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
题词 ………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 彭珮云 9
序 ………………………福建省委副书记 何少川 9
序……………………福建省计生委主任 张学梅 9
前言………………………………陈庆武 林祥慎 9
导论 9
婚恋篇 9
引言 9
一、爱情与恋爱 9
1.爱情的内涵 9
2.爱情与异性之间的友谊 9
3.爱情的基本因素 10
4.爱情的心理结构 11
5.恋爱观的形成过程 12
6.恋爱中的性心理差异 13
7.爱的三个阶段 14
8.爱的判定与错觉 15
9.恋爱中的晕轮心理 16
10.如何知道姑娘喜欢你 17
11.求爱的艺术 18
12.恋人的感情交流 19
13.婚前性行为的弊端 19
14.早恋的弊端与解脱 20
15.妥善解决恋爱中的心理冲突 21
16.恋爱成功的心理因素 22
17.克服恋爱中的嫉妒心理 22
18.克服恋爱中的自卑心理 24
19.克服恋爱中的猜疑心理 24
20.对待失恋的正确态度 25
二、结婚与夫妻感情 26
1.恋爱与结婚 26
2.结婚的意义 27
3.适宜结婚的年龄 28
4.结婚的条件 29
5.婚前准备 30
6.现代择偶标准 31
7.婚礼 32
8.度蜜月要注意什么 33
9.婚配的类型 33
10.夫妻关系的特征 35
11.夫妻关系稳定的因素 35
12.维系夫妻感情的原则 36
13.性生活在婚姻中的意义 37
14.心理相容及夫妻相处的艺术 38
15.婚后容易发生的三大矛盾 40
16.防止夫妻矛盾的办法 40
17.化解夫妻矛盾冲突的艺术 42
18.婚后夫妻容易产生矛盾的心理原因 43
19.影响婚姻关系的七个因素 44
20.如何顺利度过婚后矛盾期 45
21.夫妻离婚的原因及感情破裂的心理因素 47
22.离婚的不良后果 48
23.夫妻须忠贞不渝 49
24.夫妻间要“四互” 49
25.家庭生活幸福须知 50
三、婚恋知识 51
1.青春期生理特点 51
2.青春期心理特点 52
3.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54
4.单相思 55
5.失恋的原因 56
6.失恋者的自我心理调节 57
7.婚外恋 58
8.婚外性关系 59
附:恋爱观的心理自测 60
优生篇 67
引言 67
一、婚育与优生 67
1.男女性生殖器官及其生理功能 67
2.合适婚育年龄的选择 68
4.近亲不能婚配 69
3.生活伴侣的选择 69
5.同姓可以结婚吗 70
6.结婚能冲喜,同病能相恋吗 71
7.婚前必须检查 71
8.婚前营养与心理准备 72
9.婚前性关系的害处 73
10.如何欢度新婚之夜 74
11.怎样才能做到夫妻性生活和谐 74
12.性交失败的原因及预防 75
13.性生活与卫生 76
15.恰当掌握好性生活的频度 77
14.月经期要禁止性生活 77
16.性交后精液外流与受孕 78
17.正常孕育的条件 79
18.把握受孕的好时机 79
19.计划受孕的好处与方法 80
20.十月怀胎 82
21.优生与优生学 83
22.生男生女决定于夫妻的哪一方 84
23.男性不育的原因及检查 84
24.女性不育的原因及检查 85
二、孕期保健 86
1.孕期保健的必要性 86
2.早孕的诊断及如何推算预产期 87
4.妊娠期常见的几种反应 88
3.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88
5.孕妇的心理状态与胎儿发育的关系 90
6.孕期自我监护 90
7.妊娠期乳房的护理 91
8.妊娠期的性生活 91
9.女职工孕期应注意些什么 92
10.什么是高危妊娠 93
11.高危妊娠中对胎儿的辅助检查 93
12.妊娠期腹痛的原因 94
14.胎儿臀位的纠正 96
13.怀孕后脚肿是不是病 96
15.妊娠期皮肤搔痒 97
16.妊娠期及产后防治便秘 98
17.孕妇为什么容易出现贫血 98
18.患心脏病的妇女可否怀孕 99
19.有心脏病的孕妇要预防心力衰竭 100
20.肾炎病人是否可以妊娠 101
21.糖尿病病人是否适合怀孕 101
22.妊娠期患阑尾炎怎么办 103
23.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04
24.妊娠合并肺结核 104
25.妊娠合并肺炎 105
27.妊娠合并哮喘 106
26.妊娠合并甲亢 106
28.妊娠合并尿路感染 107
29.妊娠合并性病 108
30.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病 110
31.妊娠剧吐 111
32.怀孕早期阴道出血 111
(1)流产 113
(2)宫外孕 113
(3)葡萄胎 113
33.怀孕晚期阴道出血 113
(2)胎盘早期剥离 114
3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14
(1)前置胎盘 114
3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115
36.羊水过多 116
37.羊水过少 116
38.早产 117
39.胎膜早破 117
40.过期妊娠 118
41.围产期心肌病 119
42.胎位的种类 119
43.胎儿畸形的原因 120
44.孕妇的营养需要 121
45.孕期营养不平衡的影响 121
46.孕妇、乳母的合理膳食 122
47.孕妇最好左侧卧位 123
48.正常孕妇如何安排活动 124
49.孕妇的休息和卫生 125
50.孕妇的衣着 125
51.孕妇吸烟和饮酒对胎儿的影响 126
52.胎教及其类型 126
53.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127
54.产前检查为什么要测血压和称体重 128
55.产前检查为什么要测量骨盆 128
56.孕期用药 129
57.妊娠期合理用药的原则与常用药物 131
1.临产的征兆 133
2.什么时候住院待产最合适 133
三、产时保健 133
3.科学接生好处多 134
4.正常分娩需经过几个产程 134
5.分娩中不可缺少的三大因素 135
6.分娩中三大因素异常的原因 135
7.产妇精神紧张会影响子宫收缩 136
8.在各产程中孕妇与助产者的配合 136
9.影响产程长短的因素 137
10.如何正确对待剖宫产 138
