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手法医学 推拿按摩 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鸿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4826944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3

上篇手法医学总论 3

第一章手法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史 3

第一节手法医学概述 3

一、手法医学名称的由来 3

二、手法医学的作用机理 4

三、手法医学的治病特点 5

四、手法医学的治病范围 5

五、手法医学的流派 6

六、手法医学与正骨学 6

二、手法医学起自中华 7

一、手法的起源 7

第二节手法医学的起源 7

三、手法医学的最早记载 8

四、手法医学的最早用具 9

第三节手法医学的发展史略 9

一、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时期 9

二、秦汉三国时期 10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11

四、隋唐五代时期 12

五、宋金元时期 13

六、明代时期 13

七、清代时期 14

一、五十年代的发展概况 15

迅速发展 15

八、中华民国时期 15

第四节建国以来手法医学的 15

二、六十年代的发展概况 16

三、七十年代的发展概况 16

四、八十年代的发展概况 16

五、九十年代的发展趋势 18

六、手法医学传遍世界各国 19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20

第一节阴阳五行学说 20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20

二、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21

三、五行的基本概念 23

四、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25

五、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评价 25

第二节脏腑学说 30

一、五脏 31

(一)心(附心包络) 31

(二)肝 32

(三)脾 32

(四)肺 33

(五)肾(附女子胞) 33

(三)小肠 34

(二)胃 34

二、六腑 34

(一)胆 34

(四)大肠 35

(五)膀胱 35

(六)三焦 35

三、脏腑组织间的关系 35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35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37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37

(一)精 38

(二)气 38

表现 38

四、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 38

(三)神 39

五、脏腑浅议 40

第三章经络学说 41

第一节十二经脉 42

一、手太阴肺经 43

二、手阳明大肠经 44

三、足阳明胃经 45

四、足太阴脾经 47

五、手少阴心经 48

六、手太阳小肠经 49

七、足太阳膀胱经 50

九、手厥阴心包经 52

八、足少阴肾经 52

十、手少阳三焦经 53

十一、足少阳胆经 54

十二、足厥阴肝经 56

第二节奇经八脉 57

一、督脉 57

二、任脉 59

三、冲脉 59

四、带脉 60

五、阳跷脉 60

六、阴跷脉 61

二、手少阴络脉 62

四、手阳明络脉 62

三、手厥阴(心主)络脉 62

八、阴维脉 62

一、手太阴络脉 62

第三节十五络脉 62

七、阳维脉 62

附:胃经的大络 63

十五、脾经的大络 63

十四、督脉的络脉 63

十三、任脉的络脉 63

十二、足厥阴络脉 63

十一、足少阴络脉 63

十、足太阴络脉 63

九、足少阳络脉 63

八、足太阳络脉 63

七、足阳明络脉 63

六、手少阳络脉 63

五、手太阳络脉 63

第四节十二经别 64

一、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 64

二、足阳明与足太阴经别 64

三、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 65

四、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 65

六、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 66

五、手阳明与手太阴经别 66

第五节十二经筋 67

一、足太阳经筋 68

二、足少阳经筋 68

三、足阳明经筋 68

四、足太阴经筋 69

五、足厥阴经筋 70

六、足少阴经筋 70

七、手太阳经筋 70

八、手少阳经筋 71

九、手阳明经筋 72

第六节十二皮部 73

十二、手少阴经筋 73

十一、手厥阴经筋 73

十、手太阴经筋 73

第七节经外奇穴 74

第八节全身输穴一览表 75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75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 76

三、足阳明胃经(45穴) 77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80

五、手少阴心经(9穴) 82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 82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83

