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建国以来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
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
目录 1
二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 3
三关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6
四关于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论观点的批判 10
五关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2
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17
一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及其教训 20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20
二 “大跃进”时期的文艺运动 23
三第三次文代会的召开 27
四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 28
五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文艺上“左”的倾向的进一步发展 31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状况和文艺思想斗争 33
一反马克思主义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34
二 “四人帮”的“样板戏”和反动文艺理论 35
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文艺” 37
第四节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论争 40
一对“四人帮”极左文艺路线的批判 40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文艺新的发展繁荣 41
三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 42
四关于剧本创作座谈会的召开 45
五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47
六 作协四次代表大会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 49
第二章散文 51
第一节概述 51
第二节巴金、冰心的散文 67
第三节杨朔的散文 75
第四节刘白羽的散文 80
第五节秦牧的散文 86
第六节孙犁、吴伯箫的散文 90
第七节碧野、袁鹰的散文 96
第八节菡子、何为的散文 104
第九节魏巍的报告文学 111
第十节徐迟的报告文学 115
第十一节黄宗英、河岩的报告文学 120
第十二节理由、陈祖芬、李玲修等的报告文学 125
第十三节建国后的杂文 131
第三章诗歌 138
第一节概述 138
第二节郭小川的诗 149
第三节艾青的诗 156
第四节贺敬之的诗 162
第五节李季的诗 167
第六节闻捷的诗 174
第七节李瑛、公刘的诗 179
第四章长篇小说 186
第一节概述 186
第二节 《保卫延安》等军事题材长篇小说 199
第三节 《红旗谱》等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215
第四节 《创业史》等农村题材长篇小说 226
第五节 《上海的早晨》等工业、工商业题材长篇小说 246
第六节 《李自成》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 256
第七节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伤痕题材长篇小说 269
第八节 《芙蓉镇》等反思题材长篇小说 280
第九节 《沉重的翅膀》等改革题材长篇小说 292
第五章中、短篇小说(上) 302
第一节概述 302
第二节赵树理、孙犁的小说 312
第三节李准、王汶石及农村题材的小说 318
第四节峻青、王愿坚及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327
第五节茹志鹃等女作家的小说 332
第六章中、短篇小说(下) 340
第一节概述 340
第二节王蒙、从维熙、刘绍棠等的小说 348
第三节高晓声、陆文夫、张贤亮等的小说 356
第四节邓友梅、林斤澜、汪曾祺的小说 367
第五节刘心武、蒋子龙、冯骥才的小说 378
第六节张洁、谌容、叶文玲的小说 387
第七节新时期中篇小说的繁荣 394
第八节知青文学与知青作家 403
第九节 “寻根文学”的兴起 414
第十节军事文学的突破与深入 423
第七章戏剧文学 436
第一节概述 436
第二节老舍的剧作 444
第三节田汉、郭沫若、曹禺的历史剧 448
第四节新时期的戏剧文学 454
第八章电影文学 461
第一节概述 461
第二节 《钢铁战士》与《董存瑞》 477
第三节 《林则徐》与《红色娘子军》 480
第四节 《李双双》与《早春二月》 485
第五节《天云山传奇》与《邻居》 490
第六节 《喜盈门》与《乡音》 496
第七节《野山》与《芙蓉镇》 501
第八节夏衍的电影理论及创作实践 506
后记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