11.哪些情况需要手术助产 139
12.分娩时会阴切开的作用 139
13.脐带脱垂的防治 140
15.预防产后出血 141
14.胎盘滞留 141
1.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142
四、产褥期保健 142
2.产褥期乳母的护理 144
3.恶露 145
4.子宫的复旧 145
5.预防产褥感染 146
6.产后要注意清洁卫生 147
7.产后尿潴留的防治 148
8.产后为什么易中暑 149
10.产后性生活 150
11.产后避孕 150
9.产后42天应做哪些检查 150
12.母婴同室的温馨 151
13.母乳喂养的好处 151
14.母乳的营养成分 152
优育篇 158
引言 158
一、新生儿的养育与护理 158
1.新生儿生理特点 158
2.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159
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59
4.新生儿脱水热 159
6.新生儿乳腺肿大 160
7.新生儿溢奶 160
5.新生儿假月经 160
8.新生儿粪便特点 161
9.新生儿习性与活动 161
10.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 162
11.产后检查新生儿的重要性 163
12.提倡母乳喂养 163
13.创建爱婴医院的全球标准 164
14.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165
15.母乳喂养的好处 166
16.母乳喂养的技巧 166
17.母乳不足的原因 168
19.新生儿衣着被褥的选择与保管 169
18.人工喂养不宜提倡 169
20.新生儿尿布的选择与洗涤 170
21.新生儿居室要求 170
22.养成新生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71
23.新生儿的睡眠 171
24.母亲要抱好新生儿 171
25.科学地包裹新生儿 172
26.新生儿口、鼻、眼和臀部的清洁 172
27.给新生儿洗手、脸 172
28.保持新生儿皮肤卫生 173
29.新生儿的脐部护理 173
32.新生儿疾病的预兆 174
30.给新生儿进行空气浴 174
31.注意新生儿的安全和保护 174
33.从新生儿哭声中找病灶 175
34.新生儿用药要特别谨慎 176
35.乳母用药宜小心 177
36.新生儿窒息 178
37.新生儿颅内出血 179
38.新生儿头颅血肿和产瘤 180
39.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80
40.新生儿败血症 181
41.新生儿腹泻 182
4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183
42.新生儿便秘 183
44.新生儿先天性幽门肥厚 184
45.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185
46.新生儿先天性肛管和直肠闭锁 186
47.新生儿肺炎 187
48.新生儿出血症 187
49.新生儿硬肿症 188
50.新生儿脐炎 189
51.新生儿脓疱疮 190
52.新生儿皮肤湿疹 191
53.新生儿尿布疹 191
2.健康婴儿的表现 192
二、婴儿的养育与护理 192
1.婴儿期的生理特点 192
3.婴儿体温的调节 193
4.婴儿囟门 193
5.婴儿的安全和保护 194
6.儿童身高增长规律 194
7.儿童体重增长规律 194
8.儿童体围测量及意义 195
9.儿童生长发育加速期 195
10.儿童生长监测 195
11.儿童视力发育 196
12.婴幼儿容易得病及预防 196
14.给婴儿添加适宜的辅食 197
13.婴儿啼哭的辨别 197
15.婴儿辅助食品的重要性 198
16.婴儿辅助食品添加原则 198
17.婴儿辅助食品的制作方法 198
18.婴儿的饮料 199
19.鸡蛋是婴幼儿理想的食品 199
20.婴幼儿宜适当进滋补药品 199
21.不要在食物中滥加赖氨酸 200
22.婴儿食欲不振 201
23.4~6个月的婴儿需纯母乳喂养 201
26.营养不良会导致智力低下 202
25.断奶过渡期的食物特点 202
24.断奶及断奶过渡期 202
27.促进婴儿智力发育 203
28.婴儿的衣着要求 204
29.婴儿脸上勿盖纱巾 204
30.注意尿布与衣服的洗涤 204
31.婴幼儿合适的睡卧体位 205
32.婴儿睡眠时为何会出汗 205
33.婴儿吮手指或橡皮奶头的坏处 205
34.怎样给婴儿洗手与脸 206
35.怎样给婴儿洗头 206
36.怎样给婴儿洗澡 206
39.婴儿粪便特点 207
37.何时给婴儿理发 207
38.给婴儿剪指甲 207
40.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208
41.训练婴儿把尿 209
42.婴儿室外空气浴 209
43.婴儿日光浴 209
44.抱抱婴儿有益处 210
45.抱婴儿的正确姿势 210
46.给婴儿提供适宜的玩具 211
47.1~3个月婴儿的玩具选择 211
48.选购合适的布绒玩具 211
50.婴儿舌系带矫正 212
49.婴儿长牙时的不适现象及护理 212
51.家庭小药箱 213
52.合理使用链霉素类抗菌素 213
53.正确应用丙种球蛋白制剂 213
54.预防接种 214
55.儿童计划免疫 214
56.婴儿期预防接种 215
57.婴儿哭闹找原因 215
58.防治化脓性中耳炎 216
59.上呼吸道感染 216
60.喘息性支气管炎 217
61.婴儿肺炎 218
62.婴儿营养不良 219
63.3~6个月婴儿易发生贫血 219
64.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20
65.婴儿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221
66.维生素A缺乏症 221
67.维生素B1缺乏症 222
68.维生素B2缺乏症 223
69.维生素C缺乏症 224
7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24