八、足少阴肾经(27穴) 88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 89

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 90

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 91

十二、足厥阴肝经(14穴) 94

十三、督脉(28穴) 95

十四、任脉(24穴) 97

十五、头面部奇穴 99

十六、胸腹部奇穴 100

十七、腰背部奇穴 100

十八、上肢部奇穴 101

十九、下肢部奇穴 101

(一)以手法用力方向命名 103

一、单一性手法的命名 103

第四章手法总论 103

第一节手法的命名 103

(二)以手法用力方式命名 104

(三)以手法作用部位命名 104

(四)以施术者使用部位命名 104

(五)以施术者施术姿势命名 104

二、复合性手法的命名 104

(一)复合性手法的一般命名 104

(二)以手法结合治疗穴位而命名 105

(一)以手法结合治疗部位而命名 105

三、特定手法的命名 105

命名 105

(三)复合性手法结合运动姿势的 105

命名 105

(二)复合性手法结合作用部位的 105

(三)以手法动作形象而命名 106

(四)以手法含意而命名 106

(五)以手法作用功能而命名 106

第二节手法的分类 106

一、阴阳动静分类法 106

二、五行五脏分类法 107

(一)以手法用力力度分类 107

三、功能作用分类法 108

(二)以手法用力方向分类 108

(一)点穴类手法 109

(二)放松类手法 109

(三)拍打类手法 109

(四)活动关节类手法 109

(五)正骨手法 109

(六)特定手法和特殊方法 109

第三节手法的三大基本要素 109

一、手法的熟练程度 110

二、手法的作用力 110

(一)手法用力的作用形式 110

(二)手法用力的大小程度 111

(三)手法用力的作用方向 112

(四)手法用力的持续时间 113

(五)手法用力的作用频率 113

三、手法的着力点 114

(一)皮脉肌筋骨 114

(二)穴位经络脏腑气血 115

第四节手法对人体生理病理 115

变化的影响 115

(一)手法对肺功能的影响 116

二、手法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16

不同的影响 116

(二)手法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116

(一)手法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116

一、手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16

(三)手法用力轻重对神经产生 116

(二)手法对呼吸系统的间接影响 117

三、手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17

(一)手法对心功能的影响 117

(二)手法对血管的影响 117

(三)手法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117

(四)手法对血压的影响 118

(五)手法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118

(六)手法对淋巴循环的影响 118

影响 119

(一)手法对骨骼肌的影响 119

五、手法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19

四、手法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19

(二)手法对胃肠分泌吸收功能的 119

(一)手法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119

(二)手法对骨关节韧带等软组织的影响 120

六、手法对皮肤机能的影响 120

七、手法止痛作用机理的探讨 121

第五节手法止痛作用机理的 121

现代医学研究 121

通道结构的稳定性 122

三、手法可恢复细胞膜巯基及钾离子 122

四、手法对神经系统产生的抑制调节作用 122

一、手法可促使体内止痛物质增加 122

排泄而减少 122

二、手法可促使体内致痛物质的 122

第六节手法医学与人体生命 123

信息论 123

一、外处理法 124

二、内调节法 124

(三)中指式 126

(二)食指式 126

(一)拇指式 126

一、指式 126

第一节手式 126

第五章手法的手式和用具 126

(四)剑指式 127

(五)骈指式 127

(六)四指式 127

(七)跪指式 128

(八)指捏式 128

(九)指掐式 128

(十)指撮式 128

(四)空心掌式 129

(三)立掌式 129

(五)合掌式 129

(一)平掌式 129

二、掌式 129

(二)侧掌式 129

(六)叠掌式 130

(七)掌根式 130

(八)大鱼际式 130

(九)小鱼际式 130

(十三)八字掌式 131

(一)虚拳式 131

三、拳式 131

(十二)龙爪掌式 131

(十一)如意掌式 131

(十)佛手掌式 131

(二)实拳式 132

(三)半握拳式 132

(四)尖拳式 132

(五)钳形拳式 132

(六)骈拳式 133

(七)恭拳式 133

(八)交叉抱拳式 133

四、臂肘式 133

(一)前臂式 133

(三)足心式 134

(二)足掌式 134

(四)足跟式 134

五、踩跷式 134

(二)肘尖式 134

(一)拇趾式 134

(五)双足分蹬式 135

第二节手法的用具 135

(三)电动按摩器 136

(二)石袋式 136

二、捶击拍打用具 136

(一)木槌式 136

(二)其他按摩用具 136

(一)木杵式 136

一、点穴按摩用具 136

(三)钢丝拍子 137

(四)桑枝棒 137

第三节手法的介质 137

一、接触性介质 137

(一)粉剂 137

(二)水剂 138

