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说起 1
(一)“一以贯之”整体把握的建构论 2
(二)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世界观 3
(三)直觉、意象思维、理性思辨的方法论 4
(四)舍小究大,宣明精气的致用观 5
(五)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东方文化的优劣 6
第二章 中医人体生命程序结构与气机理论的特征 8
第三章 中医人体结构要素 12
一 人体结构的物质基础—阴津 14
二 人体结构的形态认识 27
三 人体结构的联络系统—经络 28
第四章 中医人体气机 36
一 人体气机的活动形式—阳气 37
二 人体阳气各论 38
三 人体气化机能 46
四 阳气的表现特点 48
(一)动力现象 48
(二)温煦现象 48
(三)卫外现象 48
(四)固摄现象 49
五 阳气之本 49
六 神色 50
第五章 中医人体生命程序结构体系 52
一 心脑系 53
二 肺系 59
三 脾胃系 64
四 肝胆系 70
五 肾膀胱系 74
六 三焦系 80
七 督脉系 83
八 任脉系 85
九 八大系之间的结构关联、机能关联 87
一 中医学平衡理论体系 94
第六章 中医人体结构气机平衡协调观 94
(一)人体自身的内在平衡 95
(二)人与自然的平衡 98
二 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一动态平衡 100
三 人体平衡与量变、质变 103
四 人体结构气机的协调平衡与自稳态 103
第七章 发病 104
一 六气的胜复 105
二 经气循环失常 106
三 迭移致病 107
四 逆从 108
五 情志变化导致疾病 110
六 不同质的人发病差异 114
七 疠气致病 115
第八章 病变 118
一 结构与气机的病变 118
二 病原体等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六淫” 120
三 结构实质的病变 126
(一)痰饮 126
(二)瘀血 128
(三)肿瘤和癥瘕 129
(四)结石 131
四 病变表现性质 132
(一)表里 133
(二)虚实 134
(三)寒热 135
(四)阴阳 137
第九章 人体的抗病反应 138
一 阳气的卫外固护作用 139
二 抗拒病邪的传变深人 139
三 生命体自稳态调节 的抗病作用 141
四 正气抗病,祛邪外出 143
第十章 施治准则 146
一 时效理论 146
(一)先其发而治 148
二 超前控制 148
(三)治未病 149
(二)遏脱 149
三 相关效应理论 152
四 治病求本理论 158
五 志意先行论 160
第十一章 整体的观念,辩证的思维 164
一 整体联系与物质的运动变化 164
(一)中医整体观中人体内的普遍联系 164
(二)脏腑、形体、官窍之间联系形式的多样性 165
(三)中医事物联系的系统观 166
(五)自然界和人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168
(四)人体基本物质-程序结构-气机的关联 168
二 辩证思维 172
(一)由点到面,从局部认识整体 173
(二)从复杂的病证现象看本质 175
(三)从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医学的角度看待病变的发生、发展、传变 176
附图 176
(四)疾病的动态变化和平衡协调观 177
(五)辨证施治“法贵乎活”、“治贵乎巧” 178
(六)临证救人“效贵乎捷” 181
三 中医理论发展的可能性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