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 第10篇 创新设计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铭,王成焘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11025350
  • 页数:45 页
图书介绍:

1 概述 1

第15篇 可靠性设计 2

第19篇 疲劳强度设计 2

主要符号表 2

主要符号表 2

第16篇 摩擦学设计 3

1 概述 3

1.1 绿色产品设计思想的由来 3

1.2 绿色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和策略 3

2.1 价值工程的定义 3

2.2 价值工程的特点 3

第13篇 虚拟设计 3

1 创新思维和方法 3

2.2.1 粘附分量的摩擦因数计算 3

2.2 固体摩擦的现代理论 3

2.1 古典摩擦定律 3

2 固体摩擦定律 3

1.2 摩擦因数 3

1.1 摩擦力的性质 3

1 固体摩擦的摩擦力及其计算 3

第1章 摩擦与摩擦因数 3

第11篇 绿色产品设计 3

第22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3

第1章 总论 3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及功能构成 3

第12篇 并行设计 3

第1章 绪论 3

1 并行工程基本概念 3

附录 现代设计主流软件 3

1 CAD/CAM 软件 3

1.1 UGII 软件 3

第1章 可靠性概念、特征量和设计程序 3

1.1 创新思维 3

1 快速响应工程及其含义 3

第1章 绪论 3

第14篇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和反求设计 3

2 虚拟产品的特点 3

1 虚拟产品的定义 3

第1章 虚拟产品的概念 3

2 蠕变曲线 3

第1章 概述 3

1 疲劳术语 3

2 CAE/CAPP/CAM/PDM/MRPII/ERP/CIMS 3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3

第1章 概论 3

第18篇 计算机辅助设计 3

1 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示例 3

第1章 优化设计概述 3

第17篇 优化设计 3

第1章 创造与设计思维原理和方法 3

第20篇 蠕变设计 3

第1章 概述 3

1 蠕变现象 3

2 价值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3

第21篇 价值工程 3

2.1 蠕变曲线的一般特征 3

1 价值工程中功能、寿命周期成本、价值的涵义 3

第1章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3

第10篇 创新设计 3

2.2 循环应变 4

1.2 创新思维机制 4

3 用变型设计实现快速响应的方法 4

2 快速响应设计是实施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一环 4

2.1 循环应力 4

2 循环应力与循环应变 4

3 无限寿命设计与有限寿命设计 4

2.2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4

2.1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4

2 虚拟现实系统组成及分类 4

1 虚拟现实的特点 4

第2章 虚拟现实技术 4

2.2.2 变形分量的摩擦因数计算 4

4.1 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 4

2 可靠性特征量 4

1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4

2.1 可靠度 4

3.3 外存储器 4

3.2 内存储器 4

3.1 主机 4

3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硬件支撑环境 4

3 提高产品价值的主要途径 4

4 价值工程的应用 4

2.2.2 各种蠕变方程 4

4.2 价值工程应用的时机 4

5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指导原则 4

5.1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4

3.2 静摩擦锥 4

2.2.1 蠕变曲线的一般函数表示 4

2.2 蠕变曲线的数学表示形式 4

1.3 创新的外部因素与思维法则 4

2 并行工程方法学 4

2 传统设计与绿色设计的区别 4

3.1 产品的生命周期 5

3.2 持久强度 5

4 影响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的主要因素 5

2.4 可靠寿命和中位寿命 5

2.3 平均寿命 5

2.2 累积失效概率 5

4.1 化学成分的影响 5

3 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 5

3 并行工程的若干关键技术 5

2.2.3 设计常用的蠕变方程 5

3.1 产生虚拟现实的硬件 5

3 产生虚拟现实环境的工具集 5

3 原理与方法 5

3.1 蠕变极限 5

3.2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 5

3.4 输入输出装置 5

3.4.1 输入设备 5

3.4.2 输出设备 5

5.2 价值工程程序的结合 5

5.3 开展VE活动的指导原则 5

4 疲劳的分类 5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的联接 5

1.4 创造活动的组织科学 6

3.5 网络互联设备 6

3.6 硬件系统配置 6

4 CAD系统的软件 6

4.1 操作系统与窗口系统 6

4.1.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6

4.1.1 无润滑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6

4.1 室温及大气中的摩擦因数 6

4.2 工艺因素的影响 6

3.1.1 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组成 6

4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 6

3.3 面向X的设计 6

4 绿色产品设计指南 6

4.1 材料的选择 6

第2章 机械产品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情报收集 6

1 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 6

1.1 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原则 6

1.2 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方法 6

1.2.1 经验分析法 6

1.2.2 价值测定法 6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 6

3.3 动摩擦角与动摩擦锥 6

2.5.1 失效率 6

2.5 失效率和失效率曲线 6

4 滑动摩擦因数 6

第2章 疲劳试验 6

3 摩擦角和摩擦锥 6

3.1 静摩擦角 6

1 试样及其制备 6

2.5.2 失效率曲线 6

1.1 试样 6

1 变型设计的过程 7

2.6 不同失效类型的数学模型 7

第2章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体系结构 7

4.3 工作条件的影响 7

1.2.3 百分数分析法 7

1.2.4 寿命周期分析法 7

4.2 连接结构 7

1.2.5 成本比重分析法 7

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类型 7

4.2.1 CAD 系统的支撑软件 7

4 并行工程的使能工具 7

4.1.2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 7

4.1.3 窗口系统基本概念 7

4.1.4 常用窗口系统简介 7

4.2 CAD 系统的支撑软件 7

2 变型设计的层次结构 8

6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 8

