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医论 3
第一章 认识与境界 3
第一节 “医者,仁术也”的内涵 3
第二节 临床艺术的体现 7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的交流 11
一、人与自然环境 11
二、人与社会环境 13
第四节 走出生物圈 16
第二章 正确的诊断从哪来 20
第一节 主诉的特点及利用 20
一、主诉的含义 20
二、主诉的局限性 21
三、主诉的利用和解释 23
一、如何全面收集临床资料 26
第二节 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26
二、临床资料的分析综合技巧 30
第三节 时间因素在诊断上的应用 34
一、季节因素与诊断 35
二、根据时辰诊病法 36
三、根据阴阳随时间变化规律诊病法 39
第四节 辨证失误的原因 40
一、误辨的客观因素 40
二、误辨的主观因素 42
第五节 辨证与模糊逻辑 46
一、模糊逻辑是认识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46
二、辨证中的模糊逻辑法 48
第三章 让治疗更加有效 51
第一节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一、治疗过度 51
二、治疗手段的选择 52
三、“效不更方”间题 54
四、治疗的第一原则 55
第二节 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56
一、为什么必须辨证与辨?结合 56
二、辨证与辨病的临床应用 58
第三节 临床治法的守与变 59
一、临证十法运用 59
二、知常通变,出奇制胜 69
第四节 拓宽诊治方法的思维艺术 71
一、月季花嫁接野蔷薇的启示 71
二、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73
三、从奇难病的治疗看创造性思维 74
第四章 体质差异与疾病诊治 78
第一节 体质差异的科学解释 79
一、从体质角度来理解健康与疾病 82
第二节 诊治疾病过程中的体质学考虑 82
二、体质与疾病及临床表现 83
三、体质与辨证 85
四、体质与防治 87
第三节 传统体质类型 92
一、以地理环境论体质 92
二、以阴阳气血多少论体质 94
三、以五行五音论体质 96
四、章 楠阴阳体质论 102
五、如何看待传统体质类型 103
第五章 与患者打交道的艺术 104
第一节 医生的组织能力 104
一、为什么医生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104
二、组织能力的主要表现 105
一、患者就医心理 108
第二节 医—患交往心理 108
二、为使患者满意要注意的问题 110
三、如何提高患者对医嘱的服从程度 110
四、医—患交往的十种类型 111
五、心理学家对医生的建议 112
第三节 医生的语言艺术 113
一、怎样把话说好 113
二、人体语言艺术 121
三、对不同人的语言艺术 122
下篇 医案 127
饮证(结核性胸膜炎) 127
哮喘(支气管哮喘) 128
胸痹(心绞痛) 129
胸痹(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 129
噎膈(食道癌) 131
噎膈(胃癌) 133
胃脘痛(慢性胃炎) 134
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35
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胃下垂) 136
顽固性呃逆 137
膨胀(肝硬化腹水) 138
胆胀(急性胆囊炎、胆结石) 139
湿热痢(细菌性痢疾) 140
疫斑(流行性出血热) 141
湿温(副伤寒) 143
水肿(肾病综合症) 144
癃闭 145
白日遗尿症 146
石淋(泌尿系结石) 147
膏淋(肾盂肾炎) 149
劳淋 150
阳痿 151
中风(脑血栓形成) 152
痫证(癫痫) 158
癫狂(精神分裂症) 158
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159
头痛 160
嗜卧症 160
喜笑不休 162
口眼歪斜(面神经炎) 163
血证(再生障碍性贫血) 163
瘿病 165
消渴(糖尿病) 166
肌痹 171
痹证(风湿性关节炎) 172
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 173
定时腰膝痠痛 174
脚腿挛急证 175
脉痹(静脉炎) 176
瘾疹(荨麻疹) 17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177
臁疮(坏疽性皮炎) 178
皮肤瘙痒症 179
足心奇痒症 180
干血痨(子宫内膜结核) 181
不孕症 182
小儿惊风 183
积滞 184
小儿流涎 186
视瞻昏渺(中心性视网膜炎) 186
嗜咸症 187
太阳病误下证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