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中药的来源 1
第二节 中药的命名 2
第三节 中药的性味 3
第四节 中药的炮制 5
第五节 中药的应用 7
第二章 用于汗法的中药 15
第一节 概述 15
第二节 汗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16
一、辛温解表药 16
麻黄(附:麻黄根。方剂: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 16
桂枝(方剂:桂枝汤) 17
香薷(方剂:香薷饮) 18
紫苏(方剂:香苏饮) 19
荆芥 19
防风 20
羌活(方剂:九味羌活汤) 21
白芷 21
细辛(方剂:小青龙汤) 22
生姜 23
葱白(方剂:葱豉汤) 24
二、辛凉解表药 25
薄荷(方剂:银翘散) 25
牛蒡子(附:根、叶) 26
桑叶(方剂:桑菊饮) 26
菊花 27
葛根(附:葛花。方剂:柴葛解肌汤) 28
柴胡 29
升麻(方剂:升麻葛根汤) 30
淡豆豉 30
加减葳蕤汤 31
麻黄附子细辛汤 31
三、扶正解表方剂 31
败毒散(又名人参败毒散) 31
第三章 用于吐法的中药 34
第一节 概述 34
第二节 吐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35
瓜蒂(方剂:瓜蒂散) 35
藜芦(方剂:三圣散) 36
食盐(方剂:盐汤探吐方) 36
皂荚(方剂:稀涎散) 37
第四章 用于下法的中药 39
第一节 概述 39
第二节 下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40
一、攻下药 40
大黄(方剂: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40
芒硝(方剂: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42
火麻仁(方剂:麻麻子仁丸) 43
二、润下药 43
郁李仁(方剂:五仁丸) 44
三、峻下逐水药 45
甘遂(方剂:十枣汤) 45
芫花 46
大戟 47
牵牛子(方剂:舟车丸) 48
第五章 用于和法的方剂 51
第一节 概述 51
第二节 和法的基本方剂 52
一、和解少阳方剂 52
小柴胡汤 52
二、调和肝脾方剂 52
半夏泻心汤 53
遥逍散 53
三、调和肠胃方剂 53
第六章 用于温法的中药 55
第一节 概述 55
第二节 温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56
附子(方剂:四逆汤,参附汤,真武汤,甘草附子汤) 56
干姜(方剂:理中丸,厚朴温中汤) 58
肉桂(方剂:阳和汤) 59
小茴香(方剂:黑锡丹) 60
花椒(附:椒目。方剂:大建中汤) 61
吴茱萸(方剂:吴茱萸汤) 62
第七章 用于清法的中药 64
第一节 概述 64
第二节 清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65
一、清热泻火药 65
石膏(方剂:白虎汤,清瘟败毒饮,清胃散) 65
知母(方剂:玉女煎) 66
栀子(方剂:栀子豉汤) 67
淡竹叶(方剂:竹叶石膏汤) 68
黄芩(方剂:黄芩汤、芍药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68
黄连(方剂:左金丸,黄连解毒汤,清暑益气汤) 70
黄柏(方剂:如意金黄散) 71
龙胆草(方剂:龙胆泻肝汤) 72
二、清热凉血药 73
犀角(方剂:犀角地黄汤) 73
生地黄(方剂:清营汤,青蒿鳖甲汤,导赤散) 74
玄参 75
牡丹皮 76
赤芍 76
二、清虚热药 77
地骨皮(方剂:地骨皮汤,泻白散) 77
四、清热解毒药 78
银柴胡 78
连翘(附:连翘心) 79
金银花(附:银花藤。方剂:五味消毒饮,清络饮) 79
紫花地丁 80
蒲公英 80
野菊花 81
白头翁(方剂:白头翁汤) 81
秦皮 82
第八章 用于消法的中药 86
第一节 概述 86
第二节 消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87
莱菔子(方剂:保和丸) 87
神曲(方剂:健脾丸) 87
麦芽 88
山楂 89
第一节 概述 91
第九章 用于补法的中药 91
第二节 补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93
一、补气药 93
人参(附:党参。方剂:生脉饮,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七味白术散,天王补心丹) 94
黄芪(方剂: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保元汤,归脾汤) 96
五味子 98
白术 99
山药(方剂:参芩白术散) 101
大枣 102
扁豆 103