3.1.2 虚拟现实硬件产品介绍 8

4.4 零件尺寸与形状的影响 8

5 并行设计实例 8

1.2.2 机械加工 8

1.2.1 取样 8

1.2 试样制备 8

2.1 功能的分类 8

2.7 可靠性特征量间的关系 8

4.2.2 典型支撑软件产品简介 8

1.2.6 强制确定法 8

2 基于功能的设计思维 8

3.2.1 虚拟现实软件系统的组成 9

1 并行产品开发过程模型 9

1.2.3 热处理 9

1.2.4 测量、探伤与贮存 9

2 试验方法 9

2.1 常规疲劳试验法 9

1.2.7 最合适区域法 9

7 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设计步骤 9

5 CAD 系统配置选择 9

1.2.1 活动(Activity) 9

1.2 并行设计过程的基本元素 9

4.3 程序设计语言 9

3.2 产生虚拟现实的软件 9

2.2 功能分析 9

1.1 并行产品开发过程的定义 9

4.3 毛坯设计与制造 9

3 变型设计的系统框架 9

4.4 绿色制造工艺 9

4.5 易于维修 9

第2章 并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及冲突的预消解 9

3 可靠性设计程序和手段 9

1.1.1 试样 9

1.1 蠕变试验 9

1 蠕变和持久强度试验 9

第2章 蠕变试验 9

1.2 por/Engineering 软件 10

2.3 功能综合与整理 10

2 价值工程中的情报收集 10

2.1 情报内容 10

2.2 情报收集的原则 10

1.1.2 试验设备 10

4.1.2 润滑表面的摩擦因数 10

1.1.3 试验方法 10

2 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 10

4.2 高温下的摩擦因数 10

1.2.2 成员(Person) 10

1.2.3 角色(Role) 10

4.3 真空中的摩擦因数 10

2.2 成组试验法 10

6 CAD 技术的发展趋势 10

4.6 便于拆卸回收 11

2.1 功能定义的涵义 11

4.4 低温下的摩擦因数 11

1.2.5 产品数据(Product Data) 11

3.1 功能整理的涵义 11

2.2 功能定义的目的 11

1.2.4 资源(Resource) 11

2.4 功能定义的检查 11

3.2.1 虚拟现实软件产品介绍 11

3 功能整理 11

2.3 功能定义的方法 11

2 机械传动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11

2.3 升降法试验 11

1.1.1 基本输出图素 11

1.1 DKS标准 11

1 图形软件标准 11

第2章 几何变换和图形处理基础 11

2 功能定义 11

1.1.4 试验结果整理 11

2.1 机械传动部件及其功能要求 11

2.4 功能评价 11

1 功能分析的涵义 11

第2章 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 11

1 概述 11

第3章 机械产品的功能分析 11

1.1.2 输出属性 12

3.3.2 按功能的特点分类 12

3.3.1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类 12

3.3 功能分类 12

3.2 功能整理的目的 12

5 滚动摩擦 12

1 事物特性表管理 12

1.1 事物特性技术简介 12

1.2 事物特性 12

1.1.4 图段 12

1.1.3 图形输入 12

1.1.5 输入输出逻辑装置(工作站)的分类和GKS级别 12

1.1.6 坐标系统和变换 12

2 可靠性设计常用的概率分布 12

1.3 根据试验中失效后是否用新试样替后继续试验分 12

1.2 根据试验截止情况分 12

1.1 按试验场所分 12

1 可靠性试验种类 12

第2章 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处理 12

3.4 功能整理的方法 12

1.3 并行设计过程的基本视图 12

2.2 丝杆螺母机构基本传动形式 12

2.3 滚珠丝杆杠传动部件 12

第3章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 12

1.2.1 拉伸持久试验 12

1.2 持久强度试验 12

3 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 12

2.3 正态分布 12

3.3.3 按用户需要分类 12

2.2 泊松分布 12

2.1 二项分布 12

1.3.1 并行设计过程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子视图 12

4.1 功能评价的涵义 12

4 功能评价 12

4.4.1 功能现实成本的估算 13

2.4 对数正态分布 13

2.5 威布尔分布 13

2.6 指数分布 13

4.3 功能评价的步骤 13

4.2 功能评价的目的 13

2.7 I 型极值分布 13

4.4 功能评价的方法 13

1.3 I-DEAS 软件 13

1.2.3 图形输入 13

1.2.5 显示表达 13

3 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思维 13

1.3.2 活动流视图 13

1.3.3 组织视图 13

1.2.4 图形数据结构和模型编辑 13

6 机械零件的摩擦 13

6.1 斜面的摩擦 13

3.1 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 13

1.2 PHIGS标准 13

1.2.1 PHIGS系统框架结构 13

1.2.2 输出图素及其属性 13

1.5 事物特性技术及其特点 14

1.3.1 CGI标准 14

1.4 事物特性表 14

1.3 特性描述的对象 14

第3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CAD技术 14

1 基于虚拟现实的CAD 的特点 14

2 新的几何建模技术 14

2.1 传统的几何模技术简介 14

1.3 图形接口标准CGI和图形元文件标准CGM 14

1.2.6 坐标系统和变换 14

1 S-N曲线 14

3.2 产品的全寿周期 14

4 基于过程的设计思维 14

4.1 设计任务的类型和进程 14

2 加速蠕变试验 14

2.9 t分布、x2 分布、F分布 14

2.8 г分布、瑞利分布、β分布 14

1.2.2 管子爆破试验 14

5.2 矩阵分析 14

4.4.2 功能最低成本的估算 14

6.3 螺纹的摩擦 14

6.2 楔的摩擦与摩擦因数 14

5 绿色产品评价方法 14

5.1 检查表 14

第3章 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 14

2.4 温度加速法 15

2.3 应力加速法 15

2.2 间接试验法 15

2.1 直接试验法 15

5.3 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15

6.4 (非流体润滑)滑动轴承的摩擦 15

6.4.1 径向轴承的摩擦 15

6.5.2 止推轴承的摩擦 15

5.5 环境会计 15

5.4 影响分析 15

2.2 VR-CAD 中的几何建模 15

2.2.1 VR-CAD 中的B-reps表示 15

2.2.2 VR-CAD 中的CSG 表示 15

2.2.3 基本体素的处理 15

1.3.2 CGM标准 15

2 基本图素绘制 15

2.1 生成图形的两种最基本图素类型 15

2.2 点阵组成直线图像的生成算法 15

3.2.1 KD法 16

6 绿色包装设计 16

3 蠕变和持久度试验数据的外推法 16

3.1 等温线法 16

3.2 时间-温度参数法 16

4.2 设计任务的形成与决策 16

1.3.4 资源视图 16

2.3 点阵组成圆的生成算法(中点圆算法) 16

4.4.4 功能或功能区目标成本的确定 16

2 分类编码系统 16

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16

2.2 适用于快速响应设计的分类编码系统 16

6.2 绿色包装设计 16

6.1 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 16

4.4.3 功能价值的计算 16

6.5 滚动轴承的摩擦 16

3 图形变换 17

3.1 坐标系统 17

3.2 窗口和视区的匹配变换 17

1.3 方案创造的方法 17

2.3.1 虚拟曲面造型实例 17

第4章 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的创造和评价 17