(三)酊剂 138

(四)油剂 138

(二)按摩单 139

(一)按摩巾 139

二、间隔性介质 139

(五)其他剂型 139

第六章手法医生的练功 140

第一节穿掌抓空拳 140

第二节易筋经外经图说 142

第三节易筋经拍打练功健身法……… 144

第四节武八段锦 147

第五节易筋经十二段锦 150

第六节易筋经十二势 152

第一节点法 159

第七章点穴类手法 159

下篇手法各论 159

一、拇指点穴法 160

二、拇指点揉法 161

三、食指点穴法 161

四、食指点揉法 161

五、屈食指点法 161

六、中指点穴法 162

七、中指点揉法 162

八、骈指点穴法 162

九、骈指点揉法 162

十三、撮指点穴法 163

十二、剑指点穴法 163

十、四指点穴法 163

十一、四指点揉法 163

十四、拳尖点穴法 164

十五、拳尖点揉法 164

十六、肘尖点穴法 164

十七、肘尖点揉法 165

第二节按法 165

一、拇指按法 166

二、拇指按揉法 166

三、食指按法 166

四、食指按揉法 166

五、剑指按法 166

八、中指按揉法 167

九、骈指按法 167

六、剑指按揉法 167

七、中指按法 167

十、骈指按揉法 168

十一、四指按法 168

十二、四指按揉法 168

十三、跪指按法 168

十四、跪指按揉法 169

十五、平掌按法 169

十六、叠掌按法 169

十七、掌根按法 169

第三节摩法 170

十八、大鱼际按法 170

十九、小鱼际按法 170

一、拇指摩法 171

二、食指摩法 171

三、剑指摩法 171

四、中指摩法 171

五、四指摩法 172

六、跪指摩法 172

七、平掌摩法 172

八、手背摩法 172

第四节压法 173

十、小鱼际摩法 173

九、大鱼际摩法 173

一、拇指压法 174

二、拇指叠压法 174

三、骈指压法 175

四、平掌压法 175

五、叠掌压法 175

六、掌根压法 175

七、大鱼际压法 176

八、单拳压法 176

九、双拳压法 176

十一、肘尖压法 177

十二、肘臂压法 177

十、骈拳滚压法 177

第五节捏法 178

一、单手捏法 178

二、双手捏法 179

三、颈部捏法 179

四、肩部捏法 179

五、背部捏法 180

六、上肢捏法 180

七、下肢捏法 180

九、上肢捏揉法 181

十、下肢捏揉法 181

八、颈部捏揉法 181

第六节掐法 182

一、掐人中法 182

二、掐合谷法 182

三、掐外关法 183

四、掐内关法 183

五、掐内外关法 183

六、掐前后肩关法 184

七、掐腋窝腹股沟法 184

第七节抠法 184

一、拇指抠法 185

二、食指抠法 185

六、抠揉法 186

五、抠拨法 186

三、中指抠法 186

四、四指抠法 186

第八节拨法 187

一、拇指拨法 187

二、食指拨法 188

三、中指拨法 188

四、剑指拨法 188

五、四指拨法 189

六、拳尖拨法 189

第九节刮法 190

七、肘尖拨法 190

一、刮手指法 191

二、刮手腕法 191

三、刮肘部法 192

四、刮肩头法 192

五、刮膝部法 192

六、刮踝部法 193

七、刮足跟法 193

第十节挤法 193

二、四指合挤法 194

三、钳形拳拧挤法 194

一、双拇指挤法 194

四、交叉抱拳挤压法 195

第十一节弹法 195

第十二节颤法 195

一、拇指颤法 196

食指颤法 196

剑指颤法 196

中指颤法 196

二、骈指颤法 196

双掌颤法 197

四、单掌颤法 197

三、四指颤法 197

五、叠掌颤法 198

六、掌根颤法 198

大鱼际颤法 198

小鱼际颤法 198

七、四指颤点法 198

八、十指颤点法 199

第八章放松类手法 200

第一节推法 200

一、拇指推法 201

双拇指交替逆推法 202

双拇指交替顺推法 202

双拇指分推法 202

拇指横推法 202

双拇指顺推法 202

拇指逆推法 202

拇指顺推法 202

双拇指逆推法 202

拇指旋推法 203

拇指推揉法 203

二、剑指推法 203

剑指顺推法 203

剑指逆推法 203

四、平掌推法 204

平掌横推法 204

平掌逆推法 204

平掌顺推法 204

四指横推法 204

四指逆推法 204

四指顺推法 204

三、四指推法 204

五、掌根推法 205

掌根顺推法 205

掌根逆推法 205

六、腰背顺推法 205

七、腰背逆推法 206

八、双拳顺推法 206

九、双拳逆推法 206

第二节拿法 207

十一、双掌交叉分推法 207

十、八字分推法 207

一、颈部拿法 208

颈部拿揉法 208

二、肩部拿法 209

肩部拿揉法 209

三、上肢拿法 209

上肢拿揉法 209

四、双手拿肩法 210

五、双肩拿法 210

六、下肢拿法 210

九、展转拿法 211

腹部拿揉法 211

八、腹部拿法 211

七、腰部拿法 211

下肢拿揉法 211

十、滑动拿法 212

十一、压缩拿法 212

第三节提法 212

一、单手抓提法 213

双手抓提法 213

二、肩部抓提法 214

三、上肢抓提法 214

四、下肢抓提法 214

五、腹部抓提法 214

七、颈部拿提法 215

拇指在后式 215

六、背部捏提法 215

拇指在前式 215

八、肩部拿提法 216

九、下肢拿提法 216

十、腹部拿提法 216

十一、颈部端提法 216

十二、肩部端提法 217

十三、腰部端提法 217

十四、髋部端提法 217

双手交替抓法 218

双手抓法 218

一、单、双手抓法 218

第四节抓法 218

二、上肢抓法 219

单手上肢抓法 219

双手上肢抓法 219

双手交替上肢抓法 219

三、下肢抓法 219

单手下肢抓法 219

双手下肢抓法 219

四、腹部抓法 219

第五节揉法 220

双手交替腹部抓法 220

五、抓头皮法 220

单手腹部抓法 220

双手腹部抓法 220

一、拇指揉法 221

拇指叠揉法 221

双拇指揉法 221

二、食指揉法 222

