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史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同新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010111405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由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其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该党于1927年完成形式上的全国政权统一,并一直统治大陆至1949年。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彻底失败。本书历述了国民党从兴起主政到败退台湾的沧桑历史,叙述国民党的兴起、发展、改造、分裂、衰落的全过程。本书曾在1996年出版,此次在原书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无版权问题。

再版前言 1

第一编 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及其历史演变 3

第一章 中国同盟会时期 3

第一节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3

一、以反满为主要旗帜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

二、兴中会及其他革命小团体的出现 4

第二节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8

一、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经过 8

二、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实施程序 11

三、同盟会的性质和特点 15

第三节 中国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 17

一、国内外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7

二、同盟会的宣传活动与改良派的论战 19

三、组织武装起义 23

第四节 同盟会内部矛盾及其影响 32

一、两次倒孙风潮与重建光复会总部 32

二、共进会和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 36

第五节 武昌起义的成功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努力的失败 38

一、武昌起义 38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临时约法 42

三、同盟会的涣散和妥协潮流的出现 45

第二章 国民党时期 49

第一节 国民党的组建 49

一、同盟会的改组 49

二、政党内阁的主张与毁党造党 51

三、国民党的成立及其纲领 54

第二节 国民党的议会斗争与宋教仁被刺 56

一、孙黄北游与国民党的稳健态度 56

二、首届国会选举与国民党的胜利 57

三、宋教仁的被刺 58

第三节 二次革命的失败和国民党的被取缔 59

一、国民党谋求法律解决宋案 59

二、袁世凯的武力准备和国民党的分化 61

三、二次革命的发动与失败 63

四、国民党的被解散 66

第三章 从中华革命党到中国国民党 68

第一节 中华革命党的建立 68

一、孙黄分歧及其影响 68

二、孙中山重建党的主张 70

三、中华革命党的组成 72

四、黄兴与欧事研究会 74

第二节 中华革命党及其他国民党人的反袁斗争 75

一、中华革命党的反袁斗争 75

二、黄兴等国民党人的反袁活动 77

三、护国战争 79

第三节 护法之役 82

一、国会重开 82

二、护法斗争的发动 84

三、护法斗争的失败 87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的组成 89

一、改组中华革命党的酝酿 89

二、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对孙中山的影响 91

三、中国国民党组建的完成 93

第二编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北伐大革命 97

第一章 孙中山革命斗争的挫折 97

第一节 统一两广 北伐曹吴 97

一、重建革命军政府 97

二、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98

三、孙段张同盟与北伐曹吴 100

第二节 陈炯明的叛变与讨贼之役 102

一、孙陈矛盾的由来与发展 102

二、陈炯明的叛变 104

三、孙中山与皖系在福建的合作 105

四、讨贼之役与孙中山的新思索 10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国共合作 109

第一节 国民党改组的酝酿与实行 109

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决心 109

二、国民党的改进与联俄容共政策 110

三、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展开 112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5

一、大会的召开与论争 115

二、大会通过的宣言和党章 118

三、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机构 122

第三节 革命的发展和内外矛盾的激化 123

一、黄埔建军 123

二、民众运动的恢复与发展 125

三、三监委弹劾案和一届二中全会 126

四、商团叛乱及其被镇压 128

第四节 孙中山北上与逝世 130

一、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北京政变 130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31

