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圆行方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红月等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1029301X
  • 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进化的背景 3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化的地理基础 3

第一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关系 3

目 录 5

序………………………………………………………………………………………唐森导言 5

第二节地理的文化功能 5

一早熟的大河文明 5

二土地的社会价值 12

三 辽阔的国土与文化融合 20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化的社会背景 34

第一节人类初始集团的社会导向 34

一家国同构 35

二 “千年田八百主” 39

三孝的泛化 44

第二节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特征 48

一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50

二官与阀 58

三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势 62

第三章中国文化传统的社会载体 65

第一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65

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66

二传统思维方式产生的根源 76

第二节中国汉文字 81

一 汉文字的性质与特点 81

二汉字的形体与构造 82

三 汉文字的文化功用 84

第二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诸要素 91

第四章哲学 91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流风 91

一 阴阳启行 91

二 多元之秋 95

三举本统末 99

四 寓“通几”于“质测” 102

一 “以和天人”的儒家 105

第二节百家渊薮中的双星 105

二 “不离于宗”的道家 111

三儒道互补——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质 115

第三节 “易穷则变,变则通” 121

一“天”:行之有常 122

二 “道”:自古固存 126

三“理”:是非之宗 128

四“气”:万物始基 130

五“体用”:车乘相备 132

六“性”:善恶之争 134

七 “命”:机缘有自 137

八“理势”:自然必然 139

九“知行”:认识与效验 140

第五章宗教 144

一现世实用 145

第一节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 145

二和平宽容 147

三政教分离 149

第二节佛教 151

一源流和教理概观 151

二 东渐的历程 153

三 同化的趋向 155

四 遗迹东土 163

第三节道教 166

一根系本土 167

二性命兼修 173

三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76

第六章文学 179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 179

一诗化的倾向 179

二乐观的精神 182

三含蓄蕴藉之美 184

四 “中和之美”的美学追求 186

第二节古代诗歌与散文 190

一声情并茂的诗歌 190

二 气盛言简的散文 199

第三节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 207

一通俗尚奇的小说 207

二殊途归流的戏剧 216

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223

一累世不断 223

第七章史学 223

二体裁多样 224

三官修私撰,百科之首 225

四 “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227

五鉴戒垂训,以史鉴今 227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228

一巫史分离 229

二成熟与定型 230

三盛世之荣 231

第三节中国古代史籍的体例 234

一通贯古今的纪传体 234

二坐迩寝远的编年体 238

三异体补正的纪事本末体 241

四 垂范后昆的典志体 242

五明析是非的史论体 245

六正源归流的学案体 246

七 小以见大的方志体 247

八引垂载远的工具书 247

第一节古代科技体系的基本特点 249

一原始自然观的演进 249

第八章科技 249

二 整合思维中的独特机制 254

三实用传统的强化 255

第二节古代科技的形成与发展 258

一科技的渊源与分立 258

二平缓累进的历程 268

第三节 中西科技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279

一科技的异源比较 279

二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来 281

三近代的省悟与抉择 284

第九章艺术 286

第一节古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287

一虚实相生,异质同构 287

二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材 292

三 学悟一体,不滞于耳目 297

第二节传统绘画的审美价值 299

一内涵——忘形得意 299

二笔墨技法——生命之线 306

三 构图布景——虚空之道 313

第三节传统音乐的内感状态 319

一和的境界 321

四新纪元前的徘徊 322

二 乐是心本,心为乐体 334

三神汇韵和,援土培根 342

第三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347

第十章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347

第一节通观衢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 348

一 整一性 348

二 动态性 351

三连继性 355

第二节智圆行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 359

一 理性化 360

二平和化 364

三程式化 370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束语) 373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