剑指揉法 222

二指揉法 222

三指揉法 222

三、中指揉法 222

骈指揉法 222

六、掌揉法 223

平掌揉法 223

五、跪指揉法 223

四、四指揉法 223

双掌揉法 224

七、合掌揉法 224

八、叠掌揉法 224

九、掌根揉法 224

大鱼际揉法 225

小鱼际揉法 225

十、单拳揉法 225

十二、肘尖揉法 226

拳尖揉法 226

横拳揉法 226

仰拳揉法 226

双拳揉法 226

十一、俯拳揉法 226

肘臂揉法 227

第六节捻法 227

一、捻筋法 227

二、捻手指法 228

三、捻耳法 228

捻耳壳法 228

捻耳垂法 228

第七节滚法 229

二、小鱼际滚法 230

三、半握拳滚法 230

下肢部大鱼际滚法 230

双手大鱼际滚法 230

一、大鱼际滚法 230

四、单拳滚法 231

双拳滚法 231

五、大鱼际滚揉法 231

小鱼际滚揉法 232

六、半握拳滚揉法 232

七、单拳滚揉法 232

前臂运法 233

第八节运法 233

九、掌指滚压法 233

八、骈拳滚压法 233

第九节抖法 234

一、抓抖法 235

上肢抓抖法 235

下肢抓抖法 235

二、颤抖法 235

上肢颤抖法 235

下肢颤抖法 235

第十节荡法 236

一、四指摆荡法 236

四、顺推荡法 237

二、平掌摆荡法 237

三、侧掌摆荡法 237

五、逆推荡法 238

上肢逆推荡法 238

胸腹逆推荡法 238

腰背逆推荡法 238

六、捋荡法 238

上肢捋荡法 239

下肢捋荡法 239

第十一节搓法 239

双拇搓面法 240

双拇搓手背法 240

双拇搓鼻法 240

双拇交替搓法 240

双拇交替搓头法 240

一、拇指搓法 240

双拇指搓法 240

拇指搓足心法 240

拇指搓手心法 240

双拇搓额法 240

二、四指搓法 241

四指搓颈法 241

四指搓胸窝法 241

四指搓肘窝法 241

四指搓腘窝法 241

四指搓手心法 241

四指搓足心法 241

四、平掌搓法 242

单掌搓法 242

三、虎口搓法 242

虎口搓上肢法 242

单掌搓背法 243

单掌搓胸法 243

单掌搓腰骶法 243

单掌搓上肢法 243

单掌搓下肢法 243

双掌搓腰背法 243

上肢合掌搓法 244

肩部合掌搓法 244

单手侧掌搓法 244

五、侧掌搓法 244

六、合掌搓法 244

下肢合掌搓法 245

七、搓揉法 245

平掌搓揉法 245

上肢合掌搓揉法 245

下肢合掌搓揉法 245

第十二节擦法 246

一、四指擦法 246

四指擦面部法 246

双四指擦背法 247

二、平掌擦法 247

四指擦胸部法 247

四指擦腘窝法 247

四指擦肘窝法 247

平掌擦胸法 248

平掌擦腹法 248

平掌擦腰法 248

双掌擦腰背法 248

双掌擦骶臀法 248

双掌交替擦上肢法 248

梳理法 249

第十四节挠法 249

第十三节梳法 249

一、挠头皮法 250

二、挠皮肤法 250

单手挠法 250

单手上肢挠法 250

单手下肢挠法 250

双手挠胸腹法 251

双手挠腰背法 251

第十五节划法 251

二、十指划法 252

三、拳尖划法 252

一、拇指划法 252

四、拳背划法 253

五、肘尖划法 253

第十六节抹法 253

一、拇指抹法 254

拇指抹额法 254

拇指抹眼睑法 254

拇指抹面法 254

拇指抹胸法 254

拇指抹手背法 254

三、平掌抹法 255

双手四指抹肩法 255

单手四指抹胸法 255

二、四指抹法 255

单手四指抹法 255

平掌抹背法 256

双掌抹背法 256

四、大鱼际抹法 256

大鱼际抹上肢法 256

双大鱼际抹肩法 256

五、小鱼际抹法 256

第十七节拂法 257

一、单手拂法 257

小鱼际抹下肢法 257

小鱼际抹肩法 257

胸腹拂法 258

腰背拂法 258

上肢拂法 258

下肢拂法 258

二、双手拂法 258

双手拂头法 258

双手拂面法 258

双手拂腰背法 258

双手拂肩法 258

第十八节抿法 259

一、单手挪法 260

第十九节挪法 260

二、四指抿法 260

一、拇指抿法 260

二、双手挪法 261

第二十节捋法 261

一、单手捋法 261

单手捋上肢法 262

单手捋下肢法 262

二、双手捋法 262

双手捋上肢法 262

双手捋下肢法 262

第九章活动关节类手法 263

第一节牵引法 264

颈椎牵引法(足蹬法) 265

一、颈椎牵引法(助手法) 265

二、颈椎悬吊牵引法 266

三、腰椎牵引法(无助手) 266

腰椎牵引法(一助手) 266

腰椎牵引法(两助手) 266

第二节牵抖法 267

一、上肢牵抖法 268

双手上肢牵抖法 268

二、下肢牵抖法 268

双手下肢牵抖法 268

五、牵引颤腰法 269

四、腰背牵抖法 269

三、颈椎牵抖法 269

腰椎颤抖法 270

腰骶颤抖法 270

第三节引伸法 271

一、前屈内收引伸法 271

二、后背引伸法 272

三、抬举引伸法 272

前屈抬举引伸法 272

外展抬举引伸法 272

摇橹式前屈法 273

摇橹式外展法 273

四、摇橹式引伸法 273

摇橹式后伸法 274

五、直腿抬举引伸法 274

六、内收外展引伸法 274

七、后伸屈膝引伸法 275

第四节拔伸法 275

一、颈椎端提拔伸法 276

二、肩关节拔伸法 276

膝顶拔伸法 276

足蹬拔伸法 276

三、肘关节拔伸法 276

五、指掌关节拔伸法 277

桡偏拔伸法 277

六、拔指法 277

四、腕关节拔伸法 277

尺偏拔伸法 277

背伸拔伸法 277

掌屈拔伸法 277

捋指法 278

七、肩部端提拔伸法 278

八、上肢拔伸法 278

前屈拔伸法 278

抬举拔伸法 278

外展拔伸法 278

十、踝关节拔伸法 279

九、下肢拔伸法 279

十一、拔趾法 280

第五节折屈法 280

一、折肘法 280

二、折膝法 280

三、腰背反折法 281

四、上肢折屈拔伸法 281

第六节扳转法 282

