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业创新与企业活力 2
第一节 企业创新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 2
一、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企业创新 3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企业创新 4
三、市场竞争的加剧逼迫企业创新 5
四、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创新常创常新 6
五、智慧文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思维模式 7
第二节 “两个根本转变”要求企业创新 10
第二章 企业创新的内容 16
第一节 生产力创新和生产关系创新 16
一、企业生产力创新 16
二、企业生产关系创新 24
第二节 技术创新 28
第三节 企业制度创新 29
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是实行公司制 29
二、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难点 30
三、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 31
第四节 企业机制创新 33
一、企业制度与企业机制的共同点 34
二、企业制度与企业机制的区别 35
三、比较企业制度与企业机制的异同给我们的启示 37
第五节 企业形象创新 40
一、企业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42
三、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企业形象创新的思维方式 44
第六节 观念创新 48
第七节 几种创新之间的关系 52
一、企业生产力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52
二、企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形象创新之间的关系 52
三、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与效益创新之间的关系 55
第三章 企业创新原理 58
第一节 启动原理 58
一、启动原理的概念 58
二、企业的配套政策 59
第二节 希望原理 60
第三节 组合原理 62
一、主体附加组合 64
二、异类组合 64
三、同类组合 65
四、信息组合 66
五、重组组合 66
第四节 比较原理 68
一、替代物替代比较 68
二、模拟替代替换比较 69
第五节 联想原理 70
一、联想的类型 71
二、运用联想原理应注意的问题 73
第六节 还原原理 74
第七节 综合原理 75
第八节 稽核原理 77
一、杂交与分离 77
二、颠倒与逆向 78
三、转换和重新调整 78
四、简化与强化 79
五、放大与缩小 80
第九节 木桶原理 80
第四章 企业创新的原则和基本规律 83
第一节 企业创新的原则 83
一、不违背科学技术原理原则 84
二、市场评价原则 84
三、相对最优原则 86
四、机理简单原则 88
五、构思独特原则 88
六、不轻易否定、不简单比较原则 89
第二节 企业创新的基本规律 91
一、企业创新系统化规律 91
二、产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之间的顺向效果约束和逆向条件约束规律 92
三、原材料在产品价值中依次递减,知识、技术与智慧在产品价值中的比例依次递增规律 94
四、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行业标准竞争之间的市场竞争逐级递进演变规律 95
五、创新路径选择规律 97
第五章 观念创新 102
第一节 改革开放观念 102
第二节 以人为本观念 104
第三节 主体观念 106
第四节 利益观念 108
第五节 竞争观念 110
第六节 效率观念 113
一、树立效率观念的理由 113
二、确立效率观念应该注意的问题 115
第七节 规范观念 116
第八节 顾客群观念 119
一、顾客观念的分类 119
二、传统的顾客观念 119
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顾客观念 121
四、黑色观念 125
五、灰色观念 127
六、绿色观念 127
七、顾客群的选择与定位 128
八、培养顾客群对企业的忠诚感 129
九、立足于忠实顾客群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 131
第九节 创造需求观念 132
一、创造需求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132
二、确立创造需求观念的重要性 134
三、创造需求观念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 135
四、树立创造需求观念应注意的问题 135
第十节 经营层次观念 137
一、资本经营观念 137
二、资产经营观念 139
三、生产经营观念 141
四、三种经营之间的关系 142
第十一节 所有制观念 143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143
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145
三、平等对待非国有经济 151
第六章 企业创新思维模式 156
第一节 特征列举模式 156
一、特征列举模式的实施程序 156
二、特征列举模式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 157
三、特征列举模式在经营创新中的应用 158
第二节 组合模式 160
一、组合模式的类型 160
二、组合模式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应用 163
第三节 信息交合模式 169
一、应用信息交合模式的程序 171
二、信息交合模式的实施规律 173
三、评价与应用 175
第四节 因果联想模式 177
一、因果关系的特点 177
二、探求因果联想的方法 179
三、运用因果联想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82
第五节 颠倒逆向模式 184
一、反转型逆向构思法 185
二、转换型逆向构思法 186
三、缺点逆用构思法 187
第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191
第一节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91
一、企业技术创新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192
二、企业技术创新是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的内在要求 193
三、技术创新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 194
四、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194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种类和内容 195
一、按创新的程度分类 196
二、按创新对象的不同分类 197
三、按创新的创意不同分类 197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198
一、技术创新的特点 199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 200
三、产品创新的安排 203
四、企业创新的组织 204
五、创新与销售 206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规划 207
一、技术创新规划的特征 207
二、制订技术创新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208
三、编制企业技术创新规划的步骤 210
第五节 企业技术创新决策 210
一、创新题目的来源 211
二、创新题目的选择 213
三、创新目标的确定 218
四、创新投资的决策 219
五、关于放弃某项创新活动的决策 222
第六节 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224
第八章 企业机制创新 227
第一节 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创新 227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几个重要关系 228
二、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 229
三、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 231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 233
第二节 企业家成长机制创新 236
一、企业家成长机制创新的内容 236
二、建立经营者更换机制 238
第三节 企业激励机制创新 251
一、企业激励机制的“黄金法则” 252
二、人本管理的创新 253
三、经理主权型激励机制 258
四、职工主权型激励机制 262
五、大众期权激励机制 265
第四节 企业发展机制创新 272
一、以“自行车原理”作为企业发展机制创新的思维模式 273
二、积极培育企业效益增长点 275
三、重新核定企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增加企业发展后劲 276
第九章 企业无形资产创新 280
第一节 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 280
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 280
二、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 282
三、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 284
第二节 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86
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286
二、强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287
第三节 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容及其创新 289
一、企业形象的创新 289
二、商誉的创新 292
三、公共关系的创新 297
第四节 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308
一、企业应从无形资产的投资、利用和维护管理上下功夫 309
二、政府要为企业强化无形资产管理创造条件 311
第五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 312
一、无形资产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3
二、无形资产的会计学分类 313
三、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 314
四、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 317
第十章 企业营销创新 320
第一节 营销观念创新 320
一、我国古代营销观念 320
二、对传统营销观念的评价 324
三、现代营销观念的创新 330
四、名牌观念是营销观念创新的最高层次 334
第二节 营销模式创新 338
一、单一的依附型营销模式 338
二、混合的竞争型营销模式 340
三、开放的自主型营销模式 342
第三节 产品策略创新 345
一、开发策略创新 346
二、市场策略创新 347
三、设计策略创新 350
四、包装策略创新 352
第四节 促销策略创新 355
一、价格促销策略创新 356
二、人员促销策略创新 367
三、渠道促销策略创新 372
四、广告促销策略创新 378
第十一章 企业创新环境 382
第一节 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382
一、环境对创新力的制约 383
二、创新力受阻的环境因素 385
第二节 创造良好的群体气氛 386
一、构建创新性群体 387
二、形成协调完善的群体 389
三、形成民主的群体 390
四、形成具有集体意识的群体 391
第三节 要有良好的“领导气候” 392
一、领导者富于创新精神 393
二、有良好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393
三、有适当的领导方法和艺术 394
第四节 完善激励手段 397
一、创新发明行为的动力 397
二、激励手段 398
三、奖与罚 399
第十二章 创新能力的培养 402
第一节 觉察能力 402
第二节 记忆能力 408
第三节 联想能力 417
第四节 分析能力 421
第五节 想象能力 429
第六节 直觉能力 435
一、直觉有利于搜寻创新的关键 438
二、直觉能预见出创新的前景和结果 438
三、直觉有利于提出最佳创新实施方案 439
第七节 完成能力 442
参考文献 448
后记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