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一、植物如何生活,营养与代谢 2
二、植物如何生长,生长与发育 2
三、植物如何生存,适应与变异 3
四、植物生理学如何发展,分析与综合 3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6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物理化学特性 6
一、生物化学特性(6) 二、胶体特性 8
第二节植物细胞内的按室分工 9
一、胞核与细胞质(9) 二、细胞器的几种类型(10) 三、胞壁和液泡 12
四、细胞各部位的分工协作 13
第三节生物膜与细胞的内膜体系 14
一、生物膜的分子结构(14) 二、生物膜的透性(15) 三、细胞的内膜体系 15
四、细胞内小囊泡的形成与转移 16
第四节细胞间通道的形成 17
一、胞间连丝(17) 二、共质体与质外体 18
第五节物质扩散与原生质运动 19
第六节小结 19
第二章植物的生物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1
第一节组成植物体的生物分子 21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2
一、核酸的化学结构(23) 二、核酸的空间结构(24)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定位 27
四、核酸的性质(28) 五、核酸的功能(28) 六、DNA的复制 30
七、DNA的转录成RNA(31) 八、核苷酸的功能 32
第三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36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36) 二、蛋白质的结构(39) 三、植物病毒的结构 42
四、蛋白质的性质(43) 五、植物中蛋白质的种类(45) 六、蛋白质的功能 46
第四节小结 47
第三章酶 49
第一节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 49
一、酶的概念及特征(49) 二、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 50
第二节酶作用的特点 52
一、酶的高效催化性(52) 二、酶的专一性(或特异性)(54) 三、酶促反应的可逆性 55
第三节酶作用的机理 56
一、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56) 二、辅基与辅酶的作用(63) 三、金属离子的作用 71
第四节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72
一、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73) 二、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74
三、底物与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75) 四、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75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77
第五节酶的命名、分类及其生物学 78
一、酶的命名及分类(78) 二、酶的生物学 81
第六节小结 85
第四章呼吸作用 87
第一节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87
第二节呼吸强度、呼吸底物和呼吸商 88
一、植物的呼吸强度(88) 二、呼吸底物(90) 三、呼吸商 90
第三节植物的有氧呼吸 91
一、糖酵解途径(92) 二、三羧酸循环(97) 三、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 102
作用(100) 四、磷酸戊糖途径 102
第四节植物的无氧呼吸 105
一、酒精发酵途径(105) 二、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 106
第五节细胞色素系统以外的其他氧化酶类 107
一、抗氰氧化酶(108) 二、乙醇酸氧化酶(108) 三、黄素氧化酶 108
四、酚酶(109) 五、抗坏血酸氧化酶(109) 六、吲?乙酸氧化酶 110
第六节影响呼吸作用的条件 110
一、内部条件(110) 二、外界条件 112
第七节呼吸知识在农业上的应用 115
一、植物染病时所表现的呼吸作用(115) 二、果实成熟与呼吸跃变现象 117
三、呼吸控制在农产品贮藏中的应用 120
第八节小结 122
第五章光合作用 123
第一节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123
一、叶绿体的结构(123) 二、叶绿体的色素 124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机理 127
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127) 二、光化学反应及电子传递(129) 三、光合磷酸化作用 133
四、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 134
第三节 C3植物和C4植物 141
一、光呼吸(141) 二、C3植物及C4植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与光合效率(143) 三、C3植物及C4植物叶的解剖特征(144) 四、控制光呼吸与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探讨 146
第四节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147
一、控制环境条件,提高群体的光合强度(148) 二、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153) 三、调节光合产物的分配与利用 156
第五节小结 157
第六章水分生理 159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和农业生产中水分的重要性 159
一、水分的理化特性(159) 二、植物体内水分状况及生理作用 161
第二节根的水分生理活动 164
一、根是植物吸水的器官(164) 二、影响根系活动的条件(165) 三、土壤的保水力 165
第三节植物的水分平衡与水势 166
一、细胞如何吸收水分(167) 二、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70)三植物体内水分的传导 173
四、水分的散失——蒸腾 175
第四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81
第五节小结 183
第一节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 185
第七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85
一、植物的必要营养元素(185) 二、不同种植物必要元素多样化 187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189
一、矿质元素通过细胞壁(190) 二、细胞液中无机离子的积累(190) 三、影响离子积累的因素(191) 四、对离子吸收的机理(195) 五、离子运输与元素再利用 199
第三节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200
一、矿质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200) 二、各种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201) 三、缺素症状 207
第四节如何根据生理学原理施肥 208
第五节小结 211
第八章植物的有机物代谢 214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代谢 214
一、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214) 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216) 三、碳水化合物的分解(219) 四、碳水化合物的互相转化(221) 五、碳水化合物代谢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222
第二节脂类代谢 225
一、植物体内的脂类(225) 二、脂肪的合成和分解(226) 三、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232
