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927 1
汉口惨案发生 1
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 1
北京政府征收二·五附加税 2
英国提出对华新政策 2
中共陕甘区委成立 2
安格联免职已成定局,列强抗议无济于事 3
云南政变龙云夺权 4
蒋介石企图夺权,国民党迎汪复职 4
上海工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 5
反对独裁提高党权 5
瞿秋白发表《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 5
和市总工会 6
蒋介石指令杀害陈赞贤,捣毁九江市党部 6
北伐军部署对奉军事计划 6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 7
湖北全省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7
广州妇女界集会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 7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7
冯玉祥出师潼关 7
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 7
列强借故炮轰南京制造惨案 8
重庆打枪坝惨案 8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8
南方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9
汪、蒋聚会秘密分共 10
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 10
《汪陈宣言》发表 10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发表《告美国民众书》 11
湖南发表《告全省农民书》 11
张作霖派兵包围苏联使馆 11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2
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答复列强关于 12
“南京事件”的通牒 12
李济深在广州清党 12
上海总工会忍痛宣布结束同盟总罢工 13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3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屠杀 13
革命民众宣言》 13
南京政府“通缉”共产党首要令 13
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 13
李大钊就义 14
武汉各界发起讨蒋运动 14
冯玉祥、蒋介石、李宗仁合作北伐 15
蒋介石制定清党原则 15
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 16
汪精卫下令制止工农运动 16
伍朝枢发表对外宣言 16
共产国际给中国“五月指示”发表 16
湖南近10万农军围攻长沙 17
蒋介石发表对内通告 17
中国南北政府抗议日本出兵山东济南 18
上海妇女掀起抗暴斗争 18
中共中央请武汉国民党中央处理长沙“马日事变” 19
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国农民群众书》 19
汪精卫、冯玉祥举行郑州会议合作反共 19
胡汉民鼓吹“一个主义”、“一个党” 19
国民政府聘请国难会议会员 19
邓演达、毛泽东请武汉国民政府制止屠杀工农运动 20
张作霖组成安国军政府 20
蒋介石、冯玉祥举行徐州会议 20
吴佩孚逃命四川巫山 20
南京政府发行盐余国库券,收回金陵海关 21
中共中央武昌扩大会议召开 21
蒋介石、冯玉祥大规模清党 22
上海市民掀起抗捐运动 22
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宣言》 23
邓演达、宋庆龄发表宣言痛斥汪精卫 23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3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25
国共两党革命派同斥蒋、汪 26
中共中央发布《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大纲》 26
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 26
英国侨民在沪组织法西斯团体蒋介石宣告下野中华基督教协会主张限制田产武汉国民政府迁都南京 27
广东省财政厅长古应芬勒令商人认购公债 28
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嘉奖龙潭战役有功将士奉天反日运动李济深为宁汉合作发表宣言 29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30
汪精卫通电下野 30
阎锡山通电南京政府宣布誓师北伐 31
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 31
《国民政府宣言》发表 31
国民政府军委会整编军制 32
苏州工潮解决 32
张作霖与日本签订“满蒙新五路协约” 32
宁汉战争爆发唐生智释兵权 33
蒋介石发表《告日本国民书》 33
冯玉祥部伐奉受挫 33
广州海员工人罢工拥护共产党 33
广州政治分会组成临时军事委员会 33
《布尔塞维克》杂志创刊 34
海陆丰农民起义 34
宁汉再度分裂 34
宋庆龄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 35
宜兴农民暴动 35
国民政府公布《禁烟条例》 35
北京政府新征奢侈品税及特种物品税 36
广东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 36
广州事变 36
黄麻起义爆发 36
无锡农民暴动 36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 36
汪精卫等通电反对南京中央特委会 36
中央研究院成立 37
“一一·二二”惨案发生 37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发表废约 37
宣言 37
朝鲜亲日分子排华 38
浙江省令绍兴等县解放浙东堕民 38
1381名国民党党员联名呈请中央严肃党纪 38
广州起义爆发 39
蒋介石发表对时局的谈话 39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对苏联断绝邦交令 39
本年度国民经济的状况和主要指标完成 40
两广战争爆发 40
东北大刀会起义 41
《新生命月刊》创刊 42
天津百货公司成立 42
于右任著文批评李石曾“分治合作”论 42
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结束 42
蒋介石正式复职 43
国民政府改组豫滇两省机构 43
王一飞遇害 43
宋子文发宣言郭泰祺作解释 43
中国共产党领导数起工农暴动 43
朱毛红军开辟游击战区 45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 45
蒋、冯、阎、杨合力北伐 46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开幕 46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闭幕 46
南京政府处理宁案 4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47
黄郛宣布国民政府外交方针 47
福建废止台伏票 48
政治会议掌大权,四派分掌四区权 48
湘军将领通电求和 49
陈公博树改组派战旗 49
蒋介石制定北伐总方略 49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任命各省市区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 50
李宗仁向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建议裁兵夏明翰被害 50
中美签订解决宁案协定 50
中英关于南京惨案处理问题的谈判停顿郭亮就义 50
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51
蒋介石发表系列北伐文告,冯玉祥令本部全力支持 52
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 52
日本借机出兵中国,南北各方共同抗议 53
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薛笃弼提议恢复传统道德西北工农革命军成立 53
国民党中央党部训令各省市区党务指导委员严守党纪 53
国民政府下令厚利民生,提倡国货罗亦农遇害井冈山会师北伐节 节 胜利 54
国民党“再造派”形成 55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56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 57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通知国民政府严重抗议 57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57
张作霖通电息兵求和 57
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延(林)海(林)洮(南)索(伦)铁路承包合同 57
刘志丹领导渭南农民起义 58