一、颈椎扳转法 282

托腮扳转法 282

三、胸椎扳顶法 283

二、胸椎扳转法 283

仰卧扳转法 283

抱头扳转法 283

四、腰椎扳转法 284

五、腰椎侧扳法(双手式) 284

腰椎侧扳法(双肘式) 284

六、腰椎斜扳法 285

七、骶髂扳转法(前屈式) 285

骶髂扳转法(后伸式) 285

一、颈椎抖转法 286

二、腰椎抖转法 286

第七节抖转法 286

第八节旋转法 287

一、颈椎旋转复位法 287

二、腰椎旋转复位法 287

第九节旋摇法 288

一、颈部旋摇法 289

二、肩部旋摇法 289

单手摇肩法 289

双手摇肩法 289

三、盘肩旋摇法 289

五、肘部旋摇法 290

六、摇腕法 290

四、肩部抡摇法 290

七、摇指法 291

八、摇髋法 291

九、摇膝法 291

仰卧摇膝法 291

俯卧摇膝法 291

十、摇踝法 292

十一、摇趾法 292

第十节摆摇法 292

二、扳臂顶胸摆摇法 293

三、扳肘膝顶摆摇法 293

一、颈椎端提摆摇法 293

四、扳肩蹩腿摆摇法 294

五、腰椎背颠摆摇法 294

六、腰骶滚动摆摇法 294

第十章拍打类手法 296

第一节指打法 296

一、食指弹打法 297

食指反弹法 297

二、中指弹打法 297

三、十指弹打法 297

六、十指叩打法 298

四指拍打法 298

食中指交替打法 298

五、三指拍打法 298

四、剑指拍打法 298

七、雀啄式打法 299

八、指尖掌根交替敲打法 299

第二节掌打法 299

一、佛手掌式敲打法 300

二、平掌拍打法 300

三、空心掌叩击法 300

七、侧掌剁法 301

六、掌背击打法 301

五、合掌拍打法 301

四、合掌击打法 301

八、掌根击打法 302

第三节拳打法 302

一、钳形拳敲打法 302

二、虚拳叩打法 303

三、虚拳捶击法 303

四、拳背击打法 303

五、实拳拍打法 304

六、实拳捶击法 304

七、隔掌捶击法 304

一、拍打的用具 305

八、拳掌交替拍打法 305

第四节拍打疗法简介 305

二、拍打的方法 306

(一)持拍式与拍打手法 306

(二)拍打节奏 306

(三)拍打轻重 306

(四)拍打顺序 307

三、拍打的部位 307

(一)躯干部 307

(二)上肢部 307

(三)下肢部 307

(二)腰背部拍打法 309

(三)上肢前侧拍打法 309

(一)颈肩部拍打法 309

四、拍打法各式 309

(四)上肢后侧拍打法 310

(五)上肢内侧拍打法 310

(六)上肢外侧拍打法 310

(七)下肢前侧拍打法 310

(八)下肢后侧拍打法 311

(九)下肢内侧拍打法 311

(十)下肢外侧拍打法 312

五、拍打法的注意事项 312

一、一指禅推法 313

第十一章特定治疗手法 313

第一节头面部特定手法 313

二、一指戳天法 314

三、一字冲天法 314

四、四指戳顶法 314

五、五龙轰顶法 315

六、孙猴搔痒法 315

七、二龙吐须法 315

对挤太阳法 316

十、双抠风池法 316

九、双运太阳法 316

八、双抠睛明法 316

十一、双指开宫法 317

十二、双手摘铃法 317

十三、四指向阳法 318

十四、抿抹理额法 318

抿额法 318

抹额法 318

十五、顿开鼻窍法 318

十六、掘井开泉法 319

十七、里应外合法 319

中指抹鼻法 320

拇指抹鼻法 320

二十、抠捋眶缘法 320

十八、入海擒龙法 320

十九、抹鼻掐睛法 320

二十一、颤点眉弓法 321

二十二、通天一道法 321

二十三、王婆画眉法 321

二十四、擦拭双眸法 322

二十五、童子拜佛法 322

二十六、鸣天鼓法 322

密闭两耳 323

第二节颈项部特定手法 323

弹打两耳 323

弹打头枕 323

一、二龙戏珠法 324

二、拧挤揪扯法 324

三、猿猴摘果法 324

四、麻姑献寿法 325

五、合掌刁颈法 325

六、恶马回头法 326

七、顺藤摘瓜法 326

八、横推八匹马法 327

九、金龙盘玉柱法 327

第三节肩及上肢部特定手法 328

一、扛肩法 328

摇橹扶舵法(外展式) 329

五、摇橹扶舵法(抬举式) 329

六、白蛇吐信法 329

二、盘肩法 329

四、划船摇桨法(抬举式) 329

三、摇辘轳法 329

划船摇桨法(外展式) 329

七、倒拽九牛尾法 330

八、按压缺盆法 330

九、捏拿肩井法 330

十、双点天宗法 331

十一、双抓拿翅法 331

十二、阴阳揉肩法 331

十五、悬崖勒马法 332

十三、大鹏展翅法 332

十四、凤摆双尾法 332

十六、怀中抱月法 333

十七、反弹琵琶法 333

弹拨极泉 333

弹拨曲池 333

十八、金凤摆尾法 334

十九、旱地拔葱法 334

二十、捏拿八邪法 334

第四节胸腹部特定手法 335

二十三、掐点十王法 335

二十一、掐点八缝法 335

二十二、喜鹊搭桥法 335

一、开胸顺气法 336

二、搓揉四心法 336

三、点鸠掐里法 337

点鸠尾法 337

掐足三里法 337

四、颤开三脘法 337

指颤三脘法 337

掌揉三脘法 337

五、推运脾胃法 338

六、狮子滚绣球法 338

九、三抓提气法 339

七、调补神阙法 339

八、点压肓俞法 339

十、对点章门法 340

十一、五门大开法 340

十二、解甲归田法 340

十三、开锁解郁法 341

十四、肘点催吐法 341

十五、速泻排矢法 342

第五节腰背部特定手法 342

一、扳肩膝顶法 343

二、抱颈膝顶法 343

五、安胃四点法 344

三、抱胸膝顶法 344

四、老鹰抓鸡法 344

六、双掌盘旋揉按法 345

七、金蝉脱壳法 345

八、蝴蝶双飞法 345

九、揉搓八髎法 346

十、蹬腰牵踝法 346

十一、随风转舵法 347

十二、顺藤摸瓜法 347

第六节下肢部特定手法 347

一、压放冲门法 348

二、双点止尿法 348

点揉环跳法 349

四、金蛙游水法 349

三、画龙点睛法 349

拿揉足三阴三阳经法 349

五、扣拍风市法 350

六、降龙伏虎法 350

