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入门 1
一、中华养生的适用范围 1
二、中华养生的基本含义 2
三、中华养生的历史发展 3
四、中华养生的表现形式 6
五、中华养生的主要特征 10
中华养生八法 14
一、锻炼得宜养生法 14
2.身动则心乐 15
1.健身舞的功效 15
3.适时而动身心健 16
4.常动关节,常葆青春 16
5.佳日登高 17
6.活动筋骨,摇动肢体 17
7.登楼观景 18
8.散步咏诗 18
9.天行健 18
10.劳其身方可延其寿 19
11.傍花随柳过前川 19
14.养生莫善于习动 20
12.随意行 20
13.散步消食 20
15.动则强 21
16.散步养神 21
17.劳者康而寿 22
二、劳逸得宜养生法 22
1.动静兼顾 22
2.文武之道 23
3.劳逸适度 23
6.能动能静 24
5.过安过逸,伤神伤形 24
4.静可养气,动可美容 24
7.动态休息 25
8.五劳五伤 25
三、精气得宜养生法 26
1.行气之道 26
2.吐纳养精 27
3.达人识元气 27
4.安身养气 27
7.爱气存神 28
8.气者,神明之器 28
5.养气全身 28
6.食气益身 28
9.人生寓一气 29
10.心平气和 29
11.慎色以保精 30
12.花酒误长生 30
13.大病初愈忌房事 30
四、神情得宜养生法 31
1.君子坦荡荡 31
2.不忧不惧 31
5.美意延年 32
3.不正之乐不吉 32
4.能谦必乐 32
6.乐者寿 33
7.啬神养和 33
8.不制怒,必生祸 34
9.游目骋怀 34
10.快然自足 34
11.性静情逸 35
12.谈笑以药倦 35
13.有乐于身,无忧于心 35
16.知己者不怨人 36
14.白发三千丈 36
15.坦荡消尘烦 36
17.心美容美 37
18.心田安逸 37
19.适意即为美 37
20.克己可以治怒 38
21.适意为悦 38
22.乐莫善于如意 39
23.一笑解衰容 39
24.一笑失百忧 39
27.天地本来宽 40
26.世上闲愁万千斛 40
25.闲愁那许上眉端 40
28.真道养神 41
29.颐神养性 41
30.心悲则面焦 42
31.长保寸心春 42
32.肚里能撑船 42
33.眼浅量小 43
34.怒时不遽发 43
35.戒怒于未怒 43
37.所忌最是怒 44
38.达观者身健 44
36.说笑以解闷 44
39.心宽出少年 45
五、饮食得宜养生法 45
1.食不语 46
2.节饮食 46
3.唯食忘忧 46
4.先吃饭后吃果 47
5.死于美食 47
6.酒极则乱 47
9.心乐,喝水亦肥人 48
8.醉酒则败德 48
7.饱食快饮有害 48
10.酒病 49
1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 49
12.饮食适中,阴阳平衡 49
13.上床萝卜下床姜 50
14.酒美不如心美 50
15.少饮为佳 51
16.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51
17.饮食约而精 51
19.爽口物多终作疾 52
18.勿饮过量之酒 52
21.根多炼牙齿 53
六、起居得宜养生法 53
20.饥饱两伤 53
1.睡有睡姿,坐有坐姿 54
2.和其胃才能安其眠 54
3.不露卧,不露肩 55
4.增减衣服要适时 55
6.饱食不可立即睡眠 56
7.被适性,枕得宜 56
5.心不安,眠不安 56
8.大安能寐 57
9.黎明扫庭除 57
10.熟寐通宵 58
七、节制得宜养生法 58
1.少私寡欲 59
2.积善之家有余庆 59
3.君子乐得其道 59
4.人之性寿 60
5.嗜欲妨生 60
7.恬静乐道 61
8.防欲 61
6.不欺心 61
9.纵欲成灾 62
10.心源静 62
11.常廉得福 62
12.脱尽利名 63
13.不以物伤性 63
14.人生待足何时足 63
15.不谋于名 64
16.不可忘已逐物 64
1.知足知止,可以长生 65
八、防治得宜养生法 65
17.多欲心窄,少欲心宽 65
2.不可轻于尝药 66
3.病加于少愈 66
4.良药苦口 66
5.美疢不如恶石 67
6.心不竞,可减病 67
7.能者早治其病 68
8.不立乎岩墙之下 68
9.汗出莫见湿 68
10.治未病 68
12.坐不垂堂(二) 69
11.坐不垂堂(一) 69
14.预知微 70
13.人之所病 70
15.病有六不治 71
16.忌“轻” 71
17.先病服药 72
18.无以所好害身 72
19.养阴养阳,无伤其过 72
20.存不忘亡 73
21.为疗四难 73
22.无病不可轻于服药 73
24.病从口入 74
23.疗未惠之患 74
25.不可随意服药 75
26.有此身然后养之 75
27.叩齿有大效 75
28.既避外疾又避内疾 76
