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 1
第1编 音乐教育的历史回顾 13
第1章 欧洲音乐教育的起源及其演化发展 13
§1 欧洲音乐教育的起源说 13
§2 古希腊的音乐教育 14
2.1 合唱训练 14
2.2 乐器学习 14
2.3 音乐教育思想、理论 15
4.1 哲学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17
§4 趋于正轨的中世纪音乐教育 17
§3 衰落的古罗马音乐教育 17
4.2 学校的建立和音乐的传播 18
4.3 音乐教育研究 20
4.4 职业教育 20
4.5 从“文雅传统”看中世纪音乐的地位 21
§5 文艺复兴时期 22
5.1 音乐研究 22
5.2 大学音乐教育 23
5.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学校 25
6.1 一般音乐教育 26
§6 古典时期 26
6.2 职业训练 28
§7 近现代 30
7.1 英国 31
7.2 德国 34
7.3 其他欧洲国家 36
第2章 中国古代的乐教 40
§1 中国古代乐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40
1.1 原始社会的乐教 41
1.2 夏、商、西周时期的乐教 43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教 46
1.4 秦汉至唐时期的乐教 50
1.5 宋元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乐教 55
§2 中国古代乐教的功用与启示 57
2.1 古代乐教的生命功用 57
2.2 古代乐教的社会功用 58
2.3 古代乐教的综合功用 60
第3章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学校音乐教育 63
§1 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 63
1.1 新式学堂的建立与音乐课程的设置 63
1.2 学堂乐歌的盛行 65
1.3 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67
§2 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 70
2.1 民国初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70
2.2 “五四”运动以后的学校音乐教育 72
2.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73
2.4 抗战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75
2.5 革命根据地的学校音乐教育 75
§3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 77
3.1 “文革”前十七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77
3.2 “文革”中的学校音乐教育 81
3.3 新时期学校音乐教育 82
第2编 对现代音乐教育的重新审视 99
第4章 国外音乐教育与相关教育体系 99
§1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99
1.1 概述 100
1.2 主要教学手段与内容 102
1.3 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在当代的发展 106
1.4 实践活动课例 108
§2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114
2.1 概述 115
2.2 主要教育手段与内容 117
2.3 教学方法与基础音乐能力的培养 126
§3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138
3.1 概述 138
3.2 教学内容与方法 140
3.3 课例分析 142
§4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146
4.1 “绪论”部分阐明艺术教育的意义 147
4.2 “背景与问题”部分表明艺术教育标准的重要性 147
4.3 “关于《标准》”部分说明《标准》的内容和结构 149
4.4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150
4.5 其他内容 151
§5 其他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151
5.1 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 151
5.2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154
5.3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155
5.4 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 156
§6对国外音乐教育状况的综合评述 158
6.1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158
6.2 音乐教育注重创造性能力培养 162
6.3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 165
6.4 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168
§1现代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173
1.1 现代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 173
第5章 现代音乐教育理念 173
1.2 现代音乐教育的美学基础 176
1.3 现代音乐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179
1.4 现代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182
§2 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定位 184
2.1 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184
2.2 科学对现代音乐教育价值的新诠释 186
3.1 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 191
§3 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191
3.2 现代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 195
3.3 现代音乐教育的几种趋向 198
第6章 现代世界各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与效果 210
§1 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210
1.1 法国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211
1.2 日本的课程设置和改革 215
1.3 韩国课程设置的改革 218
1.4 德国、英国的课程设置改革趋势 224
2.1 各国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225
§2 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和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225
2.2 各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发展 230
§3 世界各国音乐教师队伍的发展 236
3.1 苏联在加强音乐师资方面的举措 236
3.2 美国的音乐师资 238
3.3 德国的音乐师范教育 240
第3编 面向新世纪的音乐教育 245
第7章 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培养途径 245
§1 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 245
1.1 教学品格 245
1.2 教学技能 252
1.3 教学观念 255
1.4 教学方式 263
1.5 教学心理 278
1.6 教学研究 284
§2 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途径 286
2.1 职前教育培养 286
2.2 职后继续教育培养(培训) 299
2.3 高学历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 304
2.4 发达国家音乐师资培养方式、毕业去向比较 308
1.1 对于音乐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 314
第8章 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 314
§1 音乐课程改革 314
1.2 构建音乐课程的策略 319
1.3 音乐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方面 324
§2 音乐教材建设 331
2.1 音乐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331
2.2 编制音乐教材的原则 333
2.3 音乐教材的体系 337
2.4 音乐教材系列化的开拓 341
3.1 构建音乐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342
§3 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342
3.2 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特点 345
3.3 几种可行的音乐教学模式介绍 347
§4 音乐教学的评价与管理 351
4.1 对音乐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 352
4.2 研究评价技术与方法,创立多种音乐教学评价模式 355
4.3 健全音乐评价的监控措施 359
第9章 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364
§1 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 365
1.1 情感性 365
1.2 表现性 366
1.3 实践性 367
1.4 创造性 368
1.5 终生性 370
§2 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371
2.1 学会感知 372
2.2 学会想像 373
2.3 学会评价 374
§3 音乐唱、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376
3.1 学会表现 377
3.2 学会合作 379
3.3 学会用谱 380
§4 体态律动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382
4.1 学会注意 384
4.2 学会体验 385
4.3 学会运动 386
§5 音乐创造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 387
5.1 学会探索 388
5.2 学会求异 390
5.3 学会即兴 391
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