1 方案的创造 17

1.1 方案创造的过程 17

2.3 虚拟现实CAD 的应用 17

2.2.4 约束识别与求解 17

3 产品资源管理 17

3.1 产品资源管理的意义 17

1.2 方案创造的原则 17

4 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 17

1.3.1 自由讨论法 17

1.3.2 哥顿法 17

参考文献 17

1.3.5 产品数据视图 17

1.4 并行设计过程的递阶集成多视图模型 17

3.3 最少约束法 17

3.2.3 MH法 17

3.2.2 LM法 17

3.4 二维图形线性变换 18

1.4 CATIA 软件 18

3.3 图形裁剪 18

1.3.3 检核表法 18

3.4 外推法的评价 18

1.3.4 输入输出法 18

6.8 绳与卷筒的摩擦 18

6.7 带与轮的摩擦 18

6.6 齿轮的摩擦 18

2.1.2 冲突的概念与内涵 18

2.3.2 虚拟雕塑造型实例 18

2 并行设计过程中冲突的预消解 18

2.1 冲突分析 18

2.1.1 冲突的形成 18

3.2 产品资源管理中的设计信息模型 18

2.3.3 虚拟实体造型实例 18

第3章 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 19

3.5 变换的组合 19

3.3 三维菜单的设计 19

3.1 三维鼠标 19

3 VR-CAD 中的多通道技术 19

6.9 车轮与钢轨(路面)的摩擦 19

7 摩擦装置中的摩擦 19

2.4 齿轮传动部件 19

1 黑色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 19

1.1 铸铁 19

1.2 铸钢 19

1.3 碳素结构钢 19

1.4 低合金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 19

1.5 不锈钢和耐热钢 19

1.6 弹簧钢 19

1.7 高温合金 19

3.2 三维物体选取机制 19

2.1.3 冲突产生的原因 19

1.3.5 方案组合法 19

1.3.6 缺点列举法 19

1 概述 20

2.2 冲突的预消解 20

7.1.3 成膜介质对摩擦的影响 20

7.1.4 滑动持续时间 20

1.4.4 方案的检查 20

1.4.3 方案具体化与筛选 20

1.4.2 方案的图形化 20

7.1.2 接触刚性 20

7.1.1 接触种类 20

7.1 基本特性 20

第2章 无约束优化方法 20

2.1.4 冲突的分类 20

1.4.1 方案创造的思考 20

1.4 方案创造的工作方法 20

1.3.7 仿生学法 20

3.3 产品信息管理 20

4.3 方案设计 20

3.6 三维变换 20

2 一维搜索方法 20

3.4.1 声音处理 20

3.4 语音系统 20

7.1.5 工作状态 21

7.2.5 摩擦力 21

7.2.4 摩擦因数的稳定度 21

7.2.2 载荷 21

7.1.6 外部能量场对摩擦特性的影响 21

7.2 摩擦副的主要参数 21

7.2.1 滑动速度 21

7.2.3 摩擦因数 21

3.5 触觉反馈系统 21

2.2.2 方案的调查 21

2.2 方案的具体化调查 21

2.1.3 概略评价的注意事项 21

2.1.2 概略评价的方法 21

2.1.1 概略评价的内容 21

2.1 方案的概略评价 21

2 方案的评价 21

4.1 虚拟装配模型 21

4 虚拟装配技术 21

3.4.2 语音命令 21

2.2.1 方案的具体化 21

2.3 方案的详细评价 22

2.3.1 技术可行性评价 22

2.3.2 经济合理性评价 22

4 样条曲线和曲面 22

4.1 三次样条曲线 22

4.1.1 分段内的三次样条曲线 22

4.2 虚拟装配路径规划和仿真 22

4.2.1 碰撞检测 22

4.2.2 路径优化 22

3.4 产品后台信息的定义与管理 22

4.3 虚拟装配的应用实例 22

7.3 摩擦材料的选取 22

7.4 摩擦热力学计算 23

4.1.2 分段拟合衔接的连续条件 23

4.1.3 端点条件 23

4.4 详细设计 23

第3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 23

2.2 工作流基本术语 23

2.1 工作流的定义 23

2 工作流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3

1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 23

2.3.4 方案的综合评价 23

2.3.3 方案的社会评价 23

5 VR-CAD 中的可视化技术 24

5.1.1 相机模型简介 24

4 关系型CAD 系统 24

4.1 传统CAD 系统的局限性 24

4.2 Bezier曲线 24

2.5 挠性传动部件 24

5 产品总体设计的评价与优化 24

5.1 VR-CAD 系统中的导航技术 24

5.1 总体设计优化的目标与过程 24

5.2 优化对象的确定 24

1.1.2 影响磨合效果的因素 25

1 磨损过程 25

1.1 磨合 25

1.1.1 稳定粗糙度 25

4.2 参数化设计和变量化设计 25

4.3 B样条曲线 25

5.1.2 三维导航机制 25

2.3 工作流类型 25

第2章 磨损控制 25

2.6 间歇传动部件 25

5.2 VR-CAD 系统中的细节处理技术 25

6 设计中的人员因素分析 25

1.1.3 磨合与磨损寿命 26

3 工作流管理系统定义 26

4.3 适用于变型设计的关系型CAD 系统 26

1.2 磨损类型 26

3 最速下降法 26

4.4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 26

2.1 VRML文件 27

2 VRML2.0 的语言规范 27

4.5 双三次曲面 27

2 等寿命曲线 27

4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27

1.3 影响磨损的参数 27

1.3.1 载荷 27

1.3.2 速度 27

4 牛顿型方法 27

3.1 导轨副的组成、种类及其应满足的要求 27

1 VRML 概述 27

3 导向支承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27

第4章 虚拟现实建模调语言(VRML) 27

3.2 提案的最终成果评价 28

5.3 总体设计的评价 28

3.3.2 主管价值工程的工程师职责 28

3.3.1 价值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28

3.3 价值工程的组织与人才结构 28

3.2.2 提案的社会效果评价 28

3.2.1 提案的企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28

5.1 透视图中隐藏线和隐藏面的消除 28

5 真实感图像绘制 28

3.1.3 提案的实施与跟踪 28

2.1.1 结点 28

3.1.2 提案的审批 28

3.1.1 提案表的编制 28

3.1 提案的审批与实施 28

3 提案的实施与最终成果的评价 28

5 共轭方向及共轭方向法 28

1.3.3 温度 28

1.3.4 其他参数 28

2 有效控制磨损的设计方法 28

3.4 开展价值工程的基础工作 29

6 共轭梯度法 29

2.1 材料 29

2.2 表面粗糙度 29

4.1 工作流实施服务 29

2.1.2 场景 29

3.1 磨损的度量 29

2.2 VRML的节点及用途 29

5.2 物体的浓淡显示图形 29

3 磨损的度量与预测 29

2.3 润滑剂 29

2.7 控制运动 29

2.6 表面温度和冷却能力 29

2.5 环境、过滤与密封 29

2.4 表面结构形状 29

2.2.1 形状节点及造型的平滑绘制 29

2.2.2 编组节点及绘制的可见性选择 30

3.2.1 磨损计算的经验公式 30

3.2.2 磨损计算的理论公式 30

2.2.3 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s)与VRML 的交互性 30

5.3 彩色图像绘制中的颜色模型 30

4.2 过程定义 30

3.2 磨损度的计算 30

1.5 AUTOCAD2000 30

3.1 分布类型的假设检验 30

1 VE对象的选择 30

1.1 VE产品的选择 30

1.2 VE 零件的选择 30

2 情报的收集 30

3 功能定义和整理 30

第5章 价值工程应用实例 30

3 数理统计 30

3.2 滑动导轨副的结构及其选择 30

3.1.2 K-S检验法 30

3.1.1 X2检验法 30