71.营养性锌缺乏症 225
72.手足搐搦症 226
74.腹泻病 227
73.鹅口疮 227
75.流涎症 228
76.脓疱病 229
77.湿疹 229
78.痱子 230
79.暑热症 231
80.厌食症 232
81.惊厥 232
82.肠套叠 233
83.肠梗阻 234
三、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的养育和护理 235
1.幼儿的生理特点 235
4.幼儿进食心理 236
2.学龄前期幼儿的生理特点 236
3.幼儿需定期健康检查 236
5.幼儿膳食须平衡 237
6.合理调配幼儿膳食 237
7.季节变化和营养保健 238
8.营养与健康 238
9.一日三餐的饮食特点 239
10.不要轻视早餐 239
11.克服偏食习惯 239
12.零食习惯的纠正 240
13.过食甜食的坏处 240
15.睡眠的重要性 241
14.幼儿运动会与郊游的膳食安排 241
16.不宜睡席梦思床 242
17.用眼卫生 242
18.家庭采光照明 243
19.看电视要有节制 243
20.弱视 243
21.斜视 244
22.视力检查方法 244
23.弱视的矫正 244
25.听力测试简易办法 245
26.耳部异物处理 245
24.眼保健操 245
27.听力保健的重要性 246
28.鼻腔生理特点 246
29.鼻腔的卫生保健 246
30.咽及喉的生理特点 247
31.咽部卫生保健 247
32.嗓音的保护 247
33.牙齿发育 248
34.注意保护乳牙 248
35.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249
36.注意口腔卫生 249
40.六龄牙 250
39.氟化物防治龋牙 250
37.选择合适的牙刷 250
38.窝沟封闭预防龋牙 250
41.磨牙症 251
42.饮食与口腔保健 251
43.给孩子试体温 251
44.物理降温方法 252
45.培养正确的姿势 252
46.脊柱弯曲异常 252
47.直立性调节障碍 253
48.生长痛 253
49.人体足弓的发育 254
50.扁平足 254
52.女童乳腺发育 255
51.选择合适的鞋 255
53.学龄前期儿童的安全与保护 256
54.幼儿的安全与保护 256
55.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256
56.卫生习惯的培养 257
57.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57
58.体格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257
59.体格锻炼的注意事项 258
60.体育锻炼的适宜项目 258
61.体操锻炼 258
62.冷水浴锻炼 259
63.空气浴锻炼 259
64.日光浴锻炼 259
66.学校体育课 260
65.活动性游戏 260
67.幼儿期玩具特点 261
68.学龄前期儿童玩具特点 261
69.保护幼儿避免意外伤害 261
70.防止小儿吸入或吞进异物 262
71.小女孩不宜烫发 262
72.肥胖症 262
73.何谓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263
74.儿童肥胖症的危害 264
75.儿童肥胖症的预防 264
78.肥胖儿童的体育运动 265
77.小儿肥胖的原因及防止 265
76.肥胖儿童的饮食控制 265
79.口吃的纠正 266
80.哮喘 266
81.风湿热 268
82.病毒性心肌炎 269
83.先天性心脏病 270
84.蛲虫病 271
85.肠蛔虫症 271
86.胆道蛔虫症 272
87.急性胰腺炎 272
88.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273
89.消化性溃疡 274
90.腹部损伤 275
91.肠痉挛症 276
92.便秘 276
93.腹股沟斜疝 277
94.急性肾小球肾炎 277
95.慢性肾小球肾炎 278
96.肾病综合征 279
97.神经性尿频 280
98.遗尿症 280
99.泌尿道感染 281
100.隐睾 282
102.过敏性紫癜 283
10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83
103.荨麻疹(风疹块) 284
104.药物性皮炎(药疹) 285
105.防止冻疮 286
106.脑震荡 286
107.癫痫 287
108.鼻阻塞 288
109.中耳炎 288
110.电击伤 289
111.溺水 290
112.猩红热 291
113.流行性感冒 291
114.肺结核 292
115.大叶性肺炎 293
116.百日咳 294
117.风疹 295
118.急疹 295
119.水痘 296
120.麻疹 296
121.流行性腮腺炎 297
122.病毒性肝炎 298
123.伤寒 299
124.细菌性痢疾 300
126.脊髓灰白质炎 301
125.病毒性脑炎 301
127.头皮损伤 302
128.颅骨损伤 303
四、异常儿的养育与护理 304
1.异常儿的心理特点 304
2.异常儿的心理护理 304
3.异常儿的康复运动锻炼 305
4.异常儿的饮食与卫生 305
5.异常儿与遗传学 306
6.先天愚型 307
7.智力低下 308
9.早期干预小儿智力低下 309
8.早期发现小儿智力低下 309
10.正确看待智力测验 310
11.脑性瘫痪 311
12.免疫缺陷性疾病 312
13.呆小症 313
14.儿童多动综合症 314
15.先天性腭裂 315
16.先天性唇裂 316
优教篇 319
引言 319
一、胎儿期与婴儿期的教育 319
1.胎教对开发胎儿智能的意义 319
2.胎教的主要内容 320
3.母子适应期 321
4.母爱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作用 322
5.对新生儿睡眠的引导 323
6.新生儿的动作发展 324
7.新生儿感觉和发音的发展 325
8.1~3个月婴儿动作的发展与教养 325
9.1~3个月婴儿视听觉的发展与教养 326
10.1~3个月婴儿的“对话” 327
11.1~3个月婴儿的玩具 328
12.1~3个月婴儿情绪的发展 329
13.2~3个月婴儿控制力的引导 330
