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篇 1
第一章 经济水平与增长速度 1
一、世界第三还是第三世界 1
二、增长速度的国际比较 5
三、漫长的赶超历程 8
第二章 改革开放与地域经济结构变化 11
第三章 从十万吨到一亿吨——钢铁工业走过的道路 17
一、曲折的发展过程 17
二、改革开放前的结构失调 20
三、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增长 21
第四章 台湾经济发展的启示 24
一、指挥但不全面控制——台湾行政机构的作用 24
二、适时调整产业政策——拓展外向型经济 25
三、企业化与民营化——公营企业的归宿 26
四、重视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 27
五、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新措施 28
六、外资的贡献 29
七、小而精的加工出口区 33
第五章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影响 37
一、外资的规模与形成机制 37
二、外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0
三、外资对经济布局的影响 43
四、不同来源地外资的互补性 45
第六章 温州模式与珠江三角洲模式 48
一、温州模式的特点与背景 48
二、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点与背景 52
第七章 脱贫路在何方——扶贫指导思想探索 55
一、贫困的概念和形成贫困的机制 55
二、救济不能治本,扶贫要算经济帐 57
三、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扶贫新形式 58
第八章 人口迁移的规律性 60
一、迁移机制律——改善生活是迁移的主要动力 60
二、城乡迁移律——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 61
三、人口结构律——性别上男多,年龄上青年多 64
四、距离律——迁移量与距离成反比 65
五、递补律——人口迁移圈层递补现象 66
六、双向律——正向迁移与反向迁移并存 67
七、集聚律——移民居住集聚性与文化差异成正比 68
文化历史篇 69
第九章 文化资源的国际比较 69
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69
二、中美文化对比 70
三、中日文化对比 74
四、文化势能消长与中国文化的积极面 76
第十章 历史名人的地理分布 80
一、第一期——中原期 80
二、第二期——华北期 82
三、第三期——转折期 83
四、第四期——江南期 84
五、第五期——沿海期 84
第十一章 当代文武人才的地理分布 90
一、教授的地理分布 90
二、教授的空间流动 92
三、北京教授籍贯地分析 93
四、武将的地理分布 96
第十二章 澳门葡萄牙人——宝贵的人文资源 101
一、澳门葡萄牙人的内涵 101
二、澳门葡萄牙人的贡献 103
三、澳门圣保禄学院——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 104
四、澳门葡萄牙人的优势 106
第十三章 农耕区的扩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108
一、黄河流域农耕区的兴衰及扩展 110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与经济重心南移 117
三、珠江流域的开发 123
第十四章 山区与边疆地区的开发 126
一、山区的开发 126
二、边疆的开发 135
第十五章 经济都会的兴衰与工商业地理的变迁 139
一、工商业在农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39
二、经济都会的分布与兴衰 142
三、工商业的地理特征 148
四、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地理分布 154
一、国都变迁的特点 156
第十六章 国都变迁的规律性 156
二、建都规律性与明朝迁都 158
三、国都变迁的启示 160
城市篇 162
第十七章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人口 162
一、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发展 162
二、普查城市人口与户籍城市人口评估 165
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估计 169
四、市区人口迁移新动向——以北京为例 169
第十八章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 177
一、“倒墙迁院”,加强市场功能 177
二、“上天,入地,进山,下海,拓荒” 179
三、“天人合一”,继承、发扬和塑造城市特色 181
一、膨胀的原因 186
第十九章 北京城市规模膨胀与中央商务区建设 186
二、控制的对策 188
三、中央商务区建设 192
第二十章 对生态城市的探索——深圳华侨城的启示 196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196
二、环境是生态城市的基础 197
三、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198
四、生态优势促进产业演替 199
五、生态城市规划的系统性、宏观性和超前性 201
第二十一章 国际性城市与城市国际化——以香港为鉴 203
一、国际性城市的内涵 203
二、城市国际化的必然性 204
三、香港金融中心功能及其支撑系统 206
四、建设国际性城市的道路 209
一、开拓立体通道,发挥新功能的基础 214
第二十二章 澳门—新世纪通向世界的门户 214
二、“雁行原理”与自由港,发挥新功能的依据 216
三、比较优势,与香港分工的立足点 217
四、微型经济,资源配置向新功能倾斜 218
五、协力奋进,共同建设新世纪的门户 219
第二十三章 中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以梧州为例 221
一、城市形态演变趋势 221
二、城市要素布局变化 224
三、演变规律初析 228
第二十四章 中国陆地边境口岸 230
一、边境优势论 230
二、口岸建设重要性 232
三、口岸特征与类型 232
四、口岸规划建设原则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