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译校者的话 1
第一章物理量 物理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SI) 1
1.1国际单位制(SI) 1
1.2 TOCT 8.417—81(CT Cэв 1052—78)在苏联的推行 10
前言 11
第二章测量种类和测量方法基准和计量器具 18
2.1测量和检验的种类 18
2.2测量方法 19
2.3基准 20
2.4计量器具 25
第三章测量误差和计量器具误差及其评定方法 31
3.1测量质量标准 31
3.2绝对测量误差和相对测量误差 32
3.3静态测量误差和动态测量误差 32
3.4测量误差系统分量和随机分量粗大误差和异常值 32
3.5分布定律函数和数字特性 33
3.6随机误差数字特性的实验评定 37
3.7随机误差分布函数(定律) 38
3.8测量准确度指标和测量结果表达方式 44
3.9直接测量(多次独立观测)准确度指标的确定 46
3.10间接测量准确度指标的确定 58
3.11粗大误差的评定准则 62
3.12误差分布数学模型的实验确定 65
3.13计量器具误差 74
3.14提高计量器具和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78
3.15计量器具计量特性的规定 79
3.16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计量器具误差特性的计算方法 85
3.17计量器具准确度级别 93
3.18计量器具检定质量标准 102
4.1国家计量机构 112
第四章苏联的计量机构 112
4.2国家标准委员会地方机构的考核 117
4.3国家标准委员会地方机构的临时分部 118
4.4计量器具淘汰型号及时停产和更换新型号的国家监督 119
4.5对完成计量器具状况、使用进行国家监督工作劳动消耗定额的计算 120
4.6对部门计量机构提供科学方法与技术援助的组织工作 125
4.7部门计量机构 128
4.8部(局)首席计量组织与区域计量组织的考核与登记 130
4.9部门计量机构的工作计划 131
5.1计量器具的国家试验 134
第五章计量业务机构的工作 134
5.2计量器具国家验收试验典型大纲的内容、制订和批准程序 136
5.3计量器具的国家注册 139
5.4非标准化计量器具的计量保证 140
5.5非标准化计量器具的登记单位 142
5.6国家计量机构与部门计量机构对计量器具的检定 144
5.7计量器具的检定方法 148
5.8检定工作工时定额的规定 151
5.9检定系统 153
5.10派遣国家检定员 155
5.11国家标准委员会地方机构完成工作的收费办法 156
5.12有权检定、修理与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和单位的登记 157
5.13检定印章 158
5.14部门计量机构检定部门的组织 160
5.1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 161
5.16工作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 166
5.17计量器具的维护修理技术的组织工作 172
5.18制订修理工作计划与定额的技术经济问题 174
5.19计量机构的生产部门与检定部门的房屋及其设备 176
5.20检定员(修理工)工作场地的组织与检定(修理)时间的评定 182
5.21卫生标准和对劳动条件的要求 187
5.22提高检定员(修理工)工作能力的措施 193
5.23安全技术规则、伤员急救 195
第六章生产准备的计量保证 205
6.1概述 205
6.2计量保证标准技术文件的编制 206
6.3规范性测量方法 207
6.4设计与工艺文件的计量鉴定 208
第七章信息测量系统的计量保证 227
7.1概述 227
7.2在研制和生产阶段信息测量系统的计量保证 228
7.3信息测量系统测量通道的检定、检验和修理 230
7.4信息测量系统的检定 240
第八章研制和应用物质和材料成分及特性标准样品的计量保证 242
8.1概述 242
8.2研制和使用国家标准样品的计量保证 243
8.3研制和使用部门标准样品的计量保证 247
8.4研究、制造和考查企业标准样品的计量保证 249
8.5进行化学分析和测定物质及材料的化学成分时规范性测量方法的 253
标准化 253
8.6不用非标准化计量器具的化学分析方法的计量考核 255
8.7使用非标准化计量器具的比较分析法的计量考核 259
8.8化学分析实验室的组织与考核 264
第九章环境保护的计量保证 268
9.1概述 268
9.2环境污染监测用的测量方法和器具的计量保证 269
9.3环境监测用的计量器具的计量保证 269
9.4分析测量准确度的检验 272
第十章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工业部门计量保证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73
10.1计划的制订 274
10.2计量状态的分析 275
10.3计划草案的编制 277
10.4计划的协调、批准和登记 278
10.5实施计划任务的检查 279
