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变迁到思想革命 辛亥革命前后的哲学论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强,周德丰,陆信礼等著
  • 出 版 社: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807424758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发生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关于革命与改良、尊孔与批孔、旧道德与新的国民性、天命论与科学民主、文化革新、宗教信仰与无神论、东西文化异同、无政府主义与三民主义、互助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等多个公共性话题的论争状况进行了历史的梳理与学理的评析,由此充分反映了该时期的思想状况与社会思潮。

绪论 1

一、尊孔与批孔之争 3

二、批判旧道德 提倡新的国民性 5

三、批判天命论提倡科学民主 11

四、改良派、革命派与新青年派在思想战线上的争论 13

第一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32

一、论战的背景和过程 33

(一)论战的背景 33

(二)论战的过程 37

二、论战的主要内容 43

(一)关于排满革命与合族救国问题的争论 43

(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争论 49

(三)关于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争论 55

(四)关于民生问题的争论 61

三、论战的意义及其教训 70

第二章 尊孔与批孔之争 74

一、梁启超批评康有为的“保教”说并公开批孔 76

(一)康有为的“尊孔保教”说 76

(二)梁启超对“保教”说的批评 81

(三)梁启超公开批孔 85

二、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对孔子和儒家的批判 90

(一)章太炎对孔子和儒学的批判 90

(二)其他革命派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 96

三、辛亥革命后的复古尊孔逆流 99

(一)以袁世凯、张勋为首的封建军阀的复辟尊孔活动 100

(二)以康有为为首的孔教会分子的复古尊孔活动 102

(三)反对尊孔复古以及复辟帝制的先声——《大中华》杂志及黄远生的批孔活动 104

四、新青年派的激烈批孔 106

(一)孔教问题 107

(二)反孔斗士 109

(三)“打倒孔家店”与“打孔家店” 113

第三章 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的批判 118

一、改良主义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118

(一)康有为“求乐免苦”的人性论及其对三纲的批判 118

(二)梁启超从“小说革命”到“道德革命” 124

二、革命主义者对旧道德的批判 131

(一)章太炎的道德决定论和俱进分化的苦乐观 131

(二)孙中山的革命道德及其为众人服务的新观念 136

三、“新青年”派对旧礼教、旧道德更深入的批判 143

(一)陈独秀对孔教的批判 143

(二)李大钊对道德不变论的批判 144

(三)吴虞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147

第四章 近代对天命论的多层否定和批判 150

一、“革天”说 154

(一)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批驳天命论的谬误 154

(二)批驳天演的“天”,提出天演即人演 156

(三)对风俗领域的天命道德价值说的反驳 157

二、梁启超从英雄史观否定天命 160

(一)传统的天命史观 160

(二)英雄创造历史代替上天安排历史 161

(三)英雄引导人民,人人可以为英雄 165

三、梁启超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天命 168

(一)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历史 168

(二)地理环境决定物质文明 169

(三)地理环境决定精神文明 170

四、梁启超、麦孟华、宋教仁、刘师培等人从“心力”说否定天命论 175

(一)“心力”说的渊源 175

(二)心力无不可为 176

(三)增强国民心力,改变国家面貌 177

(四)人的意志代替天意 180

第五章 清算奴隶性、改造国民性的斗争 186

一、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 187

(一)梁启超、麦孟华等对奴隶性的批判 187

(二)欲救亡图存,必须树立国民意识 190

(三)梁启超的“新民”说 191

二、革命派对奴隶性的批判,“重铸国革民魂” 203

(一)革命派对奴隶性的批判 203

(二)“重铸国民魂” 204

(三)“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 209

三、新青年派论国民性改造 215

(一)对革命失败原因的反省 215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民性的关系 219

(三)改造国民性,“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222

第六章 关于文化革新方针的争论 229

一、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 229

(一)近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229

(二)近代中国的西化主张与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235

二、梁启超对两种倾向的批判和东西文明“结婚”的思想 240

(一)“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240

(二)“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 242

(三)“中国固有之基础亦最合世界新潮” 246

(四)“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 248

三、革命派对两种倾向的批判 251

(一)章太炎文化观中的辩证思维 251

(二)孙中山文化观中的辩证因素 254

四、新青年派的西化倾向 258

(一)明确标举“西化”的旗帜 259

(二)“近世文明东西洋绝别为二” 261

(三)介绍西方学说,改造中国社会 265

第七章 关于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问题的论辩 272

一、关于宗教与非宗教思想的争论 273

(一)关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争论 273

(二)关于宗教道德与现代道德教育的争论 281

(三)关于革命与宗教的争论 285

二、关于儒学宗教化问题的争论 290

(一)民国以前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 291

(二)民国初期关于孔教会问题的争论 295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孔教问题的争论 299

三、关于有神论与无神论问题的争论 301

(一)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有神论的批判 302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辩论 309

第八章 无政府主义与三民主义之争互助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之争 319

一、无政府主义对三民义主的攻击及革命派的反击 319

(一)无政府主义对三民主义的攻击 319

(二)革命派对无政府主义的反击 328

二、互助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争论 332

(一)孙中山的互助论 334

(二)严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 342

第九章 孙中山破除革命心理之敌的思想斗争 348

一、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及其对破除革命心理之敌的重视 348

二、进化观念、“突驾”学说对庸俗进化论的批判 351

三、“知难行易”说对“知易行难”说的批判 357

(一)“知难行易”的特异提法 357

(二)知行范畴的崭新内涵 361

(三)知行关系的辩证论证 363

四、“替众人服务”的思想对利己主义的批判 368

(一)对人民的关爱与同情 368

(二)做人民公仆,替众人服务 370

(三)民生史观 374

第十章 新文化运动初期有关东西文明异同、优劣的争论 380

一、杜亚泉的固有文明“最纯粹最中正”论 387

二、李大钊的中西文明“缺一不可”论 397

三、陈独秀的中西文明“水火不相容”论及其对《东方杂志》记者的质问 406

主要参考文献 420

后记 421

编辑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