甘草(方剂:炙甘草汤) 103
补阳药 105
鹿茸(附:鹿角,鹿角胶,鹿角霜。方剂:十补丸) 106
淫羊薷(方剂:二仙汤) 109
巴戟天(方剂:还少丹) 110
肉苁蓉 111
仙茅 112
菟丝子 113
杜仲 113
山茱萸 114
三、补血药 115
当归(方剂: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116
熟地黄(方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肾气丸,杞菊地黄丸) 118
阿胶 119
何首乌(方剂:七宝美髯丹) 120
龙眼肉 121
四、补阴药 122
北沙参(方剂:沙参麦冬丸) 122
麦门冬 123
天门冬 124
龟板(方剂:大补阴丸) 125
白芍 125
鳖甲(方剂:大定风珠) 127
旱莲草(方剂:二至丸) 128
女贞子 128
枸杞子 129
楮实子 130
玉竹 130
百合(方剂:百合固金汤) 131
第十章 用于理气法的中药 136
第一节 概述 136
第二节 理气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136
橘皮(附:橘络,橘核,橘叶。方剂:橘皮竹茹汤,橘核丸) 136
青皮 138
木香 138
枳实(附:枳壳) 139
香附(方剂:越鞠丸,良附丸) 140
乌药(方剂:天台乌药散) 141
厚朴(附:厚朴花。方剂: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 141
柿蒂(方剂:丁香柿蒂汤) 142
薤白(方剂:瓜萎薤白白酒汤) 143
川楝子(方剂:金铃子散) 143
第十一章 用于理血法的中药 146
第一节 概述 146
第二节 理血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146
一、、活血祛瘀药 146
川芎(方剂:温经汤,生化汤) 147
桃仁(方剂:复元活血汤,桃核承气汤) 148
红花(方剂:补阳还五汤) 149
丹参(方剂:丹参饮) 150
三棱(方剂:三棱丸) 151
郁金(方剂:白金丸) 152
莪术 152
牛膝(方剂:牛膝散) 153
穿山甲(方剂:仙方活命饮) 154
水蛭(方剂:抵当汤) 156
虻虫 156
五灵脂(方剂:失笑散) 157
乳香(方剂:七厘散) 157
没药 158
延胡索 158
二、止血药 159
藕节 159
白芨(方剂:白芨枇把丸) 160
蒲黄 160
侧柏叶(方剂:四生丸) 161
艾叶(方剂:胶艾汤) 162
地榆(方剂:地榆丸) 163
槐花(附:槐角。方剂:槐花散) 163
大蓟 164
小蓟(方剂:小蓟饮子) 164
茜草根(方剂:十灰散) 165
棕榈 166
白茅根 166
第十二章 用于祛痰法的中药 170
第一节 概述 170
第二节 祛痰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171
一、温化寒痰药(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171
半夏(方剂:二陈汤,小陷胸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171
天南星(附:胆南星。方剂:导痰汤) 172
白芥子(方剂:三子养亲汤) 173
白前(方剂:止嗽散) 174
桔梗 175
二、清化热痰药 175
贝母(方剂:消瘰丸) 176
瓜蒌(方剂:贝母瓜蒌散,清气化痰丸) 177
竹茹(方剂:温胆汤) 178
礞石(方剂:礞石滚痰丸) 178
三、止咳平喘药 179
杏仁 179
紫苏子 180
百部 180
紫苑 181
第十三章 用于祛湿法的中药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第二节 祛湿法的基本药物及方剂 185
一、芳香化湿药 185
藿香(方剂:藿香正气散) 185
苍术(方剂:平胃散,二妙散) 186
白豆蔻(方剂:三仁汤) 187
石菖蒲(方剂:甘露消毒丹) 188
草豆蔻(方剂:实脾饮) 189
二、祛风湿药 190
1.祛风湿止痹痛药 190
独活(方剂:独活寄生汤,三痹汤,羌活胜湿汤) 191
秦艽 192
防己(方剂:宣痹汤,防己黄芪汤) 192
蚕沙(方剂:蚕矢汤) 193
2.舒筋活络药 194
木瓜(方剂:鸡鸣散) 194
3.祛风湿强筋骨药 195
桑寄生 195
续断 195
三、利水渗湿药 196
茯苓(方剂:五苓散,五皮散,苓桂术甘汤) 197
1.利水退肿药 197
猪苓(方剂:猪苓汤) 198
泽泻 199
薏苡仁 199
通草 200
赤小豆 201
2.利水通淋药 201
滑石 201
车前子 202
木通 203
萹蓄(方剂:八正散) 204
瞿麦 204
蓖薢(方剂:蓖薢分清饮) 205
3.利湿退黄药 205
茵陈(方剂:茵陈蒿汤)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