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医学统计方法 5
第一章 医学统计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步骤 5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5
一、总体与样本 5
二、参数与统计量 5
三、变异与抽样误差 6
四、概率 6
第二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6
一、设计 6
二、搜集资料 7
三、整理资料 7
一、统计表 8
四、分析资料 8
第三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8
二、统计图 10
练习题 统计表与统计图 16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调查设计 18
第一节 实验设计 18
一、实验的基本要素 18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 19
第二节 调查设计 23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24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24
三、调查方法 24
五、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25
六、确定观察单位数量 25
四、搜集原始资料的方式 25
七、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26
第三章 计量资料的分析研究 27
第一节 集中趋势指标 27
一、算术均数 27
二、几何均数 29
三、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30
第二节 离散趋势指标 32
一、极差 32
二、方差 32
三、标准差 33
四、变异系数 34
第三节 正态分布和正常值范围 35
一、正态分布 35
二、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36
第四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 38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38
二、t分布 38
三、总体均数的估计 40
第五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41
一、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41
二、选择检验方法和计算统计量 42
三、确定P值 42
四、推断结论 42
第六节 u检验和t检验 43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43
二、配对资料的比较 44
三、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45
一、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48
第七节 方差分析 48
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52
三、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q检验 54
四、方差分析的注意点 56
第八节 正态性检验 57
一、正态概率纸目测法 57
二、正态性D检验 58
第九节 假设检验中的两型错误及注意事项 61
一、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 61
二、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62
练习题一 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63
练习题二 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 64
一、相对数的种类 67
第一节 相对数 67
第四章 计数资料的分析研究 67
二、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68
第二节 率的标准化 69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69
二、标准化法的计算方法 70
三、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 71
第三节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72
一、生育统计指标 72
二、死亡统计指标 72
三、疾病统计指标 73
第四节 总体率的估计 75
一、率的标准误 75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 75
一、u检验 76
第五节 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 76
二、x2检验 77
练习题一 相对数和率的标准化 83
练习题二 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 85
第五章 秩和检验 87
第一节 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 87
第二节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89
一、原始数据的两样本比较 89
二、频数表资料(或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 90
第三节 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91
练习题 秩和检验 93
第六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 96
第一节 直线相关 96
一、相关系数 97
二、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98
第二节 直线回归 100
一、直线回归方程式 100
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101
三、绘制回归直线 101
第三节 直线相关与回归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02
练习题 直线相关与回归 103
第七章 病例随访资料分析 104
第一节 生存率的直接法 104
一、直接法计算公式 104
二、直接法的优缺点 105
第二节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 105
第三节 小样本资料的生存率曲线分析 107
一、生存率的计算 108
三、生存率曲线 109
二、生存率的标准误的计算 109
四、生存率的可信区间 110
第二篇 医学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111
第八章 疾病的分布 111
第一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 111
一、散发 111
二、流行 112
三、大流行 112
第二节 疾病的时间分布 112
一、爆发 112
二、季节性 112
三、周期性 113
一、区域的划分 115
二、描述疾病地区分布常用术语 115
第三节 疾病的地区分布 115
四、长期趋势 115
三、疾病在国家间的分布 116
四、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 116
第四节 疾病的人群分布 117
一、性别 117
二、年龄 118
三、职业 119
四、种族与民族 120
五、特殊人群 120
第五节 疾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120
练习题 疾病的分布 121
三、调查方法 123
二、确定调查对象 123
第一节 现况调查设计 123
一、调查目的 123
第九章 现况调查 123
第二节 资料收集 125
一、调查表 125
二、调查员与访问 127
三、体检与实验室检查 127
第三节 资料分析 127
第十章 个案调查与爆发调查 128
第一节 个案调查 128
一、调查目的 128
二、调查方法 128
三、调查内容 128
二、调查步骤与方法 129
一、调查目的 129
第二节 爆发调查 129
练习题 爆发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33
第十一章 病例对照研究 136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136
一、病例的选择 136
二、对照的选择 137
三、病例与对照的配合 137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138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 141
一、暴露因素的确定 141
二、暴露因素的收集 141
第三节 资料的分析 141
一、成组资料的分析 141
二、1∶1配比资料分析 145
三、分级资料分析 146
第十二章 队列研究 147
第一节 前瞻性队列研究 147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47
二、资料来源与收集 148
三、资料分析 148
第二节 回顾性队列研究 150
第三节 调查研究工作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151
一、选择性偏倚 151
二、信息偏倚 151
三、混杂偏倚 152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比较 152
练习题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53
第二节 实验分组 157
一、实验对象 157
第十三章 实验流行病学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二、随机化原则 165
三、对照原则 165
四、盲法原则 166
第三节 处理因素 166
一、病因实验 166
二、预防性实验 168
三、临床实验 168
四、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实验 168
第四节 终点评估 168
一、指标的关联性 168
四、指标的精确性 169
三、指标的灵敏性 169
二、指标的客观性 169
第十四章 病因及其推导 170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及分类 170
一、病因的概念 170
二、病因的分类 170
第二节 研究病因的方法 171
一、病因假设的形成方法 171
二、验证病因假设 172
第三节 病因推断 172
一、病因与疾病的联系 172
二、判断病因与疾病因果联系的依据 173
第四节 病因研究与预防 174
第一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 175
第十五章 诊断试验 175
一、真实性评价 176
二、可靠性评价 177
三、效益评价 178
第二节 筛检 179
一、概述 179
二、筛检的原则 180
第三节 诊断策略 180
一、确定病例的诊断标准 180
二、提高诊断效率的方法 181
练习题 诊断试验及其评价 183
第十六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87
第一节 传染源 187
一、病人作为传染源 187
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188
二、病源携带者作为传染源 188
一、经空气传播 189
二、经水传播 189
第二节 传播途径 189
三、经食物传播 190
四、接触传播 190
五、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191
六、经土壤传播 191
七、医源性传播 191
八、垂直传播 192
第三节 人群易感性 192
