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针灸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福建医科大学针灸教研组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5
  • ISBN: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

一、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1

印堂额中定神鱼腰球后正光太阳 1

牵正金津玉液四神聪听聪医明安眠 1

目 录 1

第一章经络和穴位 1

第一节经络学说简介 1

二、经络的系统 2

第二节十二经的性质 3

一、走向、分布和排列 3

二、脏腑相关,表里相应 4

三、衔接次序 5

第三节穴位概说 8

一、穴位和经络的关系 8

二、穴位的分类 9

三、穴位的取法 10

四、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13

第一节太阴经和阳明经 15

一、手太阴肺经 15

第二章常用穴位 15

二、手阳明大肠经 19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少商 19

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肩髃 23

巨骨迎香 23

三、足阳明胃经 23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乳根 31

梁门天枢归来髀关伏兔阴市梁丘 31

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31

四、足太阴脾经 31

隐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35

箕门大横 35

第二节少阴经和太阳经 35

一、手少阴心经 35

二、手太阳小肠经 37

极泉少海通里神门少冲 37

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秉风 41

三、足太阳膀胱经 41

肩外俞肩中俞颧髎听宫 41

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 50

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50

肾俞大肠俞膀胱俞白环俞上髎次髎 50

中髎下髎承扶殷门委阳委中膏盲俞 50

志室胞肓秩边承山 昆仑至阴 50

四、足少阴肾经 50

涌泉太溪照海复溜阴谷大赫 54

第三节厥阴经和少阳经 54

一、手厥阴心包经 54

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57

二、手少阳三焦经 57

肩髎天髎翳风瘈脉耳门丝竹空 62

三、足少阳胆经 62

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四渎天井 62

瞳子髎听会曲鬓率谷完骨阳白头临泣 69

目窗风池肩井带脉维道环跳风市 69

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 69

足窍阴 69

四、足厥阴肝经 69

大敦行间太冲曲泉股五里章门期门 72

第四节督脉和任脉 72

一、督脉 72

长强腰阳关命门脊中身柱大椎哑门 77

风府后顶百会上星素髎人中 77

二、任脉 77

一、头颈部 83

第五节奇穴和新穴 83

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83

曲骨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中脘 83

安眠2增音上廉泉 87

二、躯干部 87

胃上穴止泻维胞夹脊颈椎旁定喘 91

心舒1心舒2战瘫跳跃第十七椎下提宫 91

三、上肢部 91

肩前肩后抬肩举臂肱中泽前心脏点 94

解关落枕穴疟门痛灵八邪四缝牙痛穴 94

十宣小天星 94

四、下肢部 94

一、刺激量的构成 97

第一节刺激和得气 97

第三章刺灸法 97

五趾穴 97

纠内翻落地跟平纠外翻胆囊穴八风 97

迈步四强百虫窠鹤顶膝眼阑尾穴阳亢 97

二、得气和针感 98

三、刺激程度的掌握 99

第二节操作过程和手法 100

一、针刺前的准备 100

二、进针方法 102

三、针刺手法 103

四、留针、行针和起针 104

五、针刺的练习 105

第三节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05

一、晕针 105

二、滞针、弯针和断针 106

三、刺伤重要脏器 107

四、损伤神经及其他 108

五、预防要点 109

一、艾炷和艾条 110

二、艾炷灸 110

第四节艾灸法 110

三、艾条灸和温针灸 112

第五节拔罐法 112

一、操作方法 112

二、注意事项 113

三、刺络拔罐法 113

第六节其他针法 114

一、三棱针放血 114

二、梅花针叩打 114

三、皮内针埋藏 115

第一节电针法 116

一、电针机和操作方法 116

第四章穴位刺激法 116

二、注意事项 117

第二节穴位注射法 117

一、常用药液 117

二、操作方法 118

三、注意事项 118

第三节穴位结扎法 119

一、操作方法 119

二、结扎后的反应 121

三、注意事项 121

第四节穴位埋线法 122

一、操作方法 122

二、注意事项 122

第五节穴位割治法 123

一、割治的常用穴 123

一、穴位的选择 125

第六节穴位挑治法 125

二、操作方法 125

三、注意事项 125

二、操作方法 126

三、注意事项 127

第五章分部针刺法 128

第一节耳针法 128

一、耳廓的名称 128

二、耳区的分布 130

三、耳穴的测定 134

四、耳针的应用 135

五、操作方法 138

六、注意事项 139

第二节头针法 139

一、头针的穴位 139

四、注意事项 143

三、头针的针感 143

二、操作方法 143

第三节赤医针法 144

一、赤医针的穴位 144

二、赤医针的应用 146

三、针具和注意事项 147

第四节手针法 148

一、手针的穴位 148

二、操作方法 150

第五节鼻针法 151

一、鼻针的穴位 151

二、鼻针的应用 152

第六章针灸治疗概说 153

第一节针灸治疗的原则 153

一、坚持面向农村 153

二、坚持中西医结合 153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 154

四、运用中医理论 155

第二节穴位选配和施治要点 156

一、穴位的选取 156

二、穴位的配方 157

三、施治要点 158

第三节特定穴 159

一、特定穴的分类 159

二、特定穴一览表 160

第七章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164

第一节内科病症 164

一、咳嗽 164

二、慢性支气管炎 165

三、哮喘 166

四、胃脘痛 167

五、呕吐 168

六、呃逆 169

七、胃下垂 169

八、腹痛 170

九、泄泻 171

十、细菌性痢疾 171

十一、风湿性心脏病 172

十二、眩晕 173

十三、高血压 174

十四、中风 174

十五、遗尿 176

十六、尿闭 177

十七、遗精 177

十八、阳痿 178

十九、头痛 178

二十、失眠 179

二十一、癫狂 180

二十三、三叉神经痛 181

二十二、面神经炎 181

二十四、胁痛 182

二十五、腰痛 183

二十六、坐骨神经痛 184

二十七、痹症 184

二十八、痿症 186

二十九、外伤性截瘫 187

三十、落枕 188

三十一、中暑 188

三十二、晕厥 188

三十三、疟疾 189

第二节妇、儿科病症 190

一、痛经 190

三十四、瘿气 190

二、经闭 191

三、带下 192

四、子宫脱垂 192

五、胎位不正 193

六、乳少 193

七、急惊风 194

八、疳积 194

九、小儿麻痹后遗症 195

十、乙脑后遗症 197

第三节其他病症 198

一、肠痈 198

二、胆道蛔虫病 199

三、瘰疬 199

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00

六、扭伤 201

五、腱鞘囊肿 201

七、脱肛 202

八、风疹 203

九、近视 203

十、急性结膜炎 204

十一、麦粒肿 204

十二、耳鸣 204

十三、聋哑 205

十四、鼻渊 206

十五、急性咽炎 206

十六、牙痛 207

第八章针刺麻醉 208

第一节针麻概说 208

一、针麻的特点 208

二、针麻的选穴方法 209

三、针麻的取穴 210

第二节针麻的操作方法 211

一、手术前的准备 211

二、刺激的方法和强度 211

三、操作过程 212

四、辅助用药 212

五、手术后的工作 213

第三节耳针麻醉 213

一、操作特点 213

二、选穴方法 214

三、取穴举例 214

第四节鼻针麻醉 215

一、操作方法 215

二、取穴举例 216

附录一、针灸歌诀选 217

附录二、常用穴名索引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