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 58
张作霖同意撤回关外 58
北伐军节 节 胜利 58
阎锡山和平接收天津 60
张作霖在皇姑屯车站被炸死 60
国民政府特任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 60
李宗仁通电条陈善后意见 61
新疆督办杨增新通电易帜 61
中共“六大”召开 61
国民政府发表新的内政外交方针 61
张学良通电罢兵 6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第一次大 62
“会剿” 62
全国经济会议开幕 62
渭华起义失败 63
全国财政会议在南京开幕 64
张学良通电言统一 64
孙殿英盗东陵宝物 64
中共“六大”闭幕 65
蒋介石公布裁兵方案 65
蒋介石等提出《军事整理案》 65
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废约宣言 65
冯玉祥提出收拾时局的六项意见 65
日本政府阻止张学良易帜 66
全国反日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66
彭德怀举行平江起义 67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数项不平等条约 67
日本再次威胁张学良易帜 68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开幕 68
《中英宁案协定》在南京签字 69
全国交通会议召开 69
冯玉祥裁兵 69
呼伦贝尔事件发生 69
黄洋界战斗 70
与同级政府关系的原则 70
蔡元培辞职 70
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通告处理各级党部 70
白崇禧率部东征 71
芜湖流血事件得以解决 72
全国学生总会第十届代表大会开幕 72
阎锡山裁兵 72
李宗仁部着手裁兵 72
中国加入《非战公约》 72
国民政府公布西康等区改省办法 73
陈公博负气出走香港 73
国民政府发表《教育宗旨》 73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 73
国民党中央严禁邮务工人罢工 74
国民党公布《训政纲领》 74
国民政府任命陆军42个师的师长 75
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75
国民政府改组,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 75
国民政府制定侨务方针 76
国民政府制定政治会议条例 76
国民政府发布整顿田赋令 76
国民政府发表《训政宣言》 76
国民党南京党部全体总辞职 77
东北人民反对日本人攫取路权 77
红四军第六次党代会召开 78
国民政府明令改组四川省政府 78
东北民众要求易帜 78
日本政府被迫默认中国东北易帜 78
张学良通电报告东北裁兵情况 79
宋子文发表盐务稽核所对外宣言 79
上海发生武装走私鸦片案 79
宋子文下令取消汕头土货入口税 79
爱国华侨的行为 80
侨务委员会请国民政府抗议暹罗政府驱逐 80
全国商会联合会发表废约宣告 80
国民政府宣布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 80
国民党坚持废除领事裁判权 80
实行关税自主 80
王正廷谈废约问题 81
浙、闽、苏、皖、赣五省裁厘会议召开 81
国民政府颁发统一财政行政命令 81
川军内战再起 81
国民政府公布《各省县举士条例》 82
张学良易帜,蒋介石嘉奖 82
国民政府任命东北军政机构 82
国军编遣会议召开 83
蒋介石发动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 84
国民政府组建东北地方行政机构 84
国民政府训令各级政府遵照实行《处理 85
留俄归国学生暂行办法》 85
国民党中央通过《宣传品审查条例》等规定 85
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事件 85
上海、福建商会反对征收特种消费税 85
全国电报行业请求统一电政 86
蒋介石规定国民党“三大”代表资格和 86
中央委员的选举资格 86
国民政府严令统一司法财政 87
江苏宿迁县小刀会起义 87
北平东交民巷华人巡捕罢岗 87
鲁涤平罢免案 87
国民政府明令实施军事编遣 88
中法越南友好通商条约新草案通过 88
国民党改组派发表宣言反对三全大会 89
国民政府任命一批文化官员 89
国民政府发布整顿学生令 89
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90
国民党中央训令撤裁各地政治分会机构 90
国民政府任命万福麟为第五编遣区办事处主任 90
中医药界抗议卫生部取缔中医药的决议案 91
蒋桂战争爆发 91
国民政府抗议英国入侵江心坡 91
中日解决济案协议 92
中国收回日本军队所占的济南 92
蒋、冯争夺胶东半岛 93
李明瑞阵前倒戈 93
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要求取消大学区制 94
国民党三届一中全会召开 94
冯玉祥通电服从中央蒋介石密令准备讨冯 94
教育部规定宗教团体办学办法 95
《兴国土地法》公布 95
航空界反对中美航空邮务合同 95
中日为解决悬案举行正式谈判 95
国民党整顿上海商界学界 96
李宗仁通电组成“护党讨贼军” 96
蒋介石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97
国民党中央改组部分省市级党部机构 97
张学良派兵搜查苏联领事馆 97
冯玉祥通电下野 97
国民党改组派组织护党革命大同盟 98
国民政府改组数省政府机构 98
孙中山总理奉安事毕 99
宋子文清理广东财政 100
清陵盗墓案预审终结 100
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召开 100
英国政府拒绝归还威海卫 101
阎锡山、冯玉祥联名发表出洋通电 101
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召开 101
国民政府决意收回中东路全部权益 102
国民政府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 103
苏联宣布与中国绝交 103
中苏发生军事冲突 104
本月文化教育消息 104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04
编遣实施会议开幕 105
蒋介石发行编遣公债 106
中苏关于中东路会谈再次陷于僵局 106
国民党中央撤销天津市、河北省党部执委职务 106
本月科学文化消息 106
彭湃就义 107
财政部向各省摊派编遣库券 108
陈铭枢请中央停止取消广东烟赌捐 108
国民政府改组赣、黔省府 108
张发奎通电反蒋 108
美国红十字会决定对华赈务不再推广 109
宋子文发表盐务借款宣言 109
国民政府审理高英夫妇偷运烟土案 109
国民政府颁布《清乡条例》 109
蒋介石令讨伐方振武 110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 110
国民政府要求收回上海临时法院 110
中苏满洲里战爆发 111
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发奎、俞作柏 111
蒋介石通缉改组派汪精卫联合冯、阎、李 112
中国政府抗议拘捕留日学生 112
国民政府公布《工会法》 112
北平人力车夫反对市党部改组总工会 112
蒋、冯战争爆发 113
彭德怀开辟鄂东革命根据地 113
青岛工潮开始 114
国民党改组广西、云南省府机构 114
鄂豫边苏维埃成立 114
李宗仁、张发奎联手反蒋 115
朱德、毛泽东红四军活跃赣南闽西 115
王正廷通告废除领事裁判权情况 115
广西爆发百色起义 117
国民政府声明撤废领事裁判权 117
红七军发表《土地革命》 117
古田会议召开 118
中苏双方和平解决中东路事件和恢复外交关系 118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 119
唐生智等联名通电反蒋 119
陈铭枢统一两广 119
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 121
蒋军刘峙部攻克河南驻马店 121
考试院正式成立戴传贤、孙科就任正副院长 122
中东铁路督办莫德惠在哈尔滨就职 122
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2
何应钦在汉口通电告捷 122
孔祥熙发表金融问题谈话 123
国民政府裁撤厘金 123
红六军成立 124
何应钦报告“节 约运动” 125
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告以对俄办法 125
撤销《商民协会组织条例》 126
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对苏宣言 126
国民政府五院院长发表告军人书 126
“革命救国本为义务,非为权利” 126
鲁迅在中华艺术大学演讲《绘画杂论》 127
中共中央发出第70号“进攻”通告 127
《萌芽月刊》谈论“社会改革”问题 128
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召开 128
国民政府令查办外蒙俄华商业纠纷 129
“左联”在上海成立 129
谭延闿等劝阎锡山取消“中华民国军”名义 129
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 130
中共赣西南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30
《中日关税协定草约》在南京签字 130
《顺天时报》停刊 131
国民党中央指责冯阎倒戈引起社会混乱 132
国民党政府通缉陶知行 133
天津《大公报》评全国教育会议开幕 133
