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古代文论的源头和背景 1
导语 1
第一章 先秦儒家的文艺观 3
第一节 儒家文艺观的萌芽 3
第二节 孔子尚用的文艺观 10
第三节 孟子的文艺思想 20
第四节 荀子对儒家文艺思想的发展 29
第二章 老、庄道家思想与古代文论 34
第一节 道家哲学思想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35
第二节 道家审美理想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47
第三章 儒家诗教的确立与汉代文学评论 55
第一节 《毛诗序》与儒家诗论的系统化 56
第二节 汉代的《楚辞》评论和“发愤著书”说 62
第三节 辞赋家对汉赋文体特征的认识 72
第二编 中国古代文论的创建 76
导语 76
第一章 文学特质的自觉体认 8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对文学抒情本质的认识 8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论文学的辞采之美 88
第二章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贡献 97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98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理论贡献 110
第一节 从哲学、伦理学范畴到文论范畴 127
第三章 古代文论范畴的形成 12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自创的文论范畴 142
第三编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与徘徊 153
导语 153
第一章 唐宋诗歌理论 154
第一节 “兴象”说、“诗味”、“意境”、说 154
第二节 “兴趣”说、“妙悟”说 168
第三节 “兴寄”说、“讽谕”说 182
第二章 唐宋古文理论 190
第一节 “文以明道”与“气盛言宜”、“不平则鸣”说 190
第二节 “道胜文至”与“随物赋形”说 199
导语 205
第四编 中国古代文论的总结与拓展 205
第一章 明清小说理论 208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新变 208
第二节 李贽的小说理论批评 217
第三节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224
第二章 明清戏曲理论 239
第一节 王骥德的《曲律》 239
第二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 243
第三章 古典诗歌理论的总结 248
第一节 王夫之的诗学 248
第二节 叶燮的诗学体系 261
第一节 文学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269
第四章 中西文化交会中的近代文论 269
第二节 梁启超早期的文学思想 282
第三节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 287
附录 历代文论选注 303
毛诗序(节录) 303
典论·论文 304
文赋 308
文心雕龙·神思 317
文心雕龙·体性 320
文心雕龙·风景 322
文心雕龙·通变 324
文心雕龙·情采 326
文心雕龙·知音 328
文心雕龙·序志 331
诗品序 334
文选序 342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346
诗式(节录) 347
与元九书 353
董氏武陵集纪(节录) 360
答李翊书 361
送孟东野序 364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录) 366
与李生论诗书(节录) 367
答吴充秀才书 368
答谢民师书 370
沧浪诗话·诗辨 371
童心说 374
忠义水浒传序 377
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评(节录) 378
五杂俎(节录) 382
曲律(节录) 383
雪涛阁集序 388
古今小说序 390
警世通言叙 392
醒世恒言序 393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回评(节录) 395
北宋三遂平妖传序 400
说岳全传序 402
闲情偶寄(节录) 403
薑斋诗话(节录) 408
原诗(节录) 415
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433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节录) 437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回评(节录) 442
人间词话(节录)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