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概论 篇 3
地区经济的特点 3
地区经济的合理组织和开发 13
地区经济优势的系统观 24
地区合理经济结构建立的理论与方法 30
积极开展地区经济的科学研究 37
大家都来研究地区经济学 40
结构篇 49
结构调整难点辨析 49
横向经济联合与产业结构优化 54
谈谈常州工业结构的成长与调整 61
——常州工业结构调整设想 68
培植重点产品增强发展后劲 68
常州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78
关于组织实施常州工业振兴计划的几个问题 84
常州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设想 90
经济结构要加快登上新台阶 95
战 略篇 107
常州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纲 107
常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设想 123
常州市“六五”计划期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回顾 139
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153
——综述常州社会事业 153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摘要) 160
常州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规划设想 171
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实干快上 187
增强紧迫感抢登新台阶 198
体制 篇 205
地区层次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分工 205
宏观经济分层调控体系的系统分析 221
论宏观调控中的纵向和横向协同 230
理顺条块关系实现纵横协调 239
发挥中心城市在分层调控中的作用 248
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分层调控中的作用 258
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倾斜政策 265
合理组织地区经济的尝试 274
——对市管县体制的初步探讨 274
硬性结构弹性规模 284
——略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284
工业专项贷款问题初探 288
中等城市计划体制改革初探 297
对城市计划体制改革的几点思索 307
市场对计划的作用 315
——谈地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实践 315
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换 324
更新观念转变职能 328
科 技篇 335
试论靠技术起飞 335
苏、锡、常经济区“科技兴区”研究 342
企业集团与技术进步 361
推进集团科技进步的体制障碍和对策 370
开放篇 377
沿海中小城市发展对外经济贸易问题探索 377
消化吸收创新提高 383
——浅谈常州的技术、设备引进 383
对“外向热”的冷静思考 391
谈谈对外开放的投资环境问题 393
县域经济的对外开放 400
良机·风险·思谋 420
——谈“复关”与常州经济发展 420
澳大利亚财政与外贸问题考察 428
物质资源篇 435
苏南资源的供求状况 435
苏南资源的组织与供应 439
苏南物资管理的经验与问题 450
苏南物资横向协作的新发展 456
基础设施篇 467
苏南基础设施概况 467
苏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477
苏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经验 483
苏南基础设施建设的展望与对策 489
城乡经济篇 499
地区经济中的城市中心作用 499
城市生产要素组合问题探试 506
苏南城市工业及其管理体制 513
充分利用合理组织积极改造 540
常州是怎样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加快工业发展的 552
论县域经济特色 557
积极提高城市素质合理组织地区经济 563
城乡工业经济网络初探 573
对上海经济区联合问题的探讨 579
为建设上海经济区献计出力 588
企业群体在改革中诞生、发展、壮大 599
群体集团篇 599
联合之路腾飞之路 620
——从常州市企业群体谈起 620
试论企业群体 627
——总厂在崛起 627
再论企业群体 634
——常州市企业群体发展新趋势 634
三论企业群体 639
——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有效组织形式 639
四论企业群体 645
——谈谈深化企业群体 645
五论企业群体 650
——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集团军 650
论企业群体的聚集效益 656
——兼论城乡三个优势行业的联合 662
优势+优势=? 662
“强强联合”诸难 669
试论现阶段企业集团的发展与完善 673
对企业集团的几点认识 678
企业集团发展中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686
松紧适度一主多副 697
——谈松散型企业集团及其深化 697
论企业集团股份制 703
乡镇企业篇 713
发展乡镇企业要与小城镇互为依存 713
乡镇企业要与城市工业协调发展 737
发展乡镇企业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760
发展乡镇企业要善于理顺和运用公共关系 782
发展乡镇企业要逐步完善管理体制 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