中央签订交还威海卫协定 133
中国童子军第一次全国总检阅及大露营结束 134
蒋介石通电誓师,讨伐阎锡山、冯玉样 135
国民政府通令推行注音符号 135
朱庆澜、李晋发起大规模救济陕灾募捐运动 136
大学生提请注意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华行踪 136
中原大战全面爆发 137
中央研究院函请外交部限制斯坦因在西北考古 137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37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者组织“前锋社” 138
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停止招生 138
经济学家马寅初评论金价狂涨 138
中共中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 139
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 139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成立 140
国民政府令准从国库内拨款补助厦大、 140
集美二校 140
甘肃全省苦旱死亡已达300余万人 140
罗家伦辞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40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组成 141
国民政府公布《土地法》 141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 141
津浦线战事呈胶着状态 142
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裁厘方案 142
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143
冯玉祥解亳州之围 143
《中国革命新高潮与中国共产党》 143
上海各界反对美商承购租界电话 143
阎军乘蒋军移防发动突袭 143
美影片《月宫宝盒》、《不怕死》在沪上映 144
引起公愤 144
汪精卫结束日本之行回到天津 144
越中边省关系专约 144
关于补救内国公债跌价的意见 144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44
红军被迫退出长沙,向平浏转移 145
山海关内外洪水溢涨 145
蒋、晋军济南争夺战开始 145
重庆新闻界举行全体大罢工 146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 146
国民党中央发布告国民书 146
中德国际航空合同变通办法 146
南北双方代表拉拢张学良 147
东北查禁日本人私购生金 147
平汉线蒋军开始总攻击 148
关于对外纠纷的司法手续的通令 148
张学良决定出兵华北 148
国民政府就“北平政府”事发表宣言 148
东北军入关 149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 149
上海人力车工人罢工 149
中央大学教职员发表索薪宣言 149
津海关扣拨每月教费引起抗议 149
重庆发行粮契税券 149
《目前红军的中心任务及其几个根本问题》 150
西北军提出归顺蒋介石的条件 151
法商大广东轮击毙华工引起公愤 151
阎、冯、汪致电张学良表示实行停战 151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 152
国民政府公布《英国退还庚款协定》 152
劳大教职员抗议教育部直接接收 152
中国公学风波 152
荷轮侮辱萧信庵案 153
撤销两湖特税,严禁栽种罂粟 153
阎锡山整顿山西金融 153
台湾雾社高山族人民举行抗日大暴动 153
红军布置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54
上海学界要求收回租界教育权 154
国民党开始“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154
广西和平运动中复有战事发生 155
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召开 155
晋钞破产 155
忻鼎香案 155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最近国际来信的决议》 155
《整饬纪纲令》 157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改组国民政府 157
日本讨论满蒙权益问题 158
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 158
蒋介石发出《告诫全国学生书》 158
美政府对法权交涉提新方案 158
北平报界揭露万国储蓄会 158
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 159
晋绥军整编方案 159
以特种消费税抵补裁厘 159
全国实行裁撤厘金及海关进口新税则 160
中共召开六届四中全会 161
补助北京大学革新事业,提高国内学术研究 161
全国内政会议召开 162
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 162
国民政府公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162
《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 程》 163
前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在上海病故 163
行政院公布《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 163
交通部国际电台成立 163
蒙藏各旗选送优秀学生就学内地,培养师资 164
龙华惨案 164
抚顺煤矿烧死华工三千余人 164
王明《两条路线的斗争》出版 164
中共中央对红军及各级党部发出训令 165
国民政府监察院成立 165
蒋介石软禁胡汉民 165
遭苏俄放逐的德裔百余人进入我国国境 165
上海令禁厚生纱厂卖给日商 166
《中央关于广东党的工作决议案》通过 166
北平《华北日报》为国家主义派青年冲击而停刊 166
国民党中央举行植树典礼纪念孙中山 167
上海钱业公会要求另订《钱庄法》 167
国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北学术考察团 167
国民党将“匪共”一律改称“赤匪” 168
关于庚款余额的使用办法 168
国民政府公布《管理英国退还庚款董事会章 程》 168
红军部署第二次反“围剿” 169
限制设立普通中学,增设职业学校 169
国民政府决定发行关金兑换券 170
全国航空会议在南京开幕 170
日轮丰浦丸撞坏招商局江裕轮 170
首届亚洲文化协会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170
毛泽东制定游击战争作战原则 170
顾顺章 叛变 171
弹劾蒋中正电 171
印刷局职工力争邮票印刷权 171
国民会议在南京召开 172
国民政府公布《海关出口税则》 172
开滦五矿工人要求改善待遇宣告怠工 172
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73
广州反蒋国民政府成立 173
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173
中共中央作出《目前政治形势及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 173
毕德门访华抵沪,调查银市状况 174
北大校长蒋梦麟访问清华大学 174
私立广东国民大学遵令改进 175
中法学术考察团出现裂痕 175
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 175
中共中央对苏区及红军发出训令 175
华方职工因待遇悬殊宣告怠工 175
蒋介石亲自组织第三次大“围剿” 176
法驻华使馆对中法考察团事件发表声明 176
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落成 176
中村事件爆发 177
蔡和森牺牲 177
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 178
军事“围剿”失败 178
中法考察团在新疆受阻 178
外评中国设立禁烟查缉处 178
博济医院副院长枪杀华工引起公愤 179
通告国民党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议题 179
蒋介石首次鼓吹“攘外必先安内” 179
全国经度测量会在南京开幕 179
平定县发动起义成立红军第二十四军 179
苏区中央局动员第三次反“围剿” 179
“满鲜融和”政策出台 179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扩编武装 180
英使交涉“韬朋失踪事件” 180
赈委员呈请发赈灾公债一千万元 180
财政部制定扶植新闻事业办法 181
红四军节 节 得胜,连下四城 181
戴季陶报告首届高等考试经过 181
查扣日货引起冲突 181
日政府公布中村事件调查报告 182
中共苏区中央局通过《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 182
国民政府制定民国二十年度概算 182
鲁迅请内山嘉吉讲授木刻艺术 182
蒋介石对日挑衅力主不抵抗主义 182
韩复榘等商讨鲁省防务 182
中共中央致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的指示信 183
各地灾情严重 183
蒋介石发出“弭乱救灾”通电 184
晋钞狂跌省府决议惩奸商 184
