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价值时代 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伦佑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20046510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暂缺《反价值时代: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简介

目录 1

自序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反价值时代吗? 1

卷一从反文化到反价值 1

反价值/对既有文化观念的价值解构 1

第一节从反文化开始 3

□反文化与语言革命 3

□反文化与形式革命 3

□反文化与感觉革命 3

□反文化运动与中国“文革”的比较 3

□人类既有的五大价值系统 19

□价值评价的三个层次 19

□新价值的三大特点 19

□真价值与伪价值 19

□价值源与元价值 19

□价值的结构形式 19

第二节近景:对价值的描述 19

第三节反价值:意义的重建 37

□价值在语言之外吗? 37

□价值词与元价值词的发现 37

□非价值词转化为价值词的条件 37

□中止既有的五大价值系统 37

□取消“两值对立”结构 37

□取消价值评价 37

□清除元价值词与一般价值词 37

□上帝:不死的结构 59

□尼采的悲剧 59

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 59

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 59

第二节原构现实与变构冲动 61

□也从游戏谈起 61

□解开诗人创造之谜 61

第四节变构与不确定象征 63

□整体——新的困惑 63

□象征——超时空语言 63

□变构——不稳定倾向 63

□个体——精神的路标 63

□文化传统与语言的限定 63

□觉醒的个体意识与艺术变构 63

□恐惧:集体意识的形成 63

□自在的意识与艺术 63

第三节文化传统与个体意识的觉醒 63

价值批评札记 73

第一节价值与语言 73

□语言的零度即是价值的零度 73

□元价值:另一种向度的理解 73

□价值词与价值人格的关系 73

□试论价值先于文化 73

□一切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 73

□试论价值先于逻辑 73

□“艺术变构论”的思想补充 81

□“两值评价”与意识形态 81

□拒绝压抑人的游戏规则 81

□语言的“价值结构”的发现 81

□价值批评不同于解构主义 81

□艺术变构即是反价值 81

第二节变构与价值批评 81

第三节阿波利奈尔的轮子 94

□持不同艺术观念者:一个名词的注解 94

□创作札记之一 94

□创作札记之二 94

□意识背景与诗人 94

□《头像》写作日记 94

□《带猫头鹰的男人》与宿命感 94

□《红色写作》的两条补充注释 94

□德里达的“自卑情结” 94

第一节想象的定义 109

现代诗的想象形式 109

第二节想象的三种类型 110

□常识想象 110

□逻辑想象 110

□直觉想象 110

第三节构成个人现实存在的三种现实 111

□历史现实与内在模式 111

□社会现实与外在模式 111

□三维空间现实与视、感模式 111

第四节超越三种现实的努力 114

□超越内在模式 114

□超越外在模式 114

□超越三维空间视、感模式 114

□主观时空 116

□反逻辑联想 116

□动感表现 116

□抽象 116

□象征 116

第五节现代诗六大想象形式 116

□通感 116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创造 122

第一节什么是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122

□诗歌意象与语言词汇 122

□形象、印象与意象 122

第二节意象创造的三种形式 126

□意象流动 126

□意象派生 126

□意象叠加 126

□观念性意象 131

□直觉意象卷二走向后现代主义,或“不”! 131

□描述性意象 131

□比喻性意象 131

第三节意象的四个层次分析 131

论第二诗界 154

第一节第二诗界:独特的中国现象 155

□诗歌审美观念分化的必然结果 155

□体制外写作的自我命名 155

第二节第二诗界:自为的价值系统 156

□艺术第一——超政治标准 156

□内部价值——自我实现 156

□价值功利——历史认可 156

□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 158

□三种不同的文化态度 158

□主体成员构成 158

第三节第二诗界:多元的内部结构 158

第四节第二诗界:存在的问题种种 160

□理论建构缺乏创见 160

□治学态度不严谨 160

□创作中的观念化倾向 160

□创作个性的弱化 160

