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总序 1
序言 佘之祥 1
绪论 1
第一章空间 1
一空间的基本概念 1
二地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空间学派的出现 17
三空间概念的基本应用 21
四 空间研究与空间思维 26
五GIS技术与空间分析技术 32
六结论与讨论 34
参考文献 35
第二章空间结构 38
一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 38
二空间结构要素 39
三空间相互作用 46
四 空间结构的分布形态与基本模式 52
五苏皖沿江地区的空间结构 57
六结论与讨论 71
参考文献 72
第三章双核结构 74
一双核型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 74
二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的理论分析 79
三双核型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基础 97
四 双核型空间结构的应用前景 105
五结论与讨论 145
参考文献 146
一空间极化:一种新的发展观 149
第四章空间极化 149
二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模式 151
三苏皖沿江地区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156
四苏皖沿江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模式 175
五结论与讨论 182
参考文献 182
第五章增长极 185
一增长极与增长中心 185
二增长极的作用机制与空间结构模式 188
三增长极选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99
四 太仓作为增长极的确定 204
五结论与讨论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六章发展轴 222
一发展轴理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222
二水轴理论 229
三苏皖沿江地区临江型工业的合理布局 237
四 江苏沿江地区产业轴线的地域运动过程与发展规律 247
五结论与讨论 253
参考文献 255
第七章都市带 256
一都市带的基本理论 256
二沪宁都市带的基本特点与发展对策 268
三江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 278
四结论与讨论 292
参考文献 293
第八章成长三角 296
一问题的提出 296
二成长三角的立论依据与理论内涵 299
三宁合芜成长三角的构建 306
四“三江”(地级)市的增设 313
五结论与讨论 323
参考文献 324
第九章区域增长极 326
一 区域增长极的提出与立论依据 326
二长江三角洲在亚太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340
三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 346
四长江三角洲与莱茵河三角洲的比较 359
五结论与讨论 364
参考文献 365
第十章区域政策 367
一 区域政策研究内容的基本评价 367
二我国区域政策构建的基本思路 376
三构建中国的经济地理横轴 387
四结论与讨论 400
参考文献 400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