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2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2
二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5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5
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9
第四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马克思主义 14
一 必须坚持实践观点 15
二 必须坚持创造观点 16
三 必须坚持发展观点 1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19
第一节 哲学基本问题 19
一 什么是哲学 19
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0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性 22
一 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23
二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5
三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7
四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29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2
一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32
二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33
三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5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38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38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1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5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50
一 质和量 50
二 量变和质变 5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53
一 辩证的否定 53
二 否定之否定 54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论 58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5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58
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 60
第二节 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61
一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61
二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63
三 把握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的重要意义 68
第三节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69
一 真理的客观性 70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71
三 真理和谬误 74
四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76
五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7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81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81
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81
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3
三 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 84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88
一 生产力 88
二 生产关系 90
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91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95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95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9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02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发展的一?过程 102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03
第一节 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105
一 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05
第五章 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105
二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区别 107
第二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08
一 什么是价值规律 108
二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10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12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112
二 达到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13
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意义 116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118
一 国内垄断 118
第六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历史地位 118
二 国际垄断 123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6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27
一 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或寄生性 128
二 帝国主义的过渡性或垂死性 13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133
第一节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133
一 我国现价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33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34
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36
四 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 1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140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140
二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141
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4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1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6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和特点 146
二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151
一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51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和竞争 154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157
四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160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3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 163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163
二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65
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 170
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170
二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与区别 1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 174
一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及其重要作用 174
二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76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78
一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 178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目标和途径 180
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85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新型文明 185
二 精神文明的历史发展 187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内容 1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192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193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4
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进展 194
二 封建主义是农村精神领域中消极现象的根源 196
三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97
第十一章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00
第一节 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 200
一 什么是党的领导 200
二 党的领导的原则 202
第二节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05
一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05
二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206
三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组织和动员群众,同心同德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6
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07
一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208
第三节 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 208
二 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210
第四节 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和领导 212
一 农村党支部的作用 212
二 农村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213
三 加强农村党支部的建设 214
第十二章 领导者的职能和工作方法 217
第一节 领导者的职能和素质修养 217
一 领导者的职能 217
二 领导者的素质修养 220
第二节 基本的领导方法 221
一 实事求是的方法 221
二 调查研究的方法 222
三 群众路线的方法 224
第三节 现代科学方法在领导活动中的运用 226
一 系统方法 226
二 信息方法 227
三 反馈方法 228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