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上篇 针灸治疗总论 1
一、针灸的治疗作用 1
(一)调和阴阳 1
(二)扶正祛邪 2
(三)疏通经络 3
二、辨证纲要 4
(一)八纲辨证 5
1.阴 阳 5
3.寒 热 6
2.表 里 6
4.虚 实 7
(二)经络与脏腑辨证 8
1.手太阴肺经 8
2.手阳明大肠经 9
3.足阳明胃经 10
4.足太阴脾经 12
5.手少阴心经 13
6.手太阳小肠经 14
7.足太阳膀胱经 15
8.足少阴肾经 16
9.手厥阴心包经 17
10.手少阳三焦经 18
11.足少阳胆经 19
12.足厥阴肝经 20
13.督 脉 21
14.任 脉 22
三、针灸的治疗原则 23
四、针灸配穴处方 25
(一)选穴原则 25
1.远部取穴 25
2.近部取穴 26
3.对症取穴 28
1.远近配穴法 30
(二)常用配穴法 30
2.上下配穴法 32
3.俞募配穴法 32
4.左右配穴法 32
5.表里配穴法 33
(三)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33
1.五输穴 33
2.原穴、络穴 36
3.俞穴、募穴 38
4.八脉交会穴 40
5.八会穴 40
6.郄 穴 41
7.下合穴 42
下篇 针灸治疗各论 43
一、内科病证 43
感 冒 43
咳 嗽 47
哮 喘 52
胸 痹 60
失 音 64
胃 痛 67
腹 痛 76
区 吐 81
呃 逆 85
噎 膈 88
黄 疸 92
胁 痛 96
泄 泻 101
痢 疾 107
便 秘 112
脱 肛 118
脚 气 123
水 肿 127
消 渴 130
中 风 135
眩 晕 141
头 痛 146
面 瘫 155
面 痛 166
痹 证(附:坐骨神经痛) 173
漏肩风 181
痿 证(附:小儿麻痹后遗症) 187
腰 痛 195
惊 悸 201
不 寐 207
脏躁 213
郁 证 217
癫 狂 220
痫 证 224
癃 闭 228
淋 证 233
遗 精 238
阳 痿 243
不育症 250
疟 疾 254
瘿 气 258
疝 气 261
月经先期 266
月经不调 266
二、妇儿科病证 266
月经后期 268
月经先后无定期 270
月经过多 271
月经过少 273
痛 经 277
闭 经 283
崩 漏 285
绝经前后诸证 289
带下症 291
妊娠恶阻 296
胎位不正 300
滞 产 303
乳 痈 306
乳 少 309
不孕症 314
阴 挺 319
遗 尿 323
小儿厌食症 329
疳 疾 333
五迟 五软 336
风 疹 341
三、常见外伤、皮肤科病证 341
斑 秃 344
扭 伤 349
落 枕 352
肠 痈 358
痔 疮 361
湿 疹 365
牛皮癣 371
丹 毒 376
四、常见五官科病证 379
目赤肿痛 380
迎风流泪 383
麦粒肿 385
近 视 388
青 盲 391
聤 耳 394
耳鸣、耳聋 397
聋 哑 401
鼻 渊 404
鼻 衄 408
牙 痛 411
咽喉肿痛 414
昏 迷 421
五、常见急证 421
晕 厥 424
虚 脱 426
中 暑 429
高 热 432
痉 证 437
血正 441
附 篇 449
附一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图 449
1.手太阴肺经 449
2.手阳明大肠经 451
3.足阳明胃经 452
4.足太阴脾经 453
5.手少阴心经 453
6.手太阳小肠经 455
7.足太阳膀胱经 456
8.足少阴肾经 459
9.手厥阴心包经 461
10.手少阳三焦经 462
11.足少阳胆经 463
12.足厥阴肝经 464
13.任脉 465
14.督脉 466
15.经外奇穴 467
一、子午流注 469
(一)子午流注的起源 469
附二时间针灸学 469
(二)子午流注的定义 470
(三)子午流注的针法组成 470
(四)纳子法 476
(五)纳甲法 479
(六)地区差异的计时方法 490
(二)灵龟八法的定义 492
(三)灵龟八法的基本理论 492
(一)灵龟八法的起源 492
二、灵龟八法 492
(四)灵龟八法的针法组成 495
(五)灵龟八法的临床运用 498
(六)灵龟八法开穴表 499
附三针灸治疗歌诀选 504
一、四总穴歌(六总诀) 504
二、回阳九针歌 504
三、行针指要歌 504
四、千金十穴歌 505
五、马丹阳十二穴治杂病歌 505
六、孙思邈十三鬼穴歌 505
七、常见病症治疗歌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