“九·一八”事变爆发 184
查禁《新天津报》 184
日军占领沈阳城 184
长春市被日军占领 185
张学良严令各部力持镇静,不得抵抗 185
各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85
《北斗》杂志创刊 185
南京市国民党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185
国民党中央发表《告全国同胞书》 186
东北抗日救国会成立 186
全国抗日声浪沸腾 186
中共中央号召组织群众性反帝运动 186
国民政府改组山西省政府 187
全国各地民众抗日运动高涨 187
日本军舰开抵上海示威 187
蒋介石谈公理与强权 187
日关东军掠夺军械“战利品”八千万元 188
冯玉祥陈述对时局的主张 188
粤方代表提出七项议和办法 188
白里安解决满洲问题决议草案 188
太平洋国际学会讨论中国问题 188
鲁迅发表《“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 188
日本政府发表中日满洲问题声明书 189
上海和平统一会议 189
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议决对日五项办法 190
马占山嫩江桥抗战 190
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 190
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 191
京粤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结束 191
黄安战役爆发 191
东北民众救国请愿团提出八项要求 191
南京国民党四全大会召开 191
广州国民党四全大会召开 192
《北斗》揭露国民党宣传的欺骗性 192
首都各校举行送蒋北上讨日大会 192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委会在瑞金举行 192
第一次会议 192
胡汉民提出解决粤方争端的三项办法 192
北大南下示威团遭到镇压 193
《红色中华》在瑞金创刊 193
宋庆龄、何香凝在《申报》发表宣言 194
珍珠桥事件 194
蒋介石通电下野 194
宁都起义 194
《十字街头》创刊 194
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成立 195
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召开 195
1932 196
国民政府统一政府成立 196
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 196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务委员会成立 197
蒋汪合作 197
十九路军淞沪抗击日军 198
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 200
国民党留沪中委办事处成立 200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洛阳成立 201
伪“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 201
中共临时中央发表《伍豪启事》 202
国民党召开四届二中全会 203
中华复兴社在南京成立 203
伪满洲国成立 204
台湾民主党成立 204
国联调查团来华 204
中日停战正式会议举行 205
伪满洲国拒绝顾维钧随国联调查团入境 206
国难会议在洛阳举行 207
马占山通电继续抗日 207
国联调查团在北平调查“九·一八”真相 207
红军东路军攻克福建彰州 208
孙科在上海发表“抗日救国纲领” 208
《淞沪停战协定》签订 209
上海日军撤兵区域接管委员会成立 209
上海邮务职工实行总罢工 210
于右任弹劾汪精卫 210
《再生》杂志创刊 210
《独立评论》杂志创刊 211
《现代》杂志创刊 212
国民革命军实行统一编制 213
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五省清剿会议 213
广东陈济棠、陈策发生战争 214
伪满洲国攫夺东北关税 214
《文学月报》创刊 215
中共召开“北方会议” 215
邹韬奋等创办生活书店 216
国民政府公开审判牛兰夫妇 216
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 217
鄂豫皖三省党政委员会成立 217
伪满洲国协和会成立 218
国民政府颁布整顿教育令 218
阎锡山在山西成立建设救国社 218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 218
血魂锄奸团在上海成立 219
中国化学会成立 220
汪精卫通电辞职 220
毛泽东恢复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 221
红一方面军发起乐安、黄宜战役 221
郑继成枪杀张宗昌 222
日本承认伪满洲国 222
《论语》创刊 223
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 223
韩复榘、刘珍年发生武装冲突 223
柳直荀遇难 224
国民政府召开西防会议 224
朱德、毛泽东发布“九·二六”训令 225
刘文辉、刘湘叔侄发生战争 226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公布 227
陈独秀被捕 228
周恩来、朱德签发红一方面军战役计划 228
宁都会议召开 229
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 230
国民党中央查封上海北新书局与《南华文艺》 230
国民政府将招商局收归国营 231
招商局总经理李国杰向美商抵押借款 231
红二十五军重建 231
苏炳文部退入苏联 232
国民政府召开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 23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成立 233
国民政府与苏联复交 233
国民党召开四届三中全会 233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234
中国社会史问题大论战展开 235
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定期召集国民参政会 235
日本制造榆关事件 236
冯玉祥呼吁“与暴日作殊死战” 237
中共中央提出停战抗日的三个条件 237
国民党成立西南国防委员会 238
国民政府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238
宋子文赴华北鼓动抗日 239
中央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 239
日伪军进攻热河 240
国际联盟通过《关于中日争议报告书》 241
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反“围剿” 241
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 242
日军进攻喜峰口,长城抗战开始 242
张学良下野 243
汪精卫主张对日“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244
罗登贤、廖承志在上海被捕 244
西南执行部反对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245
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 245
蒋介石召开七省治安会议 246
新疆发生“四·一二”政变 246
国民政府公开审判陈独秀、彭述之 247
宋子文出访美、欧 248
国民政府设立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成立 249
国民政府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 249
冯玉祥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250
中日签订《塘沽协定》 251
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查田运动 252
中美签订《棉麦借款合同》 253
冯玉祥提出解决察省办法 254
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召开 254
红四方面军扩编 255
杨杏佛遭暗杀身亡 255
中日举行“长春会谈” 255
“八一”建军节 定名 256
华北战区接收委员会在天津成立 256
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257
国际联盟派拉西曼为驻华技术联络员 257
蒋介石召开庐山军事会议 258
上海各界清查救国捐款委员会成立 259
《科学画报》创刊 259
中央苏区南部17县经济建设大会召开 260
方振武、吉鸿昌组织“抗日讨蒋军” 260
黄河防汛会议在南京召开 261
罗登贤被国民党杀害 261
蒋介石在牯岭开谈话会 262
何应钦召开裁军减饷会议 262
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263
邓中夏在南京就义 263
陈独秀起草《目前形势与反对派的任务》 264
远东反战反法西斯大会召开 264
李德制定硝石、资溪桥战役计划 265
国民政府改组全国经济委员会 266
陈独秀起草《几个争论问题》一文 266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召开 267