4.3 工作流客户端功能 31

7 变尺度法 31

第4章 关系型产品模型理论及其应用 31

6.3 OpenGL功能 31

6 通用图形程序包OpenGL 31

6.2 命令执行模式及工作流程 31

6.1 概述 31

2.2.4 内插器节点(Interpolator nodes)与关键帧动画 31

2.2.5 脚本节点(Script nodes)和交互式动画 31

1 关系型产品模型的定义及应用背景 31

4 功能评价 31

4.1 分析确定功能的现实成本 31

4.2 确定功能评价值 31

3.3 各种机械零件的典型磨损度(率) 32

5 方案的创造 32

6 方案的议价 32

6.4 OpenGL函数及绘图基本步骤 32

6.1 技术评价 32

2.3 VRML 的细节层次控制 32

3.2 分布参数的估计 32

1.2 企业产品信息资源管理重组 32

1.1 变型设计在订单规划中的作用 32

8 坐标轮换法 32

3.2.1 点估计 32

4.5 工作流互操作性 32

4.4 应用程序调用功能 32

4.1 轴瓦(套)的磨损预测 33

5.4 总体设计的优化 33

3.2.2 区间估计 33

3.3 静压导轨副工作原理 33

4 机械零件的磨损预测 33

9.1 VE 产品的选择 33

6.2 经济评价 33

6.3 社会评价 33

7 方案的试验验证 33

8 VE 成果评价 33

8.1 技术评价 33

8.2 经济效果 33

9 VE 对象的选择 33

2.4 VRML 的纹理映射及控制 33

2.5 VRML 光照和雾化 33

2.6 VRML 的背景及添加声音 33

1.1 计算公式的程序化 34

2.7 VRML 的视点控制 34

1.6 MDT 软件 34

4.2 滚动轴承的磨损预测 34

3.4 滚动导轨副的类型与选择 34

9.2 确定VE 工作范围 34

4.2.1 粘附磨损计算 34

3 VRML 的应用及常用资源 34

1.2.1 数表的存贮 34

3 疲劳极限 34

1.2 数表的程序化方法 34

9 鲍威尔方法 34

1 设计资料中公式、数表和线图的程序化 34

2.1 产品对象定义 34

2 对象类的信息构成 34

3.1 典型的应用领域 34

4.1.4 拟合举例 34

5.1 基于持久消息队列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Exotica 34

第3章 CAD 的分析计算和仿真 34

5.2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Meteor 34

4.6 系统管理 34

5 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34

3.3 平均秩、中位秩 34

1.2.2 一元数表的查取方法 35

5.4 基于状态与活动图的工作流管理系统--Mentor 35

3.3.1 累积分布函数 35

5.3 基于分布主动数据库技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WIDE 35

3.2 VRML浏览器 35

10 情报收集 35

11 功能定义 35

4.2.2 磨粒磨损计算 35

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36

3.3.2 累积分布的点估计 36

1.2 人-机-环境 大系统的运行 36

1.1 人-机-环境 大系统的构成 36

1 人-机-环境 大系统的构成与运行 36

1.2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内容 36

1.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概述 36

5.5.1 WPDL语言 36

5.5 工作流建模语言--WPDL语言 36

10 单形替换法 36

第5章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及其可视化技术 36

1.2.3 二元数表的存取方法 36

4.3 导轨的磨损预测 36

4.3.1 滑动导轨 36

12 功能整理 36

第2章 产品设计中的 人-机-环境 大系统观 36

4.3.2 滚动导轨 37

4.4.1 润滑状态 37

4.4 齿轮传动的磨损控制 37

1.7 Solid Edge 37

13.2 功能评价值的确定 37

13.1 功能现实成本的测算 37

13 功能评价 37

5.5.2 工作流建模平台 37

2 科学计算可视技术 38

4.4.2 轮齿胶合 38

4.4.3 轮齿磨粒磨损 38

15 方案的具体化和详细评价 38

14 方案创造和概略评价 38

13.3 计算成本降低幅度 38

2.2 各产品对象类的信息构成 38

2.1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 38

2.2 可视化技术的组成与分类 38

2 功能分配 38

2.1 子系统能力的分析 38

2.2.1 可视化技术的组成 38

2.2.2 可视化技术的分类 38

2 有色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 38

2.1 铸造铝合金 38

2.2 钛合金 38

4.2 圆柱支承 38

4 旋转支承的类型与选择 38

1.2.4 数表的公式化 38

4.1 旋转支承的种类及其基本要求 38

6.4 Action 技术公司的工作流产品 39

6.3 IBM 的工作流产品 39

6.2 JetFormW 公司的工作流产品 39

6.1 FileNet 公司的工作流产品 39

6 工作流产品简介 39

1.3 线图的程序化方法 39

3.1 GT分类原理 39

4.5.2 允许磨损量 39

4.5.1 磨损率 39

4.5 传动链的磨损预测 39

3 对象分类框架 39

3.1 人的生理因素 40

7.2 工作流产品存在的不足 40

2 单纯形方法 40

1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 40

第3章 线性规划 40

7.1 各类工作流产品发展情况 40

7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40

2.1 CAD 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40

3 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40

2.2 功能分配原则 40

4 非铁金属的(σ-1/σb值) 40

5 疲劳极限的经验公式 40

2.2 有限无法及其应用软件 40

2 CAD 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前后处理 40

1.8 Master CAM 软件 40

4.6 气缸套与活塞环的磨损预测 40

参考文献 40

16 价值工程最终成果评价 40

4.5.3 磨损寿命 40

4.3 圆锥支承 40

4.4 填入式滚动支承 40

3.2 对象分类框架 40

4.6.1 粘附磨损预测 40

4.7 机械密封的磨损预测 41

4.5 其他形式支承 41

1.1 应力的集中与梯度 41

第4章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41

1 应力集中的影响 41

1.2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41

4.7.1 磨损类型 41

4.7.2 磨损因数与极限ρυ值 41

第4章 蠕变计算 41

3.2 人的心理因素 41

4.6.2 磨粒磨损预测 41

7.3 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与产品发展趋势 41

1.9 Edge CAM 数控自动编程系统 41

1.1 蠕变的许用应力〔σ〕tc 41

1 蠕变设计准则 41

第4章 并行设计的集成平台--PDM 42

1 PDM 基本概念 42

2 PDM 需求分析 42

3 PDM 主要功能介绍 42

3 单纯形法应用举例 42

2.3 有限元的数据前处理 42

2.3.1 CAD 环境中的有限元模型化 42

4.8 刀具磨损的预测 42

4.8.1 刀具的磨损部位 42

3.3 人的行为 42

2.3.2 有限元模型化的基本内容 43

1.2 持久强度的许用力〔σ〕tr 43

3.2.1 文档管理 43

3.2 PDM 系统的用户功能集 43

3.1 PDM 系统的电子数据存储 43

2.3 科学可视休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43

4 基于关系的族类属模型 43

