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课题提出 研究背景 分析框架 研究方法第一章 十年前后城市青少年性意识与性行为变化第一节 性生理发育继续前提 3
第二节 性心理日趋成熟 8
性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 8
性心理发育趋于成熟 13
城市青少年对异性交往意愿继续增强 18
第三节 性价值观更加开放和宽容 21
青少年对“性”的理解认识正逐步健康化 21
青少年对自慰行为认识发生细微变化 23
中学生“恋爱”并未更加激进 25
第四节 性行为尝试趋于理智 28
城市青少年与异性接触行为增多,性越轨行为有所减少 28
青少年异性交往日益活跃 30
第五节 逐渐普及的城市青春期教育 38
传媒影响与日俱增 38
学校青春期教育内容有待改进 41
家庭青春期教育大有可为 43
青少年对性教育的需求增强 46
简短结论 49
问题讨论 49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49
第二章 青春期教育地区比较第一节 亚洲华人地区青少年性发育加速 69
香港、澳门和内地青少年性发育普遍提前 70
三地区青少年对身体变化的认识略有差异 72
第二节 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基本健康 80
产生性兴趣的年龄 82
渴望接触异性身体的体验 84
性梦幻的年龄 84
性冲动的起始高峰年龄 86
向往异性的理由 88
第三节 性行为尝试的差异 93
自慰行为 94
约会行为 99
恋爱行为 101
性交行为 103
第四节 性观念开放程度的差异 109
对中学生恋爱的看法 109
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111
对少女怀孕的看法 117
接触色情物品 120
掌握性知识情况 125
第五节 性教育的迫切性与差异性 125
接受性教育情况 129
第六节 结论 138
性发育普遍加速 138
性心理发展年龄基本相似 138
性行为尝试呈现较大区别 139
性观念开放呈现程度差异 141
性教育的迫切性与信息源不同 144
第三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的理论与历史第一节 青春期和性教育的界定 149
青春期和性 149
性教育与性育 153
第二节 青春期教育的性学意义 156
性的哲学意义 156
性的社会学意义 158
性的伦理学意义 160
性的审美学意义 165
性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166
第三节 近现代性思想史上的三大家 169
弗洛伊德 169
福柯 170
马尔库塞 170
第四节 与青春期相关的近代性学理论 175
精神分析理论的性学观 175
社会学习理论的性学观 181
认知发展理论的性学观 184
文化人类学视界中的性学观 187
人生发展理论的性学观 192
第五节 青春期性教育的历史回溯 195
20世纪欧亚地区性教育概况 195
美国性教育的历史演变 199
我国性教育的沿革 207
第六节 结论 219
身体发育呈早熟状态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 219
当代城市青少年:谈“性”不再“色”变 221
互联网上色情内容对青少年影响日增 223
观念滞后是性教育难以普及的主要障碍 224
专题报告之一 上海市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状况研究 228
专题报告之二 上海女童早期性发育的医学调查 237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