屈膝屈髋法 350

摇膝法 350

摇髋法 351

七、抠膝八卦法 351

八、阴阳抱膝法 351

九、点按承山法 351

搓揉足心法 352

十二、搓揉涌泉法 352

十、提拿双筋法 352

十一、掐冲抹泉法 352

十三、捏拿八风法 353

十四、掐点侠溪至阴法 353

十五、五龙探爪法 353

第十二章正骨手法 354

第一节骨折概述 354

第二节骨折的检查与诊断 356

(四)问清自觉症状和既往史 357

(二)局部检查 357

(一)全身检查 357

二、一般检查 357

(二)暴力的方式和性质 357

(三)受伤时的体位姿势和环境 357

(一)外伤史 357

一、详细询问病史 357

三、X光检查 359

第三节骨折的治疗原则 359

一、整体观念 359

二、早期整复 359

三、筋骨并治 359

七、手法按摩 360

六、功能锻练 360

四、对位与对线 360

五、动静结合 360

第四节骨折整复基本手法 361

一、摸法 361

二、理法 362

三、牵法 362

四、折法 362

五、旋法 363

六、摇法 363

七、扳法 363

九、端法 364

十、挤法 364

八、拿法 364

十一、合法 365

十二、分法 365

第五节上肢骨折整复手法 366

一、锁骨骨折整复手法 366

(一)顶胸扳肩复位法 366

(二)端提肩腋复位法 366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整复手法 366

(一)对抗牵引复位法 366

(二)外展旋转复位法 366

(二)折顶复位法 367

(一)屈肘复位法 367

四、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手法 367

(二)牵引复位法 367

(三)旋转复位法 367

(一)折顶复位法 367

三、肱骨干骨折整复手法 367

五、肱骨髁骨折整复手法 368

(一)屈肘推压内髁法 368

(二)屈肘推压外髁法 368

六、桡骨远端整复手法 368

(一)掌屈复位法 368

摇腕复位法 369

七、腕部骨折整复手法 369

(四)桡偏复位法 369

(三)尺偏复位法 369

(二)背伸复位法 369

八、掌指骨折整复手法 370

(一)拔伸拿正法 370

(二)折掌复位法 370

(三)拔指复位法 370

牵引拿正复位法 371

三、胫腓骨骨折整复手法 371

挤合复位法 371

(四)旋转复位法 371

二、髌骨骨折整复手法 371

(三)挤压复位法 371

(二)端提复位法 371

(一)扳顶复位法 371

一、股骨干骨折整复手法 371

第六节下肢骨折整复手法 371

四、踝部骨折整复手法 372

(一)屈伸复位法 372

(二)摇踝复位法 372

(三)挤压复位法 372

五、跖骨骨折整复手法 372

(一)拔伸拿正法 372

摇趾复位法 373

六、趾骨骨折整复手法 373

(二)折跖复位法 373

第七节躯干部骨折整复手法 374

一、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整复手法 374

(一)牵引拳压复位法 374

(二)叠掌按压复位法 374

(三)肘臂按压复位法 374

二、骶骨骨折整复手法 374

肛内复位法 374

三、肋骨骨折整复手法 374

按腹鼓胸复位法 374

第八节关节脱位概述 375

一、关节脱位的分类 375

三、关节脱位的治疗 376

二、关节脱位的症状 376

第九节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 377

一、头颈部脱位整复手法 377

(一)口内复位法 377

(二)口外复位法 377

(三)垫木复位法 378

(四)颈椎捏揉复位法 378

(五)颈椎旋摇复位法 378

(六)颈椎扳转复位法 379

二、上肢部脱位整复手法 379

(四)靠背椅式复位法 380

(五)旋肱复位法 380

(二)捏揉推按复位法 380

(三)架梯式复位法 380

(一)牵臂扳胛复位法 380

(六)膝顶拔伸复位法 381

(七)牵腕蹬腋复位法 381

(八)牵引旋转复位法 381

(九)屈肘复位法 381

(十)折肘复位法 382

(十一)推顶复位法 382

(十二)牵拉旋转复位法 382

(十三)屈伸旋摇复位法 382

三、下肢部脱位整复手法 383

(十六)旋摇拔指复位法 383

(十四)握腕拧转复位法 383

(十五)摇腕复位法 383

(一)屈曲旋摇复位法 384

(二)推挤复位法 384

(三)伸推屈就法 385

(四)摇踝复位法 385

(五)摇趾复位法 385

四、腰背部关节错位整复手法 385

第十三章小儿推拿手法 387

第一节小儿常用基本手法 387

旋推法 389

合推法 389

分推法 389

拇指直推法 389

剑指直推法 389

一、推法 389

二、拿法 390

单手拿法 390

双手拿法 390

三、按法 390

拇指按法 390

屈拇指按法 390

掌摩法 391

四指摩法 391

合掌摩法 391

掌按法 391

四、摩法 391

中指按法 391

拇指摩法 391

五、捏法 392

拇指在后捏法 392

拇指在前捏法 392

六、揉法 392

拇指揉法 392

七、运法 393

中指运法 393

拇指运法 393

大鱼际揉法 393

掌揉法 393

八、搓法 394

合掌搓法 394

虎口搓法 394

指搓法 394

九、掐法 394

十、摇法 395

颈部摇法 395

摇肘法 395

摇腕法 395

摇指法 395

十三、擦法 396

双手挤法 396

掌擦法 396

十一、捣法 396

屈指捣法 396

中指捣法 396

十二、挤法 396

大鱼际擦法 397

小鱼际擦法 397

十四、捻法 397

捻指法 397

捻耳法 397

十五、撮法 397

指刮法 398

汤匙刮法 398

十六、挪法 398

十七、刮法 398

十八、扯法 399

拇食指扯法 399

食中指扯法 399

十九、弹法 399

中指弹法 399

食指弹法 399

掌打法 400