三、孙中山逝世 132

第三章 革命运动走向高涨 134

第一节 革命高潮的兴起 134

一、第一次东征与讨伐杨刘 134

二、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 136

三、一届三中全会与国民政府的建立 137

第二节 国民党内的新形势 139

一、国民党内左、中、右派的激烈斗争 139

二、廖案发生与汪蒋联盟 140

三、戴季陶主义的产生 143

第三节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45

一、第二次东征的胜利和广东的统一 145

二、反奉倒段与北方的革命斗争 146

三、西山会议派及其联蒋倒汪策略 148

第四节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50

一、大会的酝酿与准备 150

二、大会的经过与结局 150

三、上海的伪二全大会 153

第四章 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党内斗争的加剧 155

第一节 争夺北伐领导权的斗争 155

一、北伐问题上的分歧 155

二、中山舰事件的酝酿 156

三、中山舰事件与蒋介石的策略 158

四、二届二中全会与整理党务案 160

第二节 北伐战争及其胜利发展 162

一、北伐战争的准备与发动 162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163

三、工农运动的高涨与反帝斗争的热潮 166

第三节 党内斗争的加剧 169

一、蒋介石的大权独揽与迎汪复职运动 169

二、国民政府北迁中的斗争 170

第四节“党权运动”与二届三中全会 172

一、提高党权运动 172

二、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73

三、蒋介石等新右派的对策 175

第五章 国民党“清党”反共与国共分裂 177

第一节 蒋介石背叛革命 177

一、所谓“护党救国”运动 177

二、“四一二”事变与各地的反共 178

三、南京政府的成立 181

第二节 宁汉对立的局面 182

一、武汉中央对南京分裂的反应 182

二、武汉中央在发展方向问题上的争论 183

三、武汉政府的二次北伐 185

第三节 武汉政权的危机 186

一、武汉中央的战略退却策略 186

二、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加深 187

三、鄂湘赣三省右派军人的反动 189

第四节 汪精卫集团的反共 192

一、汪精卫集团的转向 192

二、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 194

三、武汉反共与国共分裂 196

第三编 国民党的十年统治 201

第一章 国民党新军阀政权 201

第一节 国民党的分裂与混争 201

一、四分五裂的国民党 201

二、宁汉纷争 203

三、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 205

四、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207

第二节 国民党对中国的“统一” 210

一、国民党北伐奉张的决策 210

二、国民党军接收京津 213

三、奉张集团转向国民党 215

第三节 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16

一、国民党内部纷争再起 216

二、空前活跃的国民党政治派别 218

三、二届五中全会与训政纲领 220

四、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23

第二章 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建立 227

第一节 国民党内再起战端 227

一、蒋桂之争 227

二、蒋冯阎的离合与三届二中全会 228

三、改组派和西山派的反蒋活动 231

第二节 南京北平两个中央的对立 233

一、国民党反蒋派的大联合 233

二、三届三中全会与南北交战 235

三、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237

四、北平扩大会议的失败 240

第三节 南京广州中央的对立 242

一、三届四中全会与蒋胡分裂 242

二、国民党广州中央的形成 244

三、国民会议及训政时期约法 247

四、三届五中全会及宁粤对峙 249

第四节 国难中的国民党四全大会 251

一、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政局 251

二、上海“和平会议” 253

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55

四、四届一中全会与蒋汪合流 257

第三章 蒋汪合作后的国民党 262

第一节 蒋汪合作与争斗 262

一、国民党与“一二八抗战” 262

二、四届二中全会 264

三、汪精卫的外交与南京政潮 266

第二节 攘外安内的基本国策 268

一、国民党内施政方针的争论 268

二、蒋介石与“攘外必先安内” 270

三、地方混战及蒋汪暗斗 272

四、四届三中全会 275

五、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277

第三节 蒋介石的军事专制统治 279

一、崇尚法西斯主义的蒋介石 279

二、不断扩大反共内战 282

三、新生活运动 284

第四节 国民党内的爱国民主斗争 287

一、宋庆龄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 287

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289

三、福建事变 291

第四章 国民党内外政策的转变 295

第一节 国民党的“新方向” 295

一、塘沽协定后国民党的施政方针 295

二、国民党内的纷争 296

三、四届四中全会 298

第二节 国民党与经济建设 301

一、国民党增强经济实力的方针 301

二、整顿税收 302

三、币制改革 305

四、经济建设 307

第三节 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10

一、四届五中全会与“团结统一运动” 310

二、国民党对日外交政策的失败 313

三、国民党的政潮与四届六中全会 314

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17

第四节 国民党内战政策的结束 320

一、自相矛盾的政策 320

二、“六一运动”的和平解决 322

三、时局转变的枢机——西安事变 324

四、国民党五届三中金会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