29.长愁养病 76
30.勿妄服药 76
31.不可到处钻营 77
32.慎可避祸 77
35.导引愈病 78
34.啬神以佐药 78
33.心是自医王 78
36.养生以不伤为本 79
37.不可因厚生而伤生 79
38.何为“入邪”? 80
39.豫逸应有度 80
40.以心除病 80
41.灵府不摇 81
42.心病 81
43.防噎防跌 81
45.居安虑危 82
44.一指与一身 82
46.无存邪心 83
47.收帆好在顺风时 83
48.心和 83
49.避风如避箭 84
50.快意宜节 84
中华养生三知 85
一、中华养生名人录 85
伊尹 85
管仲 86
孔子 86
老子 86
扁鹊 87
桓谭 87
王充 88
华佗 88
张机 89
嵇康 89
吴普 89
葛洪 90
陶弘景 90
孙思邈 91
巢元方 91
司马承祯 92
苏轼 92
陈直 92
蒲虔贯 93
李杲 93
朱震亨 94
忽思慧 94
万全 94
李时珍 95
冷谦 95
陈王廷 96
张介宾 96
曹庭栋 97
程国彭 97
汪昂 97
尤乘 98
孙福全 98
二、中华养生文献简介 98
《老子》 99
《子华子》 99
《管子》 99
《庄》 100
《论语》 100
《荀子》 100
《黄帝内经》 101
《吕氏春子》 101
《淮南子》 101
《论衡》 102
《中藏经》 102
《养生论》 102
《抱朴子》 103
《褚氏遗书》 103
《养生要集》 103
《养性廷命录》 104
《颜氏家训》 104
《养生方导引法》 104
《千金要方》 105
《千金翼方》 105
《天隐子》 105
《摄生要义》 105
《医说》 106
《太平圣惠方》 106
《保生要录》 106
《彭祖摄生养性论》 107
《易筋经》 107
《格致余论》 107
《饮膳正要》 108
《摄生消息论》 108
《三元延寿参赞书》 108
《万密斋医学全书》 108
《养生四要》 109
《遵生八笺》 109
《本草纲目》 109
《尊生导养编》 110
《颐身集》 110
《修龄要旨》 110
《卫生要术》 110
《调疾饮食辨》 111
《医学心悟》 111
《寿世青编》 111
《寿世编》 111
三、中华养生论点选讲 112
1.常欲小劳 112
2.屈膝则卧 113
3.无饥无饱 114
4.面宜多擦,发宜多梳 115
5.目宜常运,耳宜常弹 116
6.背宜常暖,胸宜常护 117
7.频脱频着 118
8.食毕摩腹行步 120
9.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 121
10.皮上宜干浴,厕中宜闲口 122
11.津宜数咽,浊宜常呵 123
12.动则强 124
13.行气 126
14.能动能静 128
15.饮食十宜 131
16.饮食十忌 134
17.四季养生 136
中华养生漫话 139
1.长寿三诀 139
2.服药宜慎 140
3.养气七法 140
5.茶有四益 141
4.顺时祛病 141
6.一生有三戒 142
7.无忧人自寿 143
8.不疚则不惧 143
9.多食有五患 144
10.饮酒损益辨 144
11.建齿止牙痛 145
12.养生——寓养于生 146
13.食忌过冷过热 146
14.食毕摩腹 147
15.废则退,久则伤 148
16.晨漱不如夜漱 148
18.强身益寿三要素 149
17.千年与一时之间 149
19.慎防慎治身方健 150
20.长命短命,各人自定 151
21.欲强其身,必宝其精 151
22.除疾病必先除四难 152
23.扫苔栽花,怡情强身 153
24.耳目口鼻,必有所制 153
25.呻吟求治,莫若习功 154
26.失眠之困与安眠之法 154
27.清明好天气,游衍莫忘归 155
二、中华养生纵横谈 156
1.动静结合,以动为纲 156
2.养生之道 157
3.养长之道 159
4.养收之道 160
5.养藏之道 161
6.养生贵在有“节” 162
7.梁上燕乐,家中人和 163
8.反常则伤身心 164
9.登山的最佳“替代法”——爬楼 165
10.养生“诸宜”浅说 167
11.搓足健身法 168
12.乐易者常寿长 169
13.养生以不伤为本 170
14.神仙起居法 173
15.致“发福”者 174
16.古代“八毋” 175
17.顺时养生法 176
18.高尚之乐是一种“养生素” 177
19.什么是“养怡之福” 179
20.强身延年一奇书 180
中华养生故事 188
养生贵“恒”贵“康” 188
《红楼》饮食经 189
一、中华养生古言评 189
彭祖 193
华佗的“健身戏” 195
陆游记载的“健身拜” 196
四季穿衣歌 197
颜之推的“叩齿”术 197
康熙的“宽怀术” 198
诚贯金石 199
黄帝问寿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