中共与十九路军达成《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267
喻翊忠组建“全民救国军” 268
中日交涉停战善后事宜 268
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269
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 269
生产人民党成立 270
福建人民政府成立 270
中共中央发表《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 272
胡汉民提出八项时局主张 273
张继赴港粤促西南各中委出席四中全会等 273
红一方面军组成为东方军、中央军及西方军 274
张学良回国 275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 275
国民党中政会通过《内蒙古自治办法》 276
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277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277
蒋介石遣散十九路军 27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政府成立红军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279
国民政府接收榆关 280
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 280
溥仪称帝 281
“时轮金刚法会”在上海成立 281
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在上海成立 282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成立 282
广昌战役开始 283
中央苏区开展节 省运动 284
宋庆龄等签名发表《对日作战基本纲领》 284
天羽英二发表独占中国声明 284
宋子文提出建设西北计划 285
中国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 286
国民政府制定发掘古墓四项办法 286
拉西曼报告书在南京与日内瓦发表 287
国民政府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 287
国民党中政会通过关内外通车案 288
蒋介石召开八省保安会议 289
日本制造藏本英明事件 289
刘侯武弹劾顾孟余 290
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 291
荣宗敬宣布退职 292
刘半农逝世 292
陆军军官训练团在庐山开学 292
中革军委发表《北上抗日宣言》 293
日华南领事会议召开 293
盛世才宣告新疆“和平统一” 294
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 294
国民党中政会发出召开五大通知 295
南满反日总会在盘石成立 295
全国新闻界庆祝首次“记者节 ” 296
日本制造“迁安事件” 296
日本制造宫越事件 297
《译文》月刊在上海创刊 297
中日通邮谈判在北平举行 297
《太白》半月刊在上海创刊 298
蒋介石视察武汉、北平、西安等地 299
《中国农村》创刊 299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300
《文化建设》创刊 300
项英出任中共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南方八省 301
红军开展游击战争 301
李石岑病逝 301
国民政府成立战区清理委员会 302
《台湾文艺》创刊 302
《读书生活》创刊 303
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 303
史量才被暗杀 303
国民党中央要求“尊崇孔子,发扬文化” 304
吉鸿昌就义 304
《食货》杂志创刊 305
伪满发布《集团部落建设文告》 305
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305
国民党划分中央与地方权责 306
中共中央召开通道会议 306
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 307
国民政府决议设西康建省委员会 307
十教授宣言“本位文化”论文化界响彻 308
“全盘西化”说 308
中国共产主义同盟在上海成立 309
遵义会议确立新中央 310
日伪军进攻察省沽源县察东成为“非武装区” 310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310
蒋介石纵谈中日关系 311
曹禺多幕话剧《雷雨》出版 311
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成立 312
王宠惠赴日探询日本之“亲善”关系 312
谢子长病逝 313
何叔衡壮烈牺牲 313
拍卖申新七厂 314
上海各界通电要求政府制止英汇丰银行 314
中国劳动协会在上海成立 314
国民政府成立武昌行营 315
阮啸仙壮烈牺牲 315
国民政府发行金融公债 316
刘伯坚惨遭杀害 316
苏日伪满签订中东路买卖协定 316
国民政府实行军衔制度 317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 318
蒋介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19
中国农民银行挂牌营业 319
资源委员会成立 320
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 320
美国代表团来华考察商务 320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321
毛泽覃牺牲 321
国民政府秉日本之意封闭《新生》周刊 322
中共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323
《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中华大地 323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 323
日军制造“张北事件” 325
文化界反对复古读经 325
瞿秋白遭杀害 326
两河口会议召开 326
《何梅协定》签订 327
聂耳在日溺水逝世 328
中共中央在四川芦花召开政治局会议 328
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五届社员大会 329
丁文江主张退守云贵“堪察加” 329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330
中共中央在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 330
阎锡山召开太原防共联席会议 331
方志敏被害 331
张国焘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的方案 332
中共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召开 332
国民政府成立合作事业委员会 333
阎锡山发表《土地公有案办法大纲》 333
《宇宙风》在上海创刊 333
红十五军团成立 334
河北经济协会在北平成立 334
日本发起“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334
《立报》在上海创刊 335
中央信托局开业 336
张国焘另立“中央” 336
国民政府组织经济考察团赴日考察 337
“新安旅行团”踏上旅程 337
戈公振在沪病逝 338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 338
河北发生香河事件 338
冯玉祥出席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 339
六中全会汪精卫遇刺救亡大计冯玉祥献策 340
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340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成立 341
国民党召开“五大”确定对日政策 342
《大众生活》周刊在上海创刊 342
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 342
红一方面军发动直罗镇战役 343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 343
国民党召开五届一中全会 345
“一二·九”运动爆发 345
《救国时报》在巴黎创刊 346
黄炎培对国民政府“新当局”提出劝告与希望 346
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 347
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 347
毛泽东演说《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48
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正式成立 348
阎锡山设立“实物准备库” 349
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成立 350
日本政府制定第一次《处理华北纲要》 350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 351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 352