四指打法 400

第二节小儿推拿特定手法 400

剑指打法 400

食中指交替打法 400

二十、打法 400

三指打法 400

(一)小儿头面颈项部穴位 402

(二)躯干部穴位 403

(三)手及上肢部穴位 404

(四)足及下肢部穴位 405

一、头面颈项部特定手法 406

(一)开天门法 406

揉太阳法 407

推太阳法 407

(三)运太阳法 407

(二)推坎宫法 407

(四)掐人中法 408

(五)按耳门法 408

(六)掐山根法 408

(七)掐迎香法 408

(八)揉牙关法 409

(九)按百会法 409

(十)揉耳后高骨法 409

(十二)推天柱法 410

(十三)拿桥弓法 410

(十一)拿风池法 410

二、手及上肢部特定手法 411

(一)推脾经法 411

旋推脾经法 411

直推脾经法 412

(二)推肝经法 412

清肝经法 412

(三)推心经法 412

(四)推肺经法 413

(五)推肾经法 413

(八)推大肠法 414

(七)揉肾纹法 414

(六)揉肾顶法 414

(九)推小肠法 415

(十)推胃经法 415

(十一)推三关法 416

(十二)退六腑法 416

(十三)推大横纹法 417

分阴阳法 417

合阴阳法 417

(十四)揉劳宫法 417

揉内劳宫法 417

揉外劳宫法 417

运内八卦法 418

运外八卦法 418

(十五)运八卦法 418

(十六)推揉板门法 419

揉板门法 419

板门推向横纹法 419

(十七)掐揉小天心法 419

(十八)掐揉总筋法 420

(十九)掐揉二扇门法 420

(二十)掐揉二人上马法 421

(二十一)掐威灵法 421

(二十三)掐捻五指节法 422

(二十二)掐精宁法 422

(二十四)掐推四指纹法 423

掐四指纹法 423

(二十五)掐推小横纹法 423

(二十六)揉掌小横纹法 423

(二十七)掐老龙法 423

(二十八)掐揉端正法 424

(二十九)掐十宣法 424

(三十)掐揉一窝风法 424

(三十一)推天河水法 425

(三十二)拿肩井法 425

(二)开璇玑法 426

开胸法 426

三、胸腹部特定手法 426

(一)按揉天突法 426

(三)推揉膻中法 427

分推膻中法 427

揉膻中法 427

(四)推揉中脘法 427

推中脘法 427

推三焦法 428

揉中脘法 428

(五)推揉脐中法 428

推脐中法 428

(七)揉丹田法 429

推丹田法 429

(六)揉天枢法 429

捏挤天枢法 429

揉脐中法 429

(八)摩腹法 430

(九)分推腹阴阳法 430

(十)拿肚角法 430

四、腰背部特定手法 431

(一)揉大椎法 431

(二)揉风门法 432

(三)分推肩胛骨法 432

(四)揉脾俞法 432

(五)揉肾俞法 432

推脊法 433

(六)揉脊中法 433

(七)捏脊法 433

(八)推七节骨法 434

推上七节骨法 434

(九)揉龟尾法 434

五、足及下肢部特定手法 435

(一)拿百虫法 435

(二)推箕门法 435

(三)拿委中法 436

掐鬼眼法 436

(四)按揉足三里法 436

直推三阴交法 437

(七)掐解溪法 437

(五)拿揉承山法 437

(六)按揉三阴交法 437

(八)掐大敦法 438

(九)掐仆参法 438

(十)推揉涌泉法 438

第三节复式操作手法 439

一、头面部复式操作手法 439

(一)双凤展翅法 439

双手摇头法 440

双手揉耳法 440

(二)黄蜂入洞法 440

(三)揉耳摇头法 440

(四)猿猴摘果法 441

二、手臂部复式操作手法 442

(一)老汉扳缯法 442

(二)双龙摆尾法 442

乌龙摆尾法 443

(三)苍龙摆尾法 443

(四)二龙戏珠法 443

(六)赤凤摇头法 444

(七)凤凰单展翅法 444

(五)丹凤摆尾法 444

(八)凤凰鼓翅法 445

(九)龙入虎口法 445

(十)天门入虎口法 445

(十一)水底捞月法 446

(十二)运土入水法 446

(十三)运水入土法 447

(十四)黄蜂出洞法 447

(十五)凤凰展翅法 447

(十六)孤雁游飞法 448

(十七)打马过河法 448

(十八)飞经走气法 449

取天河水法 449

引水上天河法 449

清天河水法 449

(十九)飞金走气法 450

(二十)?肘走气法 450

三、躯干及足部复式操作手法 450

(一)按弦搓摩法 450

(二)老虎吞食法 451

二、踩跷架 452

(二)靠墙加杠法 452

(一)屋顶加杠法 452

一、踩跷床 452

第一节踩跷用具 452

第十四章踩跷法 452

(三)床边加杠法 453

(四)攀索法 453

(五)拄棍法 453

(六)徒手法 453

第二节踩跷常用基本方法 454

一、踩法 454

(一)双足顺踩法 455

(二)双足逆踩法 455

(三)双足横顺踩法 455

上肢分踩法 456

骶髂分踩法 456

下肢分踩法 456

(五)双足分踩法 456

腰背分踩法 456

(四)双足横逆踩法 456

肩胛分踩法 456

二、足点法 457

(一)足尖点法 458

(二)足尖点揉法 458

(三)足尖点拨法 458

双足跟点法 459

(五)足跟点蹂法 459

单足跟点法 459

(四)足跟点法 459

(六)足跟点压法 460

(七)足跟点碾法 460

单足跟点碾法 460

双足跟点碾法 460

三、蹂法 460

(一)足尖蹂法 461

(二)足掌蹂法 461

(三)足底蹂法 461

四、足抹法 461

(一)足掌抹法 461

五、碾法 462

(一)足掌碾法 462

(二)足底抹法 462

(二)足跟碾法 463

六、搓法 463

(一)腰背搓法 463

臀部搓法 463

(二)上肢搓法 463

(四)搓滚法 464

上肢搓滚法 464

(三)下肢搓法 464

下肢搓滚法 465

七、磕法 465

足跟磕法 465

臀部磕法 465

下肢磕法 465

八、蹬法 466

(一)足跟蹬法 466

背部蹬法 466

(五)蹬胯牵踝法 467

(四)蹬腰牵踝法 467

(一)双足踏肩法 467

九、踏法 467

