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结构的数量分析方法 1
1.1 因子分析 1
1.2 因子变换与目标检验 12
1.3 目标组合 18
第二章 经济趋势分析模型 21
2.1 趋势的拟合技术 21
2.2 灰色模型 31
2.3 实际问题中的灰色建模方法 41
2.4 经济发展趋势的数量分析模型 55
第三章 经济效率评价体系 75
3.1 Pareto效率 75
3.2 数据包络分析 77
3.3 DEA有效性与多目标规划的关系 80
3.4 经济系统效率评价的尺度 84
第四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分析 92
4.1 我国现阶段经济总量的状况 92
4.2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98
第五章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控 103
5.1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节 103
5.2 财政支出手段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104
5.3 总需求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105
5.4 财政支出对总供给能力的影响 108
6.1 财政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 115
第六章 税收的财政支出负担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15
6.2 货币超经济发行的数理分析 117
6.3 税收负担对超经济发行的影响 122
6.4 我国税收财政负担的定量考察 125
第七章 因子分析模型及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128
7.1 基本经济状态的确定和构成 128
7.2 因子分析模型 133
7.3 税收负担因子对经济总量影响模型 138
第八章 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系数分析 142
8.1 宏观经济量的发展系数 142
8.2 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系数与作用量分析结论 161
9.1 弹性及其经济意义 169
第九章 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总量的弹性分析模型 169
9.2 税收负担的弹性分析模型 171
9.3 动态弹性分析表 205
9.4 宏观税收负担的弹性分析结论 212
第十章 宏观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分析 214
10.1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概述 214
10.2 宏观经济运行的协调性分析 221
10.3 宏观税收负担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27
10.4 协调比与宏观经济量的变动与调整 246
10.5 宏观税收负担的数量界限模型 252
附录 宏观税收负担数量分析模型计算程序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