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新世纪新选择改革为什么走向反面 3
清廷的觉醒 4
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 6
两个致命失误 8
从君宪到共和 11
几点启示 14
以改良反制革命 17
从维新到新政 18
“三个有利于” 20
梁山好汉没有自愿的 22
那拨回归社会主流的人 25
一个激进青年的成长 26
革命逐渐陷入困境 28
回归主流 32
清末社会的官民冲突 35
反贪腐并不必然反体制 35
抑豪强与“养鱼政策” 38
鸵鸟终将引爆动荡 39
第二辑 走向宪政“有计划政治”:预备立宪日程 45
外交危机打乱立宪步伐 47
各方要求速开国会 48
朝廷同意提前正式立宪 51
“军机处不议”之智慧 53
政治改革争论的焦点 54
军机处存废之争 56
“五不议”换来政治改革空间 58
毁誉摄政王 61
一个不错的王爷 61
坚信“有计划政治” 63
错误援引《钦定宪法大纲》 66
资政院的悲剧 69
非常态过渡机构 70
立法与行政的冲突 71
沦为鸡肋 75
第三辑 政治改革的限度皇族内阁错在哪儿 79
清廷对立宪的让步 80
政治变动的恶性互动 81
皇族内阁暴露真面目 83
铁路国有的正当与失当 87
民间资本进铁路 89
官商合办到“国进民退” 90
在四川跌了一个大跟头 92
为什么是新军 95
辛亥革命第一枪 95
从忠诚卫士到掘墓人 98
“忠诚教育”是双刃剑 100
兵谏的政治诉求 103
新军起事两大动因 104
湖北军政府的政治底线 106
中央军致命一击 108
谁是君主立宪的受害者 111
君主立宪对谁有利 111
走向君主立宪 113
君主立宪不利于谁 115
第四辑 别了,皇上当君宪成为往事 121
君宪先锋 122
君宪主义危机 124
君宪成为历史 126
别了,皇上 129
体制内抗争 129
最后的善意忠告 132
转向共和 134
皇族伤国 137
食利者阶层走向前台 138
政治变革急先锋 140
君宪了,皇族该干什么 142
共和关键 145
战争的最高境界 146
共和成了唯一出路 147
“黄袍加身” 150
君宪主义落幕 153
化危为机 154
希望似在前面 156
宪政终结 157
大清皇族今安在 161
溥仪和他的父亲 162
皇叔们 164
落地的凤凰 166
庆王爷和他的后代 167
穷困潦倒的镇国公载泽 169
川岛芳子和她的老爹 169
第五辑 晚清的意义辛亥的意义 173
辛亥革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73
在什么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176
辛亥革命对后世中国的影响与启迪 179
晚清与民国:经济层面的比较 183
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 184
革命一定能解放生产力 187
从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的一个解释 193
谁的临时政府 194
民国法统 198
尊重历史,善待前人 202
百年中国的进与退 207
清亡的启示 208
进与退 209
变与不变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