14.增进1~3个月婴儿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 331
15.4~6个月婴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与教养 332
16.4~6个月婴儿手的动作发展与教养 333
17.帮助4~6个月婴儿学“说话” 334
18.4~6个月婴儿的前语言思维和随意动作 335
19.正确对待4~6个月婴儿的需求 336
20.婴儿期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37
21.婴儿期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38
22.婴儿期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38
23.婴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39
24.婴儿期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39
25.婴儿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39
27.婴儿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40
26.婴儿期儿童情感与情绪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40
28.婴儿期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341
29.如何发展婴儿期儿童口头语言能力 341
30.婴儿期儿童数学教育 342
31.怎样教婴儿学音乐 343
32.如何对婴儿进行绘画启蒙教育 343
33.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 344
34.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345
35.如何利用儿童故事发展孩子能力 345
36.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 346
37.如何利用大自然教育孩子 347
38.如何为婴儿选购玩具 347
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348
二、幼儿期的教育 348
2.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349
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350
4.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350
5.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51
6.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352
7.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特点 353
8.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354
9.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355
10.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356
11.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 356
12.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357
13.幼儿的数学早期教育 358
14.帮助幼儿掌握生活中的时间概念 359
15.教会孩子使用工具 360
16.鼓励孩子的好奇与探索 360
17.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 361
18.要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孩子 362
19.幼儿的玩具 362
20.怎样为幼儿选择玩具 362
21.早期教育与幼儿发展 363
22.早期教育与儿童成才 364
23.幼儿的德育 365
25.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 366
24.幼儿的德育原则 366
26.幼儿的友爱教育 367
27.幼儿的劳动教育 367
28.幼儿的情感教育 368
29.幼儿的性格教育 368
30.幼儿的常规教育 368
31.培养孩子学会交朋友 369
32.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369
3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 370
34.培养孩子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371
35.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372
36.教孩子学会宽容 373
37.帮助孩子克服从众心理 374
38.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74
39.训练和强化孩子的任务意识 375
40.幼儿的消费教育 376
41.培养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376
4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377
43.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378
44.教育孩子懂礼貌 379
45.矫正孩子的嫉妒心 380
46.纠正孩子的破坏性行为 381
