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植物学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国芳,裘佩熹,冯志坚等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

引言 1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1

二、植物的命名 3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6

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 6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6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6

二、蓝藻的代表植物 9

三、蓝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12

第三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12

一、裸藻门的一般特征 12

二、裸藻的代表植物 14

三、裸藻门的分类地位 15

第四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16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16

二、绿藻的代表植物 17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31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31

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 31

二、金藻的代表植物 32

三、金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35

第六节 红藻门(Rhodophyta) 35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35

二、红藻的代表植物 36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40

第七节 裸藻门(Phaeophyta) 40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40

二、裸藻的代表植物 41

三、裸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45

第八节 藻类植物小结 45

第九节 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47

第二章 菌类植物(Fungi) 50

第一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50

一、细菌的一般特征 50

二、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50

三、细菌的繁殖 51

四、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52

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phyta) 52

一、粘菌的一般特征 52

二、粘菌的主要类群 53

三、粘菌与其它生物的关系 54

第三节 真菌门(Eumycophyta) 55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55

二、真菌的主要类群 57

三、真菌的起源 77

四、真菌的经济意义 77

第三章 地衣植物(Lichens) 79

一、地衣的一般特征 79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79

三、地衣的繁殖 81

四、地衣的分类 81

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82

第四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83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83

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 84

一、苔纲的一般特征 84

二、苔纲的代表植物 84

第三节 藓纲(Musci) 90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90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 91

第四节 苔藓植物小结 95

一、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95

二、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97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99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99

第二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102

第三节 水韭亚门(Is?ephytina) 111

第四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111

第五节 楔叶亚门(Sphenopphytina) 113

第六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116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19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120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121

第七节 古代蕨类举例 131

第八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35

第九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137

第六章 孢子植物小结 139

一、植物的起源 139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141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141

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142

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143

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和分化 144

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146

第七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148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48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48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 149

第二节 铁树纲(苏铁纲)(Cycadopsida) 149

铁树科(Cycadaceae) 149

第三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151

银杏科(Ginkgoaceae) 151

第四节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 153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153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153

三、分类及代表植物 157

(一)松科(Pinaceae) 157

(二)杉产(Taxodiaceae) 161

(三)柏科(Cupressaceae) 164

第五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 165

(一)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166

(二)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167

(三)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167

第六节 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169

(一)麻黄科(Ephedraceae) 170

(二)买麻藤科(Gnetaceae) 171

(三)百岁兰科(Welwitschiaceae) 172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172

第八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179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79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80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182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183

一、木兰目(Magnoliales) 183

木兰科(Magnoliaceae) 183

二、樟目(Laurales) 184

樟科(Lauraceae) 185

三、胡椒目(Piperales) 186

胡椒科(Piperaceae) 186

四、睡莲目(Nymphaeales) 187

(一)莲科(Nelumbonaceae) 187

(二)睡莲科(Nymphaeaceae) 188

五、毛茛目(Ranales) 189

毛茛科(Ranunculaceae) 189

六、罂粟目(Papaverales) 192

罂粟科(Papaveraceae) 192

七、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 193

(一)昆栏树科(Trochodendraceae) 193

(二)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193

八、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194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194

