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开发新思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振国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17005434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

关键是要敢于用活政策 刘 正 1

序 1

关键是要敢于用活政策 刘 正 1

序 1

目 录 1

目 录 1

县域经济开发的若干思路 卓康宁 5

县域经济开发的若干思路 卓康宁 5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曹文举 9

打破封闭观念和旧的格局 9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曹文举 9

打破封闭观念和旧的格局 9

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

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

第一章县域经济开发的基本理论 14

第一章县域经济开发的基本理论 14

县域经济及其主要特点(14)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16)重新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7

县域经济及其主要特点(14)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16)重新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7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20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20)县域经济的新成长阶段 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20)县域经济的新成长阶段 25

三、筹划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32

三、筹划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道路(32)实现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良性循环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3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与道路(32)实现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良性循环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39

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全面发展农村经济(46)发展县域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六个转变(49)制定区域经济规划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52)县域经济开发层次论方法(58)县域经济决策的科学化 63

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全面发展农村经济(46)发展县域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六个转变(49)制定区域经济规划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52)县域经济开发层次论方法(58)县域经济决策的科学化 63

第二章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67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 67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 67

第二章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67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县域经济的合理途径(67)发展县域经济要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72)发展县城经济要以流通为导向,立足资源深度开发(77)发展村级经济是县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79)农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分阶段战略 83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县域经济的合理途径(67)发展县域经济要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72)发展县城经济要以流通为导向,立足资源深度开发(77)发展村级经济是县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79)农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分阶段战略 83

二、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86

二、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86

一个目标,多种模式(86)山区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92)湘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96)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战略(99)开放试验区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的战略(103)瓯海县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07)县级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110

一个目标,多种模式(86)山区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92)湘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96)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战略(99)开放试验区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的战略(103)瓯海县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107)县级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110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12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12

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112)制订县域产业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16)正确分析优势,建立支柱产业 118

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112)制订县域产业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16)正确分析优势,建立支柱产业 118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119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119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现状(119)消除制约因素,促进县域经济长足发展 121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现状(119)消除制约因素,促进县域经济长足发展 121

五、农村教育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开发 124

五、农村教育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开发 124

人的素质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24)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25)开发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途径和对策(127)县级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129

人的素质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24)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25)开发外向型经济人才的途径和对策(127)县级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 129

推广适用技术,发展县域经济 130

推广适用技术,发展县域经济 130

第三章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134

一、沅江模式与湖区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134

第三章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134

一、沅江模式与湖区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134

二、东莞市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启示 138

二、东莞市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启示 138

三、枣阳县“工农一担挑”模式的特点 143

三、枣阳县“工农一担挑”模式的特点 143

四、武汉汉南模式的意义 147

四、武汉汉南模式的意义 147

五、仙桃市创汇农业模式的经验 152

五、仙桃市创汇农业模式的经验 152

模式的比较分析 156

模式的比较分析 156

六、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几种主要 156

六、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几种主要 156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164

第四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164

第四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164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164

现代农业要求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164)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动力在于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167)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选择符合国情的“高内稳性”模式(170)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与主要措施 173

现代农业要求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164)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动力在于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167)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选择符合国情的“高内稳性”模式(170)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与主要措施 173

二、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农业发展的后劲 177

二、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农业发展的后劲 177

影响湖南农业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177)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整体性对策(180)增强农业后劲的中心是增加农业投入(182)重视农业投资,增强农业后劲(185)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是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内容 188

影响湖南农业发展后劲的主要因素(177)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整体性对策(180)增强农业后劲的中心是增加农业投入(182)重视农业投资,增强农业后劲(185)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是增强农业后劲的重要内容 188

三、发展具有适度规模的商品农业是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途径 190

三、发展具有适度规模的商品农业是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途径 190

适度规模农业的含义及其必要性(190)规模农业要走绿色企业之路(193)规模农业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197

适度规模农业的含义及其必要性(190)规模农业要走绿色企业之路(193)规模农业适度性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197

四、生态农业是中国式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99

四、生态农业是中国式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99

生态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99)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与效益(201)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振兴县域经济的意义(205)生态立体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8)庭院生态农业经济的区域化(210)湖平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与启示(214)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 225

生态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99)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与效益(201)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振兴县域经济的意义(205)生态立体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8)庭院生态农业经济的区域化(210)湖平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与启示(214)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 225

一、非农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228

一、非农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228

县域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28)村办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的重要层次(230)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县级财力的增长 231

县域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28)村办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的重要层次(230)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县级财力的增长 231

二、非农产业的开发战略 234

二、非农产业的开发战略 234

为乡村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34)从战略上重视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发展(236)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是非农产业开发的战略之举(240)开发非农产业要在加工工业上大做文章(244)瞄准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 247

为乡村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34)从战略上重视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发展(236)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是非农产业开发的战略之举(240)开发非农产业要在加工工业上大做文章(244)瞄准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 247