伪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 352
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战役 352
国民政府颁布《维持治安紧急办法》 353
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达成互不侵犯协定 353
毛泽东等提出与国民党谈判五项原则 354
蒋介石颁发《军人读训》手令 354
《华北防共协定》秘密订立 355
中共中央在山西西部召开政治局会议 355
陈独秀发表《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 355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举行会谈 357
刘少奇论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 357
“蒙古自治军政府”成立 358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359
胡汉民在广州病逝 359
红军发动西征战役 360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360
两广发动“六一”事变 361
“两个口号”的争论 362
国学大师章 太炎病逝 362
红军会师于甘孜 364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364
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 365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 365
日本政府决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 366
中共西北局发布岷洮西战役计划 366
西安发生“艳晚事件” 367
成都发生反日暴动 367
北海事件 368
农本局成立 368
张群、川越举行会谈 369
山西“牺盟会”成立 369
中日签订《华北经济开发协定》 370
中日华北航空协定签订 371
鲁迅病逝 371
蒋介石抵西安布置反共军事 372
日伪军进犯绥远,傅作义率部抵抗 373
上海日商纱厂工人联合罢工 373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黄河以西 374
国民政府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 374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375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扩组 375
中共中央确定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方针 376
毛泽东演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77
全国各地庆祝元旦 378
郑州破获日本浪人企图暴动案 378
蒋介石向西安提出甲、乙两案 379
宋哲元发表告冀察同志书 380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延安成立 380
国民政府决定救济粤省米荒办法 380
新华通讯社在延安成立 381
《新中华报》在延安创刊 381
西安发生“二二事变” 382
蒋介石决定当前五项方针 382
中国共产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 383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 384
国共两党举行西安谈判 384
统一救国大同盟在上海成立 385
中共中央决定增援西路军 385
毛泽东答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问 386
国民党中常会派汪精卫赴绥远 387
日本经济考察团访华 387
绥远举行抗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 388
国民政府派孔祥熙为赴英特使 388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延安召开 389
国共两党举行杭州谈判 389
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 391
第一次西北青年救国代表大会召开 391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修正《国民大会组织法》 392
及《宪法草案》 392
中共中央发出《告全党同志书》 392
国民政府举行建都南京十周年纪念 392
张自忠应邀访问日本 393
《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刊 394
杨虎城电蒋介石辞职 394
中共苏区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 395
蒋介石筹备庐山暑期训练团 396
毛泽东答美国记者问 396
宋哲元悬赏侦破天津海河浮尸案 396
中共白区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 397
日本制造汕头事件 397
国民党中央考察团抵延安考察 397
启蒙学会在北平成立 398
豫皖苏三省整军会议在开封召开 399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以党歌为国歌 399
刘芦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400
国共两党举行第一次庐山谈判 400
江苏高等法院开庭审判沈钧儒七君子案 401
蒋介石订定川康军事整理方案 401
宋子文发布改革粤省币制令 402
国民政府通过《各省灾荒根本救济办法》 402
周恩来演讲《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 403
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 403
中日卢沟桥停战谈判 404
国民党中央在庐山举行谈话会 405
蒋介石发表“最后关头”的演说 405
国共两党举行第二次庐山谈判 406
毛泽东撰写《实践论》 406
毛泽东撰写《矛盾论》 407
日军发动南口战役 408
日军进攻上海 408
《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创刊 408
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409
国民政府划分全国战区 409
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 410
《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 410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410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411
中共中央提出对待托派三原则 412
毛泽东指示八路军开展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 413
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太原成立 413
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14
八路军一一五师发动平型关战役 414
国民政府组织忻口战役 415
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416
河北人民自卫军成立 416
周恩来提出八点建议 417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成立 417
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在长沙成立 417
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 418
阎锡山组织太原战役 419
陶德曼调停中日关系 419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 420
毛泽东强调反对投降主义 420
周恩来论华北抗战的任务 421
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421
国民政府发动南京战役 421
王明等诬蔑陈独秀为“匪徒” 423
中共中央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召开 424
《群众》周刊在汉口创刊 424
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 425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25
国共两党关系委员会成立 425
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 426
德使转达日本在华停战苛刻条件 427
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罗曼罗兰等著名 428
学者、作家发起援华抗日运动 428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 428
