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季晓辉,申厚凤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10504304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

结论 1

第一篇 基础免疫学 5

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 5

第二章 抗原 7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7

第二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7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 8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10

第五节 医学上的重要的抗原 12

第六节 佐剂 17

第三章 免疫系统 18

第一节 免疫器官 18

第二节 免疫细胞 19

第三节 免疫分子 26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27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2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31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1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 32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 35

第六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 36

第五章 补体 38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38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38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42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42

第五节 补体系统异常 43

第六章 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 44

第一节 粘附分子 44

第二节 细胞因子 47

第一节 概述 52

第七章 免疫应答 52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53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57

第四节 免疫耐受 59

第八章 免疫调节 62

第一节 概述 62

第二节 体内参与免疫调节的因素 62

第九章 超敏反应 6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6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72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74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76

第十章 免疫学防治 80

第一节 免疫预防 80

第二节 免疫治疗 83

第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85

第一节 检测抗原、抗体的方法 85

第二节 检测免疫细胞的方法 92

第三节 细胞因子检测 93

第四节 免疫功能的体内试验 93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95

第十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5

第二篇 细菌学 95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96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法 101

第十三章 细菌的生理 103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103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104

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06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08

第十四章 消毒灭菌 110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110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111

第十五章 噬菌体 114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14

第二节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 114

第三节 噬菌体的应用 116

第十六章 细菌的遗伟变异 117

第一节 表型性改变与遗传性变异 117

第二节 细菌遗传性变异的机制 119

第三节 研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 122

第十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23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123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126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 129

第十八章 球菌 13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32

第二节 莲球菌属 136

第三节 肺炎球菌 139

第四节 脑膜炎球菌 141

第五节 淋球菌 143

第十九章 肠道杆菌 146

第一节 大肠杆菌属 147

第二节 沙门菌属 149

第三节 志贺菌属 153

第四节 其它肠道杆菌 155

第二十章 弧菌属 157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57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60

第二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161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162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68

第二十二章 棒状杆菌属 172

第一节 白喉杆菌 172

第二节 其它棒状杆菌 175

第二十三章分枝杆菌属 176

第一节 结核杆菌 176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180

第三节 麻风杆菌 181

第二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183

第一节 布氏相菌 183

第二节 鼠疫杆菌 187

第三节 炭疽芽胞杆菌 187

第二十五章 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191

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 191

第二节 鲍特菌属 192

第三节 军团菌属 194

第四节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 195

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 196

第三篇 病毒学 198

第二十六章 病毒的基本改善 198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198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99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201

第四节 病毒的干扰现象 205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05

第六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 206

第七节 亚病毒因子简介 207

第八节 病毒分类的原则和现状 208

第二十七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10

第一节 病毒感染方式与途径 210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 211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212

第四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215

第二十八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19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19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预防原则 224

第二十九章 呼吸道病毒 227

第二节 副粘病毒 230

第三节 腺病毒 232

第四节 其它呼吸道病毒 233

第三十章 肠道病毒 235

第一节 髓灰质炎病毒 235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237

第三节 轮状病毒 237

第三十一章 肝炎病毒 239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39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40

第四节 丙型肝炎病毒 247

第三节 丁型肝炎病毒 247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 249

第六节 庚型肝炎病毒 249

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 251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251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253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254

第四节 EB病毒 255

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 257

第三十四章 乳头瘤病毒 263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65

第三十五章 其它RNA病毒 265

第二节 汉坦病毒 267

第三节 狂犬病病毒 268

第四篇 其它微生物 270

第三十六章 衣原体、立克次和支原体 270

第一节 衣原体 270

第二节 立克次体 272

第三节 支原体 275

第三十七章 螺旋体 278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278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282

第三节 伯氏疏螺旋体 285

第三十八章 放线菌 286

第一节 改线菌属 286

第二节 诺卡菌属 287

第三十九章 真菌 288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288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 290

第三节 机体抗真菌免疫 291

第四节 主要病性真菌 292

教学病例和思考题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