以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各业发展 248

以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各业发展 248

三、非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51

三、非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51

发展乡镇企业要摆脱“挫折怪圈”的困扰(251)重视对乡镇企业劳动力的保护(257)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259

发展乡镇企业要摆脱“挫折怪圈”的困扰(251)重视对乡镇企业劳动力的保护(257)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259

一、公有资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261

第六章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261

第六章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261

一、公有资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26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61)建立刺激和诱导农民转包土地的机制(263)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租制经营的设想(266)经营承包中农户短期行为的转化(269)农户经营决策行为的现状及其调整对策(273)加强土地管理的主要对策(277)扭转部分地区集 28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61)建立刺激和诱导农民转包土地的机制(263)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租制经营的设想(266)经营承包中农户短期行为的转化(269)农户经营决策行为的现状及其调整对策(273)加强土地管理的主要对策(277)扭转部分地区集 281

第五章非农业产业的开发 282

第五章非农业产业的开发 282

二、股份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284

二、股份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284

股份制在振兴乡镇经济中的作用(284)股份合作经济是县域企业的发展方向(287)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成因(289)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作法 293

股份制在振兴乡镇经济中的作用(284)股份合作经济是县域企业的发展方向(287)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成因(289)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作法 293

三、积极探索合作经济的新形式 296

三、积极探索合作经济的新形式 296

合作经济的历史考察(296)合作经济的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99)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挂户经营 303

合作经济的历史考察(296)合作经济的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99)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挂户经营 303

四、继续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308

四、继续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308

现阶段私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308)社会主义条件下私人经济的性质(311)农村私营企业的形式和特点 316

现阶段私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308)社会主义条件下私人经济的性质(311)农村私营企业的形式和特点 316

第七章农村市场体系的培育 321

第七章农村市场体系的培育 321

一、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 321

一、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 321

建立和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的几点设想(321)以“四农市场”为空间,全面引入市场机制(323)以理顺粮价为中心,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325)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328

建立和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的几点设想(321)以“四农市场”为空间,全面引入市场机制(323)以理顺粮价为中心,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325)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328

二、以供销社为主体,全面发展农村商品市场 331

二、以供销社为主体,全面发展农村商品市场 331

供销合作社在县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331)适应县域经济的开发,调整供销社经营决策(334)农商合作经济的功能与完善(336)工商合作经济的基本形式与主要作用(339)深化边境供销社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开放 342

供销合作社在县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331)适应县域经济的开发,调整供销社经营决策(334)农商合作经济的功能与完善(336)工商合作经济的基本形式与主要作用(339)深化边境供销社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开放 342

三、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完善和发展资金市场 344

三、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完善和发展资金市场 344

现行县级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对策(344)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347

现行县级金融体制的缺陷及改革对策(344)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347

四、组织农村大商品生产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350

四、组织农村大商品生产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350

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50)改革和完善农村服务体制的基本思路(352)建立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流通机制 356

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50)改革和完善农村服务体制的基本思路(352)建立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流通机制 356

五、开放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合理流 358

动和充分就业 358

动和充分就业 358

五、开放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合理流 358

城乡劳动人口就业必须走开放劳动力市场的道路(358)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目标和机制 360

城乡劳动人口就业必须走开放劳动力市场的道路(358)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目标和机制 360

一、启动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功能 363

第八章城乡一体化道路的选择 363

一、启动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功能 363

第八章城乡一体化道路的选择 363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363)建立城乡经济网络,架起城乡一体化桥梁(365)发挥城市工业优势,驱动县域工业发展 366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363)建立城乡经济网络,架起城乡一体化桥梁(365)发挥城市工业优势,驱动县域工业发展 366

二、有计划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369

二、有计划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369

农村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369)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意义(371)发展小城镇的战略要求(373)重视农村老镇的复苏和发展 376

农村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369)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意义(371)发展小城镇的战略要求(373)重视农村老镇的复苏和发展 376

三、发挥集镇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78

三、发挥集镇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78

集镇经济在农村经济振兴中的作用(378)当前集镇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2

集镇经济在农村经济振兴中的作用(378)当前集镇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2

第九章政府行为的转变 385

一、县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转换 385

一、县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转换 385

第九章政府行为的转变 385

县政府行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85)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必要性(389)改革先行县政府行为转换的共同特征 390

县政府行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85)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必要性(389)改革先行县政府行为转换的共同特征 390

转变县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 394

转变县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 394

二、县域财政分配行为的优化 397

二、县域财政分配行为的优化 397

财政分配与经济发展关系(397)目前县域财政分配上的弊端(399)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400

财政分配与经济发展关系(397)目前县域财政分配上的弊端(399)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400

正确处理生财与聚财的关系(405)合理实行税收减免 406

正确处理生财与聚财的关系(405)合理实行税收减免 406

三、农村利益关系的调整 409

三、农村利益关系的调整 409

农村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409)当前分配行为中的主要弊端(411)理顺分配关系的几项措施 414

农村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409)当前分配行为中的主要弊端(411)理顺分配关系的几项措施 414

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作用 818

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作用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