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编 绪 论 3
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平凉地区人类活动史 3
第二章封建社会平凉生产发展史 5
第三章新中国时期平凉经济建设历程 11
第四章平凉生产分布规律及布局因素 18
第二编 总 论 22
第五章生产分布现状评价 22
第一节总体分布 23
第二节第一产业分布 26
第三节第二产业分布 32
第四节第三产业分布 39
第六章平凉优、劣势分析 46
第一节全国范围内 47
(一)、气候优势 47
(二)、经济落后劣势 51
第二节西北范围内 56
(一)、地缘优势 56
(二)、旅游优势 58
(三)、水资源贫乏劣势 62
第三节甘肃省范围内 66
(一)、煤炭优势 66
(二)、粮食生产优势 68
(三)、水土流失严重劣势 70
第四节陕甘川宁毗邻区 73
(一)、农副土特产品优势 73
(二)、生产要素障碍——地方工业弱小 74
(三)、城市化发展障碍 76
——城市化发展水平低 76
第七章生产布局战略选择 79
第一节生产布局战略指导思想及原则 79
战略分析 82
第二节近期(二○○○年前)生产布局 82
(一)、重点发展农业的布局战略 83
(三)、重点发展地县工业的布局战略 83
(三)、重点发展能源、煤化工业的布局战略 84
(四)、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布局战略 85
第三节远期(二○○○年——二○二○年)生产布局展望 86
(一)、工业品加工主导类型区 86
(二)、资源主导类型区 87
(三)、商品粮基地类型区 87
(四)、农产品加工主导类型区 87
(五)、区域商贸中心类型区 88
第八章宏观政策措施 90
第一节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的 90
总政策不动摇 90
机制、促进结构转换 92
第二节深化体制改革、理顺运行 92
第三节强化农业基础、提高抵御 94
自然灾害能力 94
第四节弱化“二元结构”,实现城乡 95
一体化格局 95
第五节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争取多渠道投资 96
第三编 农业生产布局 99
第九章农业资源综合评价 99
第一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99
(一)、土地资源 99
(二)、气候资源 101
(三)、水资源 102
(四)、生物资源 104
第二节农业生产现状 104
(一)、农业生产条件 104
(二)、农业生产水平 105
(三)、农业生产结构 106
第三节农村经济发展评估 107
(一)、对农业生产能力的评估 107
(二)、对农业承受经济建设力量的评估 108
(三)、对农业发展后劲的评估 109
第十章农业发展总体布局 112
第一节农业生产分布过程之经验与启示 112
第二节农业发展任务和目标 114
(一)、本世纪末 114
(二)、进入二十一世纪 115
第三节农业布局原则 116
第四节农业布局思路 118
(一)、总体布局 118
(二)、区域布局 118
(一)、粮食作物生产分布特点 120
第一节粮食作物生产布局 120
第十一章种植业(农作物生产)布局 120
(二)、粮食作物布局思路 122
(三)、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五类) 123
(四)、商品粮基地布局 130
第二节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131
(一)、经济作物资源 131
(二)、经济作物生产布局要求 132
(三)、油料作物布局 133
(四)、果树园艺作物布局 135
第十二章林业布局 137
第一节森林资源及林业生产现状 137
第二节林业发展方向与目标 140
第三节林业生产布局 142
(一)、畜禽资源 146
(二)、饲草资源 146
第一节畜牧业资源开发现状 146
第十三章畜牧业布局 146
(三)、畜牧业发展现状 14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47
第二节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目标 149
(一)、发展思路 149
(二)、结构调整 149
(三)、奋斗目标 150
第三节区域布局 151
(一)、中、东部川原区 151
(二)、南部沿关山一线阴湿山区 152
(三)、西部丘陵区 152
第十四章乡镇企业布局 153
第一节乡镇企业发展综述 153
(一)、乡镇企业现状 153
(一)、指导思想 154
第二节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154
(二)、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4
(二)、发展战略 155
(三)、目标与任务 155
第三节乡镇企业发展布局 156
(一)、发展重点 156
(二)、布局思路 157
(三)、区域布局 157
第十五章实施农业布局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159
第一节近期(二○○○年) 159
第二节远期(二○○○年——二○二○年) 160
第四编工业生产布局 163