(二)蹬腋牵腕法 467

臀部蹬法 467

腰部蹬法 467

(三)蹬肩拔颈法 467

(二)双足踏脊法 468

双足踏背法 468

双足踏腰法 468

(三)骶髂双踏法 468

十、足滑法 468

(一)腰背顺滑法 469

腰背逆滑法 469

(二)上肢顺滑法 469

下肢逆滑法 470

上肢逆滑法 470

(三)下肢顺滑法 470

十一、足溜法 471

(一)肩部溜法 471

肩胛溜法 471

(二)臀部溜法 472

(三)上肢溜法 472

(四)下肢溜法 472

十二、足压法 472

(一)足掌压法 473

(二)足心压法 473

(三)足跟压法 473

十三、足颤法 473

(二)足跟颤法 474

(一)足掌颤法 474

(三)足底颤法 475

十四、足拨法 475

(一)足尖拨法 475

(二)足跟拨法 475

十五、足掌拍打法 475

(一)单足掌拍打法 475

(二)双足掌拍打法 476

双足掌交替拍打法 476

十六、跺法 476

十七、足跟颠法 477

(二)双足跺法 477

(一)单足跺法 477

(一)单足跟颠法 478

(二)双足跟颠法 478

十八、足分法 478

(一)肩部分蹬法 479

(二)腰背分蹬法 479

(三)骶髂分蹬法 479

(四)足掌分抿法 480

(五)足跟分蹬法 480

第三节踩跷特定手法 480

二、仙人过桥法 481

三、金鸡独立法 481

一、大路通天法 481

四、老牛耕田法 482

五、双铧犁地法 482

六、蹬踏水车法 483

七、足踏风火轮法 483

八、足下生风法 484

第四节踩跷注意事项 484

第十五章手法医学的辨证施术 485

第一节手法的辨证运用 485

一、阴阳八纲辨证施术方法 485

(一)阴阳辨证施术方法 485

(二)表里辨证旋术方法 485

二、脏腑经络辨证施术方法 486

三、皮脉肌筋骨辨证施术方法 486

(三)寒热辨证施术方法 486

(四)虚实辨证施术方法 486

(一)皮毛 487

(二)血脉 487

(三)肌肉 487

(四)筋 487

(五)骨 487

四、一般手法的旋术规律 487

第二节手法的套路 487

一、头痛治疗手法套路 488

四、鼻炎治疗手法套路 489

二、牙痛治疗手法套路 489

三、眼病治疗手法套路 489

五、耳病治疗手法套路 490

六、颈椎病治疗手法套路 490

七、肩周炎治疗手法套路 491

(一)坐式手法套路 491

(二)卧式手法套路 492

八、肘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2

九、腕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2

十、胸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3

十一、腹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3

十三、腰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4

十二、背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4

十四、膝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5

十五、踝部病伤治疗手法套路 495

第三节各部位的手法常规 496

一、头面部手法常规 496

二、颈肩部手法常规 497

三、上肢部手法常规 497

四、胸腹部手法常规 498

五、腰背部手法常规 499

六、下肢部手法常规 499

七、足踝部手法常规 500

八、全身保健手法常规 500

第一节概述 501

第十六章 自我按摩与导引功法 501

一、头部自我按摩手法 502

二、面部自我按摩手法 502

三、颈部自我按摩手法 502

第二节 自我按摩手法 502

四、肩部自我按摩手法 503

五、肘部自我按摩手法 503

六、腕部自我按摩手法 503

七、手部自我按摩手法 503

八、胸部自我按摩手法 504

九、腹部自我按摩手法 504

十、腰背部自我按摩手法 504

第三节防治疾病的自我按摩 505

一、头痛自我按摩法 505

方法 505

十一、臀髂部自我按摩手法 505

十三、足踝部自我按摩手法 505

十二、膝部自我按摩手法 505

二、牙病自我按摩法 506

三、眼病自我按摩法 506

四、鼻病自我按摩法 506

五、耳病自我按摩法 506

(二)鼻翼扇动法 507

(一)眼球转动法 507

第四节导引方法 507

六、胃腹痛自我按摩法 507

一、头面部导引方法 507

(三)上下叩齿法 508

(四)赤龙搅海法 508

(五)鼓嗽吞津法 508

二、颈项部导引方法 508

(一)前俯后仰法 508

(二)左右摇摆法 508

(三)左盼右顾法 508

(四)犀牛望月法 508

(三)垂臂旋肩法 509

(六)大鹏展翅法 509

(五)绕头摸耳法 509

(四)抡臂旋肩法 509

(六)旋摇天柱法 509

(二)前后摸肩法 509

(一)货郎击鼓法 509

三、上肢部导引方法 509

(五)哪吒探海法 509

(一)前踢蹬腿法 510

四、下肢部导引方法 510

(十三)拔指法 510

(十二)旱地拔葱法 510

(十一)摇腕法 510

(九)扩胸举臂法 510

(八)左右开弓法 510

(七)风轮自转法 510

(十)手摇纺车法 510

(六)旋摇小腿法 511

(一)挺胸弓背法 511

(八)足尖着地摇踝法 511

(七)足跟着地摇踝法 511

五、腰背部导引方法 511

(五)旋转双膝法 511

(四)抱膝屈髋法 511

(三)外展斜蹬法 511

(二)后伸蹬腿法 511

(二)左旋右转法 512

(三)左右侧屈法 512

(四)前俯后仰法 512

(五)旋转腰胯法 512

六、胸腹呼吸吐纳导引法 512

第五节导引功法 513

一、颈椎病防治导引功 513

二、肩周炎防治导引功 518

三、腰痛防治导引功 523

参考文献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