5.2 轴(主轴)系用轴承的类型与选择 43

5.1 轴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43

5 轴系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43

4.1 对象类的基本特性 43

1.2.1 带沟槽的板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43

1.10 CAXA 系列 CAD/CAM /CAE 软件 43

4.9 机动车辆轮胎踏面的磨损预测 43

4.8.2 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的数学模型 43

2.3.3 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的方法 43

4.9.1 踏面橡胶磨损机理 43

4 环境因素与可持续发展观 43

1.3 高温静应力下的安全系数 44

3.2.3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44

3.2.2 过程与工作流管理 44

4.9.2 磨损度计算 44

2 单向应力状态的蠕变计算 44

2.1 恒定温度、恒定应力情况 44

3.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技术的发展 44

3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介绍 44

2.4.1 对计算结果的加工处理 44

2.4 有限元的数据后处理 44

1.2.2 带沟槽的圆柱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44

参考文献 45

4.10 联接的磨损 45

3.2 工程分析可视化软件的开发现状 45

2.2 恒定温度、变动应力情况 45

5 磨损零件的修复 45

5.1 修复工艺的选择 45

2.4.2 有限元数据的图形表示 45

4.2 对象类的类属模型 45

1.11 金银花CAD/CAM 系统LONICERA 45

4 修正单纯形法 46

1.12 InteCAD 46

5.2.3 刷镀 46

5.3 金属喷涂 46

3.4 极大似然估计 46

5.2 电镀 46

5.2.1 镀铬 46

3 三向应力状态的蠕变计算 46

2.3 恒定应力、变化温度情况 46

5.2.2 镀镍 46

3.2.4 分类检索管理 46

3.3 CAE 软件分类 46

3 CAD 中分析软件的联接和接口设计 46

3.1 CAD 系统的软件集成化 46

3.2 CAD 中分析软件的联接 46

3.2.1 几何造型--有限元联接 46

3.2.2 数值计算--优化设计联接 47

1 CBR 概述 47

第5章 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响应变型设计 47

3.2.5 项目管理 47

3.2.3 分析软件的相互联接 47

3.3 CAD 中的软件接口设计 47

3.5 回归分析 47

3.5.1 基本关系式 47

4.1 线性累积损伤法 47

4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计算 47

4 工程分析可视化实例:虚拟风洞 47

5.4.1 铸铁导轨的补焊修复 47

3.3 PDM系统的实用功能集 47

5.4 焊接 47

3.3.4 图像服务 48

5.4.2 钢制零件的补焊修复 48

5.5 粘接 48

4.2 应变幅划分法 48

1.2.3 带台肩圆角的板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48

3.5.3 概率分布的回归分析法 48

3.5.2 几种常用概率分布的变换关系 48

4.1 PDM 的特性 48

4 PDM 的特性及实现 48

3.3.1 通信和通知服务 48

4 计算机仿真 48

3.3.5 系统管理 48

4.2 PDM 的实现 48

3.3.3 数据转换 48

3.3.2 数据传输 48

1.13 PICAD 2000 软件产品 48

5.3 提高轴系性能的措施 48

6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机座或机架 48

6.1 机座或机架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48

5 PDM与应用工具的集成 49

第3章 润滑设计 49

1 润滑状态及其机理 49

1.1 流体动力润滑 49

1.1.1 雷诺方程及其应用 49

4.3 频率修正法 49

5 蠕变设计举例 49

5.1 透平机械叶片的蠕变计算 49

6.2 机座或机架的结构设计要点 49

1.2.4 带台肩圆角的圆柱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49

1.1.1 基本图素绘制 49

2.1 SIPM/CAPP 49

2 CAPP 软件 49

1.1.3 基本图素的属性:线型和图层 49

第4章 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和数据交换标准 49

1 通用CAD 绘图软件的基本功能 49

1.1 基本绘图功能 49

1.1.2 基本图形绘制 49

1.2 基本图形编辑和修改功能 50

2 CBR 的基本问题 50

2.1 实例库的建立 50

4.1 用正态概率纸的分析法 50

5.1 应用集成的驱动力 50

5.1.1 减少非增值行为 50

5.1.2 减少数据冗余 50

5.1.3 在正确的时候提供正确的信息 50

第4章 约束优化方法 50

4 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分析法 50

1 概述 50

5.2 梁的弯曲蠕计算 50

1.3.1 尺寸标注基本类型 51

1.5.5 三视图导航 51

1.5.4 正交方式 51

1.5.3 背景栅格 51

1.5.2 自动导航功能 51

1.5.1 目标捕捉功能 51

1.5 辅助绘图功能 51

1.4 图形的显示控制 51

1.3.2 工程符号的辅助标注 51

1.2.5 开孔的机械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51

1.3 尺寸标注和工程符号标注 51

5.1.4 满足用户和产品的需要 51

5.2 应用集成的技术 51

5.2.1 人工方式 51

5.2.2 文件转换 51

2.3 实例的修改 51

2 随机方向法 51

2.2 Inte/CAPP 51

2.2 实例的检索和提取方法 51

4.2 用对数正态概率纸的分析法 51

1.6 图块、属性及用户图形库的建立 52

1.6.3 用户图形库的建立和应用 52

1.7 参数化绘图 52

1.7.1 基本概念 52

1.7.2 主要实现技术 52

1.6.1 图块的定义 52

3.1 IMAN 52

1.6.2 属性的概念 52

5.2.3 应用编程接口 52

3.1 基本概念 52

3 应用于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CBR关键技术研究 52

3 复合形法 52

5.3 受内压厚壁圆筒的蠕变计算 52

3 PDM 软件 52

1.1.2 流体动力润滑的稳态性能参数 53

1.1.3 特征数和相似条件 53

1.1.4 湍流动润滑方程 53

第3章 执行元件的分类及控制用电机的驱动 53

1.1 执行元件的种类及特点 53

3.2 实例、实例原型的关联关系 53

5.2.4 分布式对象技术 53

1 执行元件的种类、特点及基本要求 53

1.8 图形系统与外部环境通信 53

1.9 用户化二次开发 53

2 CAD 绘图的组织 53

2.1 绘图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53

2.2 工作环境的设置 53

3.3 实例、实例原型的表示、索引和组织原理 54

2.3 图形文件的管理 54

1 应力松弛曲线 54

1.1 应力松弛现象 54

1.2 应力松弛曲线的一般特征 54

1.3 应力松弛的经验公式 54

5.3 应用集成的模式 54

1.2.6 其他常用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54

2.4 提高绘图效率的措施 54

2 应力松弛试验 54

3.3.1 实例和实例原型表示 54

2.1 对控制用电机的基本要求 54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的控制用电机 54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 54