47.正确对待孩子说假话 382
48.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 382
49.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383
50.纠正孩子的坏脾气 384
5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385
52.控制孩子的占有欲 385
53.纠正孩子的退缩行为 386
54.矫正孩子的残忍行为 387
55.培养幼儿的谦让与互助行为 388
56.避免家教中的错误做法 388
57.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389
58.建立好家规 390
59.父母威信的树立 390
60.教训幼儿的适宜时间 391
62.克服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病 392
61.克服溺爱与偏爱 392
63.纠正幼儿零食与偏食的习惯 393
64.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94
65.家园联系的方式 395
66.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395
67.为孩子创造美 396
68.让孩子欣赏自然美 396
69.怎样打扮孩子才更美 397
70.培养孩子的健康体态 397
71.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 398
72.喜欢音乐是孩子的特性 398
73.如何让孩子进入音乐世界 399
75.选择适合孩子的歌曲 400
74.听音乐要注意音量的大小 400
76.保护孩子的嗓音 401
77.学习演奏应注意的问题 401
78.多给孩子讲故事 402
79.儿童的美育 403
8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进行审美教育 403
81.运用艺术美进行审美教育 403
82.利用自然界的美进行审美教育 404
84.儿童的智育 405
85.儿童的智力开发 405
83.以父母自身的审美修养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405
86.开辟儿童智力的途径 406
87.儿童益智活动 407
88.儿童的智力测验 407
89.儿童的知识和技能 408
90.儿童的创造力 409
91.儿童体育 409
92.儿童的感官教育 410
三、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 410
1.特殊儿童及其教育 410
2.超常儿童 411
3.超常儿童的教育 412
5.造成低常儿童的原因 413
4.低常儿童 413
6.低常儿童的教育训练 414
7.儿童智力残疾及其分级 415
8.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 416
9.智力落后儿童的行为评定 416
10.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评定 416
11.智力落后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417
12.学习障碍的儿童 417
13.儿童口吃的特点 417
14.儿童口吃的矫正 418
15.儿童多动症与矫正 419
18.儿童畏缩行为与矫正 420
16.儿童强迫行为与矫正 420
17.儿童恐怖症与矫正 420
19.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纠正 421
20.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治疗 421
21.盲、聋、哑儿童的教育 421
22.肢体残疾儿童的教育 422
23.语言障碍的评定标准 422
四、优教知识 423
1.什么是优教 423
2.智力及其发展 424
3.非智力因素 424
4.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425
6.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426
5.儿童发展问题 426
7.儿童发展的动力 428
8.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发展上的作用 429
9.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429
10.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430
11.儿童的生理成熟 430
12.儿童身体的发展 431
13.儿童的身体素质 432
14.儿童年龄特征 432
15.儿童的遗传素质 433
16.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433
18.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434
17.因人施教的教育原则 434
19.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435
20.坚持一贯和一致的教育原则 436
21.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原则 436
22.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 437
23.与孩子沟通思想的艺术 438
24.环境影响教育法 439
25.评价教育法 440
26.正面引导教育法 441
27.观察教育法 441
28.游戏教育法 442
29.谈话教育法 442
30.榜样示范教育法 443
31.《育儿歌》的启示 444
32.家庭教育及其作用 445
33.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45
