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篇 3
第一章 从免疫学进展透视中药的潜能 3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与免疫 8
第三章 中药免疫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15
药物篇 25
第四章 补虚类药 25
第一节 补气药 26
人参(附:西洋参) 26
党参 31
刺五加 34
绞股蓝 36
黄芪 40
白术 48
甘草 50
大枣 53
灵芝 54
香蕈 60
菜豆 63
花粉 65
第二节 补血药 69
当归 69
何首乌 72
白芍 74
阿胶(附:新阿胶) 78
枸杞子 80
黄精 84
鸡血藤 85
紫河车 87
第三节 补阴药 90
地黄 90
北沙参 97
南沙参 99
天冬 100
麦冬 101
女贞子 103
旱莲草 107
桑椹 109
石斛 110
酸枣仁 112
五味子 113
龟板 115
第四节 补阳药 117
鹿茸 117
巴戟 119
肉苁蓉 120
淫羊藿 122
杜仲 126
补骨脂 127
冬虫夏草 130
蛤蚧 133
锁阳 135
山茱萸 137
附子 138
肉桂 140
蛇床子 142
第五章 清热类药 144
石膏 145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45
天花粉 147
栀子 153
夏枯草 155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 157
水牛角 157
玄参 159
牡丹皮 160
赤芍 162
紫草 163
黄芩 167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167
黄连 173
黄柏 178
三颗针 180
金银花 182
连翘 185
蒲公英 188
大青叶 191
板蓝根 192
穿心莲 196
野菊花 199
牛黄 202
秦皮 206
苦参 208
土茯苓 213
鱼腥草 215
北豆根 216
白花蛇舌草 218
金线吊乌龟 222
金荞麦 224
白毛夏枯草 226
蛇莓 228
青蒿 230
第四节 清虚热药 230
地骨皮 237
第六章 祛风解表类药 240
桂枝 241
苏叶 243
生姜 244
荆芥 246
防风 247
羌活 249
白芷 250
苍耳子 252
细辛 254
辛夷 257
蝉蜕 259
葛根 261
柴胡 263
第七章 祛风湿类药 267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267
独活 276
汉防己 278
秦艽 281
青风藤 283
徐长卿 286
五加皮 288
第八章 利水渗湿类药 291
茯苓 291
猪苓 295
薏苡仁 297
茵陈蒿 301
田基黄 305
虎杖 306
垂盆草 310
地肤子 311
第九章 理血类药 314
大黄 315
川芎 320
郁金 323
莪术 325
丹参 326
益母草 329
桃仁 331
红花 333
牛膝 334
毛冬青 336
七叶莲 338
苎麻 339
侧柏叶 340
江南卷柏 341
三七 343
茜草 346
蒲黄 348
艾叶 349
花生衣 353
牛西西 土大黄 羊蹄 353
第一节 祛痰药 355
白芥子 355
第十章 祛痰平喘类药 355
桔梗 357
海藻 359
射干 361
商陆 363
第二节 平喘药 368
麻黄 368
地龙 374
牡荆 377
黄荆 379
山苍子 381
椒目 382
唐古特茛菪 383
曼陀罗花 385
热参 387
蚤休 388
白果 390
银杏叶 392
第十一章 抗癌类药 396
肿节风 396
蟾酥 398
甜瓜蒂 401
三尖杉 402
青黛 404
斑蝥 405
鸦胆子 408
藤梨根 409
猴头菇 411
大蒜 412
麝香 415
芦笋 417
附录 420
一、免疫学名词解释 420
二、中药拼音及免疫药理索引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