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的源起 1
一、现代考古成就与中国文化起源新论 1
二、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合流 5
三、区域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结构 8
第二章 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时代特征 11
一、夏商周三代文化——从分散趋向融合 12
二、春秋战国文化——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13
三、秦汉文化——中国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15
四、魏晋南北朝文化——风气开放,玄儒道佛激荡并存 16
五、唐朝文化——兼收并蓄,恢宏灿烂 18
六、宋明文化——理学兴盛,礼教严格 19
七、清朝文化——因循沿袭,侧重整理 21
第三章 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 23
一、儒学的缘起与发展 23
二、五经大义及其文化影响 25
三、四书与孔孟思想 33
四、儒家经典与社会变革 39
第四章 传统文化的伦理与道德 42
一、不同层次的伦理与道德 42
二、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 47
三、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 52
四、儒家伦理道德的修养目标和方法 56
五、儒家的气节观 57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60
一、理想社会模式的构想 60
二、重农主义的经济政策 62
三、大一统的政治模式 65
四、开明专制与贤人政治 67
五、法律中的礼法合一 72
六、崇儒重德的教育 74
七、仁政的批判 76
第六章 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81
一、寻求神学与人学的平衡 81
二、原始宗教的起点 85
三、佛教东传及其中国化 88
四、道教的兴衰 94
五、宗教文化未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97
第七章 传统艺术的道路与精神 100
一、中国艺术的起源与沿革 100
二、诗词文论的兴盛 104
三、绘画艺术的发展 107
四、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进 110
五、从园林意境看传统艺术精神 113
第八章 中西文化碰撞与传统文化的嬗变 117
一、西学东渐及其影响 117
二、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嬗变 120
三、近代中国文化观念的基本特征 124
四、近代中西文化论争中的一个主题 127
第九章 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131
一、“反传统”倾向有失偏悖 131
二、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特点比较 135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入世性与道德教化功能 139
四、亲情观利弊与书生的进取精神 143
五、中华文化传统历久弥新 146
第十章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谬误 155
一、自鄙自损的文化观 155
二、情绪化反省的结论不足为训 157
三、崇洋媚外观的来龙去脉 161
四、《丑陋的中国人》畅销的原因 164
第十一章 学习文化巨匠的精神实质 167
一、批判封建文化的时代使命 167
二、从国民性批判到接受马克思主义 171
三、学习鲁迅要避免形似神离 177
第十二章 一代伟人的文化思想及其影响 184
一、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文化构成 184
二、中国气派的革命理论 188
三、邓小平理论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新 194
四、“毛泽东热”之后的比较与困惑 200
五、理想主义与偶像崇拜的复合 202
六、一些社会现象引发的忧患意识 205
七、“怀旧”倾向需要引导 207
一、张扬“欧洲中心论”的文化观 212
第十三章 挑开文明形态更迭说的面纱 212
二、“挑战与应战”,理论贫困的产物 216
三、从文化领域发起的政治攻势 220
四、晚年的汤因比重新认识中西文化 222
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缺乏学理依据 225
第十四章 出国潮与爱国主义 230
一、近代出洋史与不同层次的爱国 230
二、当代出国人员的多重追求 234
三、文化交流的活力在于川流不息 239
四、文化修养和民族气节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