四、脂类代谢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233
第三节蛋白质代谢 235
一、氨基酸和酰胺的合成和分解(235) 二、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244) 三、蛋白质代谢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253
第四节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257
一、葡萄糖生成作用的调节(258) 二、氮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 259
第五节小结 259
第九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261
第一节维管束是贯穿高等植物周身的运输系统 262
一、同化物运输的通道(262) 二、维管束的结构与功能(263) 三、韧皮部运输率与运输速度(266) 四、韧皮部运输的动力 267
第二节 叶片中同化物的输入与输出 271
第三节 同化物的分配与再分配 273
一、幼嫩叶片中同化物的双向运输(272) 二、成长叶片光合产物的向外运输(272) 三、衰老叶片中内含物的撤退(272) 四、叶片中矿物质元素的输入与输出 273
一、供过于求时,同化产物的囤积对叶片光合的抑制(273) 二、求过于供时,叶片光合率的补偿与植株的早衰(274) 三、生殖体在发育中对营养体细胞内含物的动员与征调 274
第四节外源物质的进入与转移 276
第五节气体的传导 277
第六节小结 277
第十章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般特征 279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生理 279
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生理 280
第三节植物及其器官的生长进程 282
一、新老部位间的顺序交替(283) 二、生长进程与作物产量(284) 三、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 285
第四节高等植物的生长区域与生长方式 286
一、茎与根的尖端生长及其与次级生长的关系(286) 二、单秆与分枝,一次开花与多次开花 288
三、次级生长与再发生长 289
第五节环境条件对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290
一、温度(291) 二、水分(292) 三、通气(293) 四、光照 294
第六节植物在生长发育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植物的运动 295
第七节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人工培养 298
第八节小结 300
第十一章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01
第一节生长素 301
一、生长素的发现(301) 二、生长素在植物中的分布(302) 三、生长素的运输 303
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304) 五、生长素的代谢和分解(304) 六、生长素的生理 307
效应(306) 七、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307
第二节赤霉素 308
一、赤霉素发现的历史(308) 二、赤霉素的化学(308) 三、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分布(309) 四、赤霉素的运输(310) 五、赤霉素的生理作用(310) 六、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312
第三节细胞分裂素 313
一、细胞分裂素发现的历史(313) 二、细胞分裂素的化学结构(314) 三、细胞分裂素的存在(315)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315)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316
第四节脱落酸 316
一、脱落酸的发现(316) 二、脱落酸的化学(316) 三、脱落酸在植物中的存在 317
四、脱落酸的生物合成(317) 五、脱落酸的生理作用(318) 六、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319
第五节乙烯 320
一、乙烯发现的历史(320)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320)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 321
四、乙烯作用的机理 322
第六节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323
一、生长素类药剂及其应用(323) 二、赤霉素的应用(325) 三、生长延缓剂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326) 四、乙烯利的应用 330
第七节除草剂 331
一、除草剂的种类(332) 二、除草剂对生长的影响(332)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 332
四、除草剂的类型(334) 五、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337
第八节小结 338
第十二章植物各部位生长的相互关系 342
第一节极性 342
第二节顶端优势 344
第三节主茎和分蘖 345
第四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345
第五节营养体与生殖体 348
一、一次开花植物与多次开花植物(348) 二、棉花的蕾铃脱落(349) 三、果树的大小年和疏花疏果 349
第六节生殖体间的相关 349
第七节小结 352
一、授粉与受精(349) 二、果实与种子 352
第十三章周期性现象 354
第一节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 355
一、昼夜节奏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355) 二、植物体内生昼夜节奏的表现 355
三、近似昼夜节奏的特征(356) 四、近似昼夜节奏作为植物体内节奏性计时器 358
第二节春化现象 359
一、对低温的感受部位(360) 二、解除春化(360) 三、春化效应的传递问题 361
四、春化过程的性质问题 361
第三节光周期现象 362
一、光周期现象的发现与类型(362) 二、光周期现象的适应性及其与地理上起源与分布的关系(363) 三、光周期现象在生产上的应用(364) 四、光周期现象的内部生理过程 365
第四节植物色素及有关问题 370
一、植物色素的发现及其所参加的光反应(371) 二、植物色素的分布、吸收光谱与化学结构(372) 三、关于植物色素作用机理的可能解释(374) 四、关于植物色素和近似昼夜节奏在开花诱导中作为计时器的问题 375
第五节休眠现象 377
一、种子的休眠(377) 二、营养器官的休眠(379) 三、解除休眠与延长休眠 379
第六节衰老与脱落 380
一、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380) 二、关于衰老的内部原因(382) 三、脱落 384
第七节小结 387
第十四章植物的抗逆性 389
第一节早害与抗旱性 389
一、干早对作物的影响(390) 二、作物抗旱的生理基础(393) 三、提高抗早性的途径 394
第二节热害与抗热性 396
一、高温破坏代谢过程(397) 二、高温的直接伤害(398) 三、抗热性的机理 398
四、提高抗热性的途径 399
第三节盐害与抗盐性 400
一、土壤盐分过多的危害(400) 二、抗盐性的生理基础(401) 三、提高作物抗盐性的措施 403
第四节涝害与抗涝性 404
一、土壤水分过多的危害(404) 二、作物的抗涝性(405) 三、抗涝的措施 406
第五节寒害与抗寒性 407
一、冻害与霜害(407) 二、寒害或冷害(408) 三、防止寒冻的办法 412
第六节酸害、风害、烟害及污水害 413
一、酸害(414) 二、风害(415) 三、烟害(416) 四、污水害 417
第七节抗病性与抗虫性 419
一、病虫害与抗性(419) 二、免疫性(420) 三、感染、侵入与毒素(421) 四、寄生菌引起的生理反应(422) 五、环境的反应、创伤及寄主病原体间关系 424
第八节小结 425
中英名词对照表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