3 不同CAD 系统之间的工程图样文件数据交换标准:DXF、IGES 54

第5章 应力松弛 54

3.1 图形交换文件DXF 54

1.1.5 流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的稳定性 54

3.1.2 DXF文件中的组码及各组成节 55

5.3.1 应用系统与PDM的集成 55

4 可行方向法 55

3.1.1 DXF文件的结构 55

4.3 正态分布的数值分析 55

4.3.1 正态分布的拟合性检验 55

1.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55

2.3 直流伺服(DC)电机与驱动 55

2.2 控制用电机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55

2.1 拉抻试验法 55

2.2 环状试样试验法 55

1.2.2 基本公式 55

1.2.1 基本参数 55

1.3 流体静力润滑 56

4.3.2 正态分布完全子样参数估计 56

5.3.2 通过PDM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 56

4.3.3 正态分布截尾寿命试验的参数估计 56

1.2.3 应用范围 56

3.3.2 实例和实例原型的索引、组织 56

3.2 PTC 公司PDM 产品Windchill 57

5.4.2 接口 57

4.3.4 正态分布可靠寿命和可靠度的估计 57

3 应力松弛的试难数据 57

3.2 初始图形交换规范IGES 57

3.2.1 IGES 标准文件中的实体单元 57

5.4 应用集成的层次 57

3.3.3 实例的检索 57

1.3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57

5.4.1 封装 57

1.3.2 补偿元件 57

1.3.1 基本方程 57

2.4 交流伺服(AC)电机与驱动 58

5.5 集成的策略 58

1.3.3 油垫 58

1.3.4 功耗 58

3.2.2 IGES 文件的结构 58

3.2.3 IGES 标准中实体单元 58

1.4.1 边界润滑膜 58

1.4 边界润滑 58

1.3.1 带台肩圆角的圆柱形零件的有效应力中系数 58

5.4.3 集成 58

6.1 上海思普软件公司的PDM 产品:SIPM/PDM 59

5 惩罚函数法 59

6 PDM 产品介绍 59

1.4.2 有边界膜的金属表面的接触 59

4.1 应力松弛与蠕变的关系 60

6.2 美国SDRC 公司的PDM 产品:Metaphase 60

4 应力松弛计算和举例 60

1.4.4 影响边界膜润滑性能的因素 60

1.4.3 边界润滑的摩擦阻力 60

2.5 进步电机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60

4.2 应力松弛计算 61

7 PDM 发展中的几个感兴趣的问题 61

3.4 实例的修改 61

1.5 混合润滑 61

1.6 固体润滑 61

3.4.1 实例修改的基本问题和修改策略 61

1.3.2 带沟槽的圆柱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61

1.4.5 提高边界膜强度的方法 61

4.3 应力松弛计算举例 62

2 机械零件的流体膜润滑计算 62

2.1 滑动轴承的润滑计算 62

2.2 滚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 62

2.3 齿轮传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 62

3.4.2 基于约束满足技术的实施修改过程 62

3.3 CATIA/PDMⅡ产品开发管理解决方案 62

4.1 产品定义变型设计 63

2.4 凸轮机构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 63

2.6 进步电机的运行特性及性能指标 63

4 基于CBR的产品快速响应变型设计 63

1.1 产品数据(问题的定义) 63

参考文献 63

第5章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63

1 产品数据技术 63

第5章 三维CAD 和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 63

6 增广乘子法 63

1 三维实体几何模型 63

1.1 概述 63

1.2 构建性实体几何模型(CSG) 63

1.3.3 开孔的机械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63

3.4 Inte PDM 系统 63

3 机械零件的润滑设计 64

3.1 滑动轴承的润滑设计 64

4.2 产品装配变型设计 64

1.2 产品模型(描述产品数据) 64

3.1.1 润滑剂的选择 64

3.5 “金银花”系列BEE-PDM 65

3.1.2 润滑方式 65

3.1.3 供油槽 65

7 非线性规划问题的线性化解法--线性逼近法 65

1.3 边界表面表示几何模型(B-rep) 65

4.3 产品概念变型设计 65

1.3 产品数据交换 65

2.7 步进电机的驱动与控制 66

1.4 实体空间分解枚举(八岔树)几何模型 66

2 特征模型 66

2.1 概述 66

2 圆锥--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变型设计 66

1 关系型产品模型的建模步骤 66

第6章 实例研究--用关系型产品建模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变型设计 66

3.2.2 润滑油的选择 66

3.2.1 润滑剂与润滑方法 66

3.2 滑动导轨(普通导轨)的润滑设计 66

1.3.4 其他常用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66

1.4 产品模型数据接口 66

3.6 CV/Optegra 66

3.7 ISS/InSync 66

3.2 基于特征技术的产品零件三维设计 67

2 产品数据标准的发展 67

4.1 ANSYS 软件 67

4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软件 67

2.1 发展概况 67

3 油嘴偶件的变型设计 67

2.2 特征分类 67

3 三维CAD 技术 67

3.1 概述 67

8 广义简约梯度法 67

3.2.3 提高导轨运动平稳性的措施 67

3.8 Sherpa WORKS 67

1.3.5 算例 68

3.3 滚动轴承的润滑设计 68

3.3.1 润滑剂种类的选择 68

2 尺寸的影响 69

1.5 敏性系数的统计参数 69

3.3.2 脂润滑 69

9 二次规划法 69

1.4 用相对应力梯求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69

4.2 工程分析软件NASTRAN 69

2.2 各主要国家CAD接口标准化工作综览 70

4.3 机械系统动力分析软件ADAMS 70

2.3 先前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接口)之不足 70

3.3 基于特征技术的三维装配设计 70

10 结构优化方法 70

4.4 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系统JIFEX2.0版 71

3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 71

3.3.3 油润滑 71

1 反求工程技术 71

1.2 反求工程的应用场合 71

3.2 腐蚀情况 71

3 表面状态的影响 71

第7章 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 71

1.1 反求工程的概念和流程 71

3.1 加工情况 71

4.2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 72

4.1 产品模型的组成和数据模型 72

4 产品模型和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72

3.4 三维实体的渲染及二维工程图的生成 72

3.3 表面强化 72

1.3 反求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 72

5.1 平均应力的影响 73

5 载荷类型的影响 73

4 频率影响 73

1.4 反求测量系统简介 73

3.1 STKEP的休系结构 73

1 多目标优化问题 73

第5章 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简介 73

3.1.1 描述方法 73

3.4 齿轮、蜗杆传动的润滑设计 73

3.4.2 润滑油的选用 73

4.2.1 STEP标准内容和体系结构 73

3.4.1 润滑方法的选择 73

3.5.2 润滑方法的选择 74

3.5.1 润滑剂的选择 74

4.5 机械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分析软件DADS 74

3.5 链传动的润滑设计 74

2 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74

1 专用与通用、硬件与软件的权衡与抉择 74

第4章 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 74

4.2.2 产品数据描述方法 74

5.2 应力峰值的影响 74

6 环境因素的影响 74

6.1 腐蚀环境的影响 74

6.1.2 腐蚀方式的影响 74

1.5 光学测量设备介绍 74

4.2.5 实现形式 75

4.2.4 应用协议 75

4.2.3 集成资源 75

1.6 重构软件介绍 75

3.1.2 实现方法 75

3.1.3 一致性测试方法学和框架 75

3.6 联轴器的润滑设计 75

6.1.1 载荷频率的影响 75

6.1.3 腐蚀介质的pH值影响 75

3.1.4 集成通用资源 76

3.7.1 电磁离合器的润滑 76

3.7 离合器的润滑设计 76

5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76

4.4 对数正态分布的数值分析法 76

3.7.3 超越离合器 76

3.8 钢丝绳的润滑设计 76

3.7.2 摩擦片式离合器 76

3.8.1 制造时的润滑 76

3.8.2 使用中的润滑 76

2 离散变量优化问题 76

6.1.4 应力集中的影响 76

4.2.6 一致性测试和抽象测试 76

1.7 应用实例 76

3.8.3 加油方法 77

第6章 CAD 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77

1 CAD 系统中的智能化技术 77

3.1.5 应用资源 77

2 专家系统 77

2.1 专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77

6.1.5 尺寸的影响 77

3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种类 77

3.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77

第4章 润滑剂 78

1 润滑剂的基本类型 78

2.1 粘度 78

4.6 MSC.DYTRAN 软件 78

6.3 受载方式的影响 78

2.2 基于产生式规则专家系统的工作进程 78

