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部分 保罗·蒂里希的思想 6
第一章 存在论结构 7
人类实在之整体 8
存在的结构 10
自我与世界 11
个体化与参与 13
动力与形式 17
自由与命运 19
实存的意义 21
存在与非存在 22
人类的本质和实存特征 23
第二章 人类实存的问题 34
焦虑 36
绝望 41
第三章 实存的目标 48
第四章 爱的观念 56
爱的形式 56
爱、力量和正义 63
动力解决 64
恩典 66
第二部分 朱熹的思想 76
第五章 朱熹思想的遗产 77
第六章 存在论结构:理与气 82
太极和理 82
道与理 85
理与气 85
两轮模式 89
太极与阴阳 89
道与器 90
体与用 91
第七章 朱熹的人性思想 100
性 100
心 103
情 106
才 107
心、性、情之间的关系 108
第八章 朱熹的仁说 114
儒教传统中的仁 114
朱熹的仁说 116
心之德 117
爱之理 119
心之德与爱之理 120
诚之角色 121
第三部分 儒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129
第九章 方法论 130
第十章 统一 138
基本范畴:存在和理 138
存在论结构 139
自我—世界 139
理性和心 141
个体性 143
创造力 144
命运 146
体验超越 148
第十一章 活动 153
原初人性 153
自私 155
罪的逻辑 158
变自私的动机 162
第十二章 复合 165
存在论维度 165
纵向维度 166
横向维度 169
动力解决 173
结论 180
参考文献 191
译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