第十六章工业现状评价 163
第一节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163
(一)、旧中国平凉工业回顾 163
(二)、新中国平凉工业历程 164
(二)、轻重工业现状 171
第二节工业基本现状 171
(一)、产业地位 171
(三)、行业结构现状 172
(四)、所有制结构现状 172
(五)、企业组织现状 173
(六)、企业技术现状 173
(七)、产品现状 173
第三节工业发展特点 174
(一)、以轻型结构为主 174
(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175
(三)、以外延增长为主 175
(四)、以中部地带分布为主 176
第四节工业发展综合评价 176
(一)、从工业结构的优化程度看 177
(二)、从现有工业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及矛盾看 178
(四)、从技术装备看 179
(三)、从企地融合度看 179
(五)、从空间分布看 180
第十七章工业总体布局 181
第一节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181
(一)、优势 181
1、可利用的资源 181
2、现有工业基础 182
3、有利条件及机遇 183
(二)、难点 184
1、农业基础脆弱 184
2、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低 185
3、资金十分短缺 185
第二节工业发展任务及目标 186
(一)、近期(二○○○年前) 186
(二)、远期(二○○○——二○二○年) 187
(一)、布局原则 188
第三节工业布局战略与产业选择 188
(二)、布局思路 189
1、围绕优势产业搞开发 189
2、围绕主导产业搞配套 189
3、围绕城镇发展农村 190
(三)、布局模式 190
1、点式 190
2、线式 191
3、面式 191
(四)、工业主导产业 191
(五)、工业战略产业 193
第十八章轻工业布局 196
第一节轻工业综述 196
(一)、现状 196
(二)、主要特征及问题 197
(三)、布局思路 198
第二节纺织工业布局 199
(一)、历史、现状及问题 199
(二)、发展条件与市场预测 200
(三)、区域布局 201
第三节食品工业布局 203
(一)、历史、现状及问题 203
(二)、发展条件与市场预测 205
(三)、区域布局 206
(四)、近期食品工业发展重点 208
第四节造纸工业布局 209
(一)、现状 209
(二)、分析 209
(三)、布局 210
第一节重工业综述 212
(一)、发展历史 212
第十九章重工业布局 212
(二)、现实基础 213
(三)、前景展望 213
(四)、布局思路 214
第二节煤炭工业布局 214
(一)、现状分析 214
(二)、发展条件 216
(三)、布局构想 216
第三节建材工业布局 218
(一)、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8
(二)、发展的基本条件 219
(三)、市场预测 219
(四)、布局原则与行业发展方向 220
第四节机械工业布局 221
(一)、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1
(五)、区域布局 221
(二)、发展前景分析 222
(三)、布局思路 223
第二十章实现工业布局合理化的对策与措施 224
第一节加速资源的增值开发转换 224
第二节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25
第三节强化市场力量配置工业资源的机制 226
第四节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226
第五节加强横向联合,形成开放的工业结构 227
第五编 区域生产布局 230
第二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综述 230
第一节区域经济类型 230
(一)、区域经济划分依据 230
(二)、中部市镇工矿区 231
(三)、东部粮贸加区 231
(四)、西部油经劳区 232
(五)、中南部牧林副区 233
第二节区域经济特征 234
(一)、从资源条件看 234
(二)、从发展基础看 234
(三)、从经济水平看 235
第三节区域经济政策 236
(一)、发挥区域资源、生产优势的政策 236
(二)、弥合“二元结构”,实现城乡 237
一体化政策 237
第二十二章区域生产布局思路 238
第一节基本构想 238
第二节综合经济协作区 240
(一)、高原沟壑协作区 240
(二)、土石山协作区 240
(三)、丘陵沟壑协作区 241
第三节资源开发经济区 241
(一)、华亭能源开发区 242
(二)、关山牧业基地 243
(三)、陇东皮毛市场开发 244
第四节经济开放区 245
(一)、平凉四十里铺开放区 245
(二)、平凉天门经济开放区 246
(三)、安口经济开放区 247
第五节经济不发达协作区 248
第二十三章县(市)生产布局 251
第一节平凉市 251
第二节泾川县 254
第三节灵台县 257
第四节崇信县 260
第五节华亭县 263
第六节庄浪县 265
第七节静宁县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