2.3 建造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 78

2 润滑油和脂的流变学特性 78

2.1.1 动力粘度 78

2.1.2 运动粘度 78

2.1.3 条件粘度 78

5 威布尔分布分析法 78

5.1 用威布尔概率的分析法 78

5.1.1 两参数威布尔分布 78

6.2.2 高温的影响 78

6.2.1 低温的影响 78

3.1.6 应用协议 78

6.2 温度的影响 78

6.1.6 应力状态的影响 78

3.2 微型计算机的种类 78

2.5.1 设计对象表示 79

2.5 设计对象的表示及其知识库的建立 79

4.1 电器设计和装配应用协议AP212 79

4 几个应用协议介绍 79

3.2 STEP 的标准化状况 79

1.1 常规疲劳设计 79

2.4.3 环境 79

2.4.2 壳 79

2.4.1 编程语言 79

2.4 开发专家系统的语言与工具 79

第5章 高周疲劳 79

1 概述 79

1.2 安全系数 79

2.2 粘温关系 79

2.4.4 开发工具的选择 79

2 快速成型 79

2.1 快速成型技术流程 79

第6章 机械优化设计实例 79

1 应用技巧 79

2.5 非牛顿特性 80

2.5.1 塑性 80

2.3 粘压关系 80

2.2 几种典型的快速成型技术介绍 80

3.3 微机软件与程序设计语言 80

3.4 微机的应用领域及选用要点 80

2.4 粘度与压力的温度的综合关系 80

2.5.4 知识获取 80

2.5.3 伪塑性 80

2.5.4 膨胀性 80

2.5.2 结构--功能关系表示 80

2.5.3 领域模型的表示 80

2.6 设计过程的表示及其推理机的开发 80

2.5.2 触变性 80

2.6.1 搜索技术 80

2.6.3 控制技术 81

2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 81

3.1 分类 81

3 润滑油 81

2.5.5 弹性 81

4.7 铸造工艺分析软件 InteCAST系统 81

4.2 汽车机械设计过程AP214(核心数据) 81

2.6.2 推理技术 81

4.3 工艺设计的机加工产品定义应用协议AP224 81

5.1.2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 81

3.5 Z80CPU微机的硬件结构特点及存储器、输入/输出扩展接口 81

2.7.1 开发策略 82

2.7.2 开发流程 82

2.8 开发实例 82

5 STEP工业应用 82

5.1 工业企业CAD现状与需求 82

2.3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 82

2.8.1 概念化阶段 82

2.7 机械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 82

2.8.2 形式化阶段 82

3.3.1 组成 82

3.3 常用矿物润滑油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82

3.2 主要质量指标 82

2.8.5 知识化阶段 83

2.8.6 商业化阶段 83

2 无限寿命设计 83

2.1 单向应力时无限寿命设计 83

2.8.4 原型化阶段 83

2.8.3 模型化阶段 83

5.1.3 分组最小值寿命试验的分析法 83

4.8 HSC 注塑模流动保压冷却模拟分析系统 83

2.1.1 计算公式 84

2.1.2 算例 84

参考文献 84

3.3.2 性质与用途 84

3 神经网络技术 84

3.1 人工神经元的基本模型 84

5.1.4 中止寿命试验的图分析法 84

5.2 Pro STEP中心 84

5.3 产品数据建模及其实现 85

3.2 神经网络的结构 85

3.3 学习算法 85

2.2 多向应力时无限寿命设计 85

5.4 AP212和AP214的工业推广 85

5.4.1 AP212 工业应用 85

3 平面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 85

3 有限寿命设计 85

3.1 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85

3.2 寿命估算 85

5.5.2 AP214 工业应用 86

3.4 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 86

3.3 算例 86

2.4 快速成型的相关软件技术 86

5.2 威布尔分布的数值分析 86

5.2.1 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性检验 86

4.1 润滑指的组成 86

4 润滑指 86

3.4 润滑油粘度的掺配 86

4 冲击疲劳 87

4.1.1 稠化剂 87

4.1.2 基础油 87

3.5 神经网络在成组技术中的应用 87

4 模糊逻辑技术 87

4.1.3 添加剂 87

5.2.2 威布尔分布的参数估计 87

2.5 主要的快速成型产品介绍 87

4.4 润滑脂的分类 87

4.3 润滑指的表观粘度 87

5.5 STEP 工具及其应用 87

4.2 润滑指的主要性能 87

1.1 应力-寿命(σa-N)曲线 88

1 低周疲劳的S-N曲线 88

第6章 低周疲劳 88

4.5 常用润滑脂的性质与用途 88

4.1 模糊集合及其隶属函数 88

2.6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88

附录 常用优化方法及程序参考 88

第6章 在网络上进行的合作设计 89

1 推进网上合作设计的意义 89

2 设计知识和分布知识获取资源 89

1.2 应变-寿命(εa-N)曲线 89

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89

3.6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特点及其最小应用系统 89

5.2.3 威布尔分布的可靠度和可靠寿命 89

5 添加剂 89

5.1 添加剂的作用与性能要求 89

5.1.1 作用 89

5.1.2 性能要求 89

5.2 类型与功能 89

6.2.1 二硫化相 90

6.2 固体润滑剂的性能 90

6.1 固体润滑剂的类型 90

6 固体润滑剂和覆盖层 90

2.3 数字仿真或虚拟现实 90

4.4 模糊推理 90

4.3 如果--则(if then)规则 90

4.2 模糊集合的集合运算 90

2.1 已有知识 90

2.2 市场信息 90

6.2.4 聚酰胺 91

6.2.3 聚四氟乙烯 91

6.2.2 石墨 91

2.6 产品运行表现(用户反映) 91

2.3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91

2.2 循环硬化和软化 91

2.1 滞后回线 91

2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91

6.2.5 软金属 91

2.4 物理模型试验 91

2.5 样机试验 91

3 分布式知识获取资源的运作 92

3.1 产品的性能特征 92

6.2.6 其他固体润滑剂 92

7 润滑剂的选择 92

2.7 关于信息融合 92

1 CAD 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 93

2 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 93

2.1 任务 93

第7章 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文档编写 93

2.3 应交付文档 93

8.1 换油周期 93

8 润滑油、脂的更换周期 93

8.1.1 小型润滑系统的换油周期 93

8.1.2 大型润滑系统的换油周期 93

2.2 完成标志 93

3 需求分析 94

3.1 任务 94

8.2 换油步骤 94

3.3 应交付的文档 94

3.2 完成标志 94

3.4 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方法 94

4 系统的总体设计 94

3.7 数字显示器及键盘的接口电路 94

3.1 曼林-科芬方程 94

3 应变-寿命曲线 94

4.1 总体设计的任务 94

4.2 完成标志 94

4.3 应交付的文档 94

4.4 总体设计的方法及原则 94

5 软件详细设计和编码 95

5.1 详细设计的任务 95

5.2 完成标志 95

5.3 应交付的文档及其主要的内容 95

5.4 详细设计及编码的常用规则和方法 95

8.3.1 稳重法 95

8.3.2 颗粒计数法 95

8.3.3 污染度等级 95

8.3 润滑油污染度 95

3.2 从性能到结构、材料、工艺的映射--局部的设计过程 95

3.2 四点法求应变-寿命曲线 96

6 软件测试 96

6.1 软件测试的任务 96

6.2 完成标志 96

6.3 应交付的文档 96

6.4 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 96

3.3 产品性能特征参数的传递 96

3.3 通用斜率法 96

1.1.1 润滑方法 96

1.1 润滑油、脂的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 96

1 润滑方法及其选择 96

第5章 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设计 96

7 软件维护 97

8.1 软件开发的文档 97

8.2 文档的管理和维护 97

8 文档编制、管理和维护 97

1.2.1 用二梳化钼的润滑方法 97

4 支持网上合作设计的相关技术 97

1.2 固体润滑剂的润滑方法 97

1.1.2 润滑系统 97

4 低周疲劳试验 97

4.1 低周疲劳试验的试样 97

4.2 带过渡圆弧的试样应变幅度的修正 97

1.3 气体润滑剂的润滑方法 98

1.2.4 用软金属的润滑方法 98

1.2.2 用石墨的润滑方法 98

1.4 润滑方法的选择 98

1.2.3 用聚四氟乙烯的润滑方法 98

参考文献 98

4.5 低周疲劳试验方法 98

9 快速原型法 98

4.1 群体合作模式的研究 98

4.3 试验设备 98

4.4 试验条件 98

3.8 可编程序控制控器(PLC)构成及应用举例 98

2.1 油杯润滑 99

2 手加脂润滑与装置 99

4.2 设计过程管理 99

4.3 产品设计信息的共享 99

5 低周疲劳的寿命估算 99

4.4 应用的共享 99

4.4.2 分布对象技术 100

2.2 脂枪润滑 100

2.1 腐蚀疲劳极限 100

2 腐蚀疲劳强度 100

1.2 腐蚀疲劳的特性 100

1.1 腐蚀疲劳术语 100

第7章 腐蚀疲劳 100

3 集中供脂系统 100

4.4.1 HTTP/CGI 100

3.1 集中供脂系统的类型 101

4.4.3 Agent 101

4.4.4 安全控制 101

4.1 光隔离电路设计 102

4 微机应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的可靠性设计 102

3.2 管路计算 103

3.3 干油站 103

4.2 信息转换电路设计 104

2.2 腐蚀疲劳的S-N曲线 104

5.1 检测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05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检测传感器与微机接口 105

