经济规模扩大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458
第4-4-2表 按商品分类的进口额 459
第4-4-3表 工业地区分布和环境污染(1970年) 461
2. 日元升值、石油危机和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 462
第4-4-4表 70年代的规模差距的变动(全产业) 465
3. 工业再配置和环境对策 466
1. 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68
第5节 “经济大国”化和贸易经济合作 469
第5节 “经济大国”化和贸易经济合作 469
2. 日元升值基调下的贸易动向 471
第4-5-1表 日本按地区分的出口额构成 473
第4-5-2表 日本制成品进口的变迁 474
3. 贸易收支的动向和出超基调的固定化 474
第4-5-3表 主要发达国家对日贸易差额 476
4. 贸易摩擦和通商政策的再探讨 477
5. 推进贸易自由化 479
6. 资本自由化的推进和终结 480
7. 海外直接投资的正式展开 483
8. 经济合作的扩大及其多元化 487
第4-5-4表 开发援助委员会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状况(1973年) 488
第6节 尖端技术产业的扶植和政策展望 491
1. 知识密集化产业的展开 491
第6节 尖端技术产业的扶植和政策展望 491
2. 自由化和促进开发电子计算机 493
第4-6-1表 对电子计算机产业给予政策性补贴的交付额 494
3. 振兴机械信息产业的新阶段 496
4. 扶植飞机、宇宙、原子能机器产业 499
第4-6-2表 世界主要国家原子能发电量的比重(1980年) 504
5. 新政策展望和机构改革 505
各卷目次总览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