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召开 428
开封军事会议召开 428
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对华声明 428
国民政府公布《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 429
国民政府发表“维护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的声明 429
驻日大使许世英离日回国 429
《字林西报》揭斥日军在南京屠杀市民逾万 430
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成立 430
韩复榘失地误国,被判处死刑 430
日本宣布对华政策四要点 430
陕甘宁边区民众抗日后援会成立 430
中国的抗战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431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成立 431
全国战时教育会在汉口召开成立大会 432
延安举行反托派大会 432
国民党空军首次远征台湾 432
农业经济学家陈振先被当地豪绅杀害 433
外交部就希特勒德国承认伪满发表抗议书 433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 433
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临全会建议扩大各党派 434
抗日救国团结 434
董道宁带回影佐致张群和何应钦亲笔信 434
水利专家李仪祉病逝西安 434
战时儿童保育会和战时儿童救济协会筹备会成立 435
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大量发展党员 435
毛泽东电示周恩来等与国民党商讨华北军事问题的原则 435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36
响堂铺伏击战打响 436
台儿庄战役 436
山东临沂大捷 436
《抗战建国纲领》发表 437
台儿庄日军陷入包围之中 437
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 438
台儿庄大捷;日军全部溃退 438
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拒绝附逆,被刺身亡 438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 438
7个月来日机空袭鄂境计29次 439
日机滥炸穗市闹区,平民死伤数百 439
毛泽东等指示巩固晋察冀根据地并藉图发展 439
毛泽东等指示在冀鲁平原发展抗日游击战 439
晋察冀边区冀中省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439
谢晋元要求上海公共租界当局释放“四行 439
仓库”战役500壮士 439
武汉空战大捷;击毁日机21架 440
刘伯承、林彪部在武乡长乐村击败日军 440
英日关于上海海关问题谈判获得结果 441
外交不能空谈道义,必须权衡国家利害 441
侵据晋东日军已全肃清 441
国联鼓励中国英勇抗日 442
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散发传单 442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指示》 442
毛泽东在延安讲演《论持久战》 443
晋南豪雨成灾,中国军队乘机克复失地 443
国民党中宣部政治部联合发表《禁烟纪念告国人书》 444
国民党军队在赵口及花园口决黄河河堤 444
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曹锟晚节 445
决堤黄河水流冲过豫境中牟尉氏西犯日军 445
被困,攻势停顿 445
共产国际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445
国民政府决定关闭驻日大使馆 445
因在兰封作战不听命令,龙慕韩被处死刑 446
新四军取得韦岗大捷 446
边区是一个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447
冀东抗日武装起义 447
周恩来发表《论保卫武汉及其发展前途》 448
国民参政会在武汉开幕 448
高宗武秘密赴日 448
《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 448
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 449
武汉会战 449
日军制定《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大纲》 449
抗敌演剧队成立 450
南浔会战开始 450
朱德演讲《一年余以来的华北抗战》 451
国民党中央公布《图书杂志审查办法及标准》 451
刘伯承鹿钟麟谈判河北问题 451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 451
毛泽东指示:边区应有比较稳定的货币 451
晋绥抗日根据地建立 452
军统局成立 452
晋绥边区形成 452
王稼祥指示:坚定平原游击战争的信念 453
大别山北麓富金山失陷 453
汾离公路战斗打响 453
日军发动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围攻 454
万家岭战斗,国民党军击退日军 454
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 454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成立 455
国民政府对美方针 456
毛泽东等强调坚持华北持久抗战 456
蒋介石下令实行“焦土抗战” 457
国民党军弃守广州 457
华南战争爆发 457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 457
武汉会战结束 458
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召开 458
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政策第二次声明 459
汪精卫与日代表举行重光堂会谈 459
聊城失陷 459
中共中央关于蒙古混成旅工作的指示 460
蒋介石主持召开南岳军事会议 460
甘肃回民武装起义 461
日本调整日华关系的新方针 461
华南敌后战场开辟 461
日军发布《大陆命令第241号》 462
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国共关系问题 462
中共中央强调:广泛开展生产运动 463
周恩来发表《论今后敌人的动向》 463
“兴亚院”成立 463
张君劢发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 463
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三次 464
对华声明 464
汪精卫叛国投敌 464
1939 465
国民政府重申严惩傀儡及汉奸 465
国民党西康省政府成立,刘文辉就任省府主席 465
中共中央《关于汪精卫出走后时局的指示》 465
张治中上电拥护开除汪精卫党籍 466
汪精卫再度发表和平宣言 466
日机袭重庆、泸州、沙市、大庸及慈利等处 466
交通部开辟叙昆、桂黔、滇黔三线驮运 466
《八路军军政杂志》在延安出版 467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 467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举行 467
陕甘宁边区生产委员会组成 468
日机狂炸贵阳及四川万县 468
“新生活运动”五周年纪念,蒋介石勉 468
国人策进战时生活 468
日机三批轰炸兰州,中国空军击落日机9架 469
汉奸李国杰被刺毙命 469
沪郊中国游击队极活跃 469
中日军队在曹家集、埠子集血战 469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国民党五中全会问题的指示》 470
重庆各界展开抗日献金竞赛 470
关于粉碎敌人对晋冀豫的大举进犯的训令 470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重庆举行 471
晋西北军民粉碎日军进攻 471
词曲家吴梅卒于云南大姚 472
国民精神总动员会成立 472
日军施放毒气,攻占湖北钟祥 472
中缅试航机抵昆明 472
重庆至哈密间航空线通航并可接飞中苏航线 473
南昌战役 473
周恩来谈《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 473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组织条例》及 474
《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474
汉奸程锡庚被刺毙命 474
《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 474
汪精卫与日本大佐影佐祯昭等晤谈 475
中国军队在同蒲线截断敌后交通 475
英驻华大使卡尔抵重庆 475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的指示》 475
叙昆、滇缅两铁路举行开工典礼 475
齐会战斗打响 476
博山惨案发生 476
运动告全党同志书》 476
中共中央发表《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 476