九、杜仲目(Eucommiales) 196

杜仲科(Eucommiaceae) 196

十、荨麻目(Urticales) 197

(一)桑科(Moraceae) 197

(二)大麻科(Cannabaceae) 199

(三)荨麻科(Urticaceae) 200

十一、胡桃目(Juglandales) 201

(一)胡桃科(Juglandaceae) 202

(二)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 203

十二、山毛榉目(Fagales) 203

(一)山毛榉科(Fagaceae) 203

(二)桦木科(Betulaceae) 206

十三、石竹目(Caryophyllales) 208

(一)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09

(二)藜科(Chenopodiaceae) 210

十四、蓼目(Polygonales) 212

蓼科(Polygonaceae) 212

十五、亚桠果目(第伦桃目)(Dilleniales) 214

五桠果科(第伦桃科)(Dilleniaceae) 214

十六、山茶目(Theales) 214

山茶科(Theaceae) 214

十七、锦葵目(Malvales) 216

(一)椴树科(Tiliaceae) 216

(二)锦葵科(Malvaceae) 217

十八、堇菜目(Violales) 220

(一)堇菜科(Violaceae) 220

(二)葫芦科(Cucurbitaceae) 220

十九、杨柳目(Salicales) 222

杨柳科(Salicaceae) 222

二十、白花菜目(Capparales) 224

十字花科(Cruciferae) 224

二十一、蔷薇目(Rosales) 227

(一)景天科(Crassulaceae) 227

(二)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27

(三)蔷薇科(Rosaceae) 228

二十二、豆目(Fabales) 233

(一)含羞草科(Mimosaceae) 233

(二)苏木科(云实科)(Caesalpiniaceae) 234

(三)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ionaceae) 235

二十三、桃金娘目(Myrtales) 237

桃金娘科(Myrtaceae) 237

二十四、红树目(Rhizophorales) 238

红树科(Rhizophoraceae) 238

二十五、檀香目(Santalales) 239

(一)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239

(二)槲寄生科(Viscaceae) 240

二十六、卫矛目(Celastrales) 240

(一)卫矛科(Celastraceae) 241

(二)冬青科(Aquifoliaceae) 242

二十七、大戟目(Euphorbiales) 243

大戟科(Euphorbiaceae) 243

二十八、鼠李目(Rhamnales) 246

(一)鼠李科(Rhamnaceae) 246

(二)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247

二十九、无患子目(Sapindales) 248

(一)无患子科(Sapindaceae) 249

(二)槭树科(Aceraceae) 250

(三)漆树科(Anacardiaceae) 250

(四)芸香科(Rutaceae) 252

(五)蒺藜科(Zygophyllaceae) 254

三十、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255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255

三十一、伞形目(Apiales,Umbellales) 256

(一)五加科(Araliaceae) 256

(二)伞形科(Apiaceae,Umbelliferae) 258

三十二、杜鹃花目(Ericales) 260

杜鹃花科(Ericaceae) 260

三十三、柿树目(Ebenales) 262

(一)柿树科(Ebenaceae) 262

(二)山矾科(Symplocaceae) 264

三十四、报春花目(Primulales) 264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265

三十五、龙胆目(Gentianales) 266

(一)龙胆科(Gentianaceae) 266

(二)夹竹桃科(Apocynaceae) 267

(三)萝藦科(Asclepiadaceae) 269

三十六、茄目(Solanales) 271

(一)茄科(Solanaceae) 271

(二)旋花科(Convolvulaceae) 273

(三)菟丝子科(Cuscutaceae) 274

三十七、唇形目(Lamiales) 275

(一)马鞭草科(Verbenaceae) 275

(二)唇形科(Lemiaceae,Labiatae) 276

三十八、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279

(一)木犀科(Oleaceae) 279

(二)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281

三十九、桔梗目(Campanulales) 283

桔梗科(Campanulaceae) 283

四十、茜草目(Rubiales) 285

茜草科(Rubiaceae) 285

四十一、川续断目(Dipsacales) 287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87

四十二、菊目(Asterales) 289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289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 293

四十三、泽泻目(Alismatales) 293

泽泻科(Alismataceae) 293

四十四、槟榔目(Arecales) 295

槟榔科(Arecaceae)(棕榈科 Palmae) 295

四十五、天南星目(Arales) 297

天南星科(Araceae) 297

四十六、鸭跖草目(Commclinales) 299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299

四十七、莎草目(Cyperales) 300

(一)莎草科(Cyperaceae) 300

(二)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 303

四十八、姜目(Zingiberales) 309

姜科(Zingiberaceae) 309

四十九、百合目(Liliales) 311

(一)百合科(Liliaceae) 311

(二)石蒜科(Amaryllidaceae) 314

(三)薯蓣科(Dioscoreaceae) 315

五十、兰目(Orchidales) 316

兰科(Orchidaceae) 316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321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321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327

第九章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340

第一节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340

第二节 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344

第三节 数量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