第十一章推荐的计量保证工作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280
附录1标准技术文件目录(推荐用) 293
附录2英国、美国使用的非米制计量单位与米制计量单位的换算 297
附录3SI单位与非SI单位关系表 298
附录4标准计量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的特性 303
附录5对标准测量条件的要求 342
附录6关于国家计量监督的决定* 345
附录8关于临时分部工作的命令 346
附录7企业计量器具提交检定进度表 346
*按原文应译“关于建立国家计量委员会地区机构临时分部的决定”,与本书第二部分内容不符。此处按第二部分译出——译者附录9临时分部工作登记簿(格式) 348
附录10报告书(格式) 350
附录11 临时分部业务文件目录 351
附录12 总计量师、计量工程师、计量技术员的职责和业务水平要求 351
附录13 制订计量问题标准技术文件的工程技术人员人数的计算 352
附录14登记卡(格式) 353
附录15记录(格式) 357
附录16考核证书(格式) 358
附录17部门计量机构业务活动计划的格式和指标 360
国家监督性试验报告(格式1~3) 364
附录18 对计量器具国家试验计划草案的建议、国家验收试验报告、 364
附录19计量器具国家注册立卷文件目录 367
附录20提交登记的和应保存在国家注册卷内的文件目录《国家标准 368
样品部分 368
附录21计量器具国家登记表 368
附录22 物质和材料成分国家标准样品登记表 369
附录23物质和材料特性国家标准样品登记表 369
附录24 非标准化计量器具计量考核记录 370
附录25 计量器具计量考核合格证(格式) 370
附录26 接受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371
附录28 最高标准计量器具检定进度表(格式) 372
附录27 计量器具检定计划进度表(格式) 372
附录29从属标准计量器具检定进度表(格式) 373
附录30接受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进度表(格式) 373
附录31 接受部门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进度表(格式) 374
附录32 工时卡(填写举例) 374
附录33统计表(填写举例) 377
附录34 结算申请书,计量器具检定结算申请书登记簿,检定中的 378
计量器具周转登记簿(格式) 378
附录35 申请书(格式) 381
附录36 申请书中所列工作条件的检查报告(格式) 381
附录37计量器具批量生产和销售许可证(格式) 382
附录38 计量器具修理和检定许可证(格式) 383
附录39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登记簿(格式) 384
附录40 计量器具修理和检定企业登记簿(格式) 385
附录41 检定印图案,国家检定印目录及其应用,国家检定印样申请 386
书,国家检定印样综合申请书,国家检定印样收发登记簿 386
附录42 计量器具检定工时年需要量计算表(格式和填写举例) 391
附录43 计量器具修理工时年需要量计算表(格式和填写举例) 393
附录44 有关计量保证的企业标准与其他标准技术文件目录 395
附录45计量鉴定的基本任务、文件种类及其制订阶段(格式) 411
附录46计量鉴定进度表 413
附录47鉴定结论(格式) 414
附录48 提交计量鉴定的技术文件登记簿(格式) 414
附录49 计量检定人员(专业法规检查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415
附录50 根据计量鉴定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清单(填写举例) 417
附录51 根据计量鉴定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清单(填写举例) 417
附录52 根据计量鉴定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清单(填写举例) 418
附录53 误差特性检验结果记录(格式) 419
附录54 检验统计数据采集记录(格式) 420
附录55 检定统计数据记录(格式) 421
附录56 测定大气污染浓度的分析仪器 422
附录57 检查环境介质用的标准样品清单 429
附录58 编制计量保证计划任务书举例 433
附录59 计量保证计划编制阶段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基本原则 433
附录60 在计量保证计划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时,建议使用的主要标准 434
技术文件目录 434
附录61计量保证计划的结构(格式) 435
附录62 计量保证计划的装帧(格式) 436
附录63专题卡片(格式) 437
附录64 计量保证计划任务书完成进度情况表(格式) 438
本书有关俄文缩写词索引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