毛泽东强调集中力量集中意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477
日机狂炸重庆 477
重庆各报出联合版 478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成立 478
英美法海军陆战队进驻鼓浪屿,监视日军 478
毛泽东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 478
汪精卫等人赴日商洽成立“国民政府” 479
冀中回民支队成立 479
日本通过《建立中国新中央政府方针》 480
周恩来要求承认陕甘宁边区并解决河北问题 480
国联鸦片顾问委员会重视日本毒化中国暴行 480
汪精卫赴北平,与华北伪组织研商合流 481
上海银钱业实施限制性提取存款 481
之金融网 481
国民政府财政部令各省银行完成西南西北 481
毛泽东作反投降的报告 481
平江惨案发生 481
国民党制定《异党问题处理办法》 482
香港与福州、温州航运中断 482
苏、蒙空军击落日机7架 482
晋东南根据地反“扫荡”激战展开 483
海陆丰发现“长发党” 483
北平“临时政府”向英大使馆提出五点要求 483
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 483
《抗战时期宣传名词正误表》核定施行 484
国民政府发布外汇风潮对策 484
中国女子大学开学 484
日东京发表对英日谈判的要求 484
周恩来、叶剑英抗议国民党制造平江惨案 484
国民政府公布《全国各地标准时间推行办法》 485
英日东京谈判达成初步协议 485
《各党派言论研究办法》备案施行 485
延安各界群众集会追悼平江惨案烈士 486
周恩来分析两年抗战及国内外时局 486
刘少奇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讲演 487
陕甘宁边区学生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87
日本特务机构“梅机关”成立 487
汪精卫召开“国民党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487
朱惺公宣传抗日遭毒手 487
粉碎敌人“扫荡”计划坚持华北抗战 488
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488
毛泽东发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489
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489
八路军获冀西陈庄大捷 490
日军进犯长沙,中国军队准备应战 490
日军准备进攻长沙 490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已处于相持阶段 490
吴佩孚拒绝参加汪伪政权 491
中共中央发布《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491
叶挺向报界报告新四军作战情况 491
上海市民崇尚廉耻运动会成立 491
美大使驳斥所谓“东亚新秩序” 492
《新华日报》被迫停刊 492
《共产党人》创刊 49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冬季反“扫荡”斗争 492
国民党破坏贵州学生运动 492
阎日临汾和谈 493
汪精卫与日方商讨成立伪中央 493
确山惨案 493
日军大举进犯广东北海桂南战役开始 494
孔祥熙报告国民政府财政状况 494
白求恩大夫逝世 494
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494
宋庆龄著文揭露汪精卫叛徒面目 494
国民政府发出《关于调整出版品查禁训令》 495
毒品充斥南京 495
阎锡山所部进攻山西新军 495
马鸿逵部勒索甘陕两省人民 495
十二月事变 496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宪政运动的指示 496
第五、九战区冬季攻势开始 496
《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指示》 497
国民政府禁止苏联飞机飞入国境 497
中共中央发出《对时局的指示》 497
朱德等通电全国反对进攻边区 497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在上海签字 497
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498
八路军回民支队正式命名 498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 499
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集团 499
青岛汉奸会谈 500
蒋介石谴责日汪密约 501
宾阳战役 501
讨伐石友三 502
日本确定桐工作促日蒋汪三方举行会谈 503
延安宪政促进会成立 503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 504
柳州军事会议 504
杨靖宇殉国 504
延安创办泽东青年干部学校 505
蔡元培病逝 506
中共中央确定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507
毛泽东提出反对顽固势力有理有利有节 的三项原则 507
磁武涉林战役 507
汪精卫召集中央政治会议 508
汪伪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尊孙中山为国父 508
陈嘉庚归国受各界欢迎 508
伪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宣誓就职 508
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成立 509
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 509
汪伪国民政府任命各部首脑 509
傅作义部奇袭五原,击毙日本皇族水川中将 510
国民参政会一届五次会议 510
宋哲元病逝 510
汪精卫出巡北平、广州、武汉 511
汪伪国民政府举行还都典礼日本派使团至 511
南京祝贺 511
枣宜会战 512
张自忠壮烈殉国 513
东北四省改组,以示收复失地决心 513
新四军部署渡江北上 513
日军实施101号作战,对内地狂轰滥炸 514
禁烟会议 515
陈公博赴日答礼 515
晋西北夏季反“扫荡” 516
法国关闭滇越铁路 516
青纱帐战役 516
溥仪访日带回日本的“天照大神” 516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 517
汪日举行调整国交谈判 518
全国纪念抗战三周年 518
中共中央发布处理日俘令 518
国民党中常委提出《中央提示案》 519
近卫内阁发表国策纲要 520
国民政府统制银行管理 520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521
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 523
中共中央纵论时局趋向 523
蒋介石撰文纪念九一八 524
中共中央成立敌后工作委员会开展敌后 524
大城市工作 524
国民政府褒扬抗战阵亡将士 524
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钨砂借款 524
黄桥决战 526
英国重开滇缅路 527
国府庆祝双十节 527
晋西北军区司令部成立 528
朱德、叶挺发出佳电驳斥何应钦、白崇禧 528
之诬蔑 528
汪精卫与日本签订《中日基本关系条约》 529
汪精卫就任伪府主席 529
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新四军军饷 529
蒋介石批准“剿共”作战计划 529
国民党决定处决石友三 531
何应钦、白崇禧再发齐电,指责八路军、新四军 532
蒋介石手令新四军限期北移 532
汪伪六届三中全会 532
汪日决定设中央储备银行 532
国民政府公布二届参政员名单 533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533
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534
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 535
中共中央颁令重建新四军 535
毛泽东斥责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535
汤恩伯部与日军在豫南血战 536
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 536
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成立 538
美国总统特使居里访华 538
中共参政员坦陈皖南事变善后处理办法 539
日本在华北实施治安强化运动 539
国民党成立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 540
国民政府中央设计局成立 540
毛泽东应约出版军事著作 540
中共参政员抵制第二届国民参政会 541
罗斯福签署军火租借法案 541
国民党军取得上高会战大捷 542
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作序 542
中共中央阐发时局特点纠正过左思想 543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543
国民党召开五届八中全会 543
三五九旅南泥湾垦荒 544
中共北方局提出晋察冀边区建设大纲 545
中国滑翔总会成立 545
中共中央评说苏日中立条约 546
中共中央发出政治情报阐明国际国内最新政治动向 546