4 手加油润滑与装置 106

5.2 传感器的微机接口 106

5 滴油润滑及其装置 107

6 油绳和油垫润滑及其装置 108

7.2.2 油面高度 109

7.2.1 速度限制 109

7.2 蜗杆传动的油浴润滑 109

7.1.2 齿轮浸油深度 109

7.3 油池容积 109

7.1 齿轮传动的油浴和飞溅润滑 109

7 油浴和飞溅润滑系统 109

第5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特性分析 109

1 机械系统特性 109

1.1 变换机构及其运动变换分析 109

7.1.1 齿轮的线速度限制 109

2.3 影响腐蚀疲劳强度的因素 110

9.1 润滑单位 110

8 油环、油盘润滑系统 110

9 油雾润滑系统 110

8.2 油盘润滑系统 110

8.1 油环润滑系统 110

9.3 配管尺寸 111

9.2 喷雾嘴尺寸 111

9.4 空气和油的消耗量 111

9.5 油雾发生器与油雾润滑装置 111

6.1 指数分布的拟合性检验 112

6 指数分布的数值分析 112

1.2 机构力学特性 113

9.6 喷雾嘴安装 113

6.2 指数分布的参数估计和可靠度 113

10 油气润滑系统 114

11 循环润湿系统 114

11.1 无冷却装置的循环润滑系统 114

11.1.1 直接供油系统 114

3.1 试验要求 114

3 腐蚀疲劳试验 114

1.3 机构动力学特性 114

3.2 试验装置 115

11.1.3 重力供油系统 115

7 可靠性的非参数分析 115

11.3.1 供油量 115

11.3.2 油量控制器 115

11.1.2 间接供油系统 115

11.3 油量控制 115

11.2 带冷却装置的循环型润滑系统 115

11.4 油箱设计 116

4 腐蚀疲劳的寿命估算 116

11.4.1 油箱容积 116

11.4.2 辅件设计 117

2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117

2.1 动电式变换器的特性 117

1 高温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17

第8章 高温度疲劳和低温度疲劳 117

2.2 压电式变换器的特性 118

2.3 具有其它平滑特性的变换器 118

2.4 传感检测系统的特性 119

第3章 材料的概率统计数据 119

1 常用材料的疲劳极限 119

2 高温时材料的S-N曲线 120

11.5 液压泵的选择 120

11.5.1 各类液压泵的比较 120

11.6 过滤器的选择 120

11.6.1 对过滤器的要求 120

3 执行元件的特性分析 120

11.5.2 影响油泵选择的系统参数 120

11.7 管子尺寸与管道压力降的计算 121

11.6.2 过滤器的类型及其选择 121

3.1 电磁变换执行元件的特性 121

3.2 具有反馈环节的驱动电路电磁变换执行元件的动态特性 121

3.3 步进电机的特性 122

3.4 压电式执行元件及其特性 123

11.8.1 装置的参数与尺寸 123

11.8 稀油润滑装置 123

4.1 机械惯性阻力矩的匹配方法 124

4 执行元件与机械结构结合中的若干问题 124

3.1 材料因素 125

3 影响高温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 125

4.2 凸轮曲线理论 125

4.3 残留振动分析 126

11.8.2 装置的型号与标记 126

3.2 温度因素 126

1.1.5 磨合性 127

1 摩擦材料 127

1.1 对摩擦材料性能的要求 127

1.1.1 摩擦耐热法 127

1.1.2 摩擦因数 127

1.1.3 摩擦相容性 127

1.1.4 耐磨性 127

1.1.6 热物理性能 127

第6章 摩擦副材料及其选用 127

4.4 无残留振动的定位分析 127

1.2 摩擦材料的类型与应用 127

3.3 频率因素 128

3.4 塑性应变因素 128

1.2.2 金属摩擦材料 128

1.2.1 非金属摩擦材料 128

3.5 应力集中因素 129

2.1 负载分析 129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机电有机结合之一 129

1 概述 129

第6章 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 129

3.7 平均应力因素 130

2.1.2 减摩材料的初步选取 130

2 减摩材料 130

2.1 减摩材料的选择 130

2.1.1 运转条件的分析 130

2.2 执行元件的匹配选择 130

3.6 表面状态因素 130

4.1 载荷谱 131

2.3 减速比的匹配选择与各级减速比的分配 131

4 高温疲劳试验 131

2.1.3 摩擦副性能估计 131

2.1.4 摩擦材料的最终确定 131

2.1.5 减摩材料的选择框图 131

2.2.2 铜基轴承合金与同承用铜合金 132

2.2 金属减摩材料 132

2.2.1 锡基和铅基辅承合金 132

2.5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主谐振频率的计算 132

2.4 检测传感装置、信号转换接口电路、放大装置及电源等的匹配选择与设计 132

4.2 试样 133

2.3 粉末冶金减摩材料 133

2.2.5 铸铁 133

2.2.4 锌基合金 133

2.2.3 铝基轴承合金 133

2.4 聚合物减摩材料 133

4.3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134

5 高温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134

5.1 蠕变极限和持久极限 134

5.1.1 蠕变极限 134

5.1.2 持久极限 134

5.2 静态计算法 134

2.5 金属塑料减摩材料 134

2.6 木基减摩材料 135

2.7 碳-石墨 135

3 耐磨材料 135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态设计考虑方法--机电有机结合之二 136

3.1 概述 136

3.1 耐磨材料的选用 136

5.3 蠕变疲劳复合作用计算法 136

3.2 耐磨材料 137

3.2.1 钢 137

3.2 系统的调节方法 137

2 常用材料的P-S-N曲线 137

3.2.2 难熔金属及特种合金 138

3.2.3 铜基合金 138

3.2.4 铸铁 138

3.2.5 聚合物 139

3.2.6 碳化物和金属陶瓷 139

6.1 金属在低温下的单调特性 140

6.2 低温下材料的疲劳数据 140

6.2.1 低温材料的疲劳极限 140

6 低温疲劳 140

3.2.7 碳-石墨抗磨材料 140

4.1.1 表面处理的类型 140

4 表面处理和覆盖层 140

4.1 表面处理 140

4.1.3 表面处理的效果 141

3.3 机械结构弹性变形对系统的影响 141

4.1.2 表面处理的应用 141

4.2 表面覆盖层 142

4.2.1 覆盖层材料 142

4.2.2 涂覆方法 142

6.2.2 低温时应力集中的影响 142

6.3 低温下低周疲劳的S-N曲线 143

3.4 传动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145

6.4 低温下的等寿命曲线 145

6.5 低温下的裂纹形成寿命 145

6.6 防止低温脆断的措施 145

参考文献 145

4.1 可靠性设计 146

第9章 热疲劳 146

1 热应力与热核应变 146

3.5 机械系统实验振动模态参数识别分析 146

4 可靠性、安全性设计 146

2.2 定量没定法 147

2.1 定性比较法 147

2 热疲劳试险方法 147

2.3 盘形试样等的测定法 148

2.4 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 149

3 热疲劳强度与寿命估算 150

3.1 最大温度-寿命曲线 150

4.2 安全性设计 150

3.2 应变幅度-寿命曲线 151

3.3 热疲劳曲线与其他疲劳曲线比较 152

3.4 高强铝合金LD8的热疲劳特性 153

4 热疲劳强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54

第10章 接触疲劳 155

1 接触应力分析 155

2 接触疲劳破坏 156

3.3 润滑油膜因素 157

3.1 滑动速度因素 157

3.2 表面粗糙度因素 157

3 影响接触疲劳的因素 157

3.4 润滑剂因素 159

3.5 接触物体材料因素 159

3.5.1 非金属夹杂物 159

3.5.2 热处理组织状态 160

3.5.3 表层与心部硬度 160

4 接触疲劳试验 160

4.1 接触疲劳试验术语 160

4.2 试验机 160

3 P-S-N曲线通用方程式中的常数αp和bp 160

4.3 试样 161

5 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63

4.4 试验方法 163

6 接触疲劳的S-N 曲线和P-S-N曲线 164

7 热磨损 168

第4章 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169

1 应力分布 169

1.1 零件尺寸误差 169

1.2 应力计算公式的运算 170

2.1 等寿命曲线 170

1 裂纹形成寿命估算-局部应力应变法 170

1.1 预备知识 170

1.1.1 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 170

1.1.2 玛辛特性 170

1.1.3 材料的记忆特性 170

2 强度分布 170

第11章 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 170

1.1.4 载荷顺序效应 171

1.2.1 滞后回线方程式 171

1.2.2 诺伯法 171

1.2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 171

2.2 疲劳强度分布的修正 172

2.2.1 应力集中敏性系数的统计参数 172

2.2.2 钢件的尺寸系数的统计参数 172

2.2.3 钢件的表面加工系数的统计参数 172

3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可靠度 172

3.1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172

1.3 裂纹形成寿命估算方法 172

1.3.1 损伤计算 172

1.3.2 估算裂纹形成寿命的步骤 173

1.4 算例 173

3.2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可靠度的一般公式 173

3.3 数值积分法求可靠度 174

3.4 图解法求可靠度 175

2 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175

2.1 脆断与裂纹扩展的判别 175

3.5 极限状态法求可靠度 176

3.5.1 多个正态变量的情况 176

3.1 断裂韧性KIC 176

2.2 裂纹扩展过程 176

3 裂纹扩展的材料参量 176

3.5.2 非正态变量的情况 178

3.6 梅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