第五节第二诗界:对话、沟通与结语 163

□对话的开始 163

□沟通的可能 163

□两个诗界的接合点与对话窗 163

第三代诗论 167

第一节第三代诗:概念的缘起与演化 168

□毛泽东首提“第三代”这一概念 168

□成都校园诗人创办《第三代人》诗刊 168

□“第三代”与“第三浪潮”的重合 168

第二节第三代诗:与朦胧诗审美新传统的决裂 169

□崇高化与反崇高 169

□重修辞与反修辞 169

□反意象、反艺术与反诗 169

第三节第三代诗:对朦胧诗的全面超越 172

□自觉的语言意识 172

□自明的文化态度 172

□自为的价值系统 172

第四节两大创作态势与新的走向 179

第五节不是结束:第三代诗前景展望 182

当代青年诗歌运动第二浪潮与新的挑战 186

第一节第二浪潮:代表诗人及代表作 186

第二节新的挑战:第三浪潮的兴起 188

第三节理论建构:急待填补的空白 191

第三代诗与第三代诗人 194

第一节第三代诗人与“第三浪潮” 195

第二节与朦胧诗的全面决裂 196

第三节第三代诗人:评论与价值确认 199

语言的奴隶与诗的自觉 202

第一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02

第二节语义的确定与不确定问题 205

第三节关于“两值价值评价”问题 207

第四节关于“定值——抽象”命题 208

两篇短评与一篇答谢词 211

□短评之一:语言的伪证 211

□短评之二:一部诗集中的意外事件 216

□答谢词:破镜重圆的努力 218

当代诗歌:跨越年代的言说 221

有一种后现代散文吗? 231

后现代诗歌:源头与两种向度 238

迷宫之镜:欧美后现代小说艺术语码解读 246

拉美后现代小说类型辨析 257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突破 267

□由普通人转变成名人的方法与程序 273

□金钱与名声:哪一样更重要? 273

□名声与成就的分离使名人贬值 273

□网络时代与“名声制造业”的明天卷三打开红色写作之门 273

□现代传媒在名人制造中的作用 273

□名人是可以制造的吗? 273

□商业时代与英雄时代的“名人”定义 273

□成名是人类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 273

□问题:人为什么想出名? 273

“现代成名学”札记 273

红色写作 291

第一节白色写作与闲适 291

□白色写作:作为闲适的文学 291

□白色写作:作为逃避的文学 291

□对法国“新小说”的模仿 291

□对后现代主义的误解 291

□血的浓度与红色纯粹原则 301

□诗歌语言中的两种“透明” 301

□语言与纯诗的关系 301

□纯文学、纯艺术与纯诗 301

□现代艺术的纯粹理想 301

第二节诗的纯粹:从白色向红色的转变 301

第三节红色写作如是说 311

□反对艺术的逃避行为 311

□坚持高于生命的艺术至上 311

□拒绝一切权势与谎言 311

□写作是对不自由的意识 311

□澄清“与政治无关”的误区 311

□红色写作:突进词语中心 311

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走向 323

第一节第三代诗:圆满的中断 323

第二节“上帝”与“家园”:交替期的惶惑 325

第三节红色写作:现代诗的品质转换 327

异端之美的呈现 332

宣布西方中心话语权力无效 342

□中国艺术家向往西方的原因 343

□五·四新文学的母体在中国还是在西方? 343

□伪现实主义与西方话语 343

□当代中国人的“老祖宗”是谁? 343

□钱钟书《围城》的西方发现者 343

□北岛近作与“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343

第一节在“走向世界”的后面 343

第二节走向后现代主义,或“不”! 351

□后现代主义登陆中国学界 351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错位 351

□对解构的解构:最“二元对立”的德里达 351

□对后现代理论五种“消解”策略的反消解 351

□政治波普:抄袭也是后现代行为吗? 351

□走向本土:倾听母语沉默的歌唱 358

□面对生存:承担起人生全部的难度与强度 358

□深入当代:从大逃避转向大介入 358

□文学影响力取决于母语国的经济实力吗? 358

□穷困地区的文学:拉美“爆炸文学”的启示 358

第三节创造现代的中国本土文学 358

第四节一份备忘录,或代结束语 368

□我在本文中表述的理论观点是突然产生的吗? 368

6:摆脱西方五大文学批评模式的影响 368

7:改变被动接受世界文化思潮影响的局面 368

8:确立“摆脱西方文化思潮影响”的意识 368

9:呼唤中国作家确立“独立的‘建元意识’” 368

2:反对现代文学主题与意象的横向移植附录 368

附录Ⅰ周伦佑“反价值”理论新词语解读 371

附录Ⅱ文化界对周伦佑“反价值”理论与创作的评论摘录 379

附录Ⅲ周伦佑文学创作年表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