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92
一、疫源地 193
二、流行过程 193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193
第四节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193
第五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94
一、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194
二、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194
第六节 传染病的防制 194
一、预防性措施 194
二、防疫措施 196
三、治疗性预防措施 200
第七节 疾病监测 200
三、情报交流 201
练习题 预防接种及效果评价 201
一、长期系统地收集资料 201
二、资料分析与评价 201
第十七章 医源性疾病 203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 203
一、医院内感染概述 203
二、医院内感染的种类 203
三、医院内感染的危害性 203
四、医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 204
五、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204
六、医院内感染的诊断 205
七、医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与管理 206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 207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207
二、药源性疾病的类型 207
四、药源性疾病的研究方法 208
三、药源性疾病的判断标准 208
五、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211
第十八章 心、脑血管疾病 212
第一节 冠心病的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 212
一、冠心病的流行特点 212
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15
第二节 脑卒中的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 216
一、脑卒中的流行特点 216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18
第三节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 219
一、病因预防 220
二、高危人群预防 220
三、早期发现及诊治、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221
一、人类的环境 222
第一节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222
第十九章 人类与环境 222
第三篇 环境和健康 222
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4
三、人和环境的关系 225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27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 228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229
三、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 230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治理原则 235
一、治理工业“三废” 235
二、预防农业污染 236
三、预防生活性污染 236
一、大气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237
第一节 空气与健康 237
第二十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237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41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249
四、空气污染性疾病的防制 252
练习题 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253
第二节 水与健康 256
一、水资源概况 256
二、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256
三、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256
四、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60
五、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263
六、水污染性疾病的防制 267
练习题 饮用水消毒法 269
一、土壤的卫生特征 271
第三节 土壤与健康 271
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73
三、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78
四、土壤污染性疾病的防制 281
第二十一章 食物与健康 284
第一节 合理营养 284
一、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284
二、营养素及其需要量、供给量 284
三、各种营养素 288
练习题(一) 一日膳食计算 300
练习题(二) 还原型抗坏血酸测定 303
第二节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312
一、谷类 312
三、蔬菜与水果 313
二、豆类 313
四、肉禽蛋鱼奶类 314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膳食 316
一、孕妇及乳母的膳食 316
二、儿童及青少年的膳食 318
三、老年人的膳食 319
第四节 病人营养 322
一、胃肠道疾病 322
二、肝胆胰疾病 323
三、肾脏病 326
四、糖尿糖 328
五、心血管疾病 330
第五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332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332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333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333
四、有毒动植物中毒 337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340
六、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341
第二十二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347
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47
一、职业危害因素 347
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48
三、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351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358
一、生产性毒物 358
二、职业中毒的类型 361
三、影响生产性毒物毒作用的因素 362
二、主要接触作业 364
三、毒理 364
第三节 铅中毒及其防治 364
一、理化特性 364
四、临床表现 365
五、诊断 366
六、治疗和处理原则 366
七、预防措施 367
练习题 血中铅的测定 367
第四节 汞中毒及其防治 368
一、理化特性 368
二、主要接触作业 368
三、毒理 369
四、临床表现 369
七、预防措施 370
六、治疗和处理原则 370
五、诊断 370
练习题 发汞、尿汞的测定 371
第五节 锰中毒及其防治 373
一、理化性质 373
二、主要接触作业 373
三、毒理 373
四、临床表现 374
五、诊断 374
六、治疗与处理原则 375
七、预防措施 375
第六节 苯中毒及其防治 375
一、理化性质 375
三、毒理 376
二、主要接触作业 376
四、临床表现 377
五、诊断 378
六、治疗与处理原则 378
七、预防措施 378
第七节 窒息性气体中毒及其防治 379
一、一氧化碳 379
二、氰化氢 381
三、硫化氢 382
第八节 农药中毒及其防治 383
一、有机磷农药 384
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388
三、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389
四、其他农药 390
一、生产性粉尘 394
第九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394
二、尘肺 396
三、预防措施 406
练习题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和分散度测定 407
第十节 物理因素与健康 410
一、高温 410
二、气压 413
三、噪声 415
四、其他物理因素 420
第十一节 职业肿瘤 421
一、致癌因素 421
二、职业肿瘤的发病特点 427
三、职业肿瘤的识别 429
四、常见的职业肿瘤 430
五、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 431
第二十三章 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 433
第一节 社会因素 433
一、社会制度 433
二、经济发展水平 434
三、文化因素 434
四、社会人口 436
第二节 心理因素 436
一、影响心理因素致病作用的因素 436
二、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438
第三节 生活方式 439
一、吸烟 439
二、酗酒 440
三、滥用药物 441
二、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443
一、卫生工作方针 443
第四篇 卫生保健原则和措施 443
第二十四章 卫生保健战略 443
第一节 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和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443
第二节 全球卫生战略 444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444
二、初级卫生保健 448
三、三级卫生保健网 449
第三节 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 450
一、概念 450
二、自我保健措施 451
三、健康教育的任务 451
四、健康教育的原则 452
五、健康教育的形式 452
一、一级预防 453
第二十五章 三级预防 453
二、二级预防 454
三、三级预防 454
第二十六章 卫生法规和卫生监督 456
第一节 卫生法规 456
一、制定和执行卫生法规的必要性 456
二、我国卫生法规的特点 456
第二节 卫生监督 457
一、我国卫生监督机构 457
二、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457
附录一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459
附录二 中英对照索引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