34.家庭智育的特点和要求 446
35.家长委员会 447
计生篇 451
引言 451
一、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 451
1.人口对经济的影响 451
2.人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52
3.人口与生活水平 452
4.人口与耕地和粮食 452
6.人口与教育 453
5.人口与住房 453
7.人口与就业 454
8.人口与资源及生态环境 454
9.社会人口投资 455
10.家庭人口投资 456
11.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456
12.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观念 457
13.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 458
14.流动人口及其类型 459
15.人口年轻化与老化 460
16.老年人问题 460
17.人口问题 461
18.计划生育及其法规 462
20.计划生育奖励与限制措施 463
19.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63
21.计划生育的“三不变”原则 464
22.计划生育的“三为主”方针 464
23.计划生育工作的“三结合” 464
24.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 465
25.计划生育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466
26.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 466
27.算帐对比教育 466
28.“五访五问”活动 467
29.计划生育中心户 467
31.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468
30.少数民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 468
32.“四有三落实” 469
33.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 469
34.“三个一”活动 470
35.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470
36.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 471
二、婚姻与家庭 471
1.婚姻与新婚姻法 471
2.结婚与结婚登记 472
3.再婚、重婚与离婚 473
4.早婚与晚婚 473
6.结婚周年纪念日 474
5.合法婚姻、违法婚姻与事实婚姻 474
7.家庭 475
8.大家庭和小家庭 476
9.核心家庭、扩大家庭和直系家庭、复合家庭 476
10.社会主义家庭 476
11.家庭的职能 477
12.现代家庭的主要特点 478
13.国际家庭年 478
三、避孕与节育 479
1.避孕法和不同的选用对象 479
4.安全期的避孕 481
3.更年期的避孕 481
2.哺乳期的避孕 481
5.人工流产后的避孕 482
6.高血压患者的避孕 482
7.心脏病患者的避孕 483
8.月经不调者的避孕 483
9.肝脏病患者的避孕 484
10.口服避孕药 484
11.服用避孕药的注意事项 485
12.口服避孕药与肿瘤 486
13.口服避孕药与生育 486
15.探亲避孕药的使用 487
16.外用避孕药的使用方法 487
14.口服避孕药与闭经 487
17.阴道隔膜的使用 488
18.避孕套的使用 489
19.宫内节育器的种类和使用及研制 489
20.放置节育环须知 490
21.放环后的性生活 491
22.人工流产 491
23.输卵管结扎与妇女月经 492
24.输精管结扎与“阉割” 492
25.抗孕激素类药物的研究 493
26.避孕疫苗的研制 493
29.避孕和节育的长期安全性研究 494
27.事后避孕药物的研究 494
28.避孕药具的研究成果 494
30.生育调节的研究 495
四、人口学与计生法规知识 495
1.人口及其属性 495
2.人口构成 496
3.人口密度 497
4.人口变动 497
5.人口社会学与人口意识 498
6.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 499
7.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 499
8.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500
9.毛泽东的人口思想 501
10.邓小平的人口思想 502
11.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503
12.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 504
13.中国12亿人口日 504
14.亚洲30亿人口日 505
15.世界50亿人口日 506
16.世界人口日 506
17.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506
18.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 507
19.育龄妇女 507
23.生殖健康 508
22.生育间隔 508
21.晚育 508
20.婚前教育 508
24.《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 509
25.计划生育和发展人权 509
26.独生子女证 510
27.计划外生育费 510
28.病残儿的鉴定 511
29.胎儿的性别鉴定 511
30.晚婚晚育与少生优生 511
31.提高对少生意义的认识 511
32.计划生育与精神文明 512
33.有关收养孩子的政策规定 513
34.正确的生育观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