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辩中边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发展背景 1
第一章《辩中边论》的文本及基本内容 2
第一节 文本、翻译及注疏 2
第二节 论述结构及基本内容 8
第二章《辩中边论》形成前后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发展背景 17
第一节 当时流行的主要大乘经论 17
第二节 当时佛教发展中的主要思想 23
第二部分《辩中边论》的主要思想 33
第三章 虚妄分别义 34
第一节 虚妄分别与识 34
第二节 虚妄分别之有无 48
第三节 虚妄分别与三性 52
第四节 虚妄分别之杂染相 57
第四章 空性义 64
第一节 空性诸相和异门 64
第二节 心性本净 69
第三节 十六空差别 72
第五章 十真实义 86
第一节 根本真实与相真实:三性 87
第二节 无颠倒真实:三性与四无倒之相摄 89
第三节 因果真实:三性与四谛之相摄 91
第四节 粗细真实:三性与二谛之相摄 94
第五节 极成真实与净所行真实:三性与四真实之相摄 96
第六节 摄受真实:三性与五事之相摄 99
第七节 差别真实:三性与七真如之相摄 101
第八节 善巧真实:十善巧与十我见 112
第六章 十无颠倒义 131
第一节 十无倒 132
第二节 三性与十金刚句及十无倒 144
第七章 中道义 148
第一节 非空非有中道义 149
第二节 十五中道行 152
第三部分《辩中边论》与相关大乘思想的理论关联 164
第八章《辩中边论》与般若中观及如来藏思想的理论关联 166
第一节 与般若中观所说十六空之异同 166
第二节 在心性清净义上与般若和如来藏思想的关联 184
第三节 在中道、二谛等义上与中观派思想的异同 195
第九章《辩中边论》与其他唯识经论的理论关联和异同 220
第一节 与《摄大乘论》等在虚妄分别与三性义上的异同 221
第二节 与《摄大乘论》等在识变结构上的异同 238
第三节 与《成唯识论》在三性和识变结构上的异同 245
结语 264
主要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