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组配促需理论与方法 1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提出与界定 1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理论与方法 2
(一)资源组配论:资源的结构组配与调控 2
1 组配调控的系统规律 2
2 组配调控的结构特征 7
3 组配调控的组配效应 10
4 组配级与组配度 14
5 组配结构模型及方法 19
(二)资源需求论:资源的效用配置与利用 23
1 资源效用型需求:保持资源供给的合理张力 23
2 资源效用型需求:科技进步的导向与实现 36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科技基础评价 44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实力评价 44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投入实力 44
1 人员投入 44
2 资金投入 49
3 仪器设备投入 54
4 情报信息投入 55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活动实力 56
1 实力水平 56
2 组配水平 57
(三)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产出实力 61
1 成果产出 61
2 论文产出 63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能力评价 65
1 森林经营类学科 66
(一)国外主要林业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 66
2 林产品类学科 69
(二)国内主要林业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71
1 林木种苗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71
2 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73
3 造林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75
4 森林病理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79
5 森林昆虫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81
6 森林防火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83
7 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85
8 森林能源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89
9 防护林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90
10 农用林业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91
11 水土保持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94
12 木材加工学科发展水平及资源贡献能力 95
13 林业机械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100
14 森林采运学科发展水平与资源贡献能力 104
(二)研究路线与方法 107
1 研究路线 107
(一)问题的提出 107
三、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林业科技潜力评价 107
2 技术方法 110
(三)林业科技活动潜力的总体水平趋势 112
1 林业科技的人力资源投入潜力分析评价 112
2 林业科技的课题活动潜力分析评价 135
3 林业科技的论文产出潜力分析评价 142
一、全国森林资源基础 151
(一)森林资源现状 151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资源基础评价 151
(二)消长变化 153
1 林业用地各地类面积的变化 154
2 人工林资源的变化 155
3 各类林木蓄积量的变化 155
(三)存在问题 156
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156
2 资源结构性危机 159
3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下降 163
4 可采资源危机 165
二、典型分析与模型:福建省南平地区资源效用型林业的实践 167
(一)自然条件 167
1 自然条件优越,但土地利用率较低 167
2 自然环境对森林生态屏障作用有强大的需求 168
3 树种资源丰富,但结构不合理 169
4 造林树种配置不合理,针叶纯林多,混交林少,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170
(二)社会经济条件 171
1 林业是南平地区的支柱产业 171
2 林业经济体系不健全 172
3 南平地区是典型的集体林区 173
1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175
(三)技术基础 175
2 科技条件差 180
3 科研课题 181
(四)资源基础 183
1 现状 183
2 各县(市)资源现状 184
3 生长与消耗 186
4 消长变化 188
1 科技进步与森林资源增长的机制分析及模型构造 198
(五)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增长模型 198
2 模型初值和主要参数 199
3 政策模拟 204
4 结论 213
三、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定量测算 215
(一)林业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特点 215
(二)林业科学技术、森林资源及社会经济诸因素分析 217
(三)测定技术进步作用的方法 218
3 学习曲线法 219
1 专家调查法 219
2 比较法 219
4 指标体系法 220
5 生产函数法 220
(四)我国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 221
1 模型选择 221
2 资源度、林地生产力指数的含义及其计算 222
3 1980~1985年期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 224
4 1980~1985年期间南平地区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 225
5 苇河林业局森林资源增长中技术进步作用的测算 227
(五)苇河林业局森林资源及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因子的关系分析 228
1 资料与方法 228
2 结果分析 229
(六)南平地区林业技术进步诸因素作用分析 232
1 资料整理 233
2 计算方法 233
3 结果与分析 233
1 林业发展道路:“两论一化”的政策观点 235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经济政策环境 235
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政策环境与政策设计 235
一、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政策环境 235
2 建立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政策观点 236
3 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政策观点 237
4 强调资源利用效用的政策观点 239
5 工业用材基地建设的政策观点 239
6 定向优质培育的政策观点 240
7 规模林业的政策观点 241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森林资源政策环境 242
1 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根本的政策观点 242
2 保护和发展并重,开源和节流并重的政策观点 243
3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做到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观点 243
4 坚持以育林为基础的方针的政策观点 243
5 搞好林业区划、规划设计,推进科学经营森林资源的政策观点 244
6 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林业调查规划的水平的政策观点 244
(三)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科技政策环境 245
1 国外林业科技发展战略 245
8 建立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补偿机制的政策观点 245
7 办好国营林场和乡村林场,加速后备资源培育的政策观点 245
2 我国的林业科技发展战略 248
(四)资源效用型林业的“科技—资源”政策环境 254
1 比较研究:林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资源”组配促需关系与范畴 254
2 典型分析:科技兴林的战略与体系 262
3 扩大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积极引进外资 269
二、资源效用型林业的政策设计 269
(一)增加技术含量的森林资源“粗放—集约”组配促需政策设计 270
(二)合理产业结构的林业经济“速度—效益”组配促需政策设计 271
(三)增强传统技术活力的林业科技“传统—现代”组配促需政策设计 272
(四)加速技术改造的“引进—开发”组配促需政策设计 273
(五)促进技术扩散的“创新—扩散”组配促需政策设计 275
(六)促进技术需求的“面向—依靠”组配政策设计 276
(七)构建公益共享投入分担的科研经费“自立—扶持”组配政策设计 279
(八)实现人尽其才的林业科技人力资源“分流—更新”组配政策设计 280
(九)实现物尽其用的仪器设备“分散—集中”组配政策设计 281
(十)有效林业科技管理的“分工—合作”组配政策设计 282
主要参考文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