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源委员会的设立及其初期的活动 1
第一节 资源委员会在全国抗日高潮中组建 1
第二节 国防设计委员会时期(1932~1935)的活动 10
第三节 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改组与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 18
第二章 抗日战争前的重工业建设计划 22
第一节 业务重点的变化及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订 22
第二节 “计划”实施的困难与资源委员会的应付方案 27
第三节 “计划”的推行与夭折 33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资源委员会的扩展及冶金、机电等行业的发展 42
第一节 购置军用物资及组织工矿内迁 42
第二节 资源委员会的改组及其在抗战时期的发展过程 47
第三节 钢铁工业战时生产状况 52
第四节 电工器材业战时生产状况 56
第五节 机械制造业战时生产状况 63
第六节 金属矿业战时生产状况 68
第四章 抗日战争期间资源委员会的动力事业 71
第一节 战前后方动力事业的落后状况与战时需求的增长 71
第二节 煤业的改革与发展 74
第三节 电业经营状况与水力资源勘察 81
第四节 玉门油矿的开发 89
第五节 动力酒精及其他汽油代用品的生产 98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资源委员会企业活动总论 107
第一节 发展速度及其在后方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107
第二节 资源委员会战时企业活动的特点 115
第三节 资源委员会战时企业活动的意义 124
第六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后方工矿企业的调整与沦陷区日伪企业的接收 130
第一节 后方工矿企业的调整 130
第二节 接收沦陷区企业的设想与方针 133
第三节 关内地区日伪企业的接收 138
第四节 东北地区日伪企业的接收 143
第五节 接收企业资产总值估计 154
第七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建设规划与初期的生产恢复状况 158
第一节 战后组织机构的大改组 158
第二节 战后建设规划的原则及目标 166
第三节 华北地区接收企业的初步恢复 169
第四节 东北地区接收企业的短暂复苏 173
第五节 华中与华南地区原有企业的扩充与新企业的创设 178
第六节 战后初期各业生产进展状况 184
第八章 战后对外经济关系与在大陆事业的失败 189
第一节 争取外援与日本赔偿物资 189
第二节 战后建设计划的破产 197
第三节 1948年的生产实况与战后建设计划的比较 202
第四节 战后在大陆各地区事业失败的原因 206
第九章 1945~1949年台湾工矿业的恢复和发展 212
第一节 台湾地区的日伪工矿企业接收与资源委员会经营方针 212
第二节 糖业的复产 217
第三节 电力和其他各业的恢复 225
第四节 1946~1949年资源委员会在台事业总论 236
第十章 对钨锑锡等特矿事业的统制 245
第一节 统制前特矿业概况与资源委员会统制机构的建立 245
第二节 统制后特矿业生产状况 255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统制方法的变化及其结果 264
第四节 改善矿产品质量与改进生产方法的努力 267
第十一章 特矿统制后产销量的变化与易货偿债协定 271
第一节 历年产销量和销售国别的变化 271
第二节 特矿产品的利润及其分配 277
第三节 易货偿债协定的内容及性质 283
第四节 特矿统制活动的意义 291
第十二章 人事制度概述 302
第一节 崇尚孙中山遗教重视知识与人才 302
第二节 广泛招收各种专门人才 304
第三节 创造既有保障又有竞争的环境 307
第四节 抵制国民党党部势力的渗透 313
第十三章 财务制度析要 316
第一节 经费来源 316
第二节 各类事业经费分析 318
第三节 通货恶性膨胀与资源委员会的盈利 321
第四节 外汇收支状况 324
第五节 财会制度的独立性 327
第十四章 资源委员会在大陆弃暗投明迎解放 329
第一节 起义的酝酿 329
第二节 南京五厂拒迁 332
第三节 在上海坚持斗争迎解放 335
第四节 陈毅同志对资源委员会人员的勉励与期望 337
第五节 其他地区资源委员会所属单位的起义斗争 341
第